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10年7月25日星期日

诗的拉让江──论马来西亚诗人田思的诗歌创作

【篇名】诗的拉让江──论马来西亚诗人田思的诗歌创作

【作者】陈望衡

【刊名】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01期

【摘 要】田思是马来西亚著名诗人。他的华语诗歌善于用绚丽的色彩描绘迷人的亚热带风光,体现出浓郁的乡情。他的咏历史人物、咏物之作除了有深刻的哲理情思外, 还能有时代的沧桑感。田思比较喜欢用自抒胸臆的手法写景抒情,景真情切,有着浓厚的艺术感染力。作为华裔的马来西亚诗人,他的诗作体现出深沉厚实的中华民 族文化精神,同时又具有强烈的马来西亚地域文化色彩。

我没有见过田思,甚至还未通过一封信,但我从他赠我的诗集中认识了他,熟稔了他。

我相信文如其人,诗如其人。

读田思的诗,我的脑海总是幻化出滔滔的拉让江,江畔是浓绿浓绿的热带丛林,丛林旁边是别具风味的长屋竹廊,累累的椰实透出诱人的清香,灿烂的热带花朵绽放出动人的风采。

……

田思的诗,犹如千姿百态的热带风光,丰富多彩,美不胜收。

田思多次讴歌他家乡的江一一拉让江,而他的澎湃的诗情亦如这滔滔的拉让江。

灯下,读田思的诗,我也情不自禁地游进了诗的拉让江。

也许是对异乡风情的特别好奇,也许是受田思诗情的强烈感染,我对田思诗歌中那些描绘砂捞越风情的作品很感兴趣。

《竹廊》写得很朴实,几乎用纯白描的手法,但仍然有它特殊的魅力:

……

竹廊的一端有丛丛的绿竹

竹廊的一端有清激的溪流

竹廊下猪和鸡鸭在闲荡

竹廊外掩映着香焦槟榔

……

现代的城市虽然为人们建立了崭新的风景线,却永远不能取代这古朴的田园风光的魅力。

也 许有人觉得田思的风情诗写得过于朴实,没有特别技巧,甚至嫌它缺乏哲理的深度,而我却丝毫不认为这样。且不说朴素本身就是美,单就我这中国读者的欣赏兴趣 来说,我就宁愿更多地看到沙捞越乡间本真的风光。我不喜欢在这样的风情诗中去勉强地追求哲理,更不喜欢离开真实动人的描绘去炫耀技巧。

位于诗集《我们不是候鸟》开篇的《夜探马峦河》给了我多少美的享受!其描绘近似电影的镜头:

在激流与暴雨的

簸弄着每一个过回

剧烈争吵中

前导的手电简光柱

我们以一舟轻巧

像一把锋利的匕首

掠过千重山万重滩

刮得峭壁上的魅影

穿入双溪马峦

吡牙咧嘴

穿入黑暗的心脏

我们都在冷湿中颤栗了


一盏灯

像一团浓稠的黑浆糊涂

陡地从前面升起

把树林与天空

一座村落

紧紧粘在一处

倏然在河岸隐现

只有榕树老人的长髯

在滩上传来

缀着闪闪流萤

村人亲切的招呼

像咀嚼满嘴虫鸣后

惊喜交际中

溅下的点点星白

我们把陌生的客心

交给荡漾着

激流扣舷叫嚣

铜锣声和米酒香的

雨网铺天盖地卷来

长屋之夜

舵手稳牵引李

请 原谅我不惜篇幅将诗全部引完,因为我觉得它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节录都会严重损害它的美。这首诗的好处就在白描,一个个镜头,连接顺畅、紧密、自然。读这 首诗似乎觉得自己也在那一叶小舟上,也在激流与暴雨的剧烈争吵中领略大自然的壮观和生命的意义。诗篇动词的运用特具神采,虽然也只是普通的动词(“掠 过”、‘“穿入”、“粘”、“溅”、“簸弄”……)但联缀在一起,就构成一种气势,一种情感,一种神韵。第四节诗是对前三节约递转,犹如“山重水复疑无 路”,突见“柳暗花明又一村”,为全诗投入一束强烈的光环;亦如风吼雷鸣之后又现燕语莺歌,倍添韵味。浓浓的乡情、浓浓的酒香溶化了刚刚逝去的惊险、恐惧 和顽强拼搏。

风情诗能写得这样动人已是难能可贵的了。

当然,田思的风情诗不是每首都如《夜探马峦河》这么好。但可以肯定的是,田思的每首风情诗都灌满了他对家乡的爱,收入《犀鸟乡之歌》的《热爱》和《美丽的犀鸟乡》尤为突出。

