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12年6月30日星期六

2012年婆罗洲文化节本地作家书籍展卖


诗巫中华文艺社
将于7月6日至7月15日在婆罗洲文化节
展出本地作家和各文学团体的书籍,
欢迎大家来选购。

2012年6月27日星期三

诗巫中华文艺社第二届童诗比赛


1)宗旨:发掘童诗创作幼苗。
2)题目范围:“在课室里”(课室里的人、事、物,题目自拟)
3)奖项及奖额:
      第一名:RM50
      第二名:RM40
      第三名:RM30
      鼓励奖:五名(RM20)
     以上得奖者除了奖金外,另赠奖状一张。指导老师也会得到一张奖状。
4)所有诗巫华小小学生均可参加。
5作品须以中文写作,并未在任何一地报刊、杂志、书籍或网站发表。抄袭作品作废
6每人只准一首童诗参赛,字数不限,童诗不得超过30行。
7所有作品必须通过电邮(kamunasiwa@gmail.com)参加,并写下参赛者资料:

      学校:
      学生中英文姓名:
   班级:
   联络电话:
   指导老师中英文姓名
(8)得奖作品,发表权、转载权归诗巫中华文艺社所有。
(9)收件:即日起开始收件,2012730日截止(逾期恕不受理)。
(10)揭晓:将通过致于校方书信和报章通知颁奖地点和日期。
(11)所有参赛文章将由本地资深写作人评审,评审的结果是最终决定。
(12)本主办单位有权增删比赛规则。

诗巫中华文艺社中学生即席写作比赛


为了提升本地中学生写作水平,诗巫中华文艺社将于201271日(星期日)在诗巫潮州公会早上9时至11时举办中学生即席写作比赛。此项比赛分为高中组和初中组。参加者如下:

初中组
中华中学:陈梦颖 吴岱锽
公教中学:黄宇杰 俞美秀
中正中学:朱凌惠、钱淑怡
敦化中学:张盈盈、王瑛莹
卫理中学:陈世轩、何声慧
中兴中学:詹晓晴、林嘉文
甘帮南甲中学:严彩文 、陈婷婷
诗巫市镇中学:郑晓明、吴委娟

高中组
中华中学:陈祈全、陈玟华
公教中学:蔡庆和、余敏秀  
中正中学:谢周阳、池
敦化中学:刘莉莉、宋翊翠
卫理中学:刘翠芳、郑敦仁
中兴中学:卢安琪、郑楸颖
甘帮南甲中学:张敏、罗晓晶 
诗巫市镇中学:黄启铭、方镛菁


诗巫中华文艺社中学生即席写作比赛细则

{1}主办单位:诗巫中华文艺社
{2}宗旨    提升本地学生写作水平
{3}比赛日期:201271日(星期日)
{4}比赛时间:早上9时至11
{5}比赛地点:诗巫潮州公会(三洋大厦对面)
{6}报到时间:早上830分至850
{7}奖项及奖额:
      初中组 和 高中组各设奖励如下:
      第一名:RM200
      第二名:RM150
      第三名:RM100
      鼓励奖:5(RM50)
      以上得奖者除了奖金外,另颁奖状一张。
{8}所有参赛文章须以中文写作,其文章不可涉及色情、宗教、种族和政治敏感问题。
{9}比赛时间为两个小时。
{10}参赛者将在比赛当天获知一题作文题目,并在限时内写完。
{11}每所学校只能派初中组和高中组各两位参赛者。各校可通过电邮
    kamunasiwa@gmail.com)报名,并写下每位参赛者资料的资料:
学校:
组别:高中组/初中组
学生中英文姓名:
班级:
联络电话:
或在截止日期前把报名表格寄至P.O.Box 109796008 Sibu, Sarawak,信封注明
诗巫中华文艺社中学生即席写作比赛”。
{12}得奖作品,发表权、转载权归诗巫中华文艺社所有,编入报刊副刊不另致酬。
{13}报名截止日期:2012626日中午12
{14}所有参赛文章将由本地资深写作人评审,评审的结果是最终决定。
{15}揭晓:得奖者将通知颁奖地点和日期。

砂文协筹设学术基金和计划下半年活动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第11届第4次理事会于2012年6月24日(周日)上午于会所顺利召开。来自全砂各省理事共计14人出席了会议。

