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11年9月27日星期二

羅地歲月

  • 夢羔子

鄉野里出來,走了一英里,轉個彎,一排雙層木板店屋卡住了視線,祖輩們講古中的土霸形象就地上演。旁邊的幾戶破落民宅裹著亞答葉,捉襟見肘,老是不能從狼狽中走出來。

這就是所謂的貧富懸殊。面對時,我必須不斷調整心態,把容忍度調高。新學年了,雙腿的長幅卻遠遠趕不上這道鴻溝的擴張速度,經過時,一次比一次躍得吃力和辛苦。

偶而忍不住,向店里頭張望,無需亮出銅板,盛在鐵罐子里的各類糖果擠眉弄眼,妖艷得很。相反的,少了銅板的鎮壓,情況就急轉直下,有色眼珠中盡閃著不屑,連密封在大玻璃樽里的鹹魚,對著食它一口為活的人也咬牙切齒,死不暝目。

或許辰時未過,陰氣仍重,只等太陽給我們一個銅板,充電。

在少了一頓早餐,雙腳有點軟、頭有點昏的當兒,背後,陽光像一具照射燈及時照了過來。我抬起了頭,整排板店的屋頂,鹽材瓦片上,重重疊疊地,全都是餅乾。

學校的鐘聲可能快要響了,我要了數片,塞進腦袋,整個上午就靠它支撐了。

外婆住在另一個縣的膠林里,暑假時,母親才能帶我們一塊去探望,要跑幾段好長的石子路和彎曲泥 濘的山林小徑;要乘劃槳的舢板,轉幾趟巴士;要忍著暈車,嘔吐好幾回。如果沒有留宿或碰上急事,母親要快去速回,往往要我們留在家里,她會為我們買“等 路”。這個怪詞匯不知從何處搬來,我們鄉下人竟把它當成名詞來用。例如:上親戚家作客,都會給他們的小孩買些糖果作“等路”。

那時,一毛錢能買到十粒椰糖或酸梅,一珍鹹餅干三、四塊錢。便宜?按那時的工資,是干兩天粗活的所得。母親給我們買的,是以“吃了肚子會飽”來衡量。啃著又鹹又硬的餅乾,想著每晚只能睡個半覺的舅父和舅母,也是餅乾啃幾片,喝杯咖啡烏,戴起頭燈,半夜就要去割膠了。

母親帶我們去外婆家夜宿,是去上一堂課,去體驗另一種的生活方式,去嘗一嘗自己家裡還未曾喝過的咖啡烏,甜甜又苦苦的生活滋味。

村子與墓園為鄰,也略增了見聞。例如:官員半夜三更拉隊向可疑的住戶調查時,情況就像日常所見,人們在掃墓時得先禮拜墓前那塊書寫著后土的小碑一樣,必先覲見那塊“白羅地”。

“白羅地”也就是我們說的白餅乾,其實就是貼在內牆顯眼處,別稱“白紙”的戶口名冊。它不像具有避鬼驅邪鎮宅功效的神符,但其“軟實力”不容漠視。若不信邪,請撕毀,禍福很快就能分曉。

白天沒有戒嚴時,為了生計,我們不得不回到舊址重操舊業。鐵柵門口,懶散時,警察像支木頭空武著裝備,只在興緻來時或手指發癢,才向你搜身檢查飯盒。回到鄉野,壓力更大,因為對手藏在暗處,藏在草叢樹芭裡,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發難。

想著自己,牙齒啃著硬“羅地”,心裡稍動了歪念,想著其他較好吃的,竟得了報應,左右受攻夾,成了塊夾心餅。為了解脫,誤打誤撞,反而跌進了一格格空的餅干格子裡,逃不出來。

夜深了。巷子裡的群犬狂吠。我丟下筆,藏起稿件,吹熄了油燈,鑽進被窩。

驟急的拍門聲,電筒火在黑暗中亂竄。

父親開了門,家裡所有的人從床上被趕下來。像清明時,一家大小上山掃墓,擺好祭品,上香先拜見伯公……我看見牆上的“后土”,呵不,是“白羅地”,盡是我們驚嚇的臉。

搜──在戶口紙上爬著……

2011年9月25日星期日

旧课文

翻开小学读过的旧课本,记忆犹新,这些课文至今仍朗朗上口。



2011年9月22日星期四

雨林谈诗(田思 主讲)

