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10年8月31日星期二

读张贵兴小说随感(四):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雨林

#张雅芳


根据李元书在〈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中,“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它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它总是与特定的阶级尤其是 统治阶级或社会政治集团相联系,并为其服务。这一特性使其在社会过程中表现出明确的、强烈的政治功能。“意识形态”可以说是阶级、社会政治集团的根本利 益、愿望和要求的反映,是某种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性质和状况的反映。“意识形态”的这种性质和特性决定了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冲突和斗争。

婆 罗州曾经惨遭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为期三年零八个月抗日战争对当地的人民来说是无法忘怀的。在地作家作广泛地运用这类抗战经历作为写作题材,甚至编成史书, 供后人参阅。此外,在台离散作家张贵兴的小说亦不乏这类以意识形态斗争为题旨的作品。对于抗日战争的描写,张贵兴集中在《顽皮家族》中。《顽皮家族》是以 寓言方式,描写中国移民强韧的生命力。全书以“生殖力”为本,歌颂落地生根的生命追寻者。其中,突显华人移民在南来后如何艰苦生存及抵抗日本法西斯统治过 程。此外,《群象》、《猴杯》与《赛莲之歌》亦着笔于这方面的书写。
对于抗日战争的书写,张贵兴不免夸大描写,但却不失其原有的面貌。其中,作者善用雨林为主要场域,强调雨林在抗日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引人入胜。

雨林与抗日战争

自 从20世纪三〇年代开始,世界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冲突频繁,国际局势激烈动荡,战争密布阴云笼罩着全球。从1931年开始,日本为了实现 其独霸东亚的美梦,首先是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继而在1937年7月7日又制造了“卢沟桥七七事变”事件,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日本法西斯主义依靠科技 经济上的强大优势,向民族主义国家发起意识形态的强烈攻势。在这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直接针对日本帝国主义旨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郭德宏认为,“中 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全民族都投入了规模空前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他们所依据的最强大武器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 本的野蛮侵略行为,遭到中国人民的反击,并受到世界公正舆论的严厉谴责。当时,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推动下,结成了广泛的民族与爱国抗日统一战线,全民奋起 抗敌。这间接激起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人的抗日高潮。抗日战争前夕,海外华人都普遍怀有一股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他们身在海外,心在汉阙,思念自己的祖国。他 们在政治上认同于中国,关心祖国的荣辱兴衰,并愿意为之奋斗和献身。

为了配合中国全民抗战,海外华人团结一致,以各种方式支援中国抗日战 争,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抗日爱国运动。在这期间,新马各地普遍成立了“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各地热血青年在马共领导下建立了一个有数万成员的组织“华 侨各界抗敌后援会”。但英殖民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保持观望态度,对马来亚华人的抗日筹赈运动采取阻挡、禁止的措施,不准华社组织筹赈募捐活动。他们千方百 计进行破坏,亦禁止汇款接济中国政府支持抗战。英殖民政府一方面对抗援会的各种抗日活动宣布为非法,实行残酷镇压。英国殖民政府之所以加紧镇压新、马抗日 民主运动,是与它顽固坚持殖民统治政策分不开,它害怕人民的觉醒,将会直接威胁其根本利益,动摇其殖民统治的根基 (详见新马侨友会编的《马来亚人民抗日军》,页11)。张贵兴的《顽皮家族》中的这段描述,足以让我们看出英殖民政府如何对待正处于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华 侨:

炼油厂…没有带给村庄太多建设和繁荣,英国人把油钱都汇回祖国去了,而中国人的祖国则在辛苦抵抗日本鬼子的无情侵略,使当地中国移民发起抗日救亡运动,各地华侨组织开始募款支援祖国杀鬼子,张其苑神父理所当然担任村庄上的募款负责人…”(83)

