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08年10月21日星期二

砂华文学团体简介(1996年之前)

周翠娟, 一九六九年出生, 砂拉越古晋人, 马大中文系
毕业, 现任教政府中学.
********************
 
砂华文学团体简介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砂华文学发展
      第二节: 砂华文学产生的背景
              推动砂华文学发展的间接因素
              推动砂华文学发展的直接因素
 
第二章: 砂华文学团体简介
      第一节: 砂华文学作家协会
      第二节: 砂拉越星座诗社
      第三节: 诗巫中华文艺社
      第四节: 美里笔会
      第五节: 其他团体
 
第三章: 砂华文学团体所推行的活动
      第一节: 文艺书刊的出版
      第二节: 文艺副刊
      第三节: 文学奖
      第四节: 文学演绎
      第五节: 文艺活动
 
第四章: 砂华文学团体对沙化文学的贡献
 
第五章: 砂华文学团体所面对的问题
 
第六章: 总结
 
*******************
 
 
 
    "砂华文学团体简介"原是一本学术习作, 完成於一
九九四年初.原文以国语书写. 在写作过程中, 砂华文学
史料的缺乏乃最棘手的问题,来幸得有关团体的协助才得以
完成, 的马大中文系讲师陈应德博士及砂华作家协会的李
福安先生, 星座诗社的林国水先生, 中华文艺社的黄国宝
先生, 诗潮吟社的陈立惠先生, 美里笔会的蔡宗祥先生及
其他未克一一尽数的师长们.
 
    因为参考资料不够完整, 有关各社团的介绍便显得有
重点不一的倾像.因此, 它只堪称为习作而非学术论文; 在
砂华文学史料不足其的情况下, 或许还可作为除识者的参考
资料而非依据. 在翻译的过程中, 由于部分参考资料已失,因此只得逐句翻译, 有些引文难免未能尽如原文,还望高明
不咎指正.
最后, 还是要特别感谢一直鼓励我将这篇习作译成华文出版
的黄国宝先生,感谢他一直非常有耐心的等著这篇不论在见解
上还是考证上皆做得不好的习作.
 
谨此也向赞助本书出版的马来亚福华银行致谢.
 
周翠娟於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
 
 
  
 
 
第一节 : 砂华文学发展
 
一九五二年, 许建吾在砂拉越古晋的中华日报上,编一个
文艺副刊"青年园地"1, 开始了砂华文学的新纪元. 一
个华族作者以华文进行文学创作, 反映当地色彩, 些他
们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新纪元2. 这个副刊乃一专为地华
文文艺作品而设的专栏,推出後即获得热爱写作的青的支
持.
 
这个新纪元的诞生, 当然不是偶然的. 事实上, 在这之
前,当地的写作人已经些了不少的作品, 只是那些作品并
不被视为砂华文学.原因是有关作品不但没有反映砂州地方
色彩,而且还强烈反映出作者对他们的祖国----中国的思
念与歌颂. 站在国家的立场而言,这种情况当然是不应该
存的. 只有那些刚踏足砂州的写作人来说, 这也是一种无
可避免的情怀.向来热衷於研究砂华文学发展的著名写作人
李流云, 因此而把它列入"侨民文学"3. 尽管如此, 有关
活动在砂华文学史上也还有其影响的, 因为正是这些文艺
活动, 鼓励及栽培了一群热爱写作的青年. 当思乡的情绪
随着岁月的流失而被冲淡了之後, 他们自然的就将注意力
转移到眼前的风土人情, 尝试进行本地的文学创作, 造就
了这个新纪元的诞生.
 
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二年, 可谓砂华文学的启蒙期4. 在
这段时期里,砂州的政治情绪, 尤其是华族的政治情绪, 
正处於空前的帜热阶段, 日治时期的惨痛回忆及中国国共
两党的斗争, 提高了人民的政治意识. 刚接管中国大陆的
共产党也在海外积极进行宣教活动,这项活动自然也申延及
砂州,影响了当地华社,尤其是华文写作人的思想. 结果,
当地的华社热烈得参加了反英殖民主义活动, 而这些轰轰
烈烈的事迹, 自然的也成为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及特色.
 
在这段期间, 可供文艺爱好者发表作品的文艺副刊有新闻
报的"洪流", 民众报的"拉让江文艺""赤道文艺",砂民
日报的"赤道风","砂拉越晚报""新潮", "乡土""文
艺行列"以及越华商报的"曙光".
 
一些颇具水准的文艺作品,也同时在国内外出版了. 这些
早期的作品包括了吴岸的"盾上的诗篇", 巍萌的"鲁素英",及韩拍岸的"生命的痕迹".
 
一些有志於文艺的青年写作人, 也在此时进行了另一项尝
试, 即出版专载本地华文作品的文艺杂志. 就这样, "心
声""文艺生活"在砂州诞生了. 这些文艺杂志的出现,也令当时的文艺爱好者雀跃不已.
 
砂华文学的火花, 只那么一闪, 便又於一九六二年沉寂
下来. 当时, 左派的人民党在"汶莱事变", 企图发动
一场政变推翻当地政府, 结果因事机败露而告流产5. 英
殖民地政府遂利用这个时机,大量的追扑砂州的左派政坛
领袖,以高压手段控制了当时的紧张局势, 竭力维持地方
上的安宁. 在这种情况下, 任何敏感的书刊皆可成为反政
府的凭据. 危急的时局, 促使许多华文写作人纷纷投笔,
 造成了文艺活动的低潮期, 文艺书籍的出版也较少了.
 
然而, 对於那些执著於文艺创作的人, 这些逆境不足以
造成任何的障碍. 在艰巨的岁月中, 作品的数量是减少
了, 可是因这是逆境所产生的作品, 却也有其价值; 例
如"海豚杂志青年文艺"的出版, 就是个例子.
 
在令人鼓舞的气氛中, 年青的写作人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以
俾促进当地的文艺成长. 其中最有意义的当数两部杂志的
出现, "文艺风""学生之光"的出版.
 
除了政治上的变迁, 这个时期的砂华文坛也发生了很大的
变动, 其中以砂拉越星座诗社的出现, 更多的活动也由此
展开了. 另一方面, 婆罗洲文化出版局这个向来出版砂华
文艺作品方面扮演了积极角色的出版社, 也在一九七七年
与国家语文出版局合并. 从此, 负责出版华文刊物的责任
便完全落在私人界身上了.
 
随著八十年代的来临, 砂华文学也操着稳健的步伐, 步入
了它的另一个成长期. 在着段期间, 几乎所有独立後出生
的青少年, 都接受了最少为期十年的教育. 人民识字巴仙
的提高, 意味著读者群及作者群这两项发展过程中的两大
要素的数量及质量也向应提高了. 这样的发展, 必然的也
将刺激砂华文学的成长, 让它为我们带来了令我们感到骄
傲的成果.
 
在砂华文坛上, 向来扮演者举足轻重的文艺副刊, 自然也
相应的呈现出另一股太平盛世中难得复见的光辉, 充满了
时代色彩的独特风格. 当时的文艺副刊有前锋日报的"青
年园地""星座", 而继续投入创作行列的则有鲁钝, 少
杭, 东门草四郎, 杜绝, 李木香, 蓝萤及谢圣洁等6.
 
晋入七十年代後, 砂州政局也随著加入马来西亚独立而告
重新稳定.在意识到共产党不可能带来理想中的乌托邦,及
逐渐对执政党产生信心之後,曾经立阻砂州加入马来西亚
的共产党, 也在一九七四年四月五日的"斯里阿曼事件"
向州政府投降, 结束了曾经动乱的局势7.
 
稳定的政局, 促使砂州的文艺副刊,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如雨後春笋般出现.在这些文艺副刊中, 较具水准的计有
国际时报的"热风", "黎明", "召唤""激流", 诗华
日报的"烈火", 前锋日报的"青年园地""星座", 中华
日报的"文艺阵地""椰风", 以及砂拉月晚报的""
"原野".
 
当时所出版的书籍共有四十本, 数目显然不比六十年代多,在这些作品当中,新诗选集有谢圣洁的"背喜剧",以及由砂
拉越星座诗社所出版的"砂拉越现代诗集"; 小说集有"种
椒人家", "一朵云的故事""青春儿女";在散文及短
篇小说方面, 则有巍萌的"红毛丹成熟的说候""我的姐
姐"和婆罗洲文化出版局所出版的丛书. 从这种令人目弦
的局面看, 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 都取得较前期更不俗的
成绩.
 
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如此的局面中不断得活动提高, 除了接
受较高的教育, 有些人开始出国留学. 这些海外的留学生,
 因此有机会接触了层面更广的文学领域. 这项接触也改
变了某些人的文学观, 使他们意识到艺术表现手法的重要
性, 从而朝着这个新方向前进.
 
通过报章上的文艺副刊, 这些青年写作人继续致力於文学
创作上的追寻. 当代的文艺副刊不仅拥有惊人的数量, 同
时在内容方面也呈现著百花齐放的局面. 在各派写作人当
中, 以艺术表现手法著称的现代派作者, 都喜欢把稿件投
到砂拉越晚报的"星座", 世界早报的""及风行周刊的
"走姿,"诗专题".而那些传统些实派的作者们, 则在国
际时报的"星期文艺", "新激流""文艺", 诗华日报的"青年文艺""纯文艺", 砂拉越晚报的"文苑", 大众报
的"拉让文艺", 以及美里日报的"长虹文艺""油城文艺"
中默默耕耘.
 
除了爱好写作的青年, 那些接受了华文教育的在籍学生,也纷纷在校内成立了华文学会. 这些在校内及校际活动中
均表现得非常活跃的学会, 也在报章上开办了学生文艺副
刊. 其中包括国际时报的"一中园地", 诗华日报的"少年
笔耕"及马来西亚日报的"学生园地".
 
在书籍出版方面, 这期间的出版量及书本的素质也随着整
个文坛的发展而有所提升. 被编成辑出版的华文作品约有
四十本, 其中包括了十五本诗集及十本手说, 其他的则为
戏剧, 散文集以及各项文学优秀奖作品集.
 
然而八十年代砂华文坛的最大收获, 还不止上述令人鼓舞
的现像, 而是在这段期间所成立的两大文学团体, 即砂罗
越华文作家协会与诗巫中华文艺社的诞生. 这两个文学团
体与七十年代成立的砂罗越星座诗社, 自此即肩负著领导
砂华文坛的重任. 在八十年代所出版的砂华文学作品中,有一半以上是由这三个团体所负责的.
 
今天, 九十年代也已经进入了它的第四个年头了. 砂华文
坛仍然继续著八十年代的劲势, 蓬勃的发展. 文坛的领导
流势, 仍掌握在上述三个团体中. 而在向来被忽视掉的美
里, 如今也已有了属於他们的文艺团体----美里笔会.
 
