搜索此博客

2010年11月13日星期六

中文《海豚》中的砂拉越本土认同

摘要

中文《海豚》是婆罗洲文化局于1960年11月至1977年9月间出版的学生刊物,对象为华校学生。它不是首份中文学生刊物,但却是首份由殖民政 府机构出版的类似刊物,可说是白人负担下的产品。其出版时期关键,历经殖民地时期、反殖反帝反马来西亚动荡时代及马来西亚建国初期,从销路看来,此刊对那 时候的学生影响甚大。本文尝试通过内容分析,了解这本非常与过渡时期学生刊物的认同问题。分析结果显示,《海豚》的砂拉越本土认同是明显的,也是一份本土 教育的好教材。可惜的是,它随着婆罗洲文化局的关闭,而被停刊,这确是联合邦政权抹杀管辖下州属本土认同及中央文化霸权的好例子。

关键词:出版史、国家认同、族群认同

《海豚》与婆罗洲文化局

婆罗洲文化局成立于1958年9月15日,其三大目标为:支援政府部门出版技术、半技术及指南性印刷品,推动本土创作,以迎合本土需求及协助建设本土书刊销售网络[1]。文化局的出版活动重点是为本地人民提供富有本地色彩的华文、马来西亚文、伊班文、英文及婆罗洲其他民族语言读物,以满足因教育普遍而急速增加阅读人口的需求[2]。1970年后,协助政府鼓励人民普遍使用马来西亚语成为文化局的新任务[3]。1977年1月1日,文化局由联合邦的国家语文局接管,这个殖民政府遗产的生命就结束了。

在其近20年的生涯中,文化局除了出版各语文的本土书籍外,也在不同时间开始出版个别语文学生刊物,即1960年7月出版英文版的《海豚》,1960年11月出版中文《海豚》,1967年4月出版伊班文《Nendak》及1970年6月出版马来文《Perintis》。

中文《海豚》是婆罗洲文化局于1960年11月至1977年9月间出版的学生刊物,对象为华校学生。它不是砂州首份中文学生刊物,但却是首份由殖 民政府机构出版的类似刊物,可说是白人负担下的产品。其出版时期关键,历经殖民地时期、反殖反帝反马来西亚动荡时代及马来西亚建国初期。中文《海豚》的销 售量仅次于英文《海豚》,是该局主要作业。从销路看来,此刊对那时候的学生影响甚大。一名部落客如此写道:“今天《海豚》已停刊了,但是,我们还记得它如 何协助我们的学业。提起它时,朋友们都对这份简单又经济的学校刊物称赞不已。”[4]

何谓本土认同?

认同是一个社群对一片土地、政体或生活圈子的态度、看法及情感,它是理性与感性的溶合。本土,指的就是婆罗洲,或在这篇报告中就是砂拉越。本土认同或意识,基本上是反殖民主义的,它可以说是殖民主义瓦解后所出现的新主体[5]

周丹尼(2009)在初探1954-1976年间砂拉越华人的认同时表示身份的认同是具有历史、文化与经济的不同角度。他以该州华人对教育与土地 的态度探讨马来西亚前与马来西亚初期华人的认同问题。周是同意英殖民政府华人事务代秘书J.R Outram于1949年12月对古晋中华学校董教的谈话中所描述的华人认同,即倾中国,而远砂拉越。[6]

《海豚》时期的砂拉越华人该已经渡过了国民、文化身份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的时代,他们基本上已接受砂拉越为他们唯一的国土、祖国,以华人为主的人民联合党的运动及一些文学作品[7]可证明这一点。

研究方法

《海豚》是在英殖民机构所出版的刊物,它当为殖民政府服务,但是它却提倡本土认同。它是如何处理与呈现认同这议题呢?本文希望能提出初步的论述。

本文尝试通过内容分析,了解这本非常与过渡时期学生刊物的认同方向。这个方向固然是殖民政府的政策,也是一个解决Outram上述忧虑的方案。中文《海豚》一共出版了194期,本文不对每一期内容进行量的统计,而是采取质的分析。此份初步报告,只求概述,不做详细的论述。

《海豚》如何呈现本土认同?

基本上,中文《海豚》的内容有:地方介绍、本土风光/民族掌故、民间故事、学校广播、本地人物介绍、国语园地、学生作品、常识习题等。早期的《海 豚》刊登很多翻译文章,这些文章的出处是:砂拉越学校广播服务(Sarawak School Broadcasting Service, Kuching)、 纽西兰教育部出版处(School Publication Branch of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ew Zealand) 、砂拉越新闻处等,总之就是官方机构与白人撰写的资料为主。编务人员如黄予是主要的供稿者。

要让人对一片土地产生感情,首先就要让人们认识这片土地,《海豚》以地方介绍这一栏来达到目的。地方介绍的稿件来自两方,即:编委会撰写及读者供稿。以下为一些例子:

