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肯堂原籍河婆溪角村,生于1918年9月27日(农历戊 午年八月二十三)。1930年毕业于原乡大光学校,1934年毕业于五华县立第三中学。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曾经作过小生意、小学教师(在井田学校教书)和 通讯记者。1949年,由表哥刘新策申请到印尼谋生,在农历元旦抵达坤甸,后来在坤甸一间潮州人开的商店工作。在坤甸生活一段时间之后,迁到山口洋创业, 经营小生意。1960年,印尼发生动乱,张肯堂搬迁到砂拉越,在马当地区种植胡椒。1969年,张肯堂又举家前往吉隆坡,从此一直定居吉隆坡。他曾经从事 屋业发展,也担任过吉隆坡和平俱乐部的座办,最近二三十年,他在吉隆坡燕美路附近经营小食馆,起初专卖野味,店名叫“野珍园”,后来改卖“肉骨茶”,招牌 也改为“阿喜肉骨茶”。他健康良好,虽然年高八十七岁,仍然到店里帮忙。他最近在一篇文章中说:“我今天仍头脑清醒,身体尚健”。
张肯堂好学不倦,勤于写作。他自修语文,并在1957年间报读厦门大学,函授修习中国文学。他在民俗学上的成就,获得国际上的肯定。1992年,成为 北京东方文化馆俗文学委员,1994年受聘北京中国大学校友会属下北京逸仙学院名誉教授,1996年受聘国际孙子兵法研究所研究员。张肯堂笔名方唐、薇 凤。河婆风采、潮汕百科辞典、现代潮汕名人录、潮汕人物辞典、新马文坛人物扫描、南来作家手稿图片展目录,均有他的传记。
张肯堂先生多年来一直参与河婆同乡会的活动,他由1999年至2002年担任吉隆坡河婆同乡会乐龄组第一和第二届主席,并协助社团编辑特刊。他负责编 辑的社团特刊包括:《吡叻拱桥河婆同乡互助会二十五周年银禧纪念特刊》、《和平俱乐部40周年纪念特刊》、《傅氏公会十周年纪念特刊》、《龙岗亲义总会十 周年纪念特刊》和第二、第三及第七届河联大会纪念特刊。其中在1990年编辑的拱桥河婆同乡互助会银禧特刊,厚达九百二十余页,重约两公斤,实为钜作。
张肯堂作品众多,也曾经编辑过多本图文并茂的特刊。他的文章,绝大多数是有关河婆人与事的,可谓写尽河婆风土人情。他编著的五部有关河婆文化的著作,深受国内外学术界重视,也在河婆人中广泛流传,可以脍炙人口来形容。这五部著作是:
二、《河婆民间故事》,1986年12月出版,24开本,厚二百六十五页。内容分为:先哲事迹、名贤传说、人物掌故、神奇传说、逸闻趣 事、杂锦集萃共六辑收七十九篇文章。这是一部集体创作的著作,由张肯堂主编和修订,他形容此书所收集的作品“都是以环绕河婆历史本位为论述中心,也概括了 六约久为人所熟悉的风土人情、逸闻掌故、名胜古迹、山水传说的历史面貌”。
三、《河婆乡土情》,2001年12月出版,16开本,厚六百五十页,约65万字,插图500张。内容分为12章:1,乡史记忆、2,泪滴 南洋、3,情牵乡彦、4,缅怀先哲、5,河山碧血、6,山水有情、7,乡情民俗、8,农村情歌、9,诗范新声、10,瞬息人生、11,历史殷鉴、12,乡 贤论著。该书图片方面收集各州同乡先贤,时贤、妇女精英和现届各州河婆同乡会理事、青年团、妇女组彩色精印照片。第1,2两章,是历史、源流、文化的追 索;第3,4两章是跨世纪乡贤史略;第5章是纪述抗日、抗英,排华和日治时代的死难同乡实录;第7,8,9章是游记、山歌和诗词作品;第10章是作者个人 生活体会片段;第11章,全面记述近两百年来原乡农村的重大案件;第12章收辑30多位同乡作家,对张君思想、创作的评价和回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 出版后,将一部份分送各州河婆同乡会发售,所得书款、全数捐赠各州河婆同乡会为教育基金或乐龄部为活动基金。