在未来的几年中, 由各文学团体所主办的文艺营将会是一
项重要的活动. 在八十年代, 类似的活动对砂州写作人而
言, 仍是非常陌生的, 然而今天它却普遍地成为学生们的
假期里一项重要活动. 通过这项活动, 当地的学生将有机
会认识文学世界的美, 从热成为新一代的写作人, 在未来
的日子里, 把砂华文学推向另一个高峰.
 
 
-----------------
 
第二节: 砂华文学的产生的背景
 
砂华文学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 达致了如此不俗的发展,确为一件值得我们骄傲的事. 在达致这项成就的过程, 
一个适合文学发展的背景是不容忽视的,促成这项成就的,在推行各项文学活动的直接因素, 也有刺激了文学发展的
间接因素.
 
. 推动砂华文学发展的间接因素
 
砂罗越为马来西亚境内最大的一州, 拥有超过二十个分别
拥有不同文化的民族. 在这众多的州属中, 华族占三成人
口. 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的其中一个主要成员华族自
然也意识到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而教育, 正是这项
课题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8. 通过华文教育, 华族子弟才
有机会掌握华文华语,而写出属於自己的文学作品来, 可
见华教在砂华文学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砂州的华族先贤, 在他们一安定下来後, 即带来了他们的
教育. 这些负责教育华族子弟的学堂是社在庙堂里的. 这
些由不同籍贯的社团在他们的守护神的庙堂所社的教育,当
然也提供了以有关方言为媒介的教育予他们的子弟. 例如
福建人的凤山寺及潮州人的上帝庙即为早期华文教育的所
在.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後, 这些学堂才合并起来,以华语进行教育9.
 
随着一九六五年拉萨报告书的生效, 全国中学教育制度的
统一, 国内的中学也改以国语为教学媒介. 虽然砂州最後
选择了十年的英语使用期, 但是这项教育制度的改变, 却
将华族子弟分成两大派别, 即受英文教育者及受华文教育
者.
这项改变, 对砂州华族, 尤其是独初期的青年, 产生了
两方面不小的影响. 其一乃是产生了两派分别掌握了不同
的语文的学生, 自然的, 那些对华文文艺创作有兴趣者,一般上是手了他们捍卫母语教育的决心. 许多家长们都抱
著这样的心理把儿女送入独中就读, 为砂州的华文教育写
下了光辉的一页. 同时, 接受华文教育者, 一般上比较激
进. 他们对社会, 对民族, 乃至对民族的关注,远升於那
些受英文教育者. 在这种情况下, 有关的文学作品在其主
题及思想方面也就更为丰富了.
 
如今, 政府已经处於稳定的状态中, 教育制度不再是敏感
的课题了. 华社也放松了对国家教育政策的戒备之心.许多
在小学时代接受华文教育的国中学生,也表现了他们对华文
的热忱, 积极的投入他们的努力. 他们不但在学校内成立
了华文学会, 同时也在报章上编了文艺副刊, 逐步参与了
当地华文文学创作的行列.
 
除了教育, 政治也在砂华文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三十年代, 本地的写作人仍比较关心中国国内的政治动向
10.几乎所有的作品灯火反映了他们捍卫那片国土的决心.晋入四十年代, 反抗日本暴行的精神则触动了他们的创作
动机11.紧接而来的, 便是反对加入马来西亚的时代. 在
那动荡不安的日子里, 华族为捍卫理想而奋斗的情绪也如
火焰一般燃烧起来了.
许多有志之士就在悲愤之中写出了许多充满了激进思想的
作品来.
 
加入了马来西亚之後, 砂州最为华社拥护的整党, 人民联
合党, 也因此而成了反对党, 砂州华社也普遍上比较倾向
社会主义. 许多人为了不想涉嫌支持共产党活动而纷纷投
笔, 把砂华文坛带至一个低潮期. 幸而上述情况亦不持.
独立後, 政府一直不断地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当这
项努力取得显著的成绩时,地的华社逐渐建立了对政府的信
心, 因此朝野之间的紧张关系至此也松缓下来了. 此外, 
那些从事地下活动的左派分子也认清了共产主义的弱点,意识到那原是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於是在一九七四年开
始, 一部分在斯里阿曼省的砂共游击队与州政府签署"和
平协定", 走出森林, 开始逐步导向结束动乱, 在这种
情况下, 砂华文学又在宁静的政局中重新活跃起来.
 
教育及政治因素之外, 经济的成长也是促使砂华问题得
以迅速成发展的功臣之一13. 虽然在物质文明方面, 砂
州仍然较逊色, 然而广阔的土地及丰富的天然资源却是它
的最大财富. 这些财富让砂州人民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安居
乐业, 所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去思索许多生活的基本需求以
外的东西. 例如文学. 因此,济的稳定和以说间接的将砂
州人民的要求, 由基本的物质需求提升到更高的精神需求.
 
同半岛的报章相比, 砂州的捍卫报章的数量显然更为丰富,其中较受欢迎的有华日报, 国际时报, 马来西亚日报, 中
华日报及美里日报. 几乎所有的报社都为当地的商业巨子
所拥有. 这个现象是明了一个事诗, 那就是唯有财力充足
才能维持通常不能带来利润的办报事业维持下去. 正是在
这样的背景中, 砂华文学报章才能够发展.
 
此外, 许多作者也在当地富商的赞助下, 出版了他们的
作品. 这种情绪从砂州捍华文团体成立之前, 一直维持到
有关团体成立之後. 这些团体的大部分出版基金亦由上述
人士所捐献.
 
综观上述所言, 可见砂州的政治, 经济及教育的稳定的确
在间接的情况下, 带动了砂华文化的发展.
 
. 推动砂华文学发展的直接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的无心插柳之功, 砂华文学的成长亦有赖於
直接参予与推动发展的因素; 这些因素在砂华文学的发展
上, 居功至伟. 文学的发展只是成为政治,济及教育的副
产品, 然而它却是这些直接参与推动文学发展的因素的最
终目标. 这些因素包括当地的出版社, 电台及华文文学团
体14.
 
在砂华文学的成长初期, 大部分作品都刊在报章的副刊上,只有在较後期, 印刷业高度发达期间, 才陆续被编辑成出
版. 因此, 当地华文报章在推动砂华文学发展方面的确发
挥了相当的影响. 在过去的四十年中, 砂州曾出现过不下
六十分报章, 而其中的文艺副刊更是不计其数15. 这些刊
位乃是容纳当地文艺作品的主要空间. 除了文艺副刊外, 
有些报社亦主办了当年文学奖, 以丰富其年刊的内容.
 
除了私人机构, 砂州政府亦曾积极的参与了华文书籍的出
版, 那就是通过由砂拉越及沙巴两地政府於一九五八年所
成立的婆罗洲文化出版局. 它在一九七七年与国家语文出
版局合并之前, 这个机构曾经对砂华文学作品的出版方面
作出了他们的贡献. 在接近二十年的漫长的岁月中, 它曾
主办过十九次的华文征文比赛, 出版过三十四本砂, 沙两
州的华文文学作品, 二十部翻译作品以及一九一期的学生
杂志"海豚""学生之光". 後者的销售量曾经创下一万五
千本的记录16.
 
除出版社之外, 砂州电台亦通过文艺性的华语节目, 在砂
华文坛上开僻了另一个空间. 通过话剧, 文艺园地及青年
园地等节目, 有关的负责人将当地的诗歌,, 现说及戏
剧等文艺作品呈现出来, 同说也适时的报导全国的文坛动
态.可惜的是, 在这些节目中, 最受欢迎的"文艺园地"亦
随著其主持人陈玉盛的退休而告停播了.
 
从整体而言, 在推动砂华文学的发展上发挥了决定性的影
响的, 还是为著这个理想而成立的文学团体.
 
这些标榜著为促进砂华文学的发展而成立的团体, 理所当
然的会竭力为达至上述的目标而努力. 他们所主办的活动
一般上都不外是征文比赛, 文学交流会,艺营, 文学讲座
以及书籍的出版和文艺副刊的编辑.
 
根据"一九九零年砂华文艺界点滴", 砂华文学团体可分
为三大类: 即正式向有关当局注册的文学团体, 由中学
生所成立的华文学会, 以及由文艺爱好者所组成的非正式
文学小组.17
 
三者之中, 第三类小组为非正式的文艺小组. 他们所涉
及的范围较窄. 虽然他们当中也有些曾编过专拦, 但是
其成立的动机乃是在於分享彼此在文艺创作方面的心得.
 这类文学团体通常是由那些年轻的文艺爱好者所组成; 
因为兴趣,经历及年龄的相若, 因此容易走在一起. 然
而, 这种团体一般上并不持久, 随着年龄的增长, 批次
的思想自然也会逐渐的改变, 以至可能出现分歧的局面.另一方面, 这许多都曾在一起求学的年青人, 也往往因
为升学与就业而分道扬镳.
 
第二类团体则是三则中为数最多的团体. 砂州的许多华族
子弟在完成小学的颗程後, 大都升上了以国语(指马来语)
为教学媒介语的政府中学. 华文学会这个让他们有机会接
触华文的组织也很容易地被他们接受, 因此, 几乎所有的
中学如今都成立了他们的华文学会.
 
这类团体的最大使命, 就是培养了一批有望向砂华文学发
展的人才. 他们通常都以提供适当的活动来为其会员服务,例如编文艺副刊, 举办征文比赛及邀请资深写作人进行文
学讲座.
 
中学华文学会的弱点是他们的领导人也是些见识尚浅的在
籍学生, 他们本身往往也还在这条路上模索. 事诗上, 
他们本身也迫切需要这些资深文人的协助和指导.
 
至於那些正式向有关当局申请注册的文学团体, 虽然为数
最少, 但是对砂华文坛的影响却最为重要. 这些团体的领
导人一般上都是砂华文坛上, 甚至在马华文坛上颇负盛名
的写作人. 因此, 他们也往往被视为推动砂华文学发展的
当然领袖.
 
作为砂华文坛的领导者, 本著对文学的热爱, 他们不仅鞭
策自己些出更成功的作品来, 同时也不遗馀力的提拔文坛
的后进. 许多有助带动砂华文学发展的活动也在他们的策划
下一再的呈现. 今天, 在他们的努力下, 砂华文学已发展
为马华文学中的重要部分. 因此, 在接下来的篇章中, 我
们只讨论这些向社团申请注册成立的文学团体及其对砂华文
学的贡献.
 
