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13年10月23日星期三

缅甸之旅:巴奥禅林与大供养

  • 梁放

  缅甸东南部,离仰光车程八小时,有个地图上找不到小小巴奥村庄,因为有座占地五百英亩的禅林而声名远播。目前,禅林里共有七百多名男女出家众,来自国内与世界各国的习禅者无数。创立于一九二六年,自一九八一年开始,由现年七十八岁的乌阿钦纳禅师担任住持。

  初到禅林,看见许多钢骨水泥的建筑群,其设施现代化,远近各村落乡镇难可望其项背。接待处大家都为访客递罗望子水解渴、安排住宿奔波繁忙。自己一时转不过来,思维仍然留在印象中早期原始佛教的道场,甚至是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时代的鹿野苑。

  禅林分上中下三院,各有修行大殿,各有厨房,提供禅林里近在该处各僧人修行的各种方便,还有图书馆,木具工作室,机器维修处与医疗室等等。僧庐小小巧 巧的,有的散布在树林各处,有的却紧靠毗邻着。各僧庐前都提供自来水。小骑楼上,常见晾着洗换的一袭袈裟,一些漱洗用具,与一个滤水斗。有几处,还见养在 塑胶瓶子里的观叶植物。是哪个出家人,天生就是那么浪漫。僧庐无人,都上了锁。与进口处的几幢楼房不锈钢防盗建设一样,感觉有点大煞风景。禅林里,单是上 千人的伙食,每天的供应,保守据悉需要5000马币,还有多少员工的酬劳与各种维修杂费,可见禅林得以维持,是靠各方护法与善信们的慷慨捐献。

  我们四人有幸给安排在一个建在树林间山坡上、看似哪个僧人腾出来的僧庐里,环境清幽可喜,一住三天,相处融洽,连屋檐下的一窝蜜蜂都与我们一直相安无事。

  翌日凌晨三点半,当敲打镂空木桐的低沉快速有致的声音从林中传来、开始各僧人一直到晚间十点的修行时间,我们已经准备就绪。在走上几十级阶梯迈向建在 高处的大殿之前,大家都先把鞋子脱了,寄放在一边的架子上。进大殿之前,大家都必须舀水洗脚。两层高的大殿宏伟,里边见有许多人在防蚊纱罩下静坐,看来都 已坐了通宵。尽管两侧的窗户都打开了,室内的空气略显污浊。我接过一个出家人递上的坐垫,在大门边盘腿闭目,不觉时光流逝。一抬眼,发现晨曦入侵,照见二 楼游廊墙上,镶上英缅文的部分法句经。

  早午餐的供养,都同时在各院不同的厨房间进行,是有幸参与者的美好体验。出家众一开始出现,大家都会忙得不可开交起来。我还在等候给派定任务时,已经 迅速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什么时候起,我与来自台湾的几个佛友们的合作团队已经组成。在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中,供牛奶供酱油,必要时抹地板,给对方穿围裙头 罩手套等等,工作交替,默契十足。大家同心,单一地仅想把眼下的任务圆满完成。当时供养的出家众与禅修者不知道一共多少。我们这一边开始是林音、后来是小 徐与长台另一边供养酱油的善女子,每一次只供上一匙,一大半面盆的,小徐的最后一匙,与僧人托钵行列同时画上句号。他一时欢喜难禁地轻呼:刚刚好。事后, 大家握手互相道喜。大半天里,他还是笑容未卸:感觉真好。

  我在另一次供养行列中只给各僧人派塑胶袋,也在必要时帮他们把即食品与干粮分类。曾与一个西方出家人打了照面,问了问。德国,他说。我看他的钵只有白 饭,心想是不是异乡的食品他还在适应之中,告诉自己,有日如果有机会再来,一定专给这类出家人带些西点什么的:耐存的、可以果腹的营养果酱批,还是杂果慕 斯里条,相信他们会喜欢。有一组僧人,衣服整洁,态度端庄大方,让人见了欢喜心油然升起。这种高雅气质的自然流露,肯定是人文思想与礼仪教育的长期灌输与 训练。

  专属巴奥禅林定于每年缅厉十一月月圆日的大供养,来自各方同一体系的出家众都在禅林里云集,接受善信们不辞远道而来、尽能事供养各种与日常生活有关的 物资。从雨伞手电筒面巾手帕、食物到药品等等,都在供养之列。善信们在一道长廊上夹道等候,一待出家众排队走过,把供养品投入他们身后各跟着一个在家人拿 着大袋子中,一待袋子满了,即有人在一旁把装满的袋子抽起,再用只空袋子顶上。各种物资品种与数量之多,相信任何一个人一年内都用不完。

  一回头,即见一个出家人给一些村民分发刚接收的小瓶装的能量饮料。在老挝,来自全国数万僧人每逢阳历十一月月圆日,在首都永珍的塔銮聚集接受供养,除 了僧人所需,物资都回到贫困的民众,解决了他们眼下最切身的温饱问题。多余物资的去向,如果都救济了穷苦、有需要的老百姓,对捐献者来说,该也是得善果 报,功德无量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