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10年11月30日星期二

砂华文协肩负使命 永续传承文化薪火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会长蔡雄基指出,该会至今最大的收获,就是吸引大批海内外研究者开始对砂拉越华人研究产生关注,包括来自中国、台湾、日本及西马等地。砂华文协可说是砂州的文化大使。

他称,早在20年前砂华社一批高瞻远瞩的华社精英,先知先觉的感到历史对一个民族、地方,甚至于国家发展的重要。

海内外研究者关注参与

有鉴于当时砂华族文物史料与学术研究报告的严重缺乏与不完整,造成先辈南迁时对本地所带来的贡献与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被忽略或随着岁月的消逝而被埋没,为使华族后裔与友族同胞了解先辈在本地政、经、文化与教育方面的辛勤奋斗的经历与贡献,并使华族文化能在本土扎根,张晓卿当仁不让负起时代的使命,创立砂华文协。

他表示,全砂华人研究者的力量得以凝聚于一个屋檐下,拥有对外联系的文化组织。

在历任会长及众理事的努力耕耘下,砂华文协已根深叶茂,并在许赞礼会长的任内建成会所,至今已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华族文化收藏与展示历史文献物证的文化宝库中心,扮演着为砂华人研究者的平台,使收藏的文物变成活的知识。

且该会出版砂华人的史料与学术报告书籍至今共有65本,由该会所出版的刊物为研究砂华文学者提供很大的参考便利。

刘子政贡献巨大

蔡雄基也对已故刘子政在从事砂华人研究四十余年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表示感谢。他称,刘氏搜集与整理数量浩繁的史料,包括剪报、历史照片、历史文献及各类书刊,并于1995年将毕生所收集的资料悉数捐献予该会,成为该会的镇会之宝。

他吁请各界人士若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献,如老相片、史料集、文件及书报等,皆可以刘子政为典范,赠予该会以丰富文化宝库。

在二十年后的今天,该会不会满足于目前所取得的成果,今后将在既有的根基上,一面继承与秉持发扬华族文化的原点精神,再厘清组织在现代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与时并进。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会长蔡雄基是于昨晚该会一项创会20周年纪念晚宴上致词时,如是说道。

砂华文艺最早萌芽在拉让江

访

  • 洪惠明

白羚就是邓裕强。早期甚具知名度的文艺青年。白羚是真正的拉让

江畔的诗人。他出生於泗里街,受教育在诗巫。他最早接触文艺是

在他中学时期。当年,他无所不写,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去整理出

一套完整的资料。现有作家写出来的材料,所谓砂华文艺都是集中

在第一省,白羚认为这很值得文艺界人士去研究。他说,砂华文艺

应该整理出一份正确的史料;不能够把古晋文艺当作砂华文艺,正

如把西马文艺当作马华文艺一般。


据他所知,砂华文艺最早是在拉让江流域萌芽,所以,砂华文艺应

该是跟拉让江有很大的关系。


这也跟华文教育的普及有很大的关系,白羚说,如果我们去研究,

算在目前来讲,在第三省,包括整条拉让江流域,华文教育最普

遍。如果根据统计数字,第三省的华文小学多过第一省。因为教育

普及,使到华文最早被普遍使用,这就和文艺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尤其早期在小学当校长的,都是从中国南来的,从中国南来,你若

没有两手,没有丰富的学识,像能写,能讲,甚至些书法,写应用

文,你想在农村里当校长或教员,人家那会聘请呢?


在战后,第三省出版的报章就有副刊,尤其在五十年代,自诗华日

报创立之后,很早就有文艺副刊,他记得,他念初中二使候,他就

跟几个同学帮忙编诗华的文艺副刊,那副刊叫`草地`


当年和他一起搞文艺者有孙春德,他的笔名叫砂海,经常在文艺副

刊写诗歌及散文。雷皓明也是那时代的诗人,他甚至投稿南洋商报,

星洲日报,以及新加坡出版的刊物,如`荒地``耕耘`等。张宗利律

师也是当时的作家之一。丘道惠,蔡存堆也很会写,还有一个很爱

写作的女青年沈泽枝,她的文章也写得很好。


白羚肯定,砂华文艺的发展最早应该是在第三省,第三省的文艺不

仅萌芽早,而且比较普遍。


拉让江作家其实很多,白羚讲。不过提到作家时,白羚笑了,

问:以什么标准才称住家呢?是不是要出了书才算是作家?


