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17年7月31日星期一

《南岛志》编纂出版



由古晋中华第一中学校友会与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社联合举办的《南岛志》发布会暨交流会,将于2017年7月29日(星期六),晚上7时整,假古晋中华第一中学冷气讲堂举行。
这项名为“南岛猫踪─谈地方文化与知识实践”的活动除了进行《南岛志》新书发布会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生独立论坛──“南岛”的成员也将与本地学人进行交流。希望通过不同领域实践者的分享,彼此互相借鉴,激发出思考的火花。分享人包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魏月萍、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林洁莹以及砂拉越年轻学者蔡羽和柯佳育。
魏月萍的讲题为“从地方历史到公共历史”,她的发言将从“南岛”关注的几个地方性事件,如咖啡山、边佳兰、结霜桥等,提出地方历史保存的重要性以及它面对的挑战,并说明如何进一步建构当代公共历史,以发挥解释、批评及教育等作用。林洁莹则从本地基督教与儒家在祭祖的张力与融合的文化状态,以诗巫基督徒华人的个案研究为例,探讨诗巫华人如何在信仰与文化身份之间寻找自处的空间及其实践模式。
蔡羽将分享本身透过文字、摄影、互联网与导览活动的结合,将地方研究推广至草根群众,引发众人对本土的关注与热爱,并进而提出“本土情怀世界观”的概念;柯佳育则着手于目前其从事的古迹修复工作与所掌握的考古知识,谈谈课堂知识与工作实践如何进行结合。
今年2月由“南岛”成员独立出版的《南岛志》,收录了从2011-2013年间,南岛主办过的十场讲座。在议题上,这十场讲座的内容涉及新马两地课题;形式上也有对谈、研究生分享等。其中四篇与新加坡密切相关,谈论的课题有:新加坡早期乡村图貌、文化遗产保存及国族记忆建构中记忆处理的问题。另五篇则关注马来西亚公民运动与反公害运动、新媒体与身份认同建构、马共历史、独中与社区关系。其外,还有一篇主要探讨宗教对同性恋的态度与立场,特别是新马地区的情况。本书旨在为演讲中提出的议题提供解读和参照,冀能深化更广大的读者思考,对这些议题予以更多关注。
《南岛志》自今年3月份在新加坡城市书房正式发布出版后,曾受邀在6月新加坡华文书展给予“南岛言志:在沉默与发声之间”的讲座,并于7月8日在吉隆坡亚答屋84号图书馆举办“从校园到社会:新马青年的知识实践与批判”,均得到热烈回响。古晋这场发布会暨交流会,内容将扣紧地方历史与文化,从两地不同的历史发展脉络与实践模式,探讨“新马青年”对地方知识的态度、行动与思考。
“南岛”简介
“南岛”指的是发声的地理位置,一个来自南方岛屿的声音与视角。这是一个由新加坡南大中文系师生建立的讨论与观点分享平台,以新马议题为讨论基础,希望借此扩大知识视野,找到属于我们这时代的语言。欢迎有兴趣者关注“南岛”的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ntu.nandao/

本书收录了从2011-2013年间,南岛主办过的十场讲座。在议题上,这十场讲座的内容渉及新马两地课题;形式上也有对谈丶研究生分享等。其中四篇与新加坡密切相关,谈论的课题有:新加坡早期乡村图貌丶文化遗产保存及国族记忆建构中记忆处理的问题。另五篇则关注马来西亚公民运动与反公害运动丶新媒体与身份认同建构丶马共历史丶独中与社区关系。其外,还有一篇主要探讨宗教对同性恋的态度与立场,特别是新马地区的情况。本书旨在为演讲中提出的议题提供解读和参照,冀能深化更广大的读者思考,对这些议题予以更多关注。
【目录】
1. 马共来到我身边!——我的研究与田野分享
主讲人: 潘婉明
2. 呐!黄明志——自我与他者:黄明志现象谈
主讲人:苏颖欣丶张英豪丶李成钢丶黄凯德
3. 喝一杯浓浓的KOPI-O——咖啡山考察成果分享
主讲人:李俊贤丶陈秀君丶陈雁妮
4. 百年重话晚晴园——几点个人观察与历史反思
主讲人:陈丁辉
5. 马来西亚1.0:威权政治的要素与其解构
主讲人:黄进发
6. 50年代新加坡历史记忆:《沙城》电影分享与座谈会
主讲人:巫俊锋丶柯思仁
7. 《反公害运动与公民实践》分享会
主讲人:李成钢丶陈秀君丶魏江龙丶林威义丶张俊华
8. 我的家在山芭 ——新加坡乡村的分布图貌
主讲人:吴庆辉
9. 同志与宗教——从几则争议谈起
主讲人:欧阳文风
10.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与社区的共生关系—以麻坡中化独中为例
主讲人:陈维武丶爱薇丶邱姝敏

2017年7月29日星期六

第三屆婆罗洲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

黄顺舸部長移交政府拨款予陈钖监。



砂华族文化协会会长陈锡监他在砂华族文化协会、广州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与 砂拉越科技大学学院联办的第三届婆罗洲华人国际学术 研讨会"上致辞时表示,婆罗洲的研究,长期以来多 集中在原住民社会及历史文化方面,对于华人族群的关注比较不足。 他指出,已故的美国人类学学者理查德菲勒即曾经说过,西方婆罗洲研究学者对 婆罗洲华人族群的关注比较不足,当初设立婆罗洲华人研究 会,希望这研讨会能弥补 及加强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 并且提供平台让相关研究者能 定期进行交流及发表成果。