田 思不过分追求含蓄,他的诗大多是直抒胸臆。其实,诗的抒情本也可以多样,含蓄与直抒胸臆本身并不存在高下或好坏之别,一切要看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田思 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来表达他对家乡的热爱,效果也是很不错的。田思的直抒胸臆并不是空洞的亦或概念的,他总是将他澎湃的炽烈的情与生动的丰富的景水乳交溶地 结合在一起。《热爱》一诗前面四节用排比的手法写自己曾驱车在家乡公路上的飞驰,曾乘船在家乡河流上的颠簸,曾在家乡美丽的海湾徜徉,亦曾攀登过家乡白云 缭绕的高山……同样用的是白描,然深情绵邈,感人肺腑。在田思,是爱家乡之情的畅快抒发;在我,却又是一次他乡奇异风光的精神漫游。

一 般说来,诗歌长于抒情并不长于绘景,绘景是造型艺术特别是绘画的长处,而绘画虽长于绘景却拙于抒情。美学上为诗与画的区别与相通的问题展开过极为有趣的讨 论,西方有莱辛的专著《拉奥孔》,对此问题研究得很深入、很细致。而在中国,自王维提一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后,引起苏轼等文人的浓烈兴趣,留下许多精彩 的议论。

中 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诗画互含,具体显现则为情景互含,最高的境界则是一切情语皆景语,而一切景语皆情语。田思的风情诗其中好些篇章是试图做到情景合一的。 《渡头》一首全是写景,诗人没站出来说一句带感情的话,但全篇并不觉得情感贫乏,它的情就在景中。也许情过于内含,在结尾的时候,诗人忍不住吟道:

一艘满载椰子的长舟

镀着阳光徐徐靠岸

远处

谁人的鱼网

扬起了一道金弧

仍然是景,然而那“谁人”的问语又分明闪耀出诗人情感的色彩。

田思写诗在题材上并不过多挑剔,他往往是信手拈来,即景为诗,虽然有时难免显得粗糙,锤炼不够,但有时却又因率真情切,有感而发而别具风采。《甘榜之夜》写得很美,意境深邃却又并不模糊,童稚般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在满潮的小河里

我们坐着没蓬的小船

闪烁的

是头上的星光和流萤

闪烁的

是童稚的喜悦心情

田思在表现砂捞越风土人情时并不是热衷于展示这地方土著民族的贫穷落后,而是以充满挚情的笔调描绘现代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如何使这一片苍莽的热带土地闪耀着绚丽的霞彩的。一方面,传统的“卡歪’,(庆 典式节日仪式)在铜锣声中依然热闹地举行,另一方面新潮音乐,交际舞会也吸引着大批大批的达雅儿女。由封闭走向开放,从远古通向现代,似乎并没有什么悲剧 色彩,而充满着喜剧的气息。《长屋离情》表现达雅儿女是如何与老泪纵横的酋长告别,走向新生活的。尽管这中间也有“沉痛的心情”,也有闪闪的泪花,但更多 的是壮志、豪情,是欢快、祝福。“岸上挥手的亲人已看不见了/小舟载着满怀抱负的伊班青年/在激流中冲下险滩……”

也许是热带的阳光比温带的阳光充分得多,我总觉得热带的人民比温带的人民要开朗得多,热情得多,乐观得多,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时常可以感受到的优郁感伤、徘侧缠绵在田思的诗歌中很少看到,它给我们展示的都那么令人感到畅快,感到欢乐。

神奇而欢乐的砂捞越,真想来看看你。

在田思的诗歌中,咏物以及咏人的诗占了一定的比例。其中也不乏佳作。

咏物诗通常是哲理诗,它是审美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一般来说,这种诗不易写得好。田思的咏物诗也不是首首都成功,但的确有佳作。《海鸥》一首获得好些诗评家的赞赏,大体上可说有了定评。这首咏物诗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呢?是独到的发现,是深刻的哲理,抑或特别新颖的比喻、象征?我认为都不是。这首诗的感人之处是它所包含的沧桑感。试读如下的诗行:

他只有沉默的苦笑

即使在风平浪静时的休憩

可不是吗

仍在悸动中奔腾不息

他那疲惫的眼神

他那抿紧的尖喙

因为他是一只海鸥

又如何诉说得尽

他的生命是奋斗

每一个波涛后面的故事

他的经历写在大海里

这首诗好就好在“又如何诉说得尽/每一个波涛后面的故事”。

这 首诗并不试图阐说一个什么深刻的哲理,它是一个饱经风霜的男子汉在倾吐那种最能动人肺腑的沧桑意识,那种勇士、好汉都具有的万难不屈的抗争气概和进取精 神。从美学上来讲,这种美是“崇高”。“崇高”通常是与苦难、流血、抗争联系在一起的。它也许不如“优美”那般雅致潇洒,漂亮,但它是时代的主旋律。人类 就是凭着这种“崇高”的精神冲破原始的蒙昧,开辟文明的曙光,并不断地创造更加文明的新生活的。这首诗中的海鸥就是这种“崇高”美的象征。它的闪光之处正 是在这里。