会长拿督刘乃好在会议开场白中,表示文协作为砂拉越主要的华人资料收藏中心,以及推动学术活动的一个专门组织,经过同仁多年来的努力经营,已取得不少重要成果,并获得外界给予多方肯定。他希望大家共同思考,如何继续为文协打造更宽广的发展空间;让它发挥更大的影响及作用。


会长也吁请全体理事,深入了解文协的业务重点,以便能更有效的履行职责。在协助会务推行方面,他认为每位理事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及优势,发挥个人所长;只要大家都能多尽一分心、出一分力,深信定能把文协建设得更好。会长也向会议提及今年下半年的工作计划;他也强调文协资料搜集及保存工作的重要性,并表示将进一步改善会内资料室的设施。


本次会议,除了例常会务及财务报告项目,也通过接受下半年工作计划。由于会内目前并无常设基金来资助学术计划;当日会议经论后,也一致通过筹设〈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学术基金〉,以便推动会内的学术工作。另外,理事会也同意对现有出版基金的条文作出修改,将赠送给作者的书籍数量从40本提高至100本。在会员申请议程中,会议也同意邀请加帛省华总加入成为文协会员,同时接受两名新“个人会员”郑丽华及沈象文的加入。


该会下半年活动计划,包括与吉隆坡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与区研究所联办〈第三届英殖民时期马来亚、砂拉越及北婆(沙巴)华人社​​会学术交流会〉、〈​​刘子政著作、手稿暨书信特展〉、〈“记忆诗巫”文学讲座会〉、“〈影像的追寻”摄影分享会〉、〈邂逅婆罗洲─华、伊学术交流会〉、新书推介礼等多项等。另外理事会也计划于今年10月中旬组团至厦门、泉州等地拜访当地大学南洋华人研究机构,以促进学术交流及联系。

2012年6月23日星期六

黄中校庆诗钟、近体诗七言绝句、律诗和新诗创作赛




配合黄乃裳中学创校45周年纪念校庆日,由诗巫诗潮吟社和诗巫闽清同乡会举办诗钟《黄》、《中》冠顶及近体诗七言绝句、律诗和新诗创作赛成绩已揭晓。赖凤英、刘乃逖和王振平各获得律诗、七言绝句和新诗第一奖。

 

 

2012年6月22日星期五

本地写作人简介--黄泽荣






















黄泽荣,世界华文媒体(MediaC,5090,主板贸服股)执行董事,星洲媒体集团董事经理。55岁的黄泽荣于1988年加入该集团,目前担任独资子公 司星洲媒体集团的执行董事,也是该集团的大马执行委员会成员。此外,黄泽荣也是星洲媒体集团独资子公司——姆禄报业私人有限公司的董事兼总执行长,及星洲 日报东马区主编。

黄泽荣于1979年加入《诗华日报》担任记者、专题作者,开始涉足新闻业。 1988年,他加入《沙巴今日新闻》成为首席记者,并在同年加入星洲媒体集团担任记者。1980至1988年间,黄泽荣出任砂拉越星座诗社秘书及主席。此外,他也于1990至1991年出任砂拉越新闻从业员协会主席及古晋新闻从业员协会主席。他的短篇小说《奴英的抉择》曾获第七届星座常年文学奖

在否定与肯定之间追寻 ——侧写谢永就

 
 星座丛书2:《砂拉越现代诗选》(封面设计:谢永就,书影提供:林武聪)

砂拉越星座诗社在1970年成立时,谢永就是首届执委会的委员之一。他的诗作曾被收入《砂拉越 现代诗选上集》(李木香主编,1972年)和《大马诗选》(温任平主编,1974年);后来他也曾自费出版两本诗集:《悲喜集》(1973年)与《站卡》 (1985年)。他的诗风给人冷静、沉潜、细腻、凝炼、精致的感觉。在几位“老星座”当中,永就写诗最“专”,最能坚持。许多年来他一直写诗不断,但不急 于发表;马华诗坛对他所知不多。

这几年来,永就从教育岗位上提早退休,更沉缅于诗的世界了。他曾提起,想出版自己的第三本诗 集,把自己最好的诗作收集在一起,以资纪念。可是,他说,他以前所写的诗都不好,通通都要丢掉。于是,他把自己的旧作重新改写,改得面目全非而成新作,影 印后辑成一册,让身边的几位朋友提提意见。可是,不久之后,他又说,那些诗都不好,都要丢掉,他要重新写过。如此折腾多次,他的第三本诗集至今还未出版。

