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11年8月14日星期日

吴岸诗阅读心得

  • 过路人

作者简介
吴 岸,本名丘立基,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四日生于马来西亚砂劳越州古晋。受中英文中等教育。一九五三年中学时期即开始写诗,在新加坡文坛上崭露头角。一九五八 年至一九六二年任职砂劳越华文日报,主编文艺副刊《拉让文艺》,致力推动当地华文文学。一九六二年于香港出版第一部诗集《盾上的诗篇》,由已故著名作家杏 影先生作序,被誉为「拉让江畔的诗人」。一九六六年,因参与砂劳越独立斗争,被监禁达十年之久,于一九七六年恢复自由。重返社会后即恢复文学创作。一九八 二年出版第二部诗集《达邦树礼赞》,至今仍笔耕不辍,作品以诗为主,兼及文学评论、散文、历史研究等。诗歌题材具有浓厚的马来西亚民族与地方特征,深刻的 哲学思考和对社会与人类共有主题的关怀。创作方法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同时吸收现代主义创作技巧与表现手法,形成自己独有的风 格。现任砂劳越华文作家协会会长,砂劳越州政府文学奖委员会委员。一九九六年获砂劳越州政府颁发华族文学奖,一九九七年荣获马来西亚最高元首颁发KMN 勋章。一九九八年六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交流中心与《诗探索》编辑部在北京举行《吴岸诗歌研讨会》,一九九九年六月大马董总主办《吴岸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高度评价其诗歌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爱国乡土诗人
吴岸是马来西亚砂劳越杰出的民族诗人,也是国际华文诗坛上的一颗明星。是个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文学家。50年 代东南亚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吴岸的祖国也发起了争取独立的活动。吴岸也参加过民族独立战斗,以至被监狱达十年之久,使他积累了更丰富更浓厚的人生经历 和民族的战斗精神。故在他的作品当中总是离不了具有一种浓烈的乡土色彩和民族战斗的韵味。吴岸的诗词几乎是每一首都采取自祖国各类本土物产和广大的自然界 为象征材料,然而却都含有深刻的爱民爱国的思想在内,反映出底层阶级人民的困苦生活,还把祖籍的传统与本地文化连串一统,同时也表现出他自己的观点和志 愿,如《子夜悲歌》,《椰颂》,《粽子赋》,《重上拉让江》等。以及歌颂人民队伍的战斗精神和牺牲,如《达邦树礼赞》,《信念——观秦俑有感》等等。

吴岸实在是个深深地体念着一般受苦落难的草根阶级人民的诗人,他的作品往往是反映着他们的困境,和他们的奋斗精神。在《子夜悲歌》一诗中写着“我死后七日,你要预备一把锄头,一只畚箕/在我的坟前烧化,在我的坟前烧化/我要把它们带到阴间,我还要耕种……”这 首诗内容的主角是一家华族椒农,因积劳成疾无钱医治,在临终之前还对他妻子这么的嘱咐。作者除了反映出海外华侨坎坷痛苦的生活之外,还歌颂他们刻苦耐劳爱 生产爱劳动的精神,借鉴一个既将临终的人,还在盼望当自己到阴间之时还能够依然的耕种,这种离谱超越现实的夸张比喻,倒能教读者达到更深刻的理解而又感 叹。吴岸的作品除了颂赞海外华侨的刻苦耐劳之外,还反映着本土民族的朴实生活,祈求各部异族人民能在同乡的土地上和谐共处,如在《重上拉让江》写的就是竹 丛伊斑族与胶林华族共同谋生和谐相处的情景:“竹丛边/斑斑剥剥的/不是伊班父老的长屋?/胶林里/隐约闪过的几点红/不是广宁乡亲的挥春?”。同时他还念念着在远方的祖辈故乡——中国,热恋那悠久的传统习俗,具有强烈的寻根意识。如在《粽子赋》中写着;“悠悠江影里/离离芦苇/冉冉班兰/却不知那倒影儿/此刻是在双溪砂捞越里/还是在汨罗江上”。作者在椰风蕉雨的砂捞越度过端午节时,以班兰叶包的粽子一时触景生情激起饮水思源的情怀,一连贯通想到远方的汨罗江。
