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谈此领域资料的搜集及应用
..蔡增聪
原作刊登於Sarawak Chi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网页 http://www.inet.com.my/scca
数年前,当我正翻译里斯(R.H.W. Bob Reece )教授的<发掘砂拉越历史 >一文时,看到文中提及他在英国 档案局发现一篇由丹尼尔.欧文( Daniel Owen )所写的有关华工事件的报导.欧文在事发时是古晋圣公会的 一名教师,在华工首次攻占古晋时,他是寥寥数位留下来与华工周旋的白人.
这篇文章登时引起我莫大的兴趣,经向里斯教授查询後,他寄来 了一篇他发表於砂拉越博物院学刊文章, 专门评论欧文及麦陀尔主教妻子海丽蒂( Harriette )所写的两篇有关华工事件的报导,文後还附有上述两篇 报导的全文.2欧文的报导与海丽蒂的一篇,除了记述重点稍有差异,在内容上,并无重大的矛盾之处.这两 篇报导与近年由布莱安.泰勒( Brian Taylor )所发掘的莎拉.柯米斯( Sarah Coomes)的记述,3还有赫姆斯 ( Ludvig Verner Helms )在<在远东的拓荒 >书中所引述的狄曼( Tidman )的报导,4可以说是目前所保存 下来有关华工事件的数种最原始资料.
欧文的报导最初发表於1857年6月13日出版的<剑 桥年监 >,距离事发不过数月之遥,以後又重新出版册子; 海丽蒂一篇则完成於1857年3月8日,发表於教会所办的<导向 >.多年後,她又重写了这段经历,增添一 些新的内容,并收入伦敦基督教义宣道会1882年为她所出版的着作<砂拉越生活素描 >5书中.原有的那一篇 因此反而变为不受人所注意.狄曼的报导因收录在与海丽蒂<素描 >同年出版赫姆书中,故较为人所熟知,与 被视为是「钦定本」的圣约翰(St.John )所写的事件经过,6经常被研究这段史事的学者所援引,不过,狄 曼的记录特别强调了慕娘公司在整个事件所发挥的作用,并对拉者詹姆士.布洛克的优柔寡断,言多讥讽7 . 莎拉的纪录,篇幅较短,记述了事件敉平後古晋的萧瑟景象,过去曾被误认是出自於主教妻子的手笔.
从史料的价值来看,上述的数种资料,由於都是事件後在场目击 者作的纪录,可说是弥足珍贵,尤其是欧 文的报导及海丽蒂的原始纪录,向来少为研究者所使用,故其价值自当更显突出,至少其可靠性及纯度会胜 於圣约翰或S.巴林-戈德(S.Baring-Gould )及C.A.朋伯菲德(C.A.Bampfylde)8等人的着述.
治砂拉越史的人,似??经常要面临这样一种矛盾:在一方面, 我们对西方人传统史观予以强烈驳斥,另一 方面又不得不仰赖他们所保留下来的纪录.在石隆门华工事件的研究方面亦不例外,尽管近期本地学者如刘 伯奎,郑八和等人,藉着田野调查工作,搜集了不少囗述及碑铭资料,9但对事发那段时间就整个事态的发展, 却无法避免的必须借助西方人所留下来的纪载.如何对这些史料作考辨工作,以摒弃偏颇的部份,取其真实 的一面,实乃使用这些史料??结之所在.
上述所提的数种资料,在研究工作上,不仅可以提供我们一些事 实的陈述,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发掘及考究, 也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阅读欧文及海丽蒂等人的报导时,我们自不能寄??他们对华工能作出较为公允 的评价,毕竟被政击的一方是以拉者布洛克作为代表的白人社会,因而类似「恶棍」、「野蛮」,「无赖」等 字眼,重复的被用以形容华工自是可以理解的事.撇开这一点,就目击者所见所闻,有好些,实有助於我们对 某些问题的廓清.譬如:华工起事的肇因,所针对的对象,古晋华人在华工事件中所持的立场,起事失败的原 因等,这些问题,错综复杂,牵连范围极广,虽不容许在这些文字里头,直接找到答案,但这些保留下来的的 纪录,无疑的,却能在我们对问题的思考及分析上,提供更多的线索及旁证.
海丽蒂与欧文的报导,还有一点值得提出的是,它首次提到了叁 於起事的华工领袖的名字.根据海丽蒂的 报导,有一名重要的华工领袖在利达坦那一役中阵亡;文中并引述所听来的传闻称:1957年2月18日率众攻占 古晋的华工领袖Kaming的头颅也被实卡兰的伊班人所取去.和前者相较,欧文的记述则显得更为详尽,他清 楚的提到数名在拉者部队反扑时,被杀害的重要华工领袖,包括Vong Long-fook, Eng-bee-liong及How- chun-ngean三人.欧文的这一段纪录,特别值得重视,因为他本身能掌握客家方言,并且曾在客家社群作宣 教活动,因此他肯定认得一些石隆门华人公司的领袖,否则,相信不容如此清楚的提到他们的全名; Kaming 的确实身份是谁?还有欧文所提到,那些名字似??尚未被任何研究学者所提到的华工领袖,他们在事件中扮演 何种的角色?坐在审讯厅拉者宝座上发号施令的华工领袖是刘善邦,王甲抑或另有其人?上述的记录或许无法 回答所有问题,但至少提供了我们一些新的启示,让我们能掌握新的线索去探寻历史的真相.