诗是何物,直教永就如此多番否定自己,却又沉迷不拔、甘于寂寞?永就对自己,对诗的要求极其严 峻,事事/诗诗都要求最好。他近年来也写了一些诗想笔记,把自己对诗的观感化为短文,让自己的诗绪沉淀。他的这些札记散文颇有铸字炼句的功夫。我曾婉转地 对他说,我读后觉得文字的“浓度”太高,浓得化不开。但由此也可见他的风格,作文也如写诗,务必字字斟酌。

说永就对诗“沉迷不拔、甘于寂寞”,我但觉心有戚戚焉。他有诗人天生的敏感心灵,为人低调,淡 泊名利,时时避免给人添麻烦。这种性格,不写诗也肯定寂寞,写诗尤然。而在砂拉越的古晋,这样一个慢节奏、温柔而安静的城市,他写诗多年,却几乎听不到一 点回响,要找人谈诗也难。他身边几个比较年轻的朋友,读了他的诗文,却敬他是长辈,也不大好意思提出批评。我每次从西马回乡探亲,他总要找我出来喝咖啡谈 诗。我这人比较“没大没小”,几次忍不住说了一些看法,尤其是针对他的诗想笔记中一些比较偏执之处。我担心我的胡言乱语会给他带来挫折感,他听了却喜不自 胜。在诗的世界里悠游多年,永就终究有诗人的雅量。

关于诗人的寂寞,我总是想起张景云先生最近为沙禽诗集《沉思者的叩门》所写的序文,里边提到荒 原里土拨鼠的比喻:“现代诗人个个都会像非洲土拨鼠般把头颈伸出地面,看看在眼界之内有没有别的土拨鼠也伸出头颈来呼吸呼吸空气”,“大概是觉得有一二知 音,……探出头颈时也看到我探出头颈来,于愿已足,庶几无憾了”。我想起家乡的几只土拨鼠,情况大概就是如此:一年里彼此难得见面几次,大家平常只好各自 在诗里消遣寂寞了。

永就在寂寞中坚持写诗,诗成之时只是短暂的肯定,等待被他稍后否定。自我否定与肯定都需要极大 的勇气,而这种勇气可说是永就的独特人生风格。我总是想象这只土拨鼠在自我否定与肯定之间寻寻觅觅,仿佛诗的世界里还有某种真意未被发现。诗和人生一样, 问题太多了。写诗读诗是永恒的追寻,因为一路上浮现的问题不断。永就以诗人的心灵,敢于发现问题,面对问题,才能有坚决的否定与肯定,才能一步一步走近那 渐渐明晰的诗的真意。

我相信,以永就对诗的专注与慧思,在否定与肯定之间来回追寻之后,有朝一日,他必然会肯定自己,让他的诗翩翩飞舞,呼唤荒原里的其他土拨鼠,呼唤所有还在呼吸的生命,探出头来,摊开心灵,感受诗的真意。

 2012年6月2日 林武聪【印象篇】

谢永就 专号1 :时间和记忆 刮目的色谱

 
《砂拉越现代诗选上集》(1972)中的谢永就。(照片提供/林国水)

文学Q&A
问:张永修 答:谢永就

Q您是砂拉越星座诗社的社员,请说说诗社的活动。它在您的诗创作中扮演着怎样的作用?
A1970年组织砂拉越星座诗社时,大伙儿都未达而立之年,对各方面的认知难免有一定的局限。 但是,也正因为年轻、有惑加上热忱,大家勇于探索,力求突破,不甘拘于一格。我个人对诗论没太浓厚兴趣,因此主要参与构思社徽版头及展出诗件等平面设计的 工作。陈年老事,每当提起,总是惭愧要比喜悦多一些。

惭愧的是,活动方案不够完妥和细腻。总觉得好多活动无法跳出“一般”模式——闭幕了,主题也告一段落,后续工作不够紧密。而自己也如俗子“一般”成了逃兵。

喜悦和感激的是,岁月让自己和一群有共同爱好的朋友结识,且在那段特定时空彼此极其单纯去办好大家想办的活动,为青春调配过叫时间和记忆也刮目相看的色谱。而我也经此相信“写诗是一项沉默的事业”,美好之处还在于它可以不和名利有关。

