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08年12月6日星期六

拉讓盆地華文文學之旅

作者:李瑞騰
人間福報2007-10-15

馬來西亞有豐美的華文文學傳統,而馬華文學之研
究,不管在當地,或是在台灣,近幾年都有不錯的成
績。然就被研究對象來看,相較於半島西馬,隔著南
中國海的 東馬就比較少有人去注意;但一個能孕育
李永平、蔡明亮、張貴興的砂拉越,在華文文學的表
現上必有其可觀之處,我們不能只看這些揚名華人
社會的明星,更多的 寫作人,甚至整個砂華文壇的
存在,都是值得我們去關心。


東馬來西亞的砂拉越是一個州,共有九省,主要以大
河流作為畫分。一九九七年,我初識「詩巫」(Sibu),
並於一九九九年度在國科會的補助下作了《詩巫華文
文學調查研究》,結案報告包括兩篇專論、四篇資料
及六篇訪問稿,常想在這基礎上進一步再作考察。


拉讓江為砂州最大的河流,整個流域非常遼闊,一九
三七年以前皆是詩巫省(第三省),其後分為三省,包
括下游的詩巫省(第三省),泗里街省(第六省)及上游
的加帛省(第七省),前二者皆在拉讓盆地,我於是改
以「拉讓盆地華文文學」取代「詩巫華文文學」,繼續進
行我在砂拉越的文學探索之旅。我所持的理由,一方
面著眼於「拉讓」之名的普遍性與代表性;其次也考慮
到泗里街已非常進步,文化水平也不斷提升;第三,詩
巫寫作人講到其文學傳統時,也常以「拉讓盆地」命 名。


第二次的專題研究,擬將拉讓盆地華文文學的開展路
線梳理清楚,進一步面對整個砂拉越。它基本上屬於
區域的文學史研究,從二十世紀初到二十一世紀初,
從古典 到現代,在民間文學、詩歌、散文、小說諸領域,
嘗試描繪其變遷軌跡,希望能協助當地文壇建構文學
傳統,讓外界了解當地文學,補馬華文學史研究之不
足。

我於二○○四年二月再訪東馬,補足三、四年來新出的
資料,除赴報館翻閱報紙文學版面,且詳細了解《馬來
西亞日報》停刊以後對當地華人之寫作所造成的影響。
另一方面,因小區域的定點觀察,比較需要跟當地創
作者接觸。因此,除了資料收集,我也請朋友為我安排
與當地寫作人交流,包括拜訪彭城劉氏宗親會劉斌先
生, 並至雨田(楊藝雄)先生辦公室進行訪談;此外也
接受詩華日報副刊編輯楊詒鈁的專訪,並赴友誼協會,
見蔡存堆等人及砂共史料。更重要的是,我來到砂拉
越華族 文化協會主持《拉讓盆地華文文學的歷史考察》
座談會,與詩巫及兩名泗里街寫作人座談。


拉讓盆地華文文學的開展,主要動力來自當地寫作人
對拉讓江懷抱著濃厚感情,對於提供文學之生成與傳
播的動力,我盼能詳加分析,把作家之寫作與其生命
處境相互結合討論,盡可能回歸到文本的細部解讀,
藉此觀察社會背景影響下所形成的文學風貌。


案子已結,又過了三年,而我對砂華華文文學的探索,
還持續進行著。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