  • 9月25日( 星期) 7:00 pm
  • 皇冠大廈2樓<藝術空間>2nd Floor, Crown Square, Kuching

原本订于9月24日( 星期六),现改为9月25日( 星期日 )晚上7点。
希望大家踊跃出席,支持乡土文学的发展与传承。

2011年9月11日星期日

李永平文學年表


1947年9月15日,生於英屬婆羅洲沙勞越邦古晉城,籍貫廣東揭陽,父親為教師。

1951年就讀古晉中華第四小學幼稚園。小學分別就讀中華四小、馬當中華公學和古晉聖保祿學校。

1959年小學畢業,就讀古晉中華第二中學。

1962年就讀古晉英文中學,畢業後曾任教於聖路加中學。

1966年於馬來西亞發表第一篇作品〈婆羅洲之子〉,獲得婆羅洲文化局徵文活動首獎。

1967年離開婆羅洲,赴台就讀台灣大學外文系。小說〈土婦的血〉(後更名〈拉子婦〉)發表於台大校園刊物《大學新聞》,因此結識亦師亦友的恩師顏元叔教授,並深受其賞識。

1968年8月,出版第一本小說《婆羅洲之子》,砂勞越古普:婆羅洲文化局。11月,〈土婦的血〉在顏元叔建議下更名〈拉子婦〉,並在其推薦下發表於《大學雜誌》11月號,同期並刊出顏元叔〈評〈拉子婦〉〉。

1969年〈拉子婦〉獲選入隱地主編的《五十七年短篇小說選》。

1971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擔任台大外文系助教5年,期間曾就讀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未能完成學業。

1972年6月,小說〈田露露〉發表於《中外文學》月刊第1期。10月,擔任《中外文學》月刊編輯。

1973年出版翻譯傅恩德.李倫(Furst Lilian)《自然主義論》,黎明文化公司。

1974年出版翻譯懷特.派崔克(White Patrick)《不准養貓的女人》、《枯萎的玫瑰》,華新出版公司。

1975年出版翻譯麥莫齊(Larry McMurtry)《最後一場電影》,華新出版社。

1976年8月,出版短篇小說集《拉子婦》,華新出版公司。赴美深造,就讀紐約州立大學奧伯尼分校比較文學研究所。

1978年5月21~22日,發表「古陵記」之一〈歸來〉於《聯合報》副刊。7月27~28日,發表「古陵記」之二〈萬福巷裡〉於《聯合報》副刊。11月4~5日, 發表「古陵記」之三〈日頭雨〉於《聯合報》副刊。出版翻譯李查.巴哈(Richard Bach)《萬古雲霄一羽毛》,時報文化出版公司。短篇小說〈歸來〉獲第三屆聯合報小說獎佳作獎。就讀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

1979年5月29日,與景小佩結婚。7月20日,發表「古陵記」之四〈白癡記〉於《聯合報》副刊。9月16日,小說〈日頭雨〉獲聯合報短篇小說獎首獎。10月 19~20日,翻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利提斯(Odysseus Elytis)的詩〈愛琴海的憂鬱〉等詩作於《聯合報》副刊。

1980年2月6~7日,翻譯〈艾利提斯的世界〉於《聯合報》副刊。4月13~14日,發表「古陵記」之五〈散花〉於《聯合報》副刊。10月11日,翻譯諾貝爾文學 獎得主米洛斯(Czeslaw Milosz)詩選〈禮〉、〈那麼少〉、〈歡愉〉和米洛斯自述〈我的故事──我的詩觀〉於《聯合報》副刊。10月19~20日,發表「古陵記」之六〈燈〉 於《聯合報》副刊。

1982年8月5~6日,發表「古陵記」之七〈十一他娘〉於《聯合報》副刊。畢業於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班,同時取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後返台。任教於中山大學外文系。

1983年8月29~30日,發表「古陵記」之八〈荒城之夜〉於《聯合報》副刊。

1984年3月18~19日,發表「古陵記」之九〈好一片春雨〉於《聯合報》副刊。8月14日,發表「古陵記」之十〈大水〉於《聯合報》副刊。11月1日,發表「古陵記」之十一〈思考〉於《聯合報》副刊。

1985年2月26~27日,發表「古陵記」之完結篇〈滿天花雨〉於《聯合報》副刊。

1986年4月,出版短篇小說集《吉陵春秋》,洪範書店。10月,《吉陵春秋》獲1986年時報文學獎小說推薦獎。

1987年獲聯合文學發行人張寶琴的資助,辭去中山大學教職,於北投專心書寫小說《海東青》。入籍台灣,放棄馬來西亞國籍。

1989年7月16日,母親病逝於婆羅洲古晉。移居南投繼續書寫《海東青》,8月1日~1990年3月29日,於《聯合報》副刊連載長篇小說〈海東青〉。

1992年1月24日,發表〈出埃及第四十年──我寫《海東青》〉於《聯合報》。1月,出版長篇小說《海東青》,聯合文學出版社。獲聯合報讀書人獎。任教於東吳大學英國語文學系。