砂拉越星座诗社的“文学的、艺术的、思想的”这一信条,应是陈从耀和刘贵德当时在伦乐望着加丁 山编《星座》文艺副刊时,为人生追寻订立的方向标。尽管时间推移,社会环境起了很大变迁,它一样发出温暖深静的蕴味。即使今天,与此信念有关的,比如文学 的厚道艺术的高雅思想的深沉等,仍旧是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积极和智者及年轻一代共同探讨的课题。

Q请说说您诗的启蒙,以及您喜爱是诗人。
A说到诗的启蒙,那是多方面的。哥哥永成(圣洁)于1963,马来西亚立国那年高小毕业后,即踏入社会谋生。他个性外向,结识了不少爱好文娱活动的朋友。我见他写稿投稿发表习作,便也尝试。

当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前锋日报》的〈青年园地〉。〈青年园地〉编辑组由数人以彭拜笔名主 持,热心提携后进;版内特辟“新诗丛”一栏,百花齐放。编者之一的吕朝景以摄影图片征诗的方式独具一格,作品刊出时,图诗相映成趣,且一律围栏予以凸显。 此外,〈青年园地〉的编后话既是分析又是指点,激励很大。

1967年12月30日晚,由一批文友组成的美声文娱社在浮罗岸幼稚园主办诗歌朗诵会。见到哥哥及其他诗人朗诵他们的作品,内心羡慕又激动。

1968及1969年,我在中四中五选读中文文学及英文文学,对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8世纪 英国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长诗〈老水手之歌〉中,“到处都是水却一滴也不能喝(Water, water, everywhere, nor any drop to drink)”,那种对比酿出的奇妙意象,令人过目难忘。当时的狄尔思(D.G.H.Dilts)导师讲解莎士比亚的诗时,不只铿锵朗读而且眉飞色舞。虽 然自己英文程度不好,对莎翁的诗意一知半解,还是可以从这位文学导师的课上强烈意识到诗的魅力所在。——诗的春心就是这样荡漾起来的。

1971年12月25及26两日,为了配合诗社成立,我们在当时的古晋中华总商会,也即是古晋 河滨公园华族历史文物馆现址,举办以诗为主的艺术作品展览。在筹备过程中,我们结识砂拉越新诗前行者,画家兼音乐家蔡洪钟(1915-2003)。如今回 头想,蔡先生的《海潮集》(1953年4月香港朝霞书屋出版)后记结尾——“……还有一条诗歌新路,我正在开展中”——偏正短语“诗歌新路”的萌动力,以 及他热心交出参展的两幅拼凑画的独特风格,都陆续冲击过我对创作的思索。记得时任记者的李木香(《砂拉越现代诗选上集》主编)专访洪钟时,以〈不响的洪 钟〉为题形容这位长辈,我想那是对他的风范最贴切的写照。

同年,和贵德到海唇街诗人吴岸办事处接过他参展的诗集《盾上的诗篇》(1962年香港新月出版)时,书名也一度吸引了我。此外,《学报》、《蕉风》、《文星丛书》、新加坡五月出版社等诗人的作品也间接使我益发对诗神的仰慕。

喜欢的诗人有很多,但我至今还是没有专心去研究一位诗人系列作品的阅读习惯。这也是我的其中一个局限罢。如今读诗,从作品的自图自意到顾全大局再到浑然一体,欣赏一篇诗的真挚见地及其境界高低,是探访诗人心灵极地的一趟思维之旅。

Q请说说您对诗的期盼。
A期盼诗为人类伸出更温厚的手。那样的话,人类就不得不搁下用以砸自己的脚那块石头,转过身来……“料安转”罢。(注)

(注):“料安转”为艾文诗作题目;据〈料安转〉诗后附注说,它是小说家宋子衡先生闽语口头禅 (另一句名禅是“Bo 安转”),不敢掠美。于此借用,只简单直接解读为:料想其可安然转成。虽然,咀嚼再三觉得意味不及艾文诗中宋先生原禅耐寻,却也再想不出更合适之词可以概 括内心对诗的期盼之情。就安转就料安转好了(不好意思再借宋先生第二句禅接著解)。

谢永就简介
1950年生于婆罗洲岛萨拉瓦克库琛。自称是学习生活的旁观者。

个人诗集:
《悲喜集》(1973年)
《站卡》(1985年)
《时笺插图》(整理中)

作品收入:
《砂拉越现代诗选上集》,1972,李木香主编
《大马诗选》,1974,温任平主编
《最美的书,最爱的人》,2000,田思、傅承得编
《马华文学大系诗歌一》,2004,何乃健主编
《马华文学大系诗歌二》,2004,沈钧庭主编