**************************
 
第二章:  砂华文学团体简介
 
作为马来西亚境内最大的一州, 砂拉越境内的大部分地区
仍为有待开发的乡村地区. 除了水流电供等基本设施的不
足, 其他较高层次的文化活动也严重缺乏,这种情况下, 
当地居民对文化活动, 尤其是文学的认识, 自然也就有了
不普偏的现像. 在加上文学读物不足, 上述的情况就更为
恶劣了. 因此, 几乎所有的文艺活动都只集中在古晋, 诗
巫与美里这三个较大的城市. 此外, 几乎所有关于砂华文
学发展史的文献也只限於上述三个地区而已.
 
由于这种种限制, 这分研究报告将只论及那些活跃於砂州
西部(古晋), 中区(诗巫)及东区(美里)的文学团体. 当
然, 这并不意味著其他地区没有为砂华文学作出供献的团
体.
 
第一节: 砂拉越华文作家协会(简称砂华作协)
 
砂华作协成立於一九八六年. 在这七年中, 他们已经成功
的出版了三十三本由其会员所著的书籍. 这项成就清楚的
显示了这个文学团体, 不愧为砂华文坛上最活跃的团体.
 
虽然迟至一九八六年, 他们才正式申请成立, 但是事实上,砂华作协的精神实质在这之前早已存在了. 协会的区区三
十名会员中, 大部分都是活跃在砂华文坛上的资深写人.例如其中央执委会中的李采田. 吴岸及田思即曾为砂罗越
第一省华人社团总会属下文教组的成员. 在砂华作协为成
立之前, 他们便利用这个社团举办了征文比赛, 及文学讲
座等活动, 以落实他们的理想.
 
在华总服务了一段时日後, 他们便意识到有必要成立了个
纯文学的团体来发展砂华文学. 砂华作协的概念就是在这
种情况下产生的. 根据他们成立宣言, 成立这个团体的最
初动机乃是"本著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对文学艺术的执著以
及对社会生活的关怀"18.
 
为了"联系起所有的砂华写作人, 推动及提升砂华文学的
创作水平及研究"19,砂华作协终于在一九八六年宣告成立
了. 这一天, 他们也举办了隆重的成立典礼,仪式首先由
其主席吴岸致词掀开序幕. 在他的致词中, 吴岸简介了砂
华文学的发展史. 接著, 他们也选出了首届的执委及通过
了一项作为将後奋斗目标的成立宣言.
 
这项历史性的宣言, 提及了砂华文学的发展中, 砂华文学
的独特性, 砂华文学的写实传统, 以及他们对砂华文学的
展望20. 此外, 他们也在典礼上向一为刚过世的资深写作
人, 前砂华作协筹委副主席巍萌致哀.
 
虽然这个作协的成员皆是经验丰富的资深写作人, 但是他
们并不满足於彼此之间的交流角色而已, 相反的, 这个协
会所主办的活动几乎都抱著提高砂华写作风气的宗旨, 让
那些年青的文艺爱好者参与.
 
由於该会乃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写作人所组成的, 因此他
们并不在乎成员的多寡, 而只是在乎成员之间的和谐, 新
会员的参与也因此而不像一般团体那样只需通过一般的申
请手续. 该会秘书李采田表示, 这是一个倾向"同仁协会"
的文学团体.
 
在众人的眼中, 他们的任务就是领导, 以丰富的经验领
导砂华文坛. 事实上,们也正是如此, 退行了许多活动,
 皆在於指引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给那些还在文学的道路
上模索的後来者.
 
砂华作协所主办过的活动, 大约可分为五种, 即出版文
艺书籍"犀鸟丛书",出版文艺杂志"拉让江". 举办征文
比赛"东马文学奖",文学营及网集那些爱好文学的青年.
 
目前, 这个协会仍是由吴岸所领导, 其副主席则为润土.吴岸原名丘立基,为马华著名诗人及马华作协副主席. 自
五十年代开始即投身写作行业的吴岸, 已出版了许多诗集,同时也常常受邀为当地写作人的新书作序及担任征文比赛
的评判. 润土原名陈玉盛, 为一名播音人, 曾在古晋电
台服务了二十馀年, 策划了无数文艺节目, 也时常在报上
发表文章, 写作经验丰富.
 
除此之外, 该会的其他中央执委在文艺界亦有不俗的表现.例如其秘书李采田,原名李福安, 在收集砂华文学史料方
面有丰富的成就. 其财政杨初明(原名杨谦俊)则在报界服
务.
 
砂华作协的其他成员包括梁放, 陈蝶, 默默, 英仪, 因原,黄叶时, 融融, 田农, 曾少娥及梦羔子. 他们在砂华文坛
上非常活跃, 尤其是在著书方面. 他们当中, 有不少人甚
至曾经获得马来西亚福联会出版社的出版基金奖, 可见其
成就非凡.
 
除了策划该会的活动之外, 他们在协助其他团体推动砂华
文学发展方面, 亦不落人後, 例如为中学华文学会主持文
学讲座, 应其他学会之邀请而进行专题演讲.
 
在促进文化交流的宗旨下, 砂华作协亦积极的参与了当地
及至全国性的文学活动. 一九八六年, 当这个协会才成立
时, 其会员即受邀请出席一项由砂州马来人写作协会所主
办的晚宴21. 在类似的活动中, 他们不但接触了其他的
文学,将华族的文学介绍给其他民族. 在这之後, 他们也
多次受邀出席在亚洲各国所举行的"亚洲华文作家会议"22.同样的, 当外国的一些著名作家到访时, 他们亦以东道主
身份加以款待, 充分显示了他们的确是公认的砂华文坛领
袖.
 
砂华作协所达致的成就, 不仅为砂华文艺界所公识, 同时
也是砂州政府所认同的. 一九八八年, 砂拉越图书馆为配
合"读者年", 而举行了一项当地写作人的作品展, 在这
项古晋民事中心所举行的展览会中, 当选的作家皆获得"犀鸟乡作家"的荣衔. 砂华作协的吴岸, 李采田, 梁放,
 梦羔子, 英仪, 润土及已故巍萌的作品皆获得展出. 州
图书馆当局也在较後将是项展览列为永九性展览, 以示对
有关作者的褒扬.
 
许是由於该项极高的评价, 砂州旅游局也在随後时邀请他
们撰写一份旅游手册--砂拉越---神秘的犀鸟之乡), 将
砂州得天独厚的美景印成文字介绍给外国游客. 这份工作
不但给他们带来了一份收入, 同时也有助於促进砂州旅游
事业的发展.
 
在短短的七年内, 砂华作协可谓已尽力落实了他们在推动
砂华文学方面的宣言.
 
--------------------
 
 
第二节: 砂拉越星座诗社 (简称星座诗社)
 
在砂华文坛, 除了写实派的写作人, 也还有另一群人, 执
著於艺术的现代派文学. 他们不认同平铺直叙的写实, 而
推崇强调传达讯息的艺术. 他们只有这样的作品能提供足
够的想像空间, 只有这样的作品, 才有价值. 这批崛起於
六十年代的写作人, 也成立了一个文学集团来发扬他们的
主张, 那就是砂罗越星座诗社.
 
一九七一年, 星座诗社便在这群现代派文学的支持者的策
划下, 正式宣告成立了. 同其他活跃於砂华文坛的文艺团
体相比较, 它显然拥有最悠久的历史.这个诗社的创办人全
都是血气方刚的年青人, 他们也承认, 他们在那个时候的
作品的确不够成熟, 然而那却是一项大胆的尝试. 正因为
他们的大胆尝试,华文学才迈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这群
的写作人之中, 以刘贵德, 方禀达及陈从耀最为积极. 在
六十年代末, 同过在台;留学的朋友, 他们开始接触到刚
在外国萌芽的现代派文学. 从此, 他们即开始了这方面的
尝试, 以图寻求更完美的艺术表现手法.
 
他们的第一项尝试便是在中华日报上编了一个文艺副刊"绿
踪诗网"23. 尽管他们当时的作品未臻理想,这个副刊仍应
被承认为现代派文艺副刊的先声.不幸的, 这项尝试却招来
了传统写实派的不满, 结果在当地的华文报章上引发了一
场为期三个月的笔战. 各方面激烈的申讨令这群刚在文坛
起步的年青人为之失望及疲惫不已. 在艰巨的情况中, 刘
贵德遂萌起了将现代文学爱好者组织起来的念头. 这就是
成立星座诗社最初的概念24.
 
笔战结束後, 他们的生活曾经中止过一段时期, 这是因为
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为了升学或就业而离开了其活动中心古晋. 
尽管如此, 他们所埋下的种子,却在砂华文坛悄悄的萌芽
了. 在他们走了之後, 有数名新崛起的写作人便在前锋日
报上编了另一个现代派文艺副刊"青年文艺", 主张摒弃为
社会而文学的观念, 力争为艺术而文学.
 
一九六就年, 曾经为生活而离开古晋的年青写作人又纷纷
回来了. 为了继续现代文学的追求的概念, 他们遂在前锋
日报上编了一个副刊"星座". 这就是星座诗社的初型.
"星座"的概念,乃取自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所编的"蓝星诗
社",志在指引愿意看到星光的摸索者25.
 
相聚之後,他们遂又萌起了成立一个现代派文学团体的念
头. 经过了一番商讨,群曾在笔战中共同进退的青年终於
拟定了一份组织章程,并於一九七零年,在刘贵德, 吕朝
景及谢永就的带领下获准注册, 成立了砂华文坛上的第一
个现代派文学团体.
 
虽然称为诗社, 他们早期的确也倾向诗歌的创作, 但是
他们的作品并不只限於诗歌而已. 除了诗歌, 小说及散文
的创作外, 他们也尝试带动戏剧及诗歌朗颂及散文演驿的
潮流.
 
就二十二年来的活动而言, 星座诗社同砂华作协偏重出版
书籍的作风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活动不限於任何一种形示,相反的,他们时常随著时代的转变而不断地革新自己. 基本
上, 他们唯一保持不变的活动便这是在报上编副刊让文友
进行笔耕, 以及主办常年文学奖. 除此之外, 他们便没有
固定的活动形式了.今年来, 他们显然企图通过大型的舞
台活动来推广新的文学讯息.
 
目前, 这个诗社是由其创办人之一陈焕扬所领导. 虽然
他近年来已减少了文学方面的创作了, 但是陈焕扬却仍然
热衷於诗社的繁杂事物, 以便确保它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
26. 其副主席为叶惠叶的叶谁担任. 秘书林国水, 除了常
以林离,林等笔名发表其作品外, 亦为砂州农业部的助理农
业官.其财政田永德为一名商人. 除了在星洲日本担任助理
员的郭柯嘉(梦扬)以外, 星座诗社的成员几乎都有异於传
统的文人, 都不在文教界服务. 由此可见, 只要有心钻究,学业及事业均不是绝对的障碍.
 