1941 年至1945年间的南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侵略政策在当时国际形势下的必然发展。根据刘子政,日本计划南侵,其动机在于攫取南洋之丰富资源,如树胶、 石油、锡等战略资源。事实上,马来西亚的树胶、锡、婆罗洲及苏门答腊的石油,均为军事上的军需品,在日本油源断绝,存量逐渐枯竭下,更急于进攻南洋,以解 决石油及军需品的缺乏。此外,他们欲控制马六甲海峡交通咽喉,隔绝欧亚联系,进而孤立中国,实现其“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且看以下《顽皮家族》中的这段 情节:

一九四一年底,村庄上已经掘出了一百万桶以上的原油,这些原油引起日军觊觎,村庄因此成为日军占领东南亚的第一个目标,作为日后向外发展的滩头堡。(125)

可 见婆罗洲的石油引起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觊觎,也显见帝国主义者极需攫取婆罗洲丰富的自然资源,目的是为了维持其对华长期战争。正如张贵兴的《赛莲之歌》中所 述,亚热带的战争、惨烈的硫磺岛之战、丛林的肉搏战是南洋人民所熟悉的。1941年12月8日,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战争日子。这一日起,中日战争演变成太平 洋战争了。这天,日本帝国主义轰炸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法西斯主义者迅速向东南亚挺进。来势凶猛的日军大举入侵马来半岛、婆罗洲等…砂拉越美里和 汶莱诗里亚的石油,罗东炼油厂以及大量的树胶、木材、椰干,为日军垂涎的军需物,故婆罗洲为日军必争之地(刘子政,《砂拉越史事论丛——第四辑》,页 186)。可见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利用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发达的科技向婆罗洲发起意识形态的强烈攻势。当时,作为砂拉越保护者的英军抵挡不住日军的威力,无力 保护砂拉越,连续败退,导致广大人民遭受深重的灾难。在日本法西斯主义者日夜不断侵袭下,局面一片混乱,人民视日本宪兵如虎,其残酷的手段令广大人民苦不 堪言。张贵兴的雨林小说中强烈地反映了婆罗洲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被日军羞辱过程及他们的惨痛遭遇。在张的小说中频频描述了日军的残酷,比如,在《群象》 中,日本法西斯主义者对广大人民的残酷的行为,表现突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父亲当心姐姐被捉去党军妓,匆匆将姐姐和姐夫送入洞房…来了数个日本兵。姐夫闻声起来。姐夫被捆绑于菠萝蜜树上。姐姐被轮流羞污。临走,削了姐夫阳具和姐姐左乳。(177-178)

在 日本侵略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了对婆罗洲的蚕食鲸吞,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婆罗洲人民在苦难的日子下,民族意识普遍觉醒。这一思想遂一跃成为反对帝国主义 侵略婆罗洲的主流思潮。为了反抗日本的侵袭,人民相继组织武装队伍,在当地进行英勇抵抗。另外也成立各种游击队隐入雨林和山区边缘 ,与敌人展开殊死战争 ,造成死伤惨重。在帝国主义者的长驱直入的情况下,英殖民政府迫不得已接受马共提出的共同“抗日卫马”的主张。因此,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成为一支强有力的反 法西斯队伍。它在硝烟弥漫中建立起来,逐步的成长壮大起来,也在硝烟弥漫中付出重大的代价和牺牲。

1942年2月15日,马来亚全面沦 陷。日本法西斯主义者在全马各地进行大规模检证、大屠杀来胁迫人民服从他的野蛮统治。此外,他们亦对人民进行剥削压榨、疯狂的掠夺,人民受尽欺凌和侮辱, 惨遭杀害的群众多达数万人,无论是少女甚至连婴孩都不放过。作为华人意识形态斗争场域的雨林,在战争中成了人们的避难所。张贵兴在他的小说中,无论是抗 战、戮杀、逃难皆以雨林为场景。在小说中,张大量书写了帝国主义者惨无人道的行为,并描写日军侵袭婆罗洲时,对人民施行的凶狠冷酷手段。譬如,日军用枪杆 子强迫村庄上十五岁以上的男人参与劳动,并蹂躏村庄上后来成为军妓的年轻未婚女子。他们甚至挨家挨户搜寻逃躲劳动的男人和寻找更多可能的女子慰安。日军持 续加强检证,当他们抓到逃躲劳役或跷工的男人时,当着大伙面前用鞭子或木棒毒打,当他们搜捕到未婚女子时,对她们施行性暴力,体现帝国主义者对“他者”的 性迫害。在这段时期,西方殖民者的文化霸权渗入,表层的或深层的殖民现象随处可见。