他认为未必。


甚至五,六十年代的那些老作家,他们都没有出个书。而且很多在

目前已封刀了。


他讲他自己,高中毕业后,他在诗巫民众报工作,有个文艺副刊叫

赤道文,就是他编的。这是比较高曾次的文艺版,另外,有一版

水准较低,是提供给初学写作者的园地,叫新旗手。除此,还有一

个理论性的园地,他已不记得叫做`红炉`还是`红流`了。


不过,他说,在发展文艺方面,比较侧重的是赤道文艺,当时是

六十年代,配合整个局势的发展,文艺遂跟政治密切地联系起来。


同一时期,第一省的新闻报有个文艺副刊叫`拉让文艺`。白羚也很奇

怪,他们不是在拉让江,他们却用拉让文艺,而位於拉让江的一群,

又不用拉让文艺;这个文艺园地由吴岸主持。在第四省的砂民日报,

也有个文艺副刊,由黄纪邻主持。


在早期推动砂华文艺方面,我们这三个文艺园地扮演着很重要的角

色,白羚说。


五十年带至六十年代,砂州的文艺青年很多。大家都有一股热诚,要

砂华文艺搞起来。


文艺青年又与当时的政治脱离不了关系。白羚追忆说。我们年青,

那时候,中国大陆才解放,左派思想对一个学生来讲很新鲜。这个

理想值得我们去追求。所以,无形中这种思想都注入文艺作品里。


白羚没有否认,六十年代的作品大都是左倾的。这个思想与他们的政

治理想结合在一起,那个时候,他们提出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文艺应该

反映什么?


这就是所谓的文艺路线,风花雪月,当时被他们叫做`鸳鸯蝴蝶派`

们被指为脱离实际的文艺思想,不切实际。


我们当时强调的是,应该些一些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作品应该反映

整个社会现实,反映当时大多书人对社会变革之要求。


这个很重要的文艺路线,最後被确定下来了。三家报馆的文艺副刊都

持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在文艺上,

他们鼓吹着同个东西,文稿也互相转载。只是,篷勃的现像只维持数

年,即因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九日汶莱事变後第三天,英殖民地政府下

令,封闭了这三家报馆。

随着而来的,就是全砂大逮扑事件发生了,砂拉越进入动荡的年代。。。


犀鸟文艺节录访谈中有关50年代文学部分

2010年11月25日星期四

童眸看世界


编者:清平
出版:美里笔会
出版日期:2010年5月
页数:46
装订:平装
语言:简体中文
ISBN:9789839473209

内容简介

美里笔会第三本童诗集,主要收录于2008年第三届全砂小学童诗创作比赛的34篇优胜作品。

河岸的胡姬花


作者:徐然
出版:美里笔会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
页数:223
装订:平装
语言:简体中文
ISBN:978983473193

作者简介

徐然,笔名公孙羊,原名徐元福。早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随即投身新闻工作。曾任报章编辑近20年,是砂州一位资深新闻工作者。自报界退役后,转入商界。现已全面退休,但仍与文学结不解之缘。曾任美里笔会主席达8年,现任顾问。已出版著作有《初生集》、《牛场村杂笔》、《谈新怀旧》,与蔡宗祥联合编著《美里省社会发展史料集》以及七人合著《钻油台》。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以武装斗争为背境的本土小说。作者以斗争为经,掺上男情女爱为纬,看完整个故事,我们彷似重返那个属于动荡不安的年代,旧梦又得以重温!就像作者 在他的序中所说的,“凡走过必留下痕迹”,书中的多位男女主角、配角,隐隐然,有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自新人士”的身影。至于书中的场景,凡在拉让江畔成长 过的儿女,或多或少,也能猜到七八分,因为,我们都对书中的地形或地势,眼熟能详。

全书共分12章,女主角胡芝桦在作者的生花妙笔 下,活灵又活现。她敢爱;她敢做;一切,皆因为一个理念,一个人生的终极追求。她为了大我的斗争,可以放下小我的“一家团圆”,于是,她离家,抛夫弃子, 走入森林。虽然到后来她的丈夫杨健杰也走入森林与她相会,共同斗争,她在最初却是一个人进去的。

“沥血一杯酒,与君兄弟交,君母即吾 母,君仇即吾仇”梁启超在中国维新运动所吐的诗句,竟然与《河岸的胡姬花》一书中胡芝桦所展现的“虽万危千险,吾往矣......”不遑多让。在关系到大 是大非的大课题上,个人的得失与生死存亡反而显得微不足道了。胡芝桦一个弱质女流竟然胆敢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没有超强的意志力,根本无法办得到,在这 节骨眼上,她胜过很多昂藏七尺的雄雄大丈夫。

像很多长篇小说一样,胡芝桦为了更能赚取读者的眼泪,只得充当大时代下的一个悲剧人物,以很煽情的死法来向读者们告别。

在罕见的殡葬场面上,有数百人参加胡芝桦的葬礼。“胡芝 桦同志眼里含着泪水,她热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今天她死了,她连身体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因为她对这土地爱得深”。