星座诗社的其他成员有张丽丽(萤火虫), 刘天保(林原),李景光(李谨光), 刘和平(刘浩鹏/刘寄奴), 陈碧原(林
烟/阿微/白绢), 廖玉英(秋离/安哲拉)及陈振泉(陈剑).
 
这群写作人的年龄均在五十岁以下, 而且, 许多都是在
中学时期接受英文教育的双语教育下的产品. 也许正是因
为这样, 他们比那些受纯华文教育者更能接受远自西方的
现代派作品.
 
奋斗了二十年之後, 星座诗社终于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团体.虽然他们的成员没有随著时光的增长而激增, 然而他们却
也不愁没有传承这份火炬的来者. 他们二十年来的努力已
取得了预定的成果. 最近, 由於星座诗社及古晋五间中学
的华文学会所呈现的大型节目`族魂`, 它所掀起了热潮已
经说明了他们的成果.
他们所主办的活动亦曾涉及其他语文, 例如为配合成立三
十周年纪念而在一九九一年所主办的系列活动中, 即报括
了以华语与国语进行的双语诗歌朗颂比赛.
 
总的来说, 这个以经成立了二十年的文娱团体已成功的在
砂华文坛上埋下了现代文学的种子, 同时, 亦达致了他们
成立这个诗社的宗旨, 即推动当地的文化发展,励当地青年
参与文学交流, 文学刊物, 音乐, 舞蹈, 戏剧及其他健
康的活动以及促进各族间的关系.
 
----------------------
 
第三节: 诗巫中华文艺社(简称中华文艺社)
 
除了孕育了砂华作协及星座诗社的砂罗越河流域, 以诗巫
为中心的拉让江盆地,为砂州另一个充满了文艺气息的地方.而负责灌溉这片文苑的则是一九八八年才成立的诗巫中华文
艺社.
 
同其他的团体一样, 这个文艺社的成立宗旨亦为了推动砂
华文学的成长. 这个以诗巫为活动中心的文艺团体, 在最
除阶段, 比较倾向於古典文学的推广. 其实, 中华文艺社
的产生, 可以说是源自他们欲将古典文学推广至下一代的
觉醒.的两位创始人, 黄政仁及黄广捷即为当地热衷於古
典文学的写作人, 因此方兴起了筹备这个团体的念头及行
动.
 
虽然推广古典文学为这个文艺社的最初概念, 然而, 真
正促成这项计划的动机却不止於此, 那就是加强华文语文
在教育中的使用, 致力於提高华文华语的掌握及促进华族
文化及友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这些动机,乃原自他们觉悟到的华文的前途危机. 他们认
为,在国家教育制度及国家语文政策之下, 国文之外的任
何语文都处於次等的地位, 不可能获得有关当局适当的关
注. 在这种情况下, 这些语文的使用者实在有必要拥有寻
求自我提升的觉醒. 同样的, 如果华社不寻求子我的发展
的话, 那麽华文终有一天会从这片土地上消失.
 
在促进各族关系方面, 中华文艺社十分强调文化交流在消
除成见这方面的重要性. 为家强两者之间的交流, 他们认
为翻译工作为最有效的方法. 然而,在进行这项工作之前,我们必须拥有精通母语的人才. 有鉴於此, 他们遂决定
通过这个团体负起传承文化的重任, 致力於推动母语的工
作.
 
确定了目标之後, 他们即开始策划了各项工作以落实这份
崇高的理想.这些活动包括在各中学成立读书小组, 举办
短期所文学讲习班, 征文比赛,出版华文书籍,报刊上编文
艺副刊, 以及与其他文艺团体进行适当的交流与交往.
 
在成立後的五年中, 中华文艺社可以说已成功的达致了一
定的目标. 今天, 它在诗巫, 民丹莪, 泗里奎及加那逸
这一带的文艺界严然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 他们所编的文
艺副刊也广受欢迎. 他们每年至少出版一本书籍, 至今它
已出版了超过五本.
 
目前, 这个文艺社由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属下文学组组长
候越英所领导. 副主席为黄政贤, 秘书为黄国宝, 副秘
书为邱雪妃, 财政为沈若波, 而副财政为陈万权.除了为
当地写作人策划适当的文艺活动之外, 这些中央执委亦常
受邀为征文比赛评判, 及在报上撰写专栏. 文艺社的其他
成员包括李炎城, 杨仁兰, 黄广捷, 黄金花及陈瑞麟等.
 
文艺社的活跃分子并不拘限於上述执委而已. 相反的, 
它还涉及了一群为数相当多的成员. 这些成员来自一群热
爱文学的在籍学生. 通过中华文艺社, 他们接触了诗巫
以外的文学世界, 这不当扩展了他们的视野, 同时, 也
激发了他们向这方面发展的决心. 因此, 他们也各自在校
园内参与文学发展的努力, 为当地的文艺界展开一个新的
局面.
 
-----------------------
 
第四节: 美里笔会.
 
在砂罗越的东北区, 美里笔会是最活跃的文学团体.
 
砂州的地广人稀, 造成了各地的联系非常不便, 尤其是
在交通设备不发达的内陆地区. 连贯美里, 民都鲁, 诗
巫及古晋的公路也是在最近才建竣的. 只有在航空方面尚
勉强称得上满意, 可是其间所需的费用又非一般人民所能
负担的. 砂州可大略分为三个地区, 分别集中在三个较大
的城市. 那就是包括了古晋及三马拉汉省的西区; 包括了
诗巫, 泗里奎, 民丹莪及加拿逸的中区; 以及包括了美里,马鲁帝及民都鲁的东区. 因此, 作为这一区唯一的文艺
团体, 美里笔会所负的责任是相当重大的.
 
年龄不足一岁的美里笔会, 成立於一九九三年, 可说是砂
华文学团体中最年轻的他个成员. 然而这并不意味著在这
之前, 美里并没有任何文艺活动. 相反的, 美里文坛是个
从未曾沉寂过的地方. 这儿有一间唯一提供华文课程的师
训学院. 许多热爱唯一的青年都曾驻足美里, 在这儿追寻
他们的理想, 令一方面, 美里笔会的许多成员, 都在文坛
从事创作已久, 只是未曾正式凝聚他们的力量而已. 因此,尽管只是短短几个月时间, 文坛的活跃分子皆对它抱者无
限的期许, 立志要让它成为领导美里文坛的明日领袖.
 
其实, 酝酿成立这个协会的活动, 早在几年前已经展开了.一九九一年, 他们成立了一个筹委会以申请为合法的团体.在这两年之中, 有关筹委会已推行了不少的活动, 其中包
括为报社编唯一副刊, 及邀请外地写作人到美里进行文学
交流. 这些活动可视为美里笔会的最早期的活动.
 
目前, 美里笔会由其主席谢名平(邵安)所领导, 其他成员
包括副主席吴崇海(石问亭), 秘书张犹匹(知庸), 财政蔡
宗祥(山椰), 副秘书李洁容(煜煜), 查账蔡素娇, 执委贝
南林, 顾问田英成(田农)及其创始人杨建华和蔡忠良.
 
在这群领导人之中, 亦不乏成就斐然的写作人. 其财政蔡
宗祥, 便长以山椰为笔名, 撰写有关土著生活的作品,
`依班族与拉者王朝战史`, 以及`依班族历史与民族`. 
其主席谢名平自息教鞭後, 已出版了两部作品`脚印`
`邵安小品`.副秘书李洁容则以煜煜的笔名, 在砂华文坛
纵横了二十年. 从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九零年, 横扫了当地
报章所主办的征文比赛中无数的奖品. 她曾出版过两本短
篇小说集`温馨的日子``荆阳`. 目前正计划出版另一本
短篇小说`那季秋色`的李洁容也是砂华作协里的一员, 并
曾参加海外海外作家会议. 其查账菜素娇亦名晓秦,热衷於
编唯一副刊. 曾於七十年代编过`新声`, 并为美里笔会副
刊`笔汇`的主编,与煜煜及知庸在学生时代合著`温馨的日
子`. 知庸在`新声`停刊後, 停笔了二十年, 最近才重新
活跃起来. 执委蔡忠良则为一名热爱书籍的商人, 除了美
里笔会,他也是马来西亚书籍协会会员.
 
由於只成立了一段很短的时间, 然而他们并不气馁, 并且
更积极的为他们的理想而奋斗, 以期能达致这个唯一团体
的宗旨与目标, 即促进当地写作人的联系, 交换彼此的写
作心得, 维护当地华文写作人的福利及协助本地写作人出
版他们的作品.
------------------------
 
第五节: 其他团体
 
美丽的犀鸟之乡, 在椰风飘摇中, 曾孕育了无数文艺一
团体. 这些团体之中, 有的因著稳健的步伐壮大了, 有
的因为不够健全而夭折了, 也有的因为时代的冲击而沉没
了.
 
在这些起落不定的文艺团体中, 以诗潮吟社最为独特.
 
这个在诗巫文坛浮沉了超过半个世纪的文艺团体, 因为钻
研的冷门艺术不为时下青年所爱而面临停泄不前的危机.
 
他们所钻研的冷门艺术是古典诗词的创作.古典诗词的创作
在格律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 如果不能掌握这门学问, 便
是才情多高也无法写出理想的古典诗词来.因为, 诗潮吟
社的会员, 几乎都是上了年纪, 受过传统教育的文坛前辈.
 
半个世纪之前, 诗巫的居民几乎都来自中国, 几乎所有的
知识分子, 都接受过古典文学的教育熏陶, 因此, 对于古
典诗词中所要求的格律, 他们自是驾轻就熟,到这片生疏的
土地後, 许是思乡结的纠缠, 他们带来了他们所熟悉的古
典文学,通过交流分享古典文学的美.
 
四十年代初,他们在刘贤仁及黄仁琼的领导下, 在诗华教师
协会属下, 成立了一个文艺小组. 十年後, 也就是一九五
一年, 他们正式注册成为一个合法的组织.
 
由於上述的古典文学在格律方面的要求, 因此从事这类文
学创作的人并不多.诗潮吟社的成员也因此受到影响, 只能
维持在三十人左右. 该社的现任主席为黄声鹏, 副主席为张
宗开, 秘书陈立慧, 财政为黄德筌, 特别任务组组长张达
荣, 查账为林文绍, 法律顾问为程光利. 其他执委包括江
绍翰, 陈永棋, 王云昌, 汪必英, 黄祯禄, 林弦宽, 徐
兴杭, 吴俊棋, 许永华, 游允泰及黄念松.
 