2012年6月20日星期三

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师生考察团到访

 文协会长拿督刘乃好(左二)赠送该会出版品予南洋
     
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由该院中文系副教授衣
     
若芬博士(左三)接受,旁为诗人田思(左一)、魏月萍博士
     
(右三)、高虹博士(右二)及文协执行主任蔡增聪(右一)


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师生考察团于19日来巫进行一天访问,并至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参观及与该会成员进行座谈。考察团包括该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衣若芬博士、中文系助理教授魏月萍博士、助理教授高虹博士、以及随团前来的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助理研究员吴庆辉、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研究员章星虹、本州著名作家田思及学生等十五人。

本会会长拿督刘乃好在欢迎词中,表示希望借与更多团体的交流,能让文协吸收更多经验,取长补短。另外,他特别肯定了大马华人研究近十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尤其反映在研究队伍的日趋年轻化。刘乃好表示,砂拉越是一个较少受到关注的地区,在学术研究方面,仍有许多有待开拓的领域,他期盼随着这次的参访,今后可以看到更多新加坡的学者或研究生前来砂拉越从事研究,同时与此间学术团体加强接触及交流。


到访的南洋理工大学客人,对此次来砂进行学术考察,均表示收获甚丰;他们对访问期间所见所闻,分别提出了个人的观察心得;对一些可资开拓的研究课题,更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专业意见。彼等也希望,日后能有机会来砂作更深一层的学术考察。

2012年6月17日星期日

马华文学电子图书馆--砂拉越作家作品将陆续上载

       马华文学电子图书馆深获读者好评,网站浏览量已突破八万。截至2012年6月16日,总访客人数达81155人次,总书籍阅读率达至59916人次。

        砂拉越作家是马华文学的一支生力军,古晋、诗巫、美里等地汇聚了大批富有激情的创作者,他们也组织了不少文社,如砂拉越华文作家协会、星座诗社、中华文艺 社、 美里笔会等。马华文学电子图书馆一行人日前拜访了砂拉越各地作家,获得他们的授权,可上载近一百部的著作。他们的作品应该受到读者、研究者的重视。近日, 我们将陆续推出砂拉越作家的作品。敬请关注!

马电图:http://www.mcldl.com/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489134100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mcldl

2012年6月6日星期三

砂拉越黄素晶获海鸥文学奖首奖李宣春评审奖






2011年度第四届海鸥文学奖结果公布,来自砂拉越的黄素晶荣获散文组首奖;曾翎龙在小说组抡元;辛金顺则获得新诗组首奖。 

2012年“第四届海鸥文学奖颁奖典礼”于今日上午10时,在吉隆坡太阳大厦六楼海鸥办事处会议室举行。 

大会邀请高教部副部长拿督何国忠博士主持推介“第1-3届海鸥文学奖得奖作品集”及赠书仪式予各报媒体资料室、独中及各大专院校,作为珍藏及分享。 

由大马华文作家协会主办、海鸥集团赞助的海鸥文学奖典礼,由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顾问云里风、作协会长叶啸、海鸥集团董事经理陈凯希及文学 奖工委会主席陈政欣颁奖,并与各马华文坛人士共同见证得奖者的获奖荣誉。每组各设一份首奖,奖金6000令吉,两份评审奖,奖金各2000令吉。 

第四届海鸥文学奖的小说组评审为王润华教授、许通元和许裕全:散文组评审为方路、李忆莙和梁靖芬:新诗组评审为沙河、陈强华和方昂。 

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秉持鼓励本国文学工作者积极创作、发表优质文学作品、以倡导马华文学风气暨提升整体文化素养、传承文化薪火的宗旨,由2008年开始,获得海鸥集团赞助“海鸥年度文学奖”的全数活动经费。 

第四届海鸥文学奖得奖名单如下:
◆小说组
首奖:曾翎龙
评审奖:龚万辉、吴鑫霖 

◆散文组
首奖:黄素晶
评审奖:翁菀君、李宣春 

◆新诗组
首奖:辛金顺
评审奖:王修捷、周天派。 

黄素晶上台发表感言

另一方面,2012年“第四届海鸥文学奖散文奖得主,黄素晶受邀上台发表感言时表示感谢大马作协给她机会,以一个砂拉越写作者的边缘视角,站在吉隆坡这个马华文学中心的舞台上讲话。
黄素晶表示,她成长于砂拉越拉让江边,在很长的一段人生过程中,拉让江水进入她的眼廉,荡响在她的心里,渗透进她的血液。 