四、《河婆客家山歌选辑》,2002年9月出版,32开本,厚二百四十三页。这本山歌选辑,一共收录山歌和童谣两千首,分为六大章。第一章河婆山歌(大部份是河婆口传山歌),第二章创作山歌,第三章粤东山歌,第四章山歌杂萃,第五章童谣民歌,第六章山歌故事。
张肯堂编辑这本山歌选辑时,已经年高84岁。他认为山歌“内容丰富”,“如果不及时编纂一本《河婆客家山歌集》,年老的同乡,逐渐远去,年轻一辈对山 歌又索然无味,河婆山歌将会失传,而遗憾终生!因此,不自量力,以衰老之身,趁着夕阳馀晖的片刻时光,毅然决然的负起编辑这本山歌集的繁重任务。”他也体 会到客家山歌直到今天“仍然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客家民族的历史文明、感情习惯、思想信仰、生活哲理,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至于本书的名称由 来,他说:“河婆山歌多是以情歌为主,它汲取了粤东客家山歌的养份--血肉相联的关系,积聚了感情丰富和情节动人的歌词;又经过历代的流传和不断的修改 后,自然的汇集了客家山歌最精彩的内容,所以,我把这本山歌集定名为《河婆客家山歌选辑》。”
五、《河婆文史拾萃》,2004年10月出版,24开本,厚三百九十六页,约23万言。这本书共分六章,1,历史回顾(45篇)、2,人物 掌故(74篇)、3,对比诗联(54篇)、4,民间笑话(94篇)、5,神鬼迷思(22篇)、5,转载诗文(38篇),加上澳大利亚谭达先博士和张子深的 序文及编者的后记,共三百篇文章。全书附有二十余帧彩色照片,可谓图文并茂。
张肯堂在他的后记里有这么一段话:“这本拾萃有真人真事的野史实录,有乡贤掌故的文人风彩,有诗联巧对的隽永题材,有神鬼笑话的怪诞传说;更转载了高人名士的警世箴言与生活哲理,它具有传统文化的严肃篇章,也有开怀消闲的小品,雅俗共赏,值得一读。”
澳大利亚谭达先博士在序文中说:“此书内容十分丰富,题材多样化,编著者视角敏锐,它不但反映了河婆人的古老民俗,也反映了今天马来西亚河婆人的社 群、乡贤及其种种新建树,……值得马来西亚内外研究马华文化、民俗、民间文学及其社会的读者与专家一读。”
张子深在序文中则形容:“张肯堂以八十七高龄,仍然醉心笔耕,精神可嘉。他能用一整年时间,耗费无数心血,念兹在兹,编订内容,搜寻资料,详细考证,仔细落笔,牺牲了可以悠悠的岁月,放弃了许多睡眠的时间,才完成这本厚达四百页的作品,真是难得。”
六、《风雨九十年》自1918年至1948年南来前的三十年间,作者在动荡的近、现代的这个社会生活过,目击过种种重要事件,如:小学时军阀割据、走兵灾;918事件时河婆 抗日情绪的高涨;河婆中学被抢;五华县立三中初中毕业,就读中医学院因病辍学;任职父亲商店及离开;六弟等及诸弟及伯父之丧,1943年大饥荒,内战的苦 难……。这一切,成了作者的家史与地方史的一部份。同时也成了近、现代河婆与广东重要史实的可贵见证,值得珍视。
(一个马来西亚河婆老华人的沧桑录)简目:
1.我的祖宅溪角寨青钱第;
2.我的童年——身体瘦弱、童年玩意、节日、民俗;
3.坎坷的小学时代——大光毕业、回味小学生活、走阵兵、河婆联防、彭湃海陆丰搞革命;4.河中被抢——读特科班、拔田茨;
5.河中案始末;
6.三江中学求学——学生闹风潮、偷菜煲粥、五云、河婆同学;
7.五华岭东中医学校——卧病期间;
8.回首绍昌——杨志伟其人、叶家惨剧、步行往安流、六弟逝世;