尽管鲜为人知, 他们仍定期举行一定的活动. 在各项活动
中, 每月一次的集会为该社的主要活动之一. 他们的宗旨,如前所述, 即在於将古典文学的爱好者组织起来, 因此,他们皆十分重视这个集会. 在这项称为`月课`的活动中,他们常定下一个题目各自进行古典诗作的品尝. 通过这样
的交流提高彼此的创作能力. 因此, 作诗往往是他们活动
内容.
 
上述`月课`的活动, 即称为`诗钟`写作. `诗钟`指的正
是镶在诗句之首的题目.在诗巫, 许多显要或商贾, 或为
了庆祝其双亲寿辰, 或是庆祝其公司成立周年,往往喜欢以
其双亲或公司之名为`诗钟`, 请诗潮吟社的社友们为题目
写诗, 有关的奖金则为该社的活动经费.
 
当然, 类似的奖作品, 不免歌功颂德, 限制了个人的自由
发展, 因此也非其中心活动. 真正让他们沉吟了半个世纪
的是那些为华族传统节日而设的集会, 例如中秋节, 端午
节. 通过其中的民族情怀和历史的借鉴, 他们也抒发了个
人对生活, 对民族, 对社会及国家的关怀.
 
除了`月课`, 诗潮吟社也出版了他们的诗集. 目前, 他们
已出版了第五辑的`诗钟选集`, 另一方面, 他们也在马来
西亚日报上编了一个纯古典文学的副刊`诗潮之声`, 由其
秘书陈立惠主编.
 
虽然今日的诗潮吟社已成延苟残喘之势, 然而从它悠久的历
史来看, 我们相信,只要还有人愿意继续下去, 那么这点火
光便不会熄灭. 诗潮吟社的贡献, 也许不应只是因为传承
了古典文学, 同时更因为他们的存在鼓舞了一批文学的爱好
者, 以致衍生出诗巫中华文艺社这个重要的文艺团体来.
 
在古典文艺逐渐为人遗忘的当儿, 诗潮吟社仍默默的执著
他们的理想, 这份锲而不舍的精神确实是值得我们推崇的.只是他们同时也应向其他团体看齐, 采取一些比较积极
的步骤, 例如举办古典文学甫导班, 以便培养能够完成这
个使命的接班人来.
 
回到砂拉越河畔, 猫城的繁华背后, 也有许多消沉的灯火.
 一九七八年成立的砂罗越写作人协会, 如今虽已消逝, 但
是它曾经燃起了火花, 仍有迹可寻27.在七十年代, 这个文
艺团体曾主办过多次的征文比赛, 以及出版过两部文艺作品.
 一九七九年, 他们亦和星座诗社联办过一次作品展. 在报
上他们也编过一个文艺副刊`写作人`. 光华才现, 便已消
逝.
 
在推动砂华文学发展的漫长岁月中, 有些非纯文学团体, 
也曾参与其盛, 例如砂罗越第一省华人社团总会`简称华
总`28. 这个在古晋相当活跃的团体, 只有属下的文教组
才直接参与有关活动, 而其他的活动则涉及了华族文化的
许多事项, 例如舞蹈, 音乐及服务等传统文化. 然而这个
小组却也取得非凡的成果.
 
这个小组成立於一九八一年,由当地著名诗人吴岸, 田思,
巍萌及李流云所发起.群人, 也就是后来砂华作协的创办人.他们所主办过的活动包括征文比赛,及出版优胜作品集.
 
随著砂华作协的成立, 这个小组的成员也纷纷离去, 因为
砂华作协这个纯文学团体显然将提供更全面及设备的空间,让他们追寻自己的理想. 这个曾经为砂华文学散光放热的
小组, 自此也渐渐的沉寂下来了.
 
一九九零年, 第一省华总在文艺的推动作用, 也正式的为
另一个团体所取代了,就是砂罗越华族文化协会(砂华文文
化协会). 在形式及作用方面, 它几乎和第一省华总相等,
 只是这一回, 它所服务的对象突破了狭小的地域观念, 而
扩大到全州了. 这个目前由拿督张晓卿所领导的协会, 亦
成立了其文学组. 对这个突破性的组合, 显然也是寄以厚
望的. 在古晋, 这个小组由砂华作协的梁放所带领; 在诗
巫, 它则由中华文艺社的候越英所领导.
 
目前, 该会正积极展开出版华文书籍的运动. 三年中,他
们也已出版了数本作品.`砂罗越华族研究报告书``诗
巫华族史研究`.这个协会显然偏重於史料的荟集. 目前, 
它正计划出版一本记载了砂华文学史的著作. 这部作品一旦
面世,华文学史料又将迈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因为到目前为止,关于砂华文学发展的文献, 仍是少之又少.这种情形往往为
砂华文献带来不公平的现象. 史料的不全,往导致许多学者
在提及马华文学时, 忽略了砂华文学的存在. 砂华文化协
会此举, 显然是适逢其时的.
 
由于砂州地理环境所限, 一般上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文艺团
体也就只限於这些.也许在其他备受忽视的地区, 亦不乏声
名斐然的组织, 然而一般上这类组织也不是纯文学团体, 
而是涉及种种文化内容的发扬, 因此在文学方面的贡献应
该也是不及上述团体的.
 
*************************
 
               第三章: 砂华文学团体所推行的活动
 
今天, 当我们提起砂华文学团体, 关心文学的人都不会忘
记了砂华作协, 星座诗社, 中华文艺社及美里笔会. 他们
在文坛留名, 不只是因为其成员是砂华资深写作人, 同时
更因为他们曾为了砂华文学的发展, 付出了一次又一次的
努力. 他们所推行的活动, 可以大略地分为以下几类: 即
文艺书刊的出版, 文艺副刊的编辑,文字形态的文学演绎以
及组织起有志於文学的青少年.
 
----------------------
 
第一节: 文艺书刊的出版
 
在这四个文学团体之中, 以砂华作协在这方面的成绩最
为显著. 在这七年之中,他们总共出版了三十二部作品,
 包括了诗集, 散文集, 戏剧集, 短篇小说集及长篇小
说.(见表3.1犀鸟丛书)
 
3.1: 犀鸟丛书.
 
                              

1. 吴岸          1. 旅者             诗集
                 2. 榴连赋           诗集
                 3. 达邦树赞礼        诗集
 
2. 巍萌          4. 巍萌及其作品集      文集
 
3. 李采田        5. 马鹿山下           小说
 
4. 梦羔子        6. 你那边的夜色黑不黑   诗集
                 7. 日子曾经锋利       散文集
                 8. 田园散记          散文集
 
5. 黄叶时        9. 露从今日白          短篇小说
                 10.有情天地有情人     散文集
 
6. 融融          11.脉脉斜晖           短篇小说
                 12.逆旅              小说
                 13.前路              小说
 
7. 关渡          14.离泪              诗集
 
8. 梁放          15.烟雨砂隆          短篇小说
                 16.玛拉阿旦          小说
                 17.暖灰              散文
                 18.泪雨              散文
                 19.读书天             散文
 
9. 陈蝶          20.蝶之恋             诗文集
                 21.父女图            诗文集
 
10.田思          22.我们不是候鸟         诗集
                 23.生活的椒香          合集
 
11.杨俊          24.干戈岁月           散文集
 
12.英仪          25.璀璨人生            散文集
 
13.凡民          26.夜来风雨声          短篇小说
 
14.因原          27.洒在西楼的阳光树影     散文集
 
15.曾少娥        28.金急雨               诗文集
 
16.煜煜          29.荆阳              短篇小说集
 
17.洪锺          30.池畔集               诗集
 
18.润土          31.什锦集              散文集
                 32.锁尘集             散文集

大部分的犀鸟丛书亦曾获得由大马福联会所主办的公开奖
项, 福联会出版基金.这些作品的得奖, 同时也说明了这些
作品的素质.
 
整体而言, 砂华作协的作品比较倾向传统的写实主义. 通
过他们的笔端, 作者们如实的写出了砂州的生活风貌, 它
的土著社会以及当地华社的一般慨况, 充份的反映了砂华文
学的独特性. 显然的, 在创作的实践上, 他们的确兑现了他
们在成立宣言中许下的诺言: `我们相信, 生活就是文艺创
作的泉源, 砂州多元种族, 多元文化的生活, 及其独特的风
格和砂州秀丽的风景, 将是砂华文学取之不尽的创作泉源,同时也是我们的创作泉源`.
 
除了出版犀鸟丛书外, 砂华作协亦出版了一本杂志`拉让
江文学季刊`, 迄今已出版了六期. 这本文学季刊的内容
包括短篇小说, 散文, 戏剧及华文文坛动态的报导. 除了
该会会员, 其他有一定造脂的的文艺爱好者, 也常常在刊
物上发表他们的作品.
 
同砂华作协相比, 星座诗社在这风貌的表现就显得强差人意
了. 在二十年之中,们只出版了十本的星座丛书(见表3.2).除了经费问题, 这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多把注意力放在文学的
演绎的工作上了, 例如舞蹈及诗歌朗诵. 然而, 根据其秘
书林国水说, 经济来源乃是促成这项问题的最大因素. 除了
会员的赞助, 他们并没有固定的收入. 为了出版一本书,他们经常得邀请当地爱好文艺的商贾为赞助人. 另一方面,书本的销售量之低, 也加重他们的成本. 然而, 这也不是
星座诗社的问题, 而是砂华文坛的一个普遍现象. 砂华作协
之所以能够克服这项难题, 乃是因为他们每年均获得州政府
的一笔拨款, 而其他的协会则必须每年申请. 在这十部作品
之中, 大部都是诗集, 其他则为征文比赛优胜作品集.
 
3.2: 星座诗集
 
   作著/编者                       性质

1. 李木香编          1. 星座纪念刊      纪念刊
                     2. 星座现代诗    纪念刊
                     3. 星座纪念刊一   纪念刊
 
2. 谢永就            4. 悲喜剧          诗集
                     5. 站卡           诗集
 
3. 陈碧原编          6. 叶味        文学奖作品集
                     7. 迟水       文学奖作品集
 
4. 林武聪            8. 星籁        文学奖作品集
 
5. 鞠药如            9. 猫恋          小说集
 
6. 洪锺             10. 朔像集         诗集
---------------------------------------------------------------------
虽然中华文艺社只出版了七本书(3.3), 然而同其只有
五年的历史相比, 这样的成就, 仍然是令人鼓舞的.
 
3.3: 文艺社丛书
 
  作者/编者                  书名      性质

1. 黄政仁编               1. 春草集  古典诗词集
 
2. 胡申/由衷/阿土/哑牛    2. 洗耳集     杂文集
 
3. 晨露/雁程/万川    3. 拉让江---梦一般轻盈 诗集
 
4. 蓝波                   4. 变蝶       诗集
 
5. 黄国宝编               5. 草叶集  文学奖作品集
                          6. 草叶集 
                          7. 草叶集  (花雨)
--------------------------------------------------------------------
 
他们所出版的第一部作品乃`春草集`. 这部作品的特色乃
在於其作品皆古典诗词, 为这个协会早期所主办的古典诗
词写作班的学员所作. 这些作品也都曾在他们的副刊`中
华吟草`中登出, 唯这个副刊后来因为稿件的不足而停刊
了.
 