海鸥在这里除了外形上还保留它作为一种海鸟的某些特点外,精神上完全人化了。海鸥就是人!我们对海鸥能够迅即认同,并从中强烈地感受到“崇高”这种审美意识,也就在于它是人!

我终于悟出这首咏物诗魅力所在!曾记得中国著名的国画大师石鲁说,画山水要把山水当作人来画,要画出人的精神气概来。其实,对于咏物诗来说,哲理不哲理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要写出人的追求、人的愿望、人的情感气概来。

田思写得比较成功的咏物诗几乎都是这样。他的《橡树》也很不错:

刀痕刻满身躯

而道劲的根

痛苦熬红了绿叶

仍牢牢抓住大地

当烈阳施淫威

只等旱季过去

只能以光先先的枝干

雨撒新绿

伸向蓝天抗议

再以白色的血液

去塑造一个

历尽酷署

韧性者的世界

同样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同样是抓住了物的特点,同样是歌颂人类最可宝贵的“崇高”的精神。这首诗的结尾: “只等旱季过去/雨撒新绿/再以白色的血液/去塑造一个/韧性者的世界”——何等地有力量啊!这首诗的缺点是刚性过足,缺乏柔的调节。好诗是应该刚柔相 济,显出轻重疾徐的情感节奏来的,所谓“端庄杂流丽,刚劲含婀娜”是也。这首诗我觉得它缺乏一点这样的节奏,《山石》、《煤》似乎也都有这缺点。

比较而言,《萤火虫》要精彩得多:

如果恶劣的环境

就那么

逼使我们

一闪

一闪

与草木同腐

戮破黑暗的专横

那就化作萤火虫吧

在黑暗中

无心当引路者

一闪

一闪

无意受人瞻仰

告诉人们

那微弱的点光

光明的点点形象

只源于一种执着的爱

就让自己不经意地消失吧

没有灸人的热量

在黎明的曙色里

没有美妙的声音

“只 源于一种执着的爱”一一诗眼所在,透过这句诗,我们触到一颗温馨的心。它的高尚、它的纯真是很清楚的。这且不说,我要说的是诗人将这一意蕴表现得很美,很 动人。就上面我提到的情感节奏来说,“一闪一闪”的两次出现,不仅在内容上起着连接上下节作用,而且在形式上造就一种特别的美。这种美就视觉效果来说它是 光亮的、鲜明的、动态的;就听觉效果来说,它平添了一种轻缓韵律。前一个“一闪? 一闪”连接“光明的点点形象”,其调性属柔;后一个“一闪? 一闪”连接“戳破黑暗的专横”,其调性属刚,刚柔相济,妙不可言。

咏物诗既要写得深刻,真有创见,又要写得很动人,富有奇趣。中国宋代多咏物诗,虽然有些诗嫌理性味太浓,但大多数的咏物诗还是写得很美的。象朱熹的名篇:《咏砚》,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诗可谓奇趣盎然,千古绝唱。苏东坡的咏庐山,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脍炙人口,其理、其趣、其美更是难以道尽。

衷心希望田思的咏物诗更上一层楼。

田思有几首咏历史人物的诗很值得一读。咏物与咏人应大体属一类诗,都强调要抓住对象特点,传出对象的精神来,而且也都要由此及彼,见出一点超出对象本身的哲理或人生感概。田民咏历史人物的诗不多,但其中《读李白》《读王安石》《读苏东坡》堪称不可多得的佳作。

这三首诗的突出特点是将历史上物的精神、品格、情感与今天的社会生活贯通起来。这种贯通不是明说的,却是明白的。因此,尽管面对的是数千年前的古人,仍能令人砰然心动,激起强烈的共鸣:

你的诗

点亮了千古的明月

让无数失意的人

看到理想的面影

让几许漂泊的游子

怀念甜密的乡情

——《读李白》

李白在后世的巨大影响,就这几句诗已经说透了,说尽了。李白的心与许许多多的后人的心就这样合着同一节拍跳动,李白就这样永远永远地活着,连同他讴歌过的明月、山川。

一个不设篱笆的心胸

难免惹来许多画地为牢者

乱扔石头

多少世代了

那些石头已化为尘埃

而日月辉照的

却是你愈见峥嵘的风骨

——《读王安石》

何等美好的诗句!字字掷地可为金石声;我想,王安石九泉之下当为远在南洋有这样一位知音而安慰;而作为读者的我们从中得见的岂只是一个刚直不阿的“拗相公”,我们不也可以从这诗句窥见种种的世人也包括田思自己么?