婆罗洲沦陷后,帝国主义者所施行的暴政,使人民陷于沦 陷区的水深火热的生活中。他们每次对人民屠杀时就伴随强奸、烧屋及抢劫,罪行累累,磬竹难书。在当时的情况,无论是婆罗洲还是马来亚半岛,全马没有一块未 染血腥的洁净土壤。 然而,‘雨林像海洋,广大神秘,是老天爷给我们准备的最坚固碉堡。顽虎背着妻子尸体带领家人走入雨林,躲藏在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地方。夔家人与其他村民总共 在雨林里度过三年多时光,过着半人半动物的生活…’(顽皮家族:138)。在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人民生命毫无保障,生活困苦,缺粮缺药,妻子随时遭日 军强奸或遭害,只有雨林才是他们最安全的隐身之所。张贵兴笔下的那块雨林正为这些逃难中的难民准备了最坚固的碉堡,成为他们抗战时的掩护屏障。

无 可否认,帝国主义者表现出仇视华人的政策,使华人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他们残暴的统治使其无法取得马来亚华人的合作,实质上加激了其统治的崩溃。华人遭受 到空前的迫害,日本法西斯恐怖主义手段实际上不能使华人屈服,反而促进了他们的抗日情绪,民族主义高涨。婆罗洲人民抗日军的武装斗争是在没有外援,没有后 方补给,尤其是在没有丝毫作战经验的情况下展开的。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人民甘冒生命的危险反抗日军的暴戾统治,并且不停留地暗 中支援抗日军。通过张贵兴的小说,亦有这方面的描写,譬如《顽皮家族》的张其苑就是一个例子:

“ 张其苑神父理所当然担任村庄上的募款负责人,他先在讲道时大事宣传,然后挨家挨户收钱,洋人也不放过,教堂平常的募捐也奉献在内,募捐成绩非常辉煌。”(83)

为 了争取自身的政治、经济权益,被殖民中的婆罗洲人民都普遍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政治、经济斗争,积极投身于当地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行列。广大人民劳动群众的政 治意识和组织程度大为提高,为动员和组织华人社会支援和参加抗日战争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使华人中下层群众成为抗战的主体力量。在日本法西斯血腥统治的 三年零八个月时间里,婆罗洲人民对日本法西斯无比憎恨。于是,家家户户遁入广袤的雨林,以雨林为家,以雨林为抗日战争的主要场域。张贵兴在《顽皮家族》中 下了很大功夫,将作为天然屏障的雨林最原始的一面发挥得淋漓尽致:

所有武馆弟子携家带眷漏夜逃入雨林,他们早已厌倦鬼子统治下的生活,不约而同且毫不犹疑的追随师父。顽龙截获消息后,吩咐儿女们到雨林里寻找失散的弟子和他们的家人。他们很快集合在一起,在顽虎带领下跋涉五天五夜,在雨林里组成一个六百多人的生活部落。” (139)

面 对帝国主义者的屠杀及大肆掠夺,广大的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虽然被日本法西斯控制,然而,日军的残暴并没有把他们压倒,反而激起更大的仇恨。于是乎,民族 主义情绪越来越激昂,抗日武装斗争在敌人进攻中迅猛开展起来。他们在雨林里逐步建立了根据地,积极策划,开展对日军作战。张贵兴的《顽皮家族》中这样描写 广大人民的激昂及抵抗日军的策略:

我们装备虽然不如鬼子,但我们人数多他们几倍,又有雨林做屏障,拼死也要消灭这帮鬼子。” (154)