与此同时, 文艺社亦将各届文学奖的优秀作品编辑成书,以便鼓励那些热爱写作的青年文友. 书名定为`草叶集`,
 乃取其柔而不弱的生命力, 希望这群後起之秀亦能像草
儿一样, 不论在怎样艰巨的困境中, 皆不放弃自己的理
想. 後来第三集才取名`花雨`以示别於其他文集.
 
成立了五年後, 诗巫中华文艺社已成功的栽培了一群有
潜质的青年, 以期能在日後写出一个春天来. 这群青年
写作人包括李笙, 雁程, 蓝波, 柏隐, 金圣,万川, 
晨露, , 桑木, 田萌, 维善, 牧林及金戈等. 其中
数人已在文艺社的协助下, 出版了他们的诗集, 那就是
蓝波的`变蝶`,`拉让江---梦一般轻盈`里来自诗巫的晨
露, 雁程及来自民丹莪的万川. 而该社的领导人亦曾受
邀在报上撰写专栏, 那就是马来西亚日报`茶馀饭後`的
黄政仁(胡言), 候越英(由衷),政贤(哑牛), 黄国宝
(阿土). 这些杂文後来也被编成了`洗耳集`.
 
在中华文艺社的出版活动中, 当地华社的鼎力支持是很令
人赞赏的. 正是因为如此, 他们才能将注意力放在提高
书籍的素质上, 不必为经费而操心. 文艺社的秘书黄国
宝也表示, 出版书籍将被列为他们的长远计划及主要的
理想.
 
刚成立的美里笔会在这方面还交不出什么成绩来. 迄今
为止, 它的会员所出版的书籍皆由其他社团或出版社所
出版, 例如煜煜的`荆阳`, 即为砂华作协属下犀鸟丛书
之一. 不过, 根据其财政蔡宗祥表示, 在正式成立之後,他们即打算寻求赞助, 以出版六本有其会员所著的作品及
一本包括学术论文的文学季刊.
 
------------------------
 
 
第二节: 文艺副刊
 
在编文艺副刊方面, 星座诗社所付出的努力及其成果, 显
然皆驾凌其他团体.当这个诗社还未成立的时候, 他们已经
投入这项工作, 在中华日报上编了`绿踪诗网`. 这个文艺
副刊同时也是当地唯一的现代派文艺副刊. `绿踪诗网`之
後, 他们有陆续的在前锋日报上编了`青年文艺``星座`这两个副刊.
 
在编了无数副刊的二十年後, 星座诗社仍然继续通过这种
方式, 为砂华文坛献出他们的热忱. 目前, 星座诗社的会
员也通过轮流方式, 在诗华日报上编了`烟火``星座`这
两个副刊.
 
在诗巫, `新月月刊`则为中华文艺社的第一个文艺副刊. 
这个副刊早期的风格乃倾向古典文学. 久而久之, 在缺
乏稿件的情况下, 它已逐渐的改为刊登白话文学的文艺副
刊, 并且获得当地写作人的拥护. 可惜在出版数期後, 
又被报社当局停止了. 然而, 这项挫折并没有磨损了他
们的士气, 相反的, 他们把`新月`精神转化到另一本也
命名为`新月`的文艺杂志上. 经过一番申述後, 这个新
生的杂志终于获得当局的批准, 每年出版一次.
 
中华文艺社的第二个副刊为马来西亚日报上的`文苑`. 这
个副刊的特色乃刊登了大量的中篇小说及短篇小说. 在砂
华文艺副刊中, 由于版位得来不易, 因此大部分的编者都
喜欢刊登小品文或新诗等占位不多的作品, 让更多的人能
够参与. 这种情况造成了砂州文坛上精於散文及诗歌的人
很多, 而能够把小说写得好的人却不多. 有鉴於此, 中
华文艺社遂作了如是的尝试, 以便提高当地的小说创作风
气.
 
刚成立不久的美里笔会, 在这方面也不落人後, 至今已在
美里日报上编了四十期的文艺副刊`笔汇`. 除了美里的文
友, 这个副刊也广受邻近的汶莱及马鲁帝的读者传达文坛
的讯息.
 
另一方面, 为了让邻国汶莱的年轻写作人也有机会发表他
们的作品, 美里笔会亦协助他们在美里日报上编了一个副
刊`汶中学习作班`.
 
偏重书籍出版的砂华作协,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推出任何属
于这个协会的文艺副刊,乎与他们一贯的积极大相庭径.事实上, 他们并没有忽略过这种发展文艺副刊的最佳管道.砂华作协的成员, 许多都是在报馆服务多年的资深报人.在砂华作协还未成立之前, 他们已开始通过文艺副刊为砂
华文学服务了. 他们的作品, 大都会刊载於当地的华文报
章副刊上, 可见他们对於文艺副刊是很重视的.
 
在砂州发行的各大报章中, 国际时报可以说是砂华作协的`地盘`. 他们的多名成员为该报的员工, 同时, 也负则
主编两个历史悠久的文艺副刊`星期文艺``新激流`. 
通过这两个副刊, 他们得以认识许多常在副刊上发表作品
的青少年文友,而进一步的协助他们走上成长的道路.
 
砂华文艺团体, 就是如此, 充分利用文艺副刊之便, 让
当地恶文学爱好者有机会借此成长自己并参与他们的活动.
 
----------------------
 
第三节: 文学奖
 
一些适当的奖赏在适当的时候, 确实是能提高写作风气, 
让作者们走得更远的.文学奖的设立在这方面应该是最佳
的奖励.
 
通过参与文学奖, 作者们有机会在与他人较量的同时, 
遄磨自己的协助能力, 而那些成功的得奖者, 也往往会
因为他人的肯定而加强了对自己的信心, 从而获得继续
些下去的鼓舞. 此外, 通过文学奖, 主办当局也能够更
清楚的掌握到当地作者的写作水平. 这些方面的好处促
使砂华文学团体不约而同的都办起了文学奖.
 
主办文学奖, 曾经是砂华作协计划中的活动之一. 可惜
在主办过四次之後,他们却放弃了这方面的努力, 主要的
是参加者的反应使他们不能达致预定的目标.乖离了创立
文学奖的宗旨. 在他们的理想中, 公开给砂沙两州作者
所参加的东马华文文学奖, 在素质上应有一定的水平.然而, 历届成绩中悬空的项目令他们为之菹丧不已. 其
实,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也不难想像, 砂华文坛上的资
深写作人几乎都加如了这个协会, 丧失了参赛资格, 因
此自然难有精美的文学作品了.为此,自一九九零年起,他们便不在主办这个征文比赛了. 其秘书李福安(李采
田)也表示, 造成这个决定的另一个原因乃除了砂华作
协, 还有许多团体亦主办类似的比赛, 因此, 他们认为
在未能带来任何突破的情况下, 是没有必要多此一举的.
 
这个决定相信让许多有心尝试的人失望不已. 许多人甚
至认为砂华作协此举无疑是失去了一个提高写作风气的好
机会. 然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他们此举不也正好证
明了,他们确实忠於职守的态度吗? 正如他们在成立宣言
中所说, 他们要在挑战中不断地寻求突破, 所以他们无
意再持续任何已经失去意义的活动, 即使是曾是他们精
心策划的活动.
 
对于星座诗社及中华文艺社, 文艺创作比赛仍是一项富有
意义及值得一办再办的活动. 因此, 在活跃於砂华文坛的
四大团体中, 这两个团体仍在这方面作出他们的努力.
 
这两个团体所主办的文学奖, 不约而同的都有一项规则,那就是参赛的作品皆必须曾刊登在他们所编的文艺副刊上.此举并非要让那些没有参与他们的人却步,个角度来看, 
它即是一项鼓励, 也是一项启示. 对于那些勤於写作的人,此举恰好是一种价值上的肯定, 必将鼓励他们一路写下去;另一方面, 这样的规则也告诉我们, 文艺创作是没有捷
径的, 不可能於一朝一夕间完成, 而是需要不懈的努力.那些勤於写作的人, 都受鼓励参加是项比赛.
 
这两项比赛分别称为`星座常年文学奖``文艺社常年文
学奖`, 所有的优胜作品皆编成合集出版; 一为星座丛书,一为拉让盆地丛书`草叶集`.
 
刚成立不久的美里笔会, 自然未克参与其盛, 所有, 目前
之有这两个文艺团体举办类似的大型文学奖.
 
----------------------
 
第四节: 文学演绎
 
除了提高写作风气的活动以外, 这些文艺团体亦尝试将现代
文学的新讯息带入砂州, 呈献了演绎文学的活动. 其中包
括诗歌朗诵及散文演绎等.
 
这项崭新的文学形式很容易的便获得现代派文学爱好者的
支持. 至於那些倾向写实的传统派作者, 对这项非纯文艺
的活动, 除了在交流会上举办诗歌朗诵外, 便鲜见他们搞
这方面的活动. 因此, 砂华作协在这方面的尝试只限於交
流会上的诗歌朗诵而已. 而在诗巫及美里等较偏远的地区,
 文学讯息的传达原本就比较迟缓,民对於现代文学的接受
也还未普遍, 因此, 类似的活动并不多. 到目前为止,真
正投入这项活动的, 只有以古晋为活动中心星座诗社.
 
因为热爱文学艺术而成立的星座诗社, 在这方面的成就是
令人鼓舞的. 他们可以说是把现代文学带入砂州的垦荒者29. 除了致力於现代文学的创作外, 他们亦将他们的作品
以全新的概念呈献出来.
 
一九七一年, 为了配合这个诗社的成立典礼, 他们以一个
别开生面的诗展为华文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向来只以文字
形式出现的新诗, 首次配合图画的艺术, 成为可观的艺术
混合品展现在读者面前. 八年之後, 他们再次举办了类似
的诗画展,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由震憾变为通俗的这个过程,
 见证了他们的奉献, 现代派文学终於也为砂州人民所接受
了.
 
成立了十五年後, 星座诗社仍然肩负著发展犀鸟现代文学
的使命. 因此, 在一九八六年, 他们又再次进行了一项新
的尝试, 主办了一项诗歌朗诵比赛. 在这项题为`走进缪
思的心灵`的比赛中, 他们再次的证明了没有旧体诗押韵
限的新诗,亦自有其内在的音律美及适於朗诵. 这一回,他们以有声的方式演绎了文学.
 