9.芦沟桥事变——组织留外学会、张建猷的胆识、井田教书、重游潮州、接受军训;
10.四弟纬芒之丧——三弟纬严之丧;
11.种罂粟记——斩树被罚、种罂粟经过、上良田卖鸦片、做烟贩;
12.投稿经过;
13.五华华华对来河婆比赛;
14.抗战掠影——战时景色、两次大轰炸;
15.一九四三年大饥荒;
16.梁区长伯平事件;
17.两河联防会——盐警队事件、林先立事件、老杨抗暴记、放贷街息;
18.绑票;
19.千里姻缘——记刘超结婚
20.抗战实录
21.西峡江击敌(蔡仲芳);
22.重阳店痛歼日军战车记;
23.远征军战绩;
24.简介河婆军人抗日事迹——五位壮士;
25.改变生活,入潮阳县政府工作——
26.广万昌织布厂;
27.绍业楼的兴建;
28.同室操戈;
29.内战情况;
30.伯父谢世,家庭分衅;
31.辞大华教职,申请南来;
32.飞出囚笼;
33.张建猷先生史略;
34.到了新加坡;
35.印尼坤甸登岸,大姑丈逝世——走私生意;
36.坤甸做店员;
37.西婆反日同盟会记略;
38.表哥新明布庄开幕;
39.第一次到雅加达;
40.三发板厂;
41.坤甸中华职工会;
42.砂拉越教师投奔中国;
43.一生转捩点;
44.成立家庭与满香结婚;
45.走难的回忆;
46.函授厦门大学中国文学;
47.印尼排华纪实——印尼山口洋排华血腥史迹回忆;
48.进入砂拉越;
49.种胡椒的日子;
50.五一三在吉隆坡;
51.肯堂“安乐了”;
52.和平俱乐部工作的感受;
53.《河婆风土志》的出版和影响;
54.和平俱乐部简介;
55.难忘的回忆——为和平俱乐部60周年纪念而作;
56.回忆五本拙作的出版;
57.新联兴屋业后的转变——编辑多本特刊、参加社团、诗总、湖滨诗社、古城会;
58.河联控股告同乡书;
59.《河婆之声》不容停刊;
60.碧血耀长空——记石山脚河婆农村九一抗日纪念碑;
61.河婆同乡会乐龄部的成立与活动;
62.护身符;
63.感激好妻子;
64.张汉藩先生家族史略;
65.北游吟草;
66.传奇人物——刘光琴先生史略;
67.三个精神病人;
68.恩重如山——记三位恩人;
69.人心难测;
70.纪念张树春先生;
71.两次撞车;
72.四次撞“鬼”(小偷);
73.儒林公祠的兴建;
74.张府儒林公行述;
75.谒儒林公墓记;
76.哭敬文儿;
77.跋——蔡英元先生东山草草诗稿读后;
78.张蜂女士八秩荣寿序;
79.傅氏族谱读后;
80.大被同眠;
81.我生何幸老来肥;
82.文联新抄;
83.各方来函;
84.亲友书札;
85.百岁寿翁张重谦先生;
86.后记;
87.张肯堂故乡与家族纪念图照;
88.张肯堂九十抒怀;
转载:
澳大利亚谭达先博士著;
1.国际华文世界的马来西亚民俗学家张肯堂——河婆民俗、民间文学、文史编辑之集大成者;
2.国际华文世界弘扬中国民间文学重大贡献之一——张肯堂《河婆乡土情》山歌、谚语、歇后语选辑;
3.国际华文世界弘扬中国民间文学重大贡献之二——浅论张肯堂《河婆客家山歌选辑》的艺术世界;
4.国际华文世界弘扬中国民间文学重大贡献之三——张肯堂《河婆文史拾萃》的民间故事、民间笑话选析;
5.苦难的岁月,祥和的笑靥——陈爱梅;
6.河婆作家张肯堂及其作品——李南林;
7.87岁张肯堂,文史专家卖肉骨茶——张子深;
8.马来西亚客家学研究拓展史略:兼谈两位河婆籍先驱学人刘伯奎、张肯堂——苏庆华博士;
9.母亲平静离开——张子深;
10.好妈妈——黄振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