他说,对一个西马人来说,那是一条远离吉隆坡大都会的边远河流,许多人通过想象来描绘它粗略的轮廓,透过砂华文学创作,在大脑中幻化成固定不变的形象。 

拉让江有不一样形象和意义
 
“但是对我来说,拉让江有不一样的形象和意义。” 

她说,全长640公里的拉让江川流过莽莽雨林、瘴疠之地、破落长屋、野猪乱窜的草丛、附著太多神话的参天巨树;还有善于猎钓的原住民赤脚追 猎他们晚餐中的美食,倚在窗前天真无邪的孩童,那是拉让江岸的其中一道风景;但是,拉让江也川流进入喧嚣的城市,它每天释放著温暖的亲情爱情友情,抚慰著 众多寞寂的游子,高矗大厦也映照著枯燥人生,街巷里搬演著爱恨情仇,钢骨水泥中掩藏著蠢动的情欲,遮蔽著邪恶的人性。 

她表示,砂华文学展现多元题材,形式各异,从写实到现代到后现代,作家们以自己的身姿走自己路。
她希望更多西马作家重新阅读砂华文学,从四十年代到今天的创作,重新认识它的面目,重估它的文学价值。 

黄素晶期待砂华文学有一天幻化成瑰丽多姿、出入古今、关怀乡土、超越思想边界的想象世界,就像高密东北乡之于莫言,吕梁山之于李锐,枫杨树乡之于苏童,湘楚文化之于韩少功,那将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文学花园。 


她希望在马来西亚三大文学板块中,无愧于作为砂华文学,真正展现自己的特色,放射出镭射般夺目的五彩光束,构建自己的文学系谱,将高度艺术、地方特色与历史价值融于一炉,而且在马华文学里找到一个新的座标。 
 
 

黄素晶

李宣春

2012年6月2日星期六

马华文学电子图书馆




设馆缘起

 

宗旨

 将马华文学的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版的数码图书,并加以存储,交换,流通。


任务

 更有效地保护原资料不被破坏,有系统地保存马华文学珍贵的作品与研究资料; 让读者超越时空限制,透过简易操作,随时接触马华文学资源; 促进马华文学在国内外的阅读与研究的发展。


发起人

 许文荣博士、陈政欣先生


主催单位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协会、拉曼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协会


缘起

在网际网/络一统天下的今天,图书馆的机制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电子图书馆已经在全球崛起,逐渐的占有重要席位。在大势所趋之下,设立马华文学电子图书馆正逢其时。


随着马华文学的创作数量越来越丰富,如何有效地保存现有的作品和过去马华先辈作家所留下的宝贵文学遗产是刻不容缓的。早期的马华文学作品在岁月的侵蚀下, 已越来越难找到,甚至作家本身的孤本也已遗失,这种现象着实让人心疼不已,为将马华文学的作品与研究资料有效地保存,成立马华文学电子图书馆是迫切且必需 的。


与此同时,马华文学电子图书馆的设立,可以把马华文学推向世界,让对马华文学有兴趣的读者能通过这个管道,在无疆界的世界中接触及了解马华文学。对国内外研究马华文学的学者而言,马华文学电子图书馆对他们更是意义重大。


马华文学电子图书馆将会是一个完善的数码图书馆机制,除了上载文学创作之外,也将收录文学评论与文学研究的著作,包括期刊杂志、研讨会、硕士与博士论文 等。当然更重要的是必须有很好的搜寻系统,以利使用者寻找资料,达致图书馆的完整功能,但却比传统图书馆轻便与超越时空限制。读者需要的文本和数据可以打 印出来或存储在个人电脑中,只要有电脑就能在世界各个角落进行阅读,既简易方便又实际有效。


根据非正式统计,马华文学至今共累计了超过5000部文学创作集子或选集,1000多部文学评论与研究的著作,500多篇期刊杂志、研讨会、硕士及博士论 文,以及数量暂时难以估计的文艺期刊/杂志。要将这些庞大的资料电子化,除了需要很多技术的支援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获得各界的支持与协助,特别是作家、出 版社以及热心商家的支援。


希望各界有心人士积极参与响应,让马华文学电子图书馆能收集到更完整的马华文学著作,也让这些作品能推向世界,让更多人能阅读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