三首诗中,写得最美的当属《读苏东坡》:

大江东去

淘尽的岂止是风流人物

像浪花泡沫般碎裂的

淡泊

还有幻着红彩的名利

才驾得起扁舟

天地既不能停于一瞬

何仿再扣舷高歌

生生不息的创造便是永恒

对着江上的清风

随缘

山间的明月

就是快乐

不 论从构思,从色彩,从音韵,从意境都堪称佳作。苏东坡是中国文人中最为典型的一位,他的思想兼儒道佛三者,其才华冠绝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诸多领 域,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然而他的仕途命运却颇为不幸。苏东坡的可贵就是不论处何种境地都能随缘自持。佛道成了他后期的主要精神支柱。在深 刻地全面地把握苏东坡性格、遭遇的基础上,诗人塑造了一个颇为真实、又颇为动人的苏东坡形象。诗句的字里行间又分明听得出作者的知音式的慨叹!

比起田思的咏物诗来,我更喜欢这三首咏历史人物的诗,也许是这里有更多的情感、思想得以交流。诗之美、诗之魅力难道不就产生在诗篇与读者的交流之中么?

从诗作可以看得出来,田思的性格是耿直的,坦诚的。他已习惯于运用诗的形式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包括他的人生理想,道德观念和盘托出。他是那种不写便罢,一写便要尽情倾吐不留半分的诗人。

田思喜欢写抒怀诗,这种诗的特点是直抒胸臆,虽然它也往往要借助形象,或设喻,或起兴,但并不以咏物为主,而往往是直接地向读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张扬某一种人生信念。

《海问》既是向海又是向自己。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可以说是激情澎湃。诗歌形象很是壮观,读起来令人回肠荡气。尽管颂海之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此诗似应有它的地位。诗人问海,问得何等强劲,何等气派!

不肯随波逐流者

你是个混杂的污秽

命运是不是孤独

你是个永远的温柔

拒绝同流合污者

还是个猝然的粗幕

下场是不是放逐

你是个永远的神秘

你是个永远的澄澈

还是个可亲的伴侣

而回答同样是气势磅礴,动人心坎。我们且看其中的一段:

你看那苍劲的海松

经过风涛的搏击

所以挺立百年

在我平静的海面下

你看那嶙峋的礁石

总会有暗流的汹涌

经过波浪的咬啮

在我倒映的天空上

所以硬骨朗朗

总会有明媚的风光

对 生活底蕴的深刻洞察,与之俱来的则是万难不屈的豪情胜概,但诗人强调的却又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是人类最为难得最为可贵的品德——“宽容”。我很欣赏这 个“宽容”,大海般的宽容。这种宽容不是软弱的表现,恰好相反,它是强大的显示,这种宽容也不是污秽的包藏,恰好相反,它是污秽的荡涤。

人生是一条艰辛的路,然而路的两旁又时而可见诱人的鲜花。只要是有过三十年阅历的人莫不能体会到做人的艰难。做人之难其实往往不在可以明见的种种困苦,而在难以明察的许多足以使人堕落的诱惑。因而,操守、信条是不可不有的。田思在《坚守》一诗中明确地表明了他的人生原则。

……守一份良知卫

守一脉活水

用内心的热泪凝冻

用生命的苍绿蕴蓄

我坚信

我坚信

我会孕成一颗珍珠

那会沁出一道清泉

守一片激情

守一芯香火

用外表的冷漠煨贴

用肌髓的青油燃烧

我坚信

我坚信

那会绽出一朵雪莲

那会焕出一灯灿烂

人 是应该坚守一些东西的,这些东西是人生的基本原则,是人格所在。田思的“坚守”与“坚信”之所以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乃是因为他所坚守、坚信的正是一个正 直的好人所应该坚守、坚信的。田思不愧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把这种人类认同的善的原则表达得这样的美,这样的富有魅力。

《澄静》可视作《坚守》的姊妹篇。如果说,《坚守》重在哲理的概括,那么,《澄静》则重在意境的提炼。《坚守》表达一种追求,可以视为一个宣言,当然用的是诗的、审美的形式;而《澄静》描绘的是一种心态,它既是“坚守”的心理前提,又是“坚守”的心理产物。