〈美里概况〉(第九期,页9)、〈美丽的石隆门镇〉(第十五期,页5)、〈大石路名称的由来〉(第十六期,页15)、〈短廊风光〉(第十八期,页 18)、〈马当山的溪流〉(第二十期,页6)、〈民都鲁〉(第二十一期,页4-5)、〈乌梭简介〉(第二十二期,页18)、〈木胶名字由来的故事〉(第二 十三期,页16)、〈木中〉(第二十四期,页4)、〈山都望山名字由来的故事〉(第二十五期,页14)、〈西邦岸风景〉(第二十五期,页15)、〈马鲁帝 鳞爪〉(第二十六期,页12)、〈模西描述〉(第二十六期,页18)。

《海豚》中的故事内容力求以砂拉越背景为主,例如第一期黄予所写的〈一只母鸡的故事〉就以古晋、诗巫及达雅克农人烧芭为故事背景[8]。刘子凤的〈魔洞的秘密〉,一开始就写着“从前,在砂拉越石隆门的克萨港地方,住着两个陆达雅克小孩子….”[9]。第一期封底的征稿条例,也把本洲史实、传奇、故事、人物、风俗等例为主要的稿件范围[10]。在另一项征文比赛前,编者做了这样的交代:“小说的背景,要有真确性,虽然其布局是虚构的。比如说某族的风俗,你必须考察清楚才写。还有,好像去医院看病人,不必要摹仿外国人那样带一束玫瑰花去,如果对这方面多注意,就可产生具有本地背景的文学了。。。”[11]

一本书或杂志的外观非常重要,它是读者对该印刷品的第一个印象,通常也呈现了它的内容重点。自第二期开始,《海豚》的封面就充分表现了地方色彩,它以地方景物、本土庆典、经济活动等主题图片为封面,这恰是呈现本土的好材料。表一显示首9期《海豚》的封面主题及其出处:

期次 主题 资料出处
二 砂拉越总督府 砂拉越新闻处
三 北婆总督府前立法议会开幕时的大检阅 北婆新闻处
四 亚庇市 北婆新闻处
五 砂拉越首都古晋鸟瞰 砂拉越新闻处
六 北婆地根咬发展计划中的水稻田区 北婆新闻处
七 砂拉越博物院
八 北婆斗湖可可工人 北婆新闻处
九 西连县陆达雅克村民正在清理鱼塘
十 北婆斗湖可可工人 北婆新闻处
表一:首9期《海豚》的封面主题及其出处

《海豚》中页是以图片介绍庆典或经济活动,表二乃首10期的主题:

期次 主题 资料出处
树胶介绍 古晋农业部
二 树胶介绍(续)
三 砂拉越的铁攀土矿业
四 北婆罗洲的儿茶制造业 北婆教育厅
五 婆罗洲的木材业
六 从森林到籐具店
七 《海豚》的制作
八 陶器业
九 砂拉越的楜椒
十 油田介绍
表二:首10期《海豚》的中页主题

认识了地方,接下来的就是人与其生活了。《海豚》非常重视描述砂拉越本土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掌故、民间故事。以下是一些例子:

族群生活:如〈加央人的争斗〉(第四期,页4)、〈华人南迁的故事〉(第六期)是大同向达雅克同胞讲述华人的故事、〈在巴达的长屋里〉(第九期)描述海达雅克人的生活、〈丹卡的乡村〉(第十六期)则是大同在陆达雅克人乡村的经验、〈出产硕莪的马兰诺人〉(第二十期)等。

风俗习惯:如〈马来人的开斋节〉(第四期,页2)、〈为什么达雅克人重视甕子?〉(第六期、〈马来人的结婚风俗〉(第十四期)是大同与家人参加马来人婚礼的过程,背景是古晋对面江。

掌故、民间故事:如〈依尼曼南石〉(第135期,页6-7)、〈阿拜沙利石〉(第136期,页7)等

本土人物介绍:如〈王长水〉(第九期,页4)、〈杨万福〉(第十期,页8)、〈黄乃裳〉(第十一期,页4)等

民众的故事:如《阿民与沙末》(第141期,1973年7月)描述阿民这小镇华商在硕莪买卖中欺骗了马兰诺村民沙末,民妻怪责其夫。后民儿溺水,沙末奋死救民儿。民后悔欺骗沙末,但沙末由始不知受骗!

除了,人与其活动外,《海豚》也呈现砂沙二州的自然现象。第三期起刊登,由王显启编绘的〈婆罗洲野花图谱〉及第二十期起刊登,由王伯人撰写的〈婆罗洲自然科学丛谈〉即是其中两项。前者呈现植物,后者提供动物、昆虫等生物的生态。

问题是强化学习的工具,一堂课后,老师会准备问题,让学生解答,巩固学习。在《海豚》里,每一期的常识问题这一栏也被用来强化读者对这片土地的认识与情感,第二十三期的常识问题就问了以下的题目[12]

砂拉越有那两间师资训练学校?
古晋的其哩飞机场是什么时候开始建筑?
住在砂拉越第四省加拉必高原上是什么民族?
伊班是指那一个民族?

