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13年5月3日星期五

詩巫中華中學为社会培植大批人材




  •  蔡存堆


诗巫中华学校是诗巫各属华人联合起来创办的一间学校,其原名是“诗巫华侨公立中华学校”。若从前身设在永安亭大伯公庙后座的私塾算起,已整整100年了。

现将其历史,根据我们所能得到的有限资料,分成二部份简述之:(甲)硬体方面;(乙)对诗巫社会的贡献方面。

  (甲)硬体方面:伯公庙后殿,私塾喜诞生

    诗巫开埠年代是公元1850年,当时便有闽南人相继南来,他们来后不久便建一座大伯公庙。

    1897年这间神庙即诗巫永安亭大伯公庙进行重建工作,重建后其后座云湖庵一厅二房,十分幽静。诗巫闽南属同侨便于1907年开办私塾学堂,聘林守仁为教师,假云湖庵设馆授徒。 1910年改聘闽南人子弟萧绵远为教师。当时所采用之课本为《人之初》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以闽南话教授,这个学堂没有名称。据悉,当时漳泉属第二代子弟如张昆山、张昆灿、蔡才元、陈清平等都曾在这个私塾读过书。

    1916年,当时侨长闽南人张烟都老先生便带头联络当地同侨,创办第一间华侨公立学校,命名为“明德国民学堂”校址仍旧设在大伯公庙后座云湖庵,第一任董事长为张烟都。

    过后不久,闽南人张良弼个人创设私塾学堂,命名为“南强学校”。校址是在现今的银行街一带,聘请庄济清为教师。漳泉属第二代弟子如张源长、张源文、蔡寿全、蔡和生等都曾在“闽南学校”读过书。

          学堂合并,华语授课

     1918年中国暨南教育局派特员张竞亚先生莅临诗巫考察教育状况,发现本坡华侨学校均以方言授课,尚无“国语”(即今之谓“华语”)授课,逐邀请全侨参加大会,讲述现代教育之要义,全侨为之感动,并征得张良弼之同意,将其私人开办之“南强学校”与“明德国民学堂”合并,改名为“诗巫华侨公立中华学校”,公选福建闽济侨贤刘家洙为首任董事长,由古晋聘请到燕京教师韩秀华为校长,并以“国语”(即华语)教授。

        张宗罗为首,获永久校址

     1928年中华学校旧校舍被大火烧毁,临时校址改在爱莲街三层楼砖屋。当时,第二任侨长闽南人张宗罗趁此时刻召集华商讨论校舍问题,即席决定向当地政府申请一块地段作为永久校址。同时向政府要求征收树胶出口税作为建校基金。结果,这些要求一一得到批准,便在现今的中华小学地点兴建一座钢骨水泥,堂皇耐用的学校,奠定了中华学校的千年基业。

      1930年新校舍落成,开始启用,这是闽南属同侨对本地教育的一个伟大贡献。

           开办英文部,培育英才

      1925年起中华学校开始开办英文班,由庄仁穆先生及其夫人黄荔枝女士联同富雅各牧师为英文班之英文义务教师。此英文部曾栽培出许多杰出人材,砂拉越前州元首敦阿末再迪,前诗巫市长拿督姚炳华,前立委周金芬,江仲宵等均为此英文班栽培出来的优秀人才。

          光汉社捐店屋,充实学校经费

      1948年张宗罗等所领导的原为抗日组织,后改为慈善机构的光汉社,将其在诗巫打铁街钢骨水泥三层楼店屋捐献给中华学校,充做学校永久基业!

          张宗罗献地,充做中学校址

     1956年张宗罗将其在南兰律上段一块三依甲地段献给中华学校,做为筹建中学校舍之用,为日后中小学分开做好基础。后又将该地段与魏乃光君之五依甲胶园进行交换,并补贴魏君九千元,有关胶园即今日中华中学之校址。

     过后,福建人周玉麟先生捐巨款充实学校之设备,因此该校建立一座“周玉麟堂”以表彰周先生之功绩。

     南兰律之中华中学校舍终于在1964年落成,八月,中学迁入新校舍。

     历任董事长:

     1916 张烟都

     1918 刘家洙

     1931 林汉水

     1936 周玉麟

     1966 周平安

     历任校长:林守仁,萧绵远,庄济清,韩秀华,马仁元,朱秋奇, 伍湖海徐福康,王世钦,卢少洲,徐光泰,伍禅, 谢元恺,钟志鹏朱渊明,傅永安,郑会石,陈瑞麟代校长, 温钦恭,黄顺舸江中南,杨进德,林宪之,姚秀仙,谭玉燕。

     (乙)对社会贡献方面:

      A)提倡健康文娱──中华学校在其近百年的历史中,曾经举行过好多次游艺会,给诗巫市民提供健康的文娱活动:

       1. 廿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华学校来了两三位中国来的老师,他们带来了中国新型的舞蹈,给学生们很大的鼓励。在一次的学校游艺会中,曾恬如老师指导小学生演出颇有深度的歌舞剧《喜鹊与小孩》,以及描绘嫦娥奔月的《明月之夜》。 《明月之夜》还存有一帧珍贵的照片,全部男女角色都由男生扮演。担任嫦娥者为黄长春,其他角色还有孙文来,杨友进。音乐伴奏为一架风琴。这在当时已是最出色的伴奏乐器。

      2. 1934年中华学校曾举行一次为筹款购置仪器,图书馆的游艺会。

      3. 1939年,中华学校曾举行一次游艺会,筹款购置新校舍,在这次游艺会中曾演出一部进步老师所指导爱国抗日短剧,描述一位中国茶馆老板陪着一队到他茶馆喝茶的日本兵喝下他亲自放毒药的茶水,结果把日本兵统统毒死,他自己也壮烈牺牲,情节感人。

      4. 1948年,中华学校在这次的游艺会中,初中部的同学曾演出一部讽刺青年人爱慕虚荣的短剧《假风虚凰》,由黄家明扮演男主角,女主角则由蔡汉庆反串。一出表情舞《探情》由罗学宏扮演男主角,女主角则由张亚才反串,结果也赢得不少掌声。还有初三男女同学合唱《四季问答》等。

      5. 1950年的游艺会,增添了一些新的色彩。进步老师宋凉赞将中国抗日时期红遍全国的《黄河大合唱》中的《河边对口曲》介绍进来,由林建国扮演商人王老七,由谭伯民扮演农民张老三。萧如意老师指导合唱《黄水谣》,宋凉赞老师还指导一部印尼抗战时的歌曲《国旗歌》。洪月仙等表演的歌舞《卖烧饼》,林幼芳等表演《飘洋过海卖杂货》,罗习谋,张先进跳《印度舞》。这些节目在当时都得到观众的喜爱。

      6. 1952年,中华的游艺会曾出现几部较出色的短剧如,黄乔松,陈一信等合演的《香港小姐》,钟松炳,宋志明,陈爱娥合演的《新加坡屋檐下》,以及一部在中国抗日时期流行各地的街头戏《放下你的鞭子》。

      7. 1953年,中华学校为筹募建校基金,在国泰戏院公演抗日时期曾轰动中国剧坛的四幕名剧《野玫瑰》,由香港来的陈庆蕃老师导演。其演员阵容如下:主角夏艳萍──由蔡冰清饰演王立民──由陈鹞飞饰演警察厅长──由梁德长饰演王曼丽──由蔡银凤饰演刘云樵──由李云南饰演秋痕──由陈萍饰演王安──由张德麟饰演。

     此次纯以大型话剧演出,在诗巫市来说应是空前。

     总之,中华学校长期来对诗巫人民所提供的精神粮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B)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教师:

     中华校友将教育下一代的神圣任务当作终生职业者有:

     陈品章宋智谋何文兴萧如意王全春陈萍钟松钦蔡银月张月河蔡文凤谢敬文陈碧鸾蔡银凤萧锦鸾范永祥陈文瑞林安再黄蔼华萧锦秋萧锦华梁爱华王美玲蔡婉明王美华孙秋霞蔡世杰陈玉钗黄德耐胡新金谢云玉陈玉桩谢淑芳钟月碧黄业德刘根福王政贤蔡玉串侯越英蔡玉璇陈爱群王美珠张碧芳

   C)在推动本地文化、文学、文艺方面作出贡献:

     萧如意宋凉赞王全春徐源发黄长庆谢克钿黄和顺宋凉庆蔡存堆吴孟义蔡诸成宋志明周启明孙春富陈景益沉泽枝蔡银娥沉泽珠侯越英沉瑶瑟孙春德蔡存荣张宗利刘增勤蔡宗祥钟莲叶邓裕强吴秀美谢国文王美玲梁娇芳林文石杨艺雄徐月彬林柳菁江绍翰

   D)中华校友在政治上、华社的突出贡献者有:

    州元首: 阿末再迪市长: 姚炳华国会议员:黄和顺州助理部长:孙春德立法议员: 周金芬江仲宵孙春德卓恒山黄家新郑有侨市议员: 周金芬江仲宵黄和顺徐元吉蔡存堆孙春德蔡银娥周平安郑有玉陈景益本固鲁: 孙文来周平安甲必丹: 萧如意郑春植孙春富

   E)中华学生总是站在时代最前哨

     中华学校虽然仅办到中学(最初是初中,后来才有高中),但其培养出来的人材在争取社会正义,国家独立,民族自由方面总是站在最前线:

    1945年,日本刚投降,此时全世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纷纷起来,与殖民主义者抗争。在诗巫便有一群青年起来组织进步社团,创办进步报纸。