浓醉似酒……

清凉如月色

管它风从哪儿来

我已澄静

我自安然凝定

当冷月映着彼心

当旋涡冲出潭影

那是我的脚步

“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如果说《坚守》一诗是刚,那么,《澄静》一诗是柔。

从诗可以看得出来,田思是个很重友情的人。他对朋友的真诚帮助、无私的奉献在《打开你的心窗吧》一诗中表达得独具风采:

打开你的心窗吧

让我听到你心弦的颤动

让我飘进你的心怀

吟一首友谊的歌儿

像一阵清炎的徽风

让我看到你的心版上

像一片灿烂的霞彩

绘一幅美丽的未来

让我在你内心的厅堂

要是你高兴的话

快乐地拘束地排徊

要让心窗永远敞开

我会为你拂去一些尘埃

我心灵的翅膀很轻很轻

我会为你添上几道光彩

像一阵微风,像一片霞彩

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想象奇特又十分贴切。“微风”轻柔舒适,多么适合抚摸一颗受伤的心啊!“微风”不就是爱的象征么?“霞彩”,美丽灿烂,用它作喻,代表希望、未来不是也很美,很动人的么?

田思的咏友情诗尚有不少的佳作,比如《邮包》((那年的素馨),《回伤》,都很感人。《那年的素馨》又尤为突出。那束素馨花作为友情的象征,将十年来的祝愿、思念贯串起来,其中又点缀上“逆旅’,“凌晨’,“寒星’,“寒风”这样的形象,于温馨之中又增加了几分沧桑的感喟,颇能引起中年人的共鸣。

读田思的诗,我感到田思是一个很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不是那种只注意个人生活小事,沉浸于个人情感而不能自拔的人。他的诗域之所以很宽广,与这点很有关系。明朝顾宪成曾有一联,云: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田思的作品充分地体出这副名联的精神。因此,田思的诗有较宽的读者面。我认为,对于一 个诗人来说,社会责任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真诚地反映人民心声,充分地传达时代脉搏的诗才能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我不认为有脱离社会需要的纯属孤芳自赏的审 美价值存在。美总是社会精神之花。

田 思的诗风,有评论者说是“朴素谦诚”,我也赞同这种评价。谦诚最为不易,只有谦才能诚,同样,只有诚才能谦。谦诚的精神首先表现在发自内心地毫不勉强地把 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一分子,看作是人民的歌手,而不把自己看成是驾凌于人民头上的颐指气使的精神贵族。有了这种谦诚的品格,为人自然朴素,诗风也自然朴素。

朴素并不是简陋,朴素并不排斥必要的修饰。朴素的实质是真实。田思的诗尽管有各种不同的风姿,但给人的感觉都是真实的生活面貌的反映,都是真诚情感的流露。

我觉得还要补充的是,田思的诗从风格来讲,还有豪放洒脱的特色。田思写诗有一吐为快之感,当诗情涌来之时,犹如川之出峡,奔腾澎湃,此时流出的诗句必然以气势取胜。这样的诗在田思诗作中占了很大比例,那些较长的诗几乎都可算在其内。

有些小品诗似写得轻松活泼,使人感到有游戏笔墨之感。不过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写得轻松活泼的小品诗也都是有社会内容的,而且不少都是针对社会某一现象有所感而发的,就是这些诗,我觉得也带上田思特有的豪放洒脱的风格。

深情绵邈的诗作也有,比如那些表达友情的诗篇,不过,这些诗,田思写来也不是如柳永、李清照他们那样的感伤、灰暗,而是在深情绵邈之中隐含着热烈、乐观、希望。

田思对自己的事业是执着的,对人生是充满希望的,对自己是充满自信的。在前进的道路上,他自然也免不了会遭受种种挫折,但他,“痴情”不变,壮志不衰。在诗中他这样豪迈地吟唱:

我竟如此痴情

是背脊的暗伤

从织梦岁月

到微斑的两翼

痴情也使我

远离了繁华

痴情曾使我

让心曲

磨蚀了青春

在幽幽弦管中倾诉

让精力

而回报我的

在悉悉粉屑中消失

是曲终的落寞

而回报我的

是轻蔑的睥睨

我不悔

那是我的选择

痴情曾使我

纵使柔肠寸断

抛弃了舒适

也自抚伤

让脑汁

对着耿耿星光

在孤灯白纸中煎熬

涤我坦然的胸襟

而回报我的

我十分钦佩田思这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事业心。虽然这首诗谈的不只是他的写作事业,但也包括了写作事业。有了这种精神,还有什么艰难不可以克服,有什么险峰不可以攀登呢?

田思,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吧!就象你家乡的江拉让江永远不停地向前奔腾……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