胡芝桦不是种植在花盆中的胡姬花而是生长在荒山野岭的胡姬花;是的,一株不怕风吹雨打的胡姬花......作者在小说中所赋于女主角的,原就是那样子的鲜活形像。

简介本地写作人——黄素晶


黄素晶,笔名金树凤、千桑羽薇、聂敏。在诗巫的拉让江畔出生,斯里阿曼的鲁巴河畔成长,美里定居。曾在板督小镇当过临教,然后进入诗华日报当记者,现任编辑。出版《今生约定》。

今生约定


作者:黄素晶
出版:美里笔会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
页数:266
装订:平装
语言:简体中文
ISBN:9789834216023

作者简介

黄素晶,笔名金树凤、千桑羽薇、聂敏。在诗巫的拉让江畔出生,斯里阿曼的鲁巴河畔成长,美里定居。曾在板督小镇当过临教,然后进入诗华日报当记者,现任编辑。

内容简介

该书收录作者个人近20年来旅游世界各地即时写下所感所思的散文游记。全书以感性笔触描写旅途所见所闻,并抒发心怀,抒情写意,情理交融,有别于一般旅游 手册僵硬刻板的文字。全书厚达266页,全彩刊印,印刷精美,除了文字之外,穿插大量配图,可说是一本集散文摄影于一体的专著。

作者踏遍亚洲、欧 洲、非洲,凡所走过必留下痕跡--以文字记录每一站的心理歷程,以文字涂染山河胜景,以文字彰显各种文化,也从旅途中感悟人生。书中篇章所笔记的除了作者 出生地砂拉越之外,还包括汶莱、印尼、新加坡、中国、澳洲、新西兰、韩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瑞士、德国、荷兰、比利时、孟加拉和肯雅。

该 书除了时间幅度跨越逾20年,在地理上也横跨半个地球;地理与心理的距离,迸发深刻的感怀,作者以“约会”来形容对旅游的热衷,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 “许多旅游景点都曾经先复印在脑海里,与自己约定的期限越接近,图像越明晰。而终于踏在真实的土地上,就有那种似曾相似的陌生与熟悉,我终于去赴约。”

江河浪淘沙——砂拉越大時代兒女情懷




作者

林煜堂 博士

出版

林煜堂 博士

出版日期

2009

頁數

392

裝訂

平裝

語言

簡體中文

ISBN

9789834487706








本書所抒寫的有關人物與事件是砂拉越和馬來西亞獨立歷史過程裡一段可歌可泣,不可被泯滅和遺忘的事實。這事實反映出一伙砂拉越的熱血青年在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開始所發動的反殖反帝以及締造砂拉越和馬來西亞獨立,自由,民主與和平的政治體制所表現的英勇行為和奉獻精神。

砂拉越的大時代在白雲蒼狗,時光流失下,已經走入了人們記憶的隧道,而大時代兒女偉大的形像也已經被蒙上了一層薄紗,很難能夠真正被清楚透視到;再者,大時代兒女的抗爭事跡也幾近乎被漠視到了無痕跡,這一切曾經直接影響砂拉越歷史進程的時與事,人與物雖然還埋藏在一部分人們的心裡,不過卻也因為現實生活中還是不能直接言說,連當事人也諱莫如深,調查問卷超低回收率說明了這一點。為了不讓歷史留白,本書表述了這重要歷史事件的真相,希望消除秘而不宣的耳語流傳可能產生的扭曲和誤解,更希望除社會大眾對過去發生的事件產生不必要的疑惑,也希望普羅大眾能夠給事情發生的始末做出公正的評價。

大時代兒女人生奮鬥過程的寫照,委實叫人感慨和敬佩,故特寫此書以資記念。









砂拉越華教百年坎坷路

編者黃招發
出版社Law Yew Muk(劉友光)
出版日期2004-10
頁數277頁
裝訂平裝
語言簡體中文
ISBN9789834048365


内容简介
目錄
第一章:風雲滄桑,華教坎坷之路
第二章:華文中學風雨歷程
第三章:改制中學簡學
第四章:推動歷史發展的先驅運動——砂拉越的學生運動
第五章:附錄
跋:要讓真相留給後人

《華教百年坎坷路》一書,如實地記載了砂拉越的華文中學教育發展歷史,是本地區有史以來第一部較完整、較系統的華教史記,深具有歷史和現實意義,值得收藏和一讀。

一所華校從創辦、維持、維護到發展,不知動員了多少地方上出錢出力的華人,才有的成就。可以說每一所華校的歷史都是一部珍貴的華人地方史。隨著這本書的出版,希望能引發更多有心、有情和有義的人,將更多華校史、華人地方史整理成冊。只有這樣,華教運動的接班人,才能得到足夠的滋養,才能不斷成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