吴岸确实是个热爱祖国的华裔诗人,他既已确认马来西亚为祖国,而又热恋着祖辈的故乡,他在《南中国海》中写着:“我们在这里落土,又在这里生根/我们餐的是椰风,宿的是蕉雨/炎阳天下烤黑了皮肤,但血仍然是血/说:我们是儿女,土地是母亲/你的北方的大陆是我们的父亲。”这 首诗的内容莫非就是作者的内心话,他认为自己落土生根的土地是母亲,而比喻祖辈的故乡是父亲,自己身为海外华裔,在异乡餐食椰风、淋漓蕉雨、虽然肤色已被 烤黑,可是血液总是浓于水,这是永远变不了的。其实一个居住异乡的侨民,无论是在任何国家,一方面是祖辈的故乡,另一方面是自己成家立业的乡土,在心理上 总未免隐藏有同样的矛盾感觉,更重要的是无论在传统思想、宗教信仰或是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各方面,往往会因与本土民族的差异而发起民族意识的矛盾问题,甚 至有位东南亚诗人曾把华侨比喻为没有茎、没有根、没有泥土的民族——《野生植物 云鹤。然而没有茎、没有根等谋生经济问题可靠刻苦耐劳来奋斗解决,可是没有泥土就是改不了的,华侨永远是没有泥土的民族。而在泰国的华侨又何不如此,在泰国义山庄也有一幅义山亭柱联:渡过黑水,吃过苦水,满怀心事付流水;想做座山,无回唐山,终老尸骨归义山。一 般在祖国难以维持生活的华人,为了寻找新生活,赤手空拳、渡黑水、过七洲洋来到泰国。他们本是为了谋生干活而过番,又何时不想归唐山,最后做不了座山,终 于在泰国尸骨归义山,这幅对联虽没提到泰国华侨政治问题上的遭遇,不过也是述说在泰国华侨的苦处,跟其他各国亦不分两样。总之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身为海外的侨民没有民族主权,是二等公民,总是失去了民族的自尊和荣誉。更何况在东南亚一带国家与远方的中国,还有不同政治制度的矛盾问题。不过吴岸胸怀开放爽直,他在《祖国》一诗中写着“你的祖国曾是我梦里的天堂/你一次又一次地要我记住/那里的泥土埋着祖宗的枯骨/我永远记得——可是母亲,再见了//我的祖国也在向我呼唤/她在我脚下……这里体现得非常显明,他把祖辈的祖国视为“梦里的天堂”而把现居的乡土称为自己的祖国。在一般受尽种种种族矛盾所折磨的侨民,能像吴岸这么确认、这么团结和谐的态度实在是不容易。
歌颂革命英雄
吴岸所书写的诗虽然多是以本土物产和大自然为题材,然而他是一个爱国的人民革命诗人,自己也曾经参加过民族独立战斗,为祖国付出了贡献,因此他的作品内容往往含有深厚的人民战斗的意义。在《风与石》一诗:“一块沉默而冰冷的石头/任你揶揄/任你鞭刮/我仍然沉默而冰冷/因为我曾是炽热的岩浆/我是坚守在峭壁上的一块火成岩”这首诗仿佛是表现出他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也是显现他对这种英雄气概坚信不疑,无论遭受任何的揶揄、任何的鞭刮,他依然保持冷静地等待着,等待会有东山再起的日子。在《椰颂》中写道:“在凄风中/它不叹息/在苦雨里/它不哭泣//顶天立地/向蓝天开展绿羽/迎着狂风暴雨/它翩然起舞///深植在悲哀的泥土里/默默地/把大地的眼泪/酿成琼浆玉液”这 首诗莫非就是申明了他自己的意志,在面对困难坚决不拔、毫无怯退,面对敌人之时面不改色、心不畏惧,翩然起舞、勇往直前,就是深植在悲哀的泥土里,也要把 大地的眼泪酿成琼浆玉液,这是多么自豪的气派。以上两首诗都是显示作者的顽强毅力,无论在任何的折磨和打击之下,总是不屈服。