从上述资料,稍微谈谈华工事件研究资料的发掘问题,除了现存 文献记录,以及近年来经田野考查所获取 的资料,如何进一步扩大资料搜寻的范围,实为提高这个领域研究成效的先决条件;像上述所提欧文的资料, 倘非有心人的努力,从尘积经年的故纸堆中发掘出来,恐将永久湮没无闻,历史研究原本即是探??索隐之工 作,在华工事件发生前後或仍隐藏着不为人所知的文献等待重见天日,即使是一些刊行已久的着作,其中篇 章也可能记载有一些对研究工作有用处的资料,如在1853年出版,由拉者詹姆士.布洛克知交约翰C.??普 (John C.Templer )所编的那部<詹姆士.布洛克私人书信集>10中,即可以找到不少与华人公司有关的资 料,诸如华工迁移石隆门,新尧湾一带的经过以及与拉者政府冲突的一些远因,另外,还包括一些鲜为人所 知的事项,如华工曾叁与詹姆士.布洛克及慕达哈欣对叛乱者的征讨.除此之外,西婆荷兰殖民当局及一些 官员所留下的档案及论着述,都可以提供研究者不少有关华人公司的背景资料.最近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 研究所出版了由袁冰??译,原荷兰殖民地官员高挺(J.J.M.de Groot )所着的<婆罗洲华人公司制度 >, 11 本书是研究西婆华人公司的重要着作,高挺精通华人语文文化,在西婆担任荷兰当局通译时,与兰芳公司领 导人过从甚密.对华人公司组织制度,了解甚多.其所作的观察,好些可以用以作为分析砂拉越华工事件的 基础资料.书中所收录的<兰芳公司历代年册 >更为现存有关西婆华人公司的最完整文献,为研究婆罗洲华 人公司学者所必徵引的重要资料.可惜的,像高挺的着作这样能译成中文的荷文资料,毕竟仍是少数.语文 障碍,使这一类的资料,目前仍不易为一般学者所利用.
华工起事倏忽一百四十馀年,从布克王朝及殖民地时期被定性为 一场「叛乱」,延至独立後所给予的重新 评价,还有近期一些学者如格列. A.洛卡(Craig A. Lockard ),12别进新解,提出折衷论点,反映出在学 术研究层面上,华工事件仍存在着许多胥待解决的问题,然则,历史的研究终究无法脱离史料而独自存在, 旧问题的解答或新观点的提出,都必须建立在坚强的论据上,像欧文等人的资料,尽管存在着一些偏见,却 增进了我们对华工事件更多的认识及了解;更多隐藏的史料倘能加以发掘,对於此领域的研究工作,自能有 新的突破,这只有待大家共同去努力了.
完稿於1998年3月30日
1. R.H.W Reece, Discovering Sarawak History" Sarawak Gazette, June 1982 ,Vol.CVIII pp31-39
2.见R.H.W. Reece Two Accounts of The Chinese Rebellion Sarawak Museum Journal
3.见Brian Taylor, The Chinese Revolt sarawak Museum Journal ( July-Dec 1969 )pp290-293.
4.见Ludvig Verner Helms Pioneering In The Far East And Journeys To Californeo. In 1849 And To The White Sea 1878( London:W.H.Allen.1882 )pp.164-192
5. Harriette McDougall Sketches Of Our Life At Sarawa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pp.120-156
6.见Spenser St.John" Life In The Forests Of The Far East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Vol.2 pp.337-364
7.华工事件的一项後遗症是导致古晋白人社会的分裂,尤其是拉者詹 姆士.布洛克与主教之间关系的恶化, 详细叁阅Graham Saunders The Bau Chinese Attack On Kuching, Febrary 1857:A Difference Perspective, Sarawak Museum Journal,62,63(Dec 1991 )pp.375-396
8.见S.Baring-Gould,C.A.Bamfylde A History Of sarawak Under Its Two White Rajahs 1839-1908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pp.185-206.
9.刘伯奎长期进行有关砂拉越华人公司研究工作,所使用资料多为个 人进行田野工作所获,此领域重要着作 有: <十九世纪砂拉越华工公司兴亡史 > ( 1990 )、<早期砂拉越华人寻金路 >;郑八和早年在石隆门担任 公职,其论着除叁考地方囗碑传说,亦注意英文资料的使用.
10. John C.Templer ed, Private Letters Of Sir James Brooke, K.C.B, Narrating The Events Of His Life, From 1838 To the Present Time3 Vols, ( London:Bentley,1853 )
11.袁冰??译婆罗华人公司制度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85年 )
12.格列认为砂拉越华工事件是西婆罗洲华人公司与河囗集团传统冲 突模式的翻版,基本上,华工与拉者的 冲突,是肇因於古晋及石隆门这二个砂拉越河上下游集团对河域经济主控权的争夺.见Craig A.Lockard The 1857 Chinese Rebellion In Sarawak: A Reappraisal Journal Of South-east Adsian Studies, Vol.9 No.1 (March 1978) pp.85-9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