一九八九年, 星座诗社又以一项大型的舞台综合艺术`诗
的演绎`革新了现代文学的面貌. 在是项活动中, 他们企
图将诗的艺术揉合在舞蹈, 音乐, 歌唱, 图画,法等艺术
中传达诗歌的讯息, 实现了将文学立体化的梦想.
 
事实上, 在这之前, 他们亦进行了一项盆栽展览. 他们
把这项艺术称为`立体的画,无字的诗`.
 
一九九一年, 对星座诗社来说, 是最活跃, 也是最有意
义的一年, 因为就在这一系列名为`文学激荡`的活动,在这样大型的活动中, 当然也少不了这方面的新尝试.
 这回, 他们举办了一项以华语与国语的双语诗歌朗诵
会. 所有的作品皆出他们的创作或译自当地马来作家的
作品. 在这项题为`活出诗来`的活动中, 他们不仅掀起
了诗的热潮, 同时也拉近了马来文学与砂华文学的距离.
 
一九九三年, 他们再次以崭新的姿态举行了一项震撼人
心的活动. 在这项活动中,本的文学作品仍是诗歌. 然
而, 他们这一次的演出却配合了相声, 二十四节令鼓,舞蹈, 歌唱, 结合成一项大型的舞台艺术`族魂`.
 
`族魂`是由星座诗社所策划, 由七间中学的华文学会参
与演出的大型活动, 在古晋演出时, 引起相当的悸动.如果说今日的星座诗社已经落实了他们的理想, 相信也
不为过. 在作品的圆熟方面, 砂华现代文学也许是不够
理想的, 然而, 他们至少也让这文学的馨香飘过这片土
地, 留在观众的心间了.
 
从星座诗社一贯的作风看来, 相信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也势必有更高的突破.且愿在他们的领导下, 砂华文学会
不断的从旧框框中解放出来.
 
--------------------
 
第五节: 文艺活动
 
砂华文学团体的出现, 并不只因为要照顾其会员的福利,而是为了推动砂华文学的发展. 为了达致上述目标, 他
们有时甚至得牺牲自己的时间及精力. 仅仅为了埋首於
创作大量的文学作品, 这并不是有远见的做法. 他们更
需要的是栽培更多的年青写作人, 为砂华文坛注入新血
30. 因此, 在他们所策划的活动中, 几乎包括了文学讲
座及文学营等文学活动, 尤其是诗巫中华文艺社.
 
这个才成立了五年的文艺社, 便以筹备文艺活动引导当地
的年青作者为他们的使命而服务. 在短短的五年里, 他
们已在诗巫举办过许多具历史性的活动.
 
最初, 他们是在各中学成立了阅读小组. 在写作的成长过
程中, 阅读大量的书籍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 因为书本
蕴藏著他人的宝贵经验. 多读一些书, 个人的知识会有所
成长, 从而提升读者及作者对文学的认识及理解. 这项活
动是势在必行的.
 
为了推行是项活动, 中华文艺社也曾在当地的学生群中,推行过一项阅读调查报告, 掌握了该区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而策划有关的活动. 这项工作为一项长远的计划, 其目
标能够达致与否, 则有待时间的答案了.
 
许多曾经活跃於六十年代的写作人, 因种种原因而投笔後,不但没有再为这个文坛创作更多的作品, 也没有机会引导
那些在文学的道路上摸索的後来者. 有鉴於此, 中华文艺
社遂决定定期举办写作讲习班, 以引导他们. 这类活动在
提高写作风气方面的效果非常显著, 这是因为州内之前鲜
少有类似的活动, 在缺乏鼓励及引导的情况下, 许多曾经
织热的心, 也因为寂寞而渐渐的冷却下来. 中华文艺社
此举显然是恰逢其时的. 随著这些讲习班的出现, 整个文
坛又势必再重新活跃起来.
 
为著热爱古典文学而出现的这个团体, 所筹备的第一个文
学讲习班,当然也是古典文学班. 在成立後的一年中,他们
即举办了三次的旧体诗讲习班, 总共吸引了四十个学员参
加. 这些学员的作品较後时皆刊登在马来西亚日报的文艺
副刊`中华吟草`. 第二年, 他们又主办了一次的旧体诗
讲习班, 并把学员的作品刊登在诗华日报的`新月`副刊里.
 
在主办了数次的讲习班後, 他们已成功的栽培了一群能作
古典诗词的新秀. 为了鉴定他们对这门学问的掌握及确保
他们将会养成写作古典诗词的习惯, 中华文艺社还举行了
一次古典诗词创作比赛.
 
尽管曾经掀起热潮, 这项活动最後仍不了了之的消失了.也许, 原因正是因为这门学问严格的格律不易掌握, 同时
也限制了作者的自由. 在古典诗词班结束後,个任务便自然
落在专为古典诗词而社的`诗潮吟社`, 而中华文艺社则将
注意力放在现在或白话文的文学活动上.
 
今天, 文学营及文学讲座成为这两个团体的主要活动. 一
九八八年诗巫首届文艺营即由他们安排, 在诗华日报社内举
行. 这项生活营成功的吸引了九十一名来自诗巫, 泗里奎,斯里阿曼, 民丹莪及加拿逸的学生参加, 并由砂华作协的吴
岸,田思, 梁放及陈蝶分别主讲文学概念及诗歌, 短篇小说
及散文的创作. 这项活动不仅为学员推崇, 同时也获得马来
西亚日报及诗华日报的褒扬.
 
除了文学营. 中华文艺社亦曾办过许多短期文学讲习班. 
一九八九年, 他们在诗巫黄氏公会大厦举行了类似的讲习
班, 并邀得古晋诗人田思及诗巫写作人蔡增聪为学员们主
讲了有关文学创作的问题. 学员大部分皆是`新月``文
苑`的拥护者.
 
通过上述两个副刊所网集的作者之外, 中华文艺社亦十分
重视那些尚在求学的学生. 他们认为, 这群学生将是决定
包括了文学和国家未来命运的人, 因此必须接受包括了实
际训练和全面性的教育. 因为这样, 他们遂不断的联络他
们, 并时常应邀为他们主讲文学讲座. 到目前为止, 他们
已在公民中学, 圣心中学, 公教中学, 黄乃裳中学及卫理
中学举行过类似的讲座, 课题包括阅读习惯, 文学创作,
学尝析及华语的重要性.
 
中华文艺社与这些在籍学生的联系, 随著这些活动而越来
越密切. 未来这些年轻的作者的成长, 他们甚至鼓励这些
学生自编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文艺副刊. 最後,马来西亚日
报的`培苗`终於实现了彼此的梦想.
 
尽管中华文艺社在推动文艺活动方面最为积极, 然而把这
些活动推广至砂华文坛的, 却是砂华作协. 在一九八七年,
 中华文艺社还未成立之前, 他们已举办了首届的文学营.
 
在砂华作协尚未成立前, 砂州类似的文艺活动几乎是无人
耕耘的. 那时候, 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在寂寂孤单的情
况下完成的. 除了文学奖便没有其他公开性质的奖励了. 
写作的冲动除了来自师长的奖励之外, 便没有其他的泉源
了. 在那样的情况下, 文学的成长自然是缓慢的. 有鉴於
此, 砂华作协遂决定通过生活营的方式来扶持这些在文学
的路上跌跌撞撞的後来者.
 
这项为期两天的生活营在古晋斯里马当举行. 为了确保学
员乃有志於此者, 他们遂通过在国际时报的副刊的会员联
络了四十名经常在报上发表作品的青少年文友,这两天之中,
 这群大部分乃在籍学生的学员彼此认识, 也彼此携手初涉
文苑的传奇. 田思, 李采田及梁放也分别与学员们分享了
他们在诗歌, 散文及小说创作中的心得.
 
两年後, 他们又在伦乐的霞滨举行了第二届的生活营. 这
一回, 古晋各中学华文学会中的五十位学生参加了这个活
动. 活动以座谈会的方式进行.
 
一九九零年, 在中华校董会及中学生月刊的协办下, 砂华
作协成功的举行了第三届的文学营. 在这项生活营中, 中
学生月刊编辑爱薇也同学员们分享了她的编辑心得, 论
及青少年所面对的问题, 及文学创作中的表现手法.
除了举办生活营, 砂华作协亦在组织青少年文友方面作了
长期的策划, 以便确保他们将不断的些下去. 到目前为止,他们已成功的网罗了大约六十位作者加入他们的青少年组织
里以待成长. 为了鼓励他们, 砂华作协亦收集了部分青少
年文友之作品, 编成了一本合集`生活的椒香`.
 
至在革新文学形态的星座诗社, 在提携文坛後进方面,便显得没有那麽直接了.他们所举办的活动一般上都是综
合式的, 因此实难以将之分类. 例如在一九八一年, 为
配合常年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他们便举行了一项讲座会及
其他活动.一九八六年, 他们举办的则是一项题为`走进
缪思的心灵`的诗歌朗诵比赛. 一九八九年, 他们则举
办了一项`诗的演绎`, 演出的皆为在籍学生. 可见他们
除了彼此的交流之外, 亦涉及了许多文坛新秀, 其现任
副秘书郭柯嘉即是一名才二十四岁的青年作者.
 
同其他的团体比起来, 星座诗社的活动变化较大, 除了
一年一度的常年文学奖颁奖礼, 一九九一年, 为配合成
立二十周年, 他们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 其中包括成功
邀请了为星洲日报`花踪文学奖`而来马的台湾乡土作家
黄春明及香港作家李怡主讲的`花踪文学讲座会`. 除了
邀请海外作家外. 他们亦主办了一个题为`文学与政治`的座谈会. 在同年的常年文学活奖系列活动中, 他们又
举办了一项题为`文学的路上---坚持与转向`的座谈会,
 刊登在国际时报中. 此外,们亦请是州电台合作过一个
叫`文学之声`的节目, 以及在国际时报上举办了一次笔
谈`星座诗社的过去, 未来与现在`.
 
远在东北一隅的美里笔会, 自然来不及投入这些服务.至今为止, 文学交流会仍为他们最长举行的活动. 一九
九三年, 他们也曾邀请来自西马的写作人爱薇和新加坡的
槐华以及古晋的田思和诗巫的黄国宝进行了一次文学交流.
 
这就是活跃於砂华文坛的四大团体近年来所举办的一些活
动. 他们不同的作风说明了尽管为著同一个目的而成立,他们所偏重的项目皆不相同. 然而, 不管他们所才用的是
那一种方式, 只要出自诚意, 那么总是会为砂华文学带来
希望的.
 
************************
 
第四章: 砂华文学团体对砂华文学的贡献
 
砂华文学团体, 诚如首章所言, 在砂华文学发展史上扮演
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八十年代後, 砂华文坛的活动几乎都是
由他们所主办的.
 