作者在《达邦树礼赞》写着:“你是山顶上,一颗高大的达邦。” 达邦树是比拟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也可能是象征一个伟大的人民起义团体,作者直裁开门见山的笔法,以你是山顶上,一棵高大的达邦。在短短两句之内就显现出一个顶天立地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派,(达邦树是砂捞越的本土植物,原为伊班族民间传说中所歌咏传颂的英雄现象)。接下去是表示这位英雄所具有的先进智慧,是第一个迎接黎明的曙光、是人民的新希望、新的前途和心灵上的领导者。在拂晓时第一个,去迎接黎明的曙光。你那参天的绿叶,吮吸着宇宙的灵气,”第一段的最后两句“蜜蜂在你的怀抱里,酿制百花的芬芳。”达邦树矗立参天、绿叶茂盛常有蜜蜂在树上做窝,作者便以它的现实情况借喻一个为正义斗争、为国为民付出了贡献的英雄,是群众们的靠山,以至获得群众们的辅佐与支持,在达榜树的维护之下吸收了大批的爱国英雄,组成一个坚强美好的革命团体。 “那一天,我来到山下朝你眺望,只见你一身洁白,沐浴在晨曦里,像一个银色的巨人。”将他一身洁白像一个银色的巨人,来象征一个单纯为国牺牲毫无私利的革命部队,这是表现出群众们对他致高的敬仰。不过这个部队还是不公开的,因此只能在山下朝着眺望罢了。
在马来西亚的人民武装战斗的历史上,由于一直内忧外患以及在各方强敌镇压之下,经过了多年延续的苦战始终无效,一个伟大的人民武装部队终于失败了,就是在“有一年炎热的七月,正是农人烧芭的季节,熊熊的烈火,把山坡烧成一片焦黑,”经过这一场惊天动地的激烈战斗,四面八方众人皆知,连在入梦的都被惊醒:“半夜里我从梦中惊醒,耳边又听到轰隆一声巨响,”可是达邦树实在是伟大无比,就是在滚滚的浓烟中你岿然不动,像一个古铜色的巨人。“只见你岿然不动,屹立在滚滚的浓烟中,像一个古铜色的巨人。”终于伟大的达邦树“你已经倒下了,消逝在黎明前最深邃的黑暗中。”作 者以达邦树拟化为人民起义部队,以农人烧芭季节比喻一场激烈的战斗,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使读者仿佛身历其境在那火熊熊枪炮轰天的情景当中。在各方面不符 合社会变化的条件之下,最终这股人民武装部队也只能放下武器不悦而解散了。然而一个伟大而又充满了理想的部队虽然是失败,就是生命已亡而精神不毁,他们化 成心灵上的营养渗透入每个人民的内心,“你已化为沃土,滋育着漫山的稻秧”,他永远是民众心中的巨人,无论在任何的情势之下,就是已经倒下了,消逝在黎明前最深邃的黑暗中,他还是含笑地陶醉在晚霞中,像一个金色的巨人。“我抬头远眺,仿佛又见到了你,含笑地陶醉在晚霞中,像一个金色的巨人。” 这就是留名千古的人民革命英雄吴岸的这首达邦树礼赞有如一首叙事散文诗,开头第一节段是描述达邦树的形象,第二节诉说群众们对达邦树的仰望,而第三、四、五节便叙述达邦树一场严重的遭遇,最后一节便是结尾叙述着达邦书对后人后世发起的影响。
吴岸在《达邦树礼赞》一诗,对草根民众的战斗精神表示赞扬和信任,在《信念——观秦俑有感》一诗当中,作者仍然以秦俑拟化长年被逼迫在痛苦情况之下的人民,而更加强调他对这种坚决不移的战斗精神的信任“他们焚我以烈焰,坑我以沙石,而我不死,我等待,等待一万年后,重见天日。”就是被焚以烈焰,坑以沙石,他还是不屈不挠,他还在世世代代的等着,就是要等待一万年之久,他还是要等到重见天日的那一天,这种不受时间所限制的志气,是何等令人敬佩。然而当等待的那一天来临之时,他却是“躯已折,骨已碎”,可是他还是不屈服的含着“残损的微笑”似乎要将他们埋藏已久的愿望告知与众人。这也是超越现实的比喻,但是倒能使读者更渗透入作品内在的心灵。自古人民斗争就是剩下最后一颗星火,也未曾丧失气魄,正是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材烧。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