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12年12月10日星期一

黄昭发:最终真相将大白 面对史实靠智慧勇气

《命运的拐点》作者黄昭发认为,对历史事实是以什么态度面对,反映一个人的智慧和勇气。如果一昧背着历史包袱,固守当年冷战思维,企图将历史事实予以掩盖或故意遮蔽,那么,即便可以掩饰一时,也不能永久掩饰之,历史真相终究要告白于天下。

“历史不是偶然事件的堆积,而是有迹或有规律可循的。 一小块一小块的历史拼图,可以拼成一大块完整历史图案,这或可反映历史现况。《命运的拐点》一书所以要出版,就是为了实现这项目的。”

黄昭发于书中诠释了1962年的128事件。他说,汶莱 128 事件,指的是1962年12月8日凌晨2时,由汶莱人民党发动的武装起义或武装叛变。“这两种对立之褒贬称谓,仍是在历史原因下,彼此所站立场不同与代表 不同利益集团而言的。今天为避开这两种或会有争议性的称谓,一般都以武装政变或事变称之,简称汶莱 12.8事件。

那么,为什么要探索和研究汶莱 “12.8” 事件?

黄昭发认为,在国际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凡发生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民族民主解放斗争,都是属于当代全世界冷战格局下的产物。同样发生在东南亚英属五邦,即马来亚、新加坡、砂拉越、沙巴和汶莱的反殖民统治,要求独立的斗争也不例外。
英帝国主义在维护自身殖民利益基础上,并配合资本主义阵营,在全球的战略部署尤其亚洲太平洋地区,为以不惜一切手段来保护殖民地控制权。所以,对汶莱及婆罗洲北部的两个毗邻属地--砂拉越和沙巴,还有隔海相望的新加坡和马来亚都予以绝对保护之。

之前曾于1961年5月27日出笼的“马来西亚计划”,就是其中一列极为重要的战略部署方案,只是受到五邦人民强烈反对。汶莱 “12.8” 事件就在这样历史背景下发生。12.8事件发生后,冲击到另四邦人民反马来西亚计划运动,尤其是毗邻的砂拉越和北婆罗洲(沙巴)。

黄昭发说,“我们在探索和研究砂拉越现代史过程中,发现不少事件会涉及汶莱现代史。这样要厘清砂拉越现代史的关键,非要搞清楚汶莱现代史中的某些事件不可。”
12.8事件对砂汶影响深远
他相信,凡对本地区现代史有所认识者,都会承认 “12.8” 事件对砂拉越和其邻邦政治局面的发展影响巨大且深远。 “这些影响是好、是坏、是利、是弊,各有解读。然而,历史事实是无可质疑的。 12.8事件所造成影响不仅仅决定汶莱人民命运,也判定了砂拉越和沙巴,甚至新加坡、马来亚人民之命运。”

他说,若扩大视野来看,当年全球两大阵营斗争实况是,东南亚是一个主战场,无论是中南半岛还是环绕着此半岛之南中国海诸群岛,双方之间争夺战都在剧烈地进 行着。特别是帝国主义(资本主义)阵营里的所谓 “骨排论”下,美、英帝国主义者,绝不轻易将本地区势力让给敌对阵营。

“我们可进一步理解到,对资本主义阵营而言,由英国精心积虑策划的 “马来西亚计划”,能否如期实现,是何等重要的。所以,若要认识和研究本地区历史,并要取得准确的历史经验,是不能独缺研究12.8事件。”

在探索著作中,黄昭发也整理出8大疑点。这些疑点不是凭空主观想象出来,而是历史存在的事实。他强调,既然是存在事实,那么要搞清历史和研究历史,就需要深入挖掘,找出真相,否则不能产生确信的结论,取得历史经验教训。

编辑出版革命历史 洪楚庭心存感激

受邀于新书发布会发言的讲师洪楚庭,对于能出色完成革命历史工作的国内外友人,献以衷心感谢。

他说,从新禧年开始发动写革命历史十多年以来,先后陆续书写或出版了好多本革命历史书籍。在今日历史新着发布会上,推展了陈剑主编的《砂拉越共产主 义运动历史对话》、卢友爱主编的《漫漫求索路》、黄纪晓编写的《烈焰中追梦》、黄昭发着的《命运的拐点》等4本书,皆以不同立场、观点和方法书写。

“我们将可从中获得综合研究及学习,将对砂拉越解放同盟和北加里曼丹共产党的革命运动史,有全貌、深层和具体的认识。”除了新发布的4本新书,还有 蔡存堆着的《怒海扬帆》、林和贵着的《历史回顾,我的告白》后改称《以史为鉴,展望未来》等两本书,也都能不同程度地填补了革命史的空白。

洪楚庭表示,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这次也特地为研读历史者,推介以上多个历史版本,以便比较、补充和去伪存真。

“我对出色完成了革命历史工作任务的国内外友人,衷心地佩服和感谢,也深感欣慰。现在,我们已完成了对革命历史的收集、编写和出版,今后将进入研究、综合、消化和解决疑难问题(例如内奸问题)的攻坚阶段。”

黄纪晓:亲身经历重大事件

《烈焰中的追梦》作者黄纪晓表示,该书为其回忆录,记录了50年代至70年代这期间发生的、亲身经历或知道的重大历史事件,而这段时间也是砂拉越当代史上重要的岁月。

在这段探讨砂拉越当代史的过程中,他认为这些问题不能忽略。“阅读《烈焰中追梦》及《历史对话》时,都不可避免地面对及涉及某些问题,只是这两本书探讨方式有别。”