如果我们仔细的关察, 也许不难发现尽管目标皆在於朔造一
个充满文学气息的社会, 这四个团体却采取了回然不同的方
式. 然而, 不论他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 对於文学的整
体而言, 都是必要的. 我们或许应该庆幸有这麽四个分别
著眼於不同 领域的文学团体, 为我们带来了百花齐放的局
面.
 
这四个不同的领域可以简单地分为: 中华文艺社偏重於基
本学习过程, 砂华作协所执著的文学创作, 星座诗社所尝
试的文学演绎, 以及美里笔会所需的文学交流.
 
通过专为年青的作者而设的写作讲习班, 诗巫这一带的作
者得以提高他们写作能力. 中华文艺社此举无疑是十分切
合当地文学气候的需要的. 作为一个比较偏远地区, 拉让
江流域也面对文学风气不盛的问题. 除了书籍来源短缺, 
他们亦鲜少接触到其他地区的文艺动态. 这一带最畅销的
报章`诗华日报`也以专为报导地方新闻大使巫版发行. 这
种情形自然的也必将限制他们的见闻, 束缚他们的思想.这
些障碍, 都可能令那些初涉文坛的年青人无法成长. 因
此, 中华文艺社的努力, 相信将能提升他们的素质, 为明
日的花季埋下有待茁壮的种子.
 
虽然砂华作品曾经是把文学带入砂州的先驱, 然而, 如果
要谈及他们对砂华文学的贡献, 则重点就非文艺创作莫属了.砂华作协的作家们, 在为後辈策划活动的当儿, 依旧坚守
自己的岗位, 为砂华文坛带来一部又一部的佳作. 文学创
作是文学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内容; 没有具体的文学创作,则再多的活动也只是口号而已.
 
在砂华作协的努力下, 今天, 砂罗越终於也可以它的儿女
所写的作品为荣了. 这个曾被喻为文化沙漠的犀鸟乡, 终
於也摆脱了这个称号, 而砂华作协, 在这个过程中, 应该
居功至伟.
 
如果文学的艺术只能以文字来传杨, 那麽文学就很难渗入
社会的各角落去了. 幸好在现实中, 文学的艺术有很强的
弹性, 而星座诗社正是利用了这项弹性, 从多方面发挥文
学的魅力. 其前任主席林武聪表示;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
来看待星座诗社所带来的影响, 即推动当地的文艺活动,触及各类社会问题及影响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马华著名作家温任平, 曾经说过星座诗社在前进的潮流中
扮演了引导的角色, 不断的把新的概念带入砂华文坛31.这项褒扬的确是相当中肯的. 在草创除期, 他们勇於与传
统写实派的作者对抗, 勇於排斥`文学必须为社会服务`的
主张. 他们强调自由与艺术的态度即是一种勇敢的态度.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 他们那种前卫锋芒才不再
明显. 这项转变当然不是意味著他们已经放弃了他们的理
想; 相反的, 却正是因为十年的耕耘已经有了丰富的收获.今天, 现代派文学已经不再是新鲜课题了. 他们的锋芒也
由众人的非议转变为许多赞赏. 尽管如此, 从近年来一项
又一项的赏试看来, 他们仍没有放弃不断求突破的精神.
 
在谈及星座诗社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林武聪亦强调他
们志在朔造一个书香社会32. 他表示虽然写作不外是个人
的思考, 阅读, 经历, 文学修养及才华, 然而,一个重视
文学的社会背景亦十分重要. 因此, 他们亦策划了各式各
样的活动, 将文学推广到各阶层去. 星座诗社不仅出版其
会员的作品, 甚至亦赞助其他好作品的出版. 林武聪亦表
示, 作为该社的社员, 有时候他们也得牺牲自己的时间及
自掏腰包, 以便朔早那样的理想社会.
 
他们不断寻求突破的态度, 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作品, 同时
也影响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让他们勇於面对任何挑战.
 
同其他文艺团体比较起来, 美里笔会的贡献自然要逊色的
多, 然而, 如果从美里这个与其他地区的交通不便的情形
来看, 当地人民对外的认识及交流也是有所限制的, 那么,美里笔会的出现, 至少也让这现像出现转机, 让当地的
写作人有机会共同策划一些适当的活动. 从他们所定下的
计划看来, 他们对於砂华文学的发展也是雄心勃勃的.
 
砂华文学团体就是这样, 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 为砂华文
学作出他们的贡献.在默默耕耘之际, 他们亦肩负著另一项
使命: 把砂华文学带出砂州. 有了这些组织, 外地的作家
及学者才能更轻易地了解这儿的文坛情况. 虽然到目前为
止, 我们仍未有砂华文学发展史的完整文献, 然而, 因为
他们, 许多人都知道这犀鸟之乡有这样的文学活动, 有这
样的发展33.
 
************************
 
第五章: 砂华文学团体所面对的问题
 
一个活跃组织的成功与否, 往往取决於稳定及充足的经
济来源. 然而, 大部份的砂华文艺团体, 不幸的也同其
他华社自愿团体一样, 在进行活动时经常面对经费不足的
问题.
 
在上述四个团体之中, 以砂华作协最幸运. 他们自成立後,即成功获得了州政府的定期津贴, 因此他们有能力定期推行
各项获得及出版犀鸟丛书. 而其他的团体则必须每年提出他
们的申请.
 
一般上, 除了砂华作协, 其他文艺团体皆以各种方式筹获
其经济来源, 即通过会员年捐, 售卖书刊的盈利及向参与
活动的学员收取经费. 而在出版书籍及其他涉及较多经费
的活动时, 他们则必须向当地的商贾寻求赞助. 由於阅读
风气低落,书刊的销售量通常也不乐观. 因此, 这些团体
所出版的书籍之少也是不难理解的.
 
有关组织的结构也是这些团体所面对的另一个问题. 虽然
他们都拥有一个完整的执委会, 然而他们本身并不十分重
视这些组织上的问题. 他们时常将这些团体视为如砂华作
协的李福安所说的`同仁机构`, 或是像星座诗社的林武聪
所说的`小而简单`的团体. 权力的划分不很请楚, 团体的
起落通常只是依赖主席的领导.因此, 有些团体似乎不能有
更长远及稳定的计划, 可能因改朝换代而无法好好的发挥
他们的影响力.
 
上述的问题由於不涉及思想原则问题, 因此要认真的解决
还是不难的. 当前最棘手的问题乃是他们在文学观方面的
岐见. 这项歧见主要是涉及两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团体而已,那就是砂华作协及星座诗社针对文学的独特性及永恒性所
发生的矛盾.
 
根据砂华作协主席吴岸说: `我们应该从更广泛的角度来
看待文学的独特性,即通过文化的异同来做比较34`. 他
认为: `这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必然都拥有一个别於他族
的独特性. 这项独特性, 不仅能使这个民族有异於其他民
族, 同时也丰富了大同世界的文化. 而这项独特性, 也正
是那个民族的存在价值, 作为文学中的一部分, 文学也是
如此, 应该拥有其独特性, 以示别於其他文学及存在价值`.他认为: `产自砂州的砂华文学, 也应该显现出这个地理, 
社会生活与人民皆有别於其他地区的独特性`. 因此, 他们
不但创作具有独特风格的乡土文学, 同时也大力的推崇类似
的文学.
 
双方的矛盾起远於现代派文学的崛起. 他们比较著重的乃
是文学中的永恒的艺术价值. 他们强调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应该是著重於讯息的传达, 让读者能够深切地体会. 因此
在雕琢文字, 朔造意境方面颇费周章. 他们对于平铺直叙
的写实及强调独特性的文学不愿认同, 而一再强调永恒的
价值, 志在刻划原始的人性35.标榜现代文学的星座诗社
自然受到影响, 造成与砂华作协的冲突.
 
这两个团体之间的分裂, 也自然的影响到年青的作者及其
他文学爱好者. 这是因为他们两个团体不仅在文学创作方
面实践他们的主张, 同时也通过他们的文艺副刊加以渲染.读者在潜移默化之下, 自然也就受到了影响. 由於他们所
影响的报社亦不相同, 因此在读者群中造成分派的情况也
就更加严重了.
 
上述的情况不仅消除了他们为砂华文学并肩作战的可能性,同时也造成後来者对文学的模索出现了局限性. 因此, 有
关方面实在有必要正视这个问题, 尽快寻求妥善的解决方
法.
 
其实, 这两中文学观实在没有必要以一分为二的方式来加
以解决与区分36. 他们自己也一再的强调无意互相对抗, 
只是他们各自为阵及互相批评的方式确实容易令人为之困
惑.
 
随著砂罗越华族文学协会的成立以及全州性文学小组的成
立, 希望这些因为地理环境及思想的差异而分裂的团体,得以互相交流, 尽快解决以上的问题.
 
由於地理环境及交通设备等客观的因素, 这些有志推动全
砂文学发展的团体, 有时也未能尽如其意. 也许, 这种
缺乏一个能够真正涵盖整个砂华文坛的文学团体的现像, 
在未来的几年内, 仍无可避免的持续下去.
 
***********************
 
第六章: 总结
 
从砂华文学团体所掀起的浪涛及砂华文学的起落来看, 两
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自九十年代开始, 超过半数
的砂华文艺书籍, 乃由这些团体所出版的, 几乎所有的文
艺活动, 也是由他们所策划的. 如果直到今天还没有这些
团体的出现,华文坛很可能仍是一片荒芜.
 
尽管如此, 在朔造一个文学社会方面, 这些团体也许应该
进行更积极的尝试, 例如邀请知名的华文作家前来进行文
学讲座.
 
在提及文艺活动时, 那些受邀在文学讲座中担任主讲人的,几乎都是本地的写作人. 这里当然无意挑战或贬低他们的实
力. 可是, 那些在中港台等纯中华文学熏陶中成长的作家,一定有他们独有的经历, 而且他们即能扬名海外, 其人肯定
也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旨. 如果我们能够邀请他们来主讲
文学专题, 肯定将掀起文学的热潮.
 
随著经济及教育方面的发展, 砂华文学自然也应有相应的
进展. 一九九一年, 为配合成立二十周年纪念, 星座诗社
邀请了台湾的黄春明及香港的李怡, 一九九三年六月, 中
国的张贤亮和张洁也来过古晋, 同年十一月, 砂华文化协
会又再接再励, 请来了美国的陈若曦, 於梨华, 聂华玲和
郑愁予及来自中国的徐弘.
 
这些尝试皆来自时代的需求. 昨日的文化沙漠, 如今已绿
意青葱, 只待开花结果了. 马来西亚砂罗越大学设立,将丰富砂州的书库, 看来, 花季也不远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