他称,这研讨会是由砂 拉越华族文化协会与广州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于2015期共同发起。今届研讨会的发表人的人数比第一届在诗巫举办时增加了不少, 这是可喜的现象,显示这项研讨会日益受到重视。

他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出席,并期待他们的研究成果。这次研讨的时 间略为短促,他希望将来如再次轮到诗巫举办时,可以增加一些活动,如安排主讲人到邻 居城镇共同进行学术考察等。 他希望大家在这次总结讨论的环节中,可以针对如何提升婆罗洲华人研究等课题提出 意见,如果获得大家的赞同, 他们也希望能将本届研讨会的论文结集成册,以便流传。



有海之处就有华人,中华文化具高韧性

砂第二财长兼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部长拿督斯里黄顺舸表示数百年来诗巫就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示范展现出一个砂拉越的精神他称诗巫华社一向来对于推广华人文化的优良传统有着一股热忱而且也积极举办各类以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包括目前进行诗巫婆罗洲文化节展示这里独特的多元文化土著及其他居民都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区

他指出有海的地方就有华人华人到处必可看到同胞对自己文化的奋力推广与积极传承我们中华文化都被视为具有高度韧性的文化即使时空转移炎黄子孙重视文化的基因不变我们的文化在任何年代中始终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推动族群延续传承的使命他表明人们不能否认的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还是遭遇到某种程度上的文化冲击唯欣慰的是大致上中华文化的优质本面不变只是随着华人在各地不同角落落地生根出现本土化或是因通婚等人口交流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特质

黄顺舸强调人们不能盲目指责文化出现本土化是忘本的眼光而是要去考究华人文化在时代与环境的变迁中每一个是足以影响中华族群与文化未来的元素而这相信也是主办单位的目的之一这是十分严肃但也是相当有趣的议题比方说尽管我们居住的地方是多元种族的我们华人也不是人数最多的民族可是我们华社却常受到赞美说我们保存了许多中华文化是最完整的面貌

他认为本土化是好是坏则见仁见智只是要在一个多元民族而且华人不是大多数的环境当中不受丝毫本土化的影响无疑是说易行难至今为止我认为马来西亚热别是砂拉越中华文化的面貌还是保有了强烈的文化本质这是令人感到欣慰的也是值得人们继续坚守的局面他也指出文化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如文化精神特征个性机制心理等都不可能是任意的或是偶然的是必须经过有秩序及长时间的累积

黄顺舸呼吁人们不可有所谓的文化中心主义或是文化相对主义"。他也表示在这全球化的大潮流中人们的生活都变得全球化不过人们在这大潮流中不可迷失反而必须要建立自己的文化事业使自己的文化特殊性能融入全人类文化之中继续生存与发展他也表明我国华人尤其是砂拉越对中华文化的执着与感情是相当强烈的不过他们必须要与时并进作一个比较完整全面化的华人那就是有科学脑人文心中华情与世界观的华人

他也认为这项研讨会的宗旨在于提供婆罗洲华人研究专家学者一个学术论坛来增进彼此之间的联系大家相互交流与切磋共同分享对相关议题的研究心得与学术成果他续说参加这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有22分别来自我国中国台湾汶莱等他相信大家所提呈的论文与内容分享及议题多元涵盖
婆罗洲人研究的现状相关文献的收藏与利用华人民族信仰维系活动语言文学历史事件及与其他族群的互动等内容肯定是丰富多彩


黄顺舸在砂华族文化协会广州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与砂拉越科技大学学院联办的第三届婆罗洲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致辞时宣布拨款3万令吉小型发展金予该会黄顺舸亦表示主办单位也尽心尽力为全体与会者与来宾安排一些具有意义与特点的参访活动包括参观婆罗洲文化节活动以让各位学者与嘉宾有机会实地了解砂拉越诗巫华人社会的发展形态
































2017年7月26日星期三

黄叶时《最是明媚的地方》

cover

目录
自序
不是云烟•••••••••••••••••••••••••• 1
又听唢呐声••••••••••••••••••••••••• 19
悠悠河水•••••••••••••••••••••••••• 37
河湾旧事•••••••••••••••••••••••••• 51
最是明媚的地方••••••••••••••••••••••• 69
水边•••••••••••••••••••••••••••• 137
后语•••••••••••••••••••••••••••• 145

黄叶时著:《最是明媚的地方》,小说,砂劳越华文作家协会。

  

2017年7月22日星期六

向砂华作家宋志明致敬

 宋志明(1939-2017) ,笔名黑岩、桑木、 曳阳、叶痕、田石、田纪行。1939年出生于诗巫。他在诗巫中小学受教育,离校后服务于诗巫银行。除了写作外,他也擅长旅游。60年代,他开始写作,停笔一段时期后,80年代再执笔。他曾是中华文艺社主席(2002-2003)及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文学组组员,为该组编文学专刊<艺盾>。编有雨田诗集<阔别>、<林宝昌影艺作品集>、<孙丽源艺影作品集>。合编《我们这一班》、《书写婆罗洲》、《文集20》。出版小说<荒山月冷>、<星子落在西加里曼丹>和<毒雨的传说>,散文集<翻山越岭>,诗集<一次横渡的联想>,杂文评论<各举门神的风采>,摄影文集<山雨欲来>、<西藏七日行>、<印度纪行>、<季节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