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08年4月25日星期五

90年代的中华文艺社--访问黄国宝

[星洲日报] 何俐萍
 
如果有人问,成立於80年代的中华文艺社,今天尚
在人间抑或已经关门大吉?这些都是不足为奇的
问题。
 
事实上,中华文艺社的确是低调得令人几乎忘了它
的存在。然而不容否认,它在拉让江盆地一带的文
艺界至今仍然扮演着领导者的地位。
 
从开办讲习班到设立文学奖,中华文艺社总是在默
默耕耘,细心浇灌这片文化土地。昂然走过10个年
头,它共出版了18本书籍,虽然不算多,但已算是
心满意足了。
 
〖推广古典文学〗
 
中华文艺社创立之初,较倾向於古典文学。创立人
黄广捷及黄政仁本身也十分热爱古典文学,在二人
的推动下,就召集一批志同道合者,开办了古诗研
习班。1988年由该社所推出的处女作品《春草集》,
就是收集由一班爱好者所发表的古诗。
 
到了后期,中华文艺社也改弦易辙,朝多方面发展。
 
据该社现任主席黄国宝表示,在环境使然下,中华
文艺社不再专注於推动古典文学,反之也积极向现
代诗、散文或是小说领域方面发展。这也获得广大
文友的支持。
 
〖不遗余力推动创作〗
 
尽管见报率低,中华文艺社在推动本地创作方面可
说是不遗余力。在籍学生也是他们推广的重要对象。
 
黄国宝表示,中华文艺社每年都开办固定的文艺写
作研习班,向中学生灌输更多的写作基本知识或是
到学校办讲座会。
 
“除此之外,我们也邀请一些本地作家前来主讲,
也教导学生如何欣赏好的文章。”
 
为了让学生们有发表作品的园地,在报馆的协助
下也设有《培苗》;。另一项同样设在刊版的
《文苑》;也获得了来自全砂各地文友的热烈投稿,
其中不乏来自西马、泣莱及沙巴等地的作品。
 
至於在对内活动方面,该社也不时主办一些活动,
如到乡区旅游,藉此发掘更多的写作题材。
 
〖设文学奖予文友肯定〗
 
主办文学奖是中华文艺社常年活动之一,每年他
们都会从曾刊登在他们所编的文艺副刊中遴选出
一些作品参赛。这对於写作的文友,是一种鼓励,
更是一种启示。
 
文学创作这条路,并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不断的
探索、努力,才能继续走下去。
 
“文学奖不再是一般活动,对一直以来都锲而不
舍的文友来说,它就是一种肯定。对新晋的作家
而言,也是激励的方式之一。”
 
〖本地写作陷困境〗
 
尽管本地的文坛创作风气盛吹,然而在某些因素
下,却难以写出名堂,跳出小框框。
 
“本地文友在选题材方面,缺乏宏观的角度,题
材也仅是绕在生活话题上打转。在遣词用字或是
行文结构上,仍有不足之处,同时在议论上,更
有人云亦云之嫌。”
 
“写作人也应该在写作中自我要求更高,阅读更
多的书籍,充实自己。文学路上更忌讳沽名钓誉,
文友更应该以踏实的脚步在文学路上行走。”
 
“在我们所开办的研习班也发现,年轻一代的中
文程度已有滑落之势,但这是可以用后天的努力
来弥补。也许是教育环境的影响,写得较好的反
而是国中生。”
 
“年轻一代是需要我们去引导,最重要的是他们
要有兴趣。”
 
〖农历新年前上网〗
 
本身也是一名爱好写作的黄国宝也表示,在农历
新年前夕,中华文艺社也要将10年来的作品,遴
选上网,建立一个属於中华文艺社的主页。这在
诗巫文坛史上更是第一回。
 
“在网页上,我们也将建立一个资料库,并将出
版过的书籍制成电子版,而我们在网络上也会设
立一项犀鸟文艺,公开给世界各地的文友投稿,
以真正做到以文会友。”
 
今年,中华文艺社也将推出两本书新书,即是《鱼
在言外》及《绿苔》。中华文艺社不但要问耕耘,
也要问收获,而这收获绝非是名和利,社会人士给
予的肯定就是他们最大的收获了。
 
(刊于1998112日星州日报{东马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