    一个轰动一时的青年组织“青年协进会”成为全诗巫第一个敢和英殖民地政府唱反调的组织。其创办人兼首任主席叶守和便是中华学校校友。过后整个活动的积极推动者绝大部份来自中华学校。计有:蔡才元,吴光义,王全春,周平安,黄和顺,颜顺发,姚炳麟,钟茂麟,叶来发,孙建安,萧如意,黄爱华,张金印,徐源发,徐元吉,张忠等等。

     当时第一间敢公开来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场的报馆《侨声报》创立了。主笔许来夫是中华老​​师,经理黄长庆,社长吴光义,通讯兼编辑宋凉赞,财政周平安,记者黄和顺,宋凉庆等都来自中华学校。

     当时的中华校友会,更不用说,会员全是积极的中华校友。

     19559月,英殖民地政府在砂拉越立法议会提出《教育新薪制白皮书》。

     195511月全砂各地华校代表云集首府古晋,讨论应否接受根据此教育白皮书建议津贴。经过了激烈辩论后,付诸表决。结果13票支持,12票反对,仅以一票之差,华校接受此《教育新薪制》。

     1956年《教育新薪制》在砂拉越各校实行。

     中华学校同学们反对此计划。结果产生一个代表团,其成员包括蔡诸成,钟松炳,陈景益,陈一信,郑有玉,黄乔松,张亚平。

     代表团会见董事部,提出反对接受此计划。董事部一气之下,将此七位代表统统开除。此举引起广大的华社反对。结果,在重大的压力下,董事部不得不收回成命,让此七人继续他们的学业。

    但另一方面,董事部仍旧决定接受《教育新薪制》。

    1956年,砂拉越人民开始酝酿自治独立的思想。一个反殖的外围组织“职工会”成立了。第一任副主席钟茂麟,秘书姚炳麟,执委邱兆麟,孙玉德,张浩义,杜国华等,后来再加入徐元吉,黄乔松,许乃泉,蔡存堆,蔡银娥,陈保瑜、钟松炳、蔡存荣等都是来自中华学校。

     一间鼓吹独立的报纸《民众报》也在这段时间内成立。主编陈景益,编辑刘增勤,张宗利,邓裕强,沉泽珠,汤越英等也都是中华校友。 1959年砂拉越人民联合党成立,诗巫支部的主要干部:张荣侨,黄乔松,蔡存堆,郑春光,江仲宵,周金芬,黄和顺、陈一信、郑有玉、徐保祥、卓恒山、莫海云、汤约瑟等都是中华校友。

    196212月,英殖民地政府借着汶莱人民武装起义的事件,向广大的砂拉越爱国青年进行疯狂的大逮捕,大批大批有为的青年被送入集中营,于是在砂拉越的土地上开辟了另一个战线──牢内斗争,中华校友在这非常时期,从不落人后,也有许多遭此迫害。

    计有:张荣侨,许乃泉,陈景益,黄乔松,刘增勤,张宗利,蔡汉明,汤月英,钟松炳,卓恒山,刘斌,蔡存堆,王玉钗,陈保瑜,蔡银娥,何君灿,黄碧珍,蔡存荣,杨艺雄,罗泰星,张素英,林洪辉,陈邦根,郑华辉等等。

    后来砂拉越的局势发展到更高的阶段,站在这场反殖斗争最前线的中华校友有:

    阿末再迪,洪楚庭,王连贵,陈文诗,沉泽珠,陈保瑜,郑月妹,黄顺皆,杨祖华,梁娇芳,许保业,刘贤超,吴德芳,陈世灿,赖梅馨,辛泽标,郭炳和,江淑贞,颜月桂,张爱清,罗泰星

     在这场神圣的反殖斗争中献出生命的中华校友有:沉耀斌,沉泽清,许保祥,陈文发,孙银枝,陈丽珠,孙剑平,黄和泰,翁国真,张宫女,王丽珍,白益忠,李钟焕,刘仁生,邓伦平,许保乐,余请寿,辛泽灏,黄仕武,黄声光,林瑞珍,杨祖国等。

              总结

      简述诗巫中华学校近百年史如下:

      1907年永安亭大伯公庙后殿云湖庵办私塾。

      1916年演变为第一间华侨公立学校“明德国民学堂”。

      1918年改称“华侨公立中华学校”并以华语授课。

      1925 创办英文附设部。

      1928 学校遭大火烧毁。 1930 永久校舍落成。

      1936 创办初中部。

      1942 日军占领诗巫,学校停课。

      1945 联军光复,中华复课。

      1954 创办高中部。

      1956 接受政府津贴。

      1963年接受改制,中学以英语为教学媒介语。

      1964年中小学分开,中学部迁至南兰律。

      综观诗巫中华学校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将永垂青史!

     (注:本文有相当多部分尤其是有关校友对社会贡献方面所列的名单,乃是笔者及友人根据所知、所闻、所记忆而录下,相信遗漏和误差一定不少,希望朋友们不吝指正,谢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