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12年11月22日星期四

馬來西亞砂拉越戰后華文小說選(1946-1970)

 
砂拉越華文作家協會


内容簡介
  戰前的砂華文學以詩歌創作為主,特別是中國對日抗戰時期,蝸居海外的知識分子憂憤國事,在砂拉越發刊的幾份華文報章,刊登不少抗戰詩篇,但是小說創作則少見。

小說創作到戰后才逐漸出現。特別是五十年代之后,寫作人在砂拉越、新加坡與馬來半島的報章、雜誌,刊出不少有分量的小說創作。本書所搜集的篇章,即以1946至1970年代的小說創作……

縱觀二戰后砂華文學小說創作的形貌,雖然不是多姿多彩,但小說內容基本上反映出它的時代精神。


文學作品反映社會現實,戰后的砂拉越處於英國殖民統治,工農業生產相對落后,人民生活并不好過。覺醒了的人民自覺只有通過集體的力量擺脫殖民統治, 尋求民族自治與獨立。在左翼思潮的影響下,這一時期特別是五、六十年代,砂拉越人民通過工農運動、學運組織、政黨政治力量,喊出了獨立呼聲。

收集在本選集的作品,反映了這一時代的精神面貌,作者們通過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揭示了殖民地社會工農生活的艱辛,知識分子的彷徨與理想追求,以及對黑暗現實的鞭撻;對新生事物,美好的憧憬、贊揚與支持表現出熱切關懷。

可以說,作者們深受中國“五四運動”以來文學作品的影響,不論是創作方法和意識理念,呈現出海外華文文學所追求的人文理想。“五四”文學革命是中國 文學真正走向現代化的標志。抗日時期以及二戰后反殖運動時期的砂華文學作品,乃是砂華文學的起點與成長標志。文學作品深刻的社會意識,反映了歷史面貌與時 代精神。

收集在本選集的三十多篇小說作品,只是戰后1946—1970小說作品的一小部分,這時期有多份華文報章與文學雜志出版,特別是五十年代中期以后, 左翼報章刊登數量豐多的文學創作,新聞報的《拉讓文藝》副刊,可視之為這一時期特出的文藝副刊。本選集有不少小說作品皆選自這一文藝副刊。

摘自書中導言

作者簡介
  田農,原名田英成。1940年6月生於馬來西亞砂拉越古晉。祖籍福建詔安。資深報人、作家、歷史學者。

長期從事文化工作,在砂拉越出任多間華文報章主筆與總編輯。從報界退役后,在吉隆坡數間大專院校任教,講授中國近代史,馬來西亞華人史及新聞評論等課程。

1956年開始寫作。迄今已出版著作十多部,包括詩集、文學史、政治評論、歷史研究等。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