1994年12月,出版翻譯瑪洛.摩根(Marlo Morgan)《曠野的聲音:一個美國婦人在澳洲沙漠的心靈之旅》,智庫文化公司。

1995年7月出版翻譯麥克斯.艾柏(Max Apple )《石頭外公》,智庫文化公司。11月,出版翻譯詹姆斯.雷德非(James Redfield)《聖境預言書》,遠流出版公司。

1996年10月,出版翻譯喬斯坦.賈德(Jostein Gaarder)《紙牌的秘密》,智庫文化公司。發表〈戴著枷鎖起舞─簡評吳繼文《世紀末少年愛讀本》〉於《聯合文學》。

1997年2月5日,發表〈我的年〉於《聯合報》副刊。2月18~25日翻譯詹姆斯.雷德非(James Redfield)的小說《追憶人類的未來》連載於《聯合報》副刊。3月,出版翻譯詹姆斯.雷德非(James Redfield)《靈界大覺悟:掌握直覺的新精神世界觀》,遠流出版公司。8月,出版翻譯艾爾伯.古曼(Albert Koopman)《探尋企業靈魂:打造組織中的人性理想國》,遠流出版公司。

1998年5月,出版長篇小說《朱鴒漫遊仙境》,聯合文學出版社。6月,出版翻譯伊麗莎白.庫布勒絲(Elisabeth Kubler-Ross)《天使走過人間:生與死的回憶錄》,天下遠見出版公司。7月,發表〈宿緣〉於《中外文學》。

1999年4月,出版翻譯奈波爾(V. S. Naipaul)《大河灣》,天下遠見出版公司。8月,出版翻譯詹姆士.雷德非(James Redfield)《聖境新世界》,遠流出版公司;出版翻譯奧爾森(Sigurd F. Olson)《大自然在唱歌》,先覺出版公司。12月27日,發表「(辶日)迌集」系列之〈初遇蔣公〉於《聯合報》副刊。《吉陵春秋》獲《亞洲週刊》選出 的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40名。

2000年1月,出版翻譯奧莉亞.山居夢客(Oriah Mountain Dreamer)《心靈請帖》,雙月書屋公司。3月16日,發表「(辶日)迌集」系列之〈桑妮亞〉於《聯合報》副刊。5月,出版翻譯奈波爾(V. S. Naipaul)《幽黯國度》,馬可孛羅文化公司。6月8日~11日,發表「(辶日)迌集」系列之〈第一顆石頭〉於《聯合報》副刊。7月,出版翻譯康麥 倫.魏斯特(Cameron West)《人格的變裂演出》,高寶國際公司;《第一人稱複數》,希代書版公司。8月,任教於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暨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9月,出版翻 譯約翰.貝禮(John Bayley)《輓歌:寫給我的妻子艾瑞絲》,天下遠見出版公司。10月,出版翻譯巴瑞.安斯華(Barry Unsworth)《道德劇》,先覺出版公司。

2001年1月7~9日,發表「(辶日)迌集」系列之〈翠堤小妹子〉於《聯合報》副刊。5月24~29日,發表「(辶日)迌集」系列之〈支那〉於《聯合報》副刊。12月27日~2002年1月1日,發表「(辶日)迌集」系列之〈一個游擊隊的死〉於《聯合報》副刊。

2002年5月23~25日,發表「(辶日)迌集」系列之〈司徒瑪麗〉於《聯合報》副刊。9月23~10月5日,發表「(辶日)迌集」系列之〈望鄉〉於《聯合報》副 刊。9月,出版《雨雪霏霏:婆羅洲童年記事》,天下遠見出版公司;與傅士珍合譯哈洛.卜倫(Harold Bloom)《盡得其妙:如何閱讀西方正典》,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2003年7月19~21日,發表〈文字因緣〉於《聯合報.聯合副刊》。8月,出版《(辶日)迌:李永平自選集》,城邦文化公司。《吉陵春秋》被譯為英文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2004年5年月,發表〈憧憬〉於《文訊》。6月11~12日,發表〈燔祭.浩劫.記憶〉於《聯合報.聯合副刊》。

2006年10月,出版翻譯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2008年向東華大學請假一年,於淡水專心書寫小說「婆羅洲三部曲」之二《大河盡頭.上卷,溯流》。6月,發表〈招魂,朱鴒,歸來!〉於《印刻文學生活誌》。8月,出版《大河盡頭.上卷,溯流》,城邦文化公司。

2009年1月,《大河盡頭.上卷,溯流》獲「2008年開卷好書獎十大好書.中文創作」,被《亞洲周刊》評選為「2008年全球十大華文小說」榜首,入圍「2009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類組。

2010年9月,出版《大河盡頭.下卷,山》,麥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