〈大马来西亚〉这篇短文刊登在第二十五期(1963年11月)页20,是该刊庆祝创刊二周年的特选文章之一,该是一名沙巴读者的来稿。这是《海豚》的转变点,它开始要服务于新政府了。它的视野开始扩大,不局限于婆罗洲了,而放眼马来西亚。它积极介绍这个新政体及其人物。

国语(马来文)园地是以短文及习题方式出现,这是1970年后的实践。短文内容以马来人的故事为主,联合邦的体系开始在砂拉越发展了。

结论

总而言之,《海豚》的砂拉越本土认同是明显的,也是一份本土教育的好教材。《海豚》所坚持的意识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年青读者认 识与热爱他们的国土与其人民,接受多元文化的砂拉越(婆罗洲)。它虽是中文刊物,但是推动中华文化不是的重点,介绍砂沙两地民族文化才是重点。《海豚》 “重国轻族”,已脱离移民的“重乡轻国”。它要读者了解各社群的文化与接受各自的差异。在更深的平面,《海豚》提倡多元社会的融合与互相了解发动互助的精 神,这与殖民主义背道而驰,但它却是英殖民政府的产品。或者这是殖民主义的柔武器?因为二战后的东南亚解放运动及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的独立,刺激砂拉 越人民的反殖运动,这使殖民主义政府不得不调整其统治方式来缓和人民的反殖情绪。

《海豚》中所呈现的到底是谁的意愿?是殖民主义政府?是那些执行编务的华人?他们所呈现的本土认同是不是真实?是不是读者群所愿?

不过,从笔者的观察,《海豚》只是学生刊物,该没有那么大且隐藏的议题吧。它只是把很多这片国土的故事告诉年轻读者,它的文宣、喉舌角色很少。
可惜的是,这麽好的机构(婆罗洲文化局),这么踏实的学生刊物[13],竟因一个独立的新国家成立而被关闭,而被停刊。一名部落客表示“《海豚》停刊了,因为它不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它的停刊使我们失去了部分儿时的回忆”[14]。笔者认为,这确是联合邦政权抹杀管辖下州属本土认同及中央文化霸权的好例子。

参考资料

Daniel Chew,2009, Sarawak Chinese Identities: The Dynamics of Historical Identities, Cultural and Economic Factors, 第五届砂拉越华族文化研讨会论文。
黄予,婆罗洲文化局与其杂志<海豚>马来西亚日报,1993年6月19日。
彭伟步,2009,新马华文报:文化、族群和国家认同比较研究。中国广州暨南大学。
Postill, John. 2008. “The Mediated Production of Ethnicity and Nationalism among the Iban of Sarawak, 1954-1976”收入 Zawawi Ibrahim编. Representation, Identity and Multiculturalism in Sarawak, Kuala Lumpur: Persatuan Sains Sosial Malaysia. 页195-228.
1960年婆罗洲文化局年度报告。
1970年婆罗洲文化局年度报告。
丘立基,2003,《砂拉越史话》,古晋黄文彬报业机构。
Steinmenyer, O. 1990. “The Borneo Literature Bureau: publications in Iban and other Borneo Languages”, Borneo Research Bulletin, 22 (2): 114-129
谭国根,2000,《主体政治结构与中国现代文学》,牛津大学出版社。
田农编,2007,《砂拉越华文诗选(1935-1970》,砂拉越华文作家协会。
http://www.sarawak.com.my/info/BorneoLitt/index.html (1-6-2010)
http://sarawakiana.blogspot.com/2008/03/borneo-literature-bureau-dolphin-and.html (3-7-2010)

注释

[1] 见1960年婆罗洲文化局年度报告
[2] 参阅黄予。婆罗洲文化局与其杂志<海豚>。马来西亚日报。1993年6月19日。
[3]见1970年文化局年度报告
[4] 见http://sarawakiana.blogspot.com/2008/03/borneo-literature-bureau-dolphin-and.html

[5] 参考谭国根:《主体政治结构与中国现代文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页202。
[6] 见Daniel Chew. 2009. Sarawak Chinese Identities: The Dynamics of Historical Identities, Cultural and Economic Factors. 第五届砂拉越华族文化研讨会论文。
[7] 如吴岸〈祖国〉(1957)、砂耶〈给一个马来兄弟〉(1958)、田思〈热爱〉(1968),见田农编:《砂拉越华文诗选(1935-1970》,2007年版。
[8] 见第一期,页2-4。
[9] 见第一期,页12-13。
[10] 见第一期封底。
[11] 见第138期(1973年2月),封底
[12] 第三期,页6
[13] Steinmenyer, O. 1990. “The Borneo Literature Bureau: publications in Iban and other Borneo Languages”, Borneo Research Bulletin, 22 (2): 114-129中表示婆罗洲文化局的出版品是研究婆罗洲语言与文学的最佳资源。
[14] 见http://sarawakiana.blogspot.com/2008/03/borneo-literature-bureau-dolphin-and.html

(本文发表于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主办砂拉越华人研究研讨会,23/10/2010,诗巫)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