抗 日军不怕艰难险阻,在雨林中进行秘密研究战略,并勇敢地拿起武器准备抗战。通过小说,抗日军在抗日期间利用热带雨林覆盖的有利条件,跟日军兜圈子,打冷枪 骚扰,挫伤其锐气,在选择有利时机和地形进行伏击。他们大量杀伤或部分歼灭敌人使对方士气衰竭。面对敌人的军事围剿,抗日军除了采取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与 之周旋外,更多地采用伏击战来杀伤敌人,甚至利用雨林原有的险阻及猛兽袭击敌人。《顽皮家族》中的顽虎的特长是熟悉雨林的地理和猛兽的习性。他是居民入林 时的最佳向导,连殖民地官员也雇用他为狩猎向导。对他而言,如何在雨林中生活就好像选择在生活自家厨房中生活似的。他能在密林活动自如,从不迷失方向。

抗 日时期,逃难人民在雨林中经历过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对于以热带雨林为栖身所的人民来说,雨林不只是他们的安身之所,亦是他们粮食的来源。此外,他们与雨林 里的猛兽为伍,并肩作战,最终击败了野蛮残暴的日军。根据史书,1945年秋,人民抗日军与联军配合,正准备消灭日军之际,日本在世界反法西斯军队的四面 围攻下,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通过张贵兴的小说,亦有这样的描写。

和竹场的战争结束后,居民忙着在雨林中建设新家园和适应新生活方式…“结束了!结束了!战争结束了”…一个村庄探听时事的子弟带来这个消息。大伙为了慎重,由赵雁率领几个居民来到村庄上,结果第二次证实了这件事情…”(顽皮家族:160-165)

总 之,在三年八个月的武装斗争中,人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败外来的侵略者。此外也依靠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取得胜利。沦陷区内人民遭受残酷的镇压欺 凌、迫害、侮辱以及种种惨绝人寰的杀害。不论是辗转于森林之中,还是处于日本法西斯的刀尖下,华人在时代的感召下,逐步从效忠中国、心怀故土的情怀中解脱 出来,萌生了与当地人民共存亡的较现实的政治思想。在民族主义精神鼓舞下,他们打败了帝国主义,同时也消除了大部分过去加给婆罗洲人民的屈辱。然而,这时 期的经济大潮、物质欲望、享乐刺激的连轴旋转给后殖民主义者推行其文化霸权提供了大好时机。“战争结束后,抗日军及广大的人民决定走出雨林回到村庄上。他 们对自己亲手建造的部落感到非常骄傲和难以割舍,但是他们真正舍不得的不是这个部落,而是这片曾经保护他们和给他们带来新生命的雨林。他们总共花了八天八 夜才走出雨林,行列中多了家畜、粮食、小孩和怀孕的女人,比当初匆忙逃入雨林时多了更多家累,这都是雨林赐给他们的礼物。有的居民为了纪念雨林的日子,打 算重造一栋和雨林中一个模样的房子。”(顽皮家族:165)

可见张贵兴笔下的雨林是抗日时期日本法西斯主义者与抗日军的斗争场域。战争总 是悲惨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发动战争,侵略其他国家。但,无论如何,战争一定会给一方或双方带来悲剧,这是人所共知的。政客们为了自己的利 益,不惜对对方采取攻势,进行侵略。间中,战胜者必定获得地域主权和经济上的利益。

总而言之,张贵兴的小说都把主要叙事场景设置在雨林。 无论是砂共斗争还是抗日战争,雨林都成了避难者暂时的屏障。在他笔下的雨林凸显出殖民时期的意识形态斗争,雨林充满战争阴影、充满人与人之间因为政治、经 济利益关系而互相残杀的场所。雨林是侵略者的葬身之地,亦是受侵略者的藏身之地。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张贵兴的那块雨林继而成为人民的掩护屏障、生存的温 床、避难所和再生地。

修于:8/5/2009

(刊登于2009年8月9日《星座》文艺副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