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蔡增聪主任与文协历史组成员同赴木胶及拉叻进行田调工作,抵达当晚, 他们先与木胶当地华社领袖进行交流, 第二天,当地耆老黄南海先生,引领他们到华人义山、故堡遗址及文物馆等地走动。黄先生当时拄着一把雨伞, 缓慢的行走, 边向他们讲述木胶的过去。蔡增聪主任特别印象深刻的是黄先生告诉他,木胶著名的三河中学,校名“三河”是筹设学校当时,他建议采用的;他说既然这所中学是要造福乌也、木胶及万年烟三条河区域的学子,何不就取名“三河”中学。蔡主任后来看了三河中学校友会2017年出版的Three Rivers School:The Pioneering Years 1961-1971 里头特别提到商讨筹建学校时,黄先生当时作为木胶县议会主席, 以及地方社群领袖发言人,担任了会议的协调人(与会者还有澳洲哥伦坡计划的代表Tom Bazeley,他以后成为“三河”的首任校长)。文中也提到He was influential as he was one of the few locals well versed in English。“三河”的校名即是在于这次会议中敲定的。
像黄先生这样对当地历史具有了解的人士,生前没能将他的丰富经历及历史记忆,保留下来,颇为可惜。那天早上, 蔡增聪主任还向他询及对英殖时期统治的看法,以及他所接触过的某位政治领袖的印象, 他给了蔡主任很有趣的回答。
黃南海先生領蔡增聪主任与文协历史组成员看當年木膠武德堡的旗竿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