他所指的问题,为认清作者或提供历史资料者的身份与定位;探讨历史事件必须与当年的时间、空间和条件联系起来认识,换言之,历史事件是不能离开历史背景孤立地抽离出来看待。
重视对砂拉越人民斗争影响重大与深远的因素,包括统治者政策、时代局限性、意识形态、政局变化及中国文化大革命等带来的影响。区别历史现象与历史真相的重要性;解决探讨历史事件应该以什么作为真理标准,还有对历史文章出现“乱象”的态度与意见。

出版《漫漫求索路》 卢友爱冀抛砖引玉

历史不可能只有一种版本,新书《漫漫求索路- 北加里曼丹革命40年探讨》编著卢友爱希望通过著书探讨,使北加革命历史能更客观、全面、系统和深入呈现,同时展现批判与反思精神。

卢友爱等人是以作为革命斗争的参与者及见证者立场,写下了相关历史。记实从50年代初到1990年接受政府的和谈,结束武装斗争为止的40年斗争史,并作了初步的历史分析与总结。

“在书名后加上探讨两个字,就是表示要进一步完善与充实有关探讨,希望出版此书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使今后能出一本更加完整,能全面反映当年北加里 曼丹革命四十年斗争史的书。为此,特意在书中论述栏目中,收录部份对重大历史事件,持有不同立场与观点的文章,以利读者对照阅读,并针对有关分歧、论争或 批判作出个人判断。”

由卢友爱等人编著的《漫漫求索路- 北加里曼丹革命40年探讨》为集体创作,由7人编委会出版。从2000年开始启动历史工作,到2004年初稿形成。之后将书稿逐步发给有关朋友征求意见,近12年来,已征求来自砂州、沙巴、西马及外国朋友约80位的意见。

卢友爱对于提出各类意见的友人献上感谢。“有的朋友认真审稿,有的提出诸多具体意见。有的每字每句审查,甚至对遣词造语进行反覆推敲。他们出钱出力,又不具名,为完成历史工作作出可贵的贡献,让我代表编委会向他们致敬致谢。”

针对不合理世界结构 原不二夫:要改变

日本左翼历史工作教授原不二夫,希望大家能一起努力改变不合理的世界结构。

他今日受邀出席砂拉越历史研究新书发布会时,直言曾访问过诗巫2次,即1973年于斯里阿曼和谈期间,以及2001年与朱敏华、王连贵等人访谈。2008年时,他在新加坡的 《北加里曼丹共产党历史对话》之中,获益良多。

在新书发布之前,他读过几本新书再加上原先曾接触过相关人士,他对有关人士之间的坚定情谊及不变信念,深为动容。他也希望从今以后,大家能以合法活动来改变不合理的世界结构。

努力经年 丰硕成果 新书为砂革命史定位

《历史对话会》编者陈剑直言这次的新书发布会,意义重大,这是由于他认为替砂拉越革命做历史定位是非常必要的!”

“有关新书的发布,不仅代表这几年的努力有了丰硕成果,成就了几本颇有份量的历史研究专著,也将引发下一轮意义更为显著的深层次研究和论证。这将为砂拉越革命历史做出更进一步的探研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陈剑说,《砂拉越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对话》一书由其负责,是继《与陈平对话》之后,专为砂拉越的革命斗争史组织的另一次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对话。该编著几经困难才组织成功, 是由革命参与者以及历史学者共同努力并比较全面地探讨砂拉越共产主义运动的对话实录。

“对话本身就是历史,它是依照实事求是的方针来主办,参与者各自表述、各抒己见,让不同见解和观点得到不受干扰的阐述。 这样的对话是值得鼓励和发扬的,由于参与者的互动和激发,往往会擦出思想火花,产生意外收获。

陈剑强调,为砂拉越革命做历史定位非常必要!这几本书的出版,显现了砂拉越革命历史终于有了相对全面、比较系统和明晰的阐释。但这并不代表历史的探研到此 完结。恰恰相反,它昭示这工作刚刚走出了第一步,这是砂拉越革命史深入研究的开端!更多、更细致、更深层面的探研,才刚刚开始!“请容许我改一句伟人的 话,革命的历史工作尚未完成,同志们仍需努力!”

陈剑表示,历史研究是严肃的学术工作,对曾经参与革命者来说,那意义更非寻常。它是革命个人和集体的回顾与反思,是深究其实践与事件的根由和过程、痛定思痛、寻找事实真相的过程,目的在于从失败的经验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为后人作为历史的借鉴。

由于时过境迁、历史责任、当前身份与处境、环境变迁、思想改变或蜕化等问题和原因,对历史问题自然会有众多的看法与见解的差异。因而,对历史的解读和阐释自然形成水火不相容的局面。他呼吁各方平心静气、实事求是,摒除个人意气之争、虚心探讨历史问题之所在。

陈剑说,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说,这无关宏旨。“我主张各抒己见、各自表述,各造尽情发表各自的观点和论据,所有留下的历史论述,都有助历史的最终研究。如果秦始皇、曹操的历史到今天都还没有最后定论,那砂拉越的革命历史也不急在一时的结论!”

2012年12月9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