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11年5月9日星期一

上嶺

  • 夢羔子

我把烏烏拴在車庫里。屋前,只要是牠視線所及,似乎都劃入了牠的版圖。有時候,巷子里有可疑物件或行人出現,牠也要越界插手,非管不可。

巷子里,固定的景象早已陳舊,流動且能捕捉的風景也越來越少。如果烏烏──我這條狗,是處在我少年那個時代,情況又將如何?或許會落得安靜兩個字。安靜,因見怪不怪;安靜,因狂吠至失聲而成只啞巴。

我少年時代所處的新村像只毛毛虫,在醜陋里頭尚未蛻變。人們不是踩腳車,就是靠雙腳走路。摩哆 車和汽車算奢侈品了,沒幾個人養得起。一大早,務農的都趕著出去,傍晚才倦鳥歸巢。收成時節,腳車成了工具車,堆著一麻袋又一麻袋的胡椒或稻谷,疲累仍要 面對我們門前的這個山嶺,一步一步,甚至需要一把助力,方能推得上。

而今椒樹都“陣亡”,店屋鳩占鵲巢,建在填高了土的稻田里了。

靠雙腳走路的人少了,腳車近乎絕跡。摩哆車和汽車呼嘯而過,山嶺和平地已扯平,沒什麼兩樣,構不成阻力。

此時,烏烏吠了起來。我往巷子里望去,原來有人上嶺了。

赤足,著短褲、光上身。這是尿餅獨有的“註冊商標”。他正推著他的腳車,四十多年了,仍然不肯放棄那個不需要喝汽油的代步工具。

單單看他上這個嶺,把各個階段連繫起來,已是一生了。

年輕時,就從入了新村後算起吧,二十多歲的年紀,好高鶩遠,對農事只會緊皺眉頭,像條縮捲起來的懶蛇。踩起腳車時卻一反常態,尤其是人多之處,表演慾更強。我們門前這個嶺,人人都踩不上,望嶺興嘆,唯獨他像匹壯馬,氣也沒喘一個就呼嘯而過了。

單人賽,習慣了就沒什麼看頭。自討沒趣的尿餅也知道這個道理,因為沒有人拍掌,也沒有人贈送一頂書寫英雄兩字的高帽,只有在背後撥冷水說“食太飽”。尿餅心裡頭不悅,不敢露在臉上。他把賬記在心底,等待時機一洗前恥。

娶了老婆,陰陽有了協調,自然風調雨順。選了個涼風習習的傍晚,選了個較多行人可以見證的時刻,他一舉創造了“歷史”,人人見了目瞪口呆,說不出話來。

他載著新婚妻子,兩個人的體重加起來至少一百二十公斤。儘管那個時候整條巷子還未舖上柏油,路面碎石七零八落,甚至坑坑洞洞,他卻能直踩而上。

創造了記錄,更令他神采飛揚,可惜,沒有下回了。

房事的頻密已使他力不從心,上嶺時,他雖然下了車,卻堅持要老婆坐在車上,雙腳有點發抖,也不能失去男子漢的本色,連人帶車地推著上。

我們載孩子,年紀太小的,是不會叫他下車;大一點的,甚至叫他幫忙推車子呢!上嶺時,尿餅不讓 他老婆下車,人人都在推測,他老婆病了嗎?他老婆的腳受傷了嗎?其實都不是,是他在疼老婆。自從被鄰家女孩翻了白眼,他的內心就有點不太平衡,舉止出現異 樣,似在向看輕他的人示威。

如果是個子小,就沒多少斤兩,偏偏尿餅老婆頭腦簡單而身軀跟著發達,推著坐在腳車上的她上嶺,絕對是件苦差。尿餅的體力一直在衰褪,最後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不僅把老婆趕下車,還要老婆在後頭助力推車子。

幾十年後,兩口子依然同車共出,可惜,情已轉淡。老公對老婆像對貓狗一樣大呼小喝,真令人感嘆,當初那個體貼的丈夫哪兒去了?更甚的是,上嶺時,他居然把腳車推給老婆,故意慢條斯里地走在後頭,搓著“羅各草”,抽他的煙。

可憐的老太婆逆來順受,自己走路,腳步都不穩了,還要幫她老公獨自推車上嶺。

不久,聽說他老婆死了。

巷子裡整百間住戶,人口也不少,唯獨尿餅是個“獨立人士”。有時候在巷子裡與他擦身而過,濃濃的體臭味令人摒住,不敢呼吸。

亂倫已使他身敗名裂,如具發臭的鹹魚,人人敬而遠之,避之則吉。

我的烏烏才一歲,未出過門,也沒什麼見識。當然,更不懂得人情世故和什麼貧賤富貴,他吠著,或許是牠的陰陽眼看見了尿餅正推著上嶺的腳車上,坐著一個披頭散髮的老婦人……

2011年5月7日星期六

不老的诗人吴岸

人民政协报 钦鸿

从马来西亚沙捞越访问回来,脑子里盘旋不去的,除了沙捞越的美丽风光,便是诗人吴岸先生的形象。如果说,沙捞越那不同于西马的别样风情令人欣欣然心 向往之的话,那么,吴岸的一脸花白的长须则使我不胜感慨于如水时光之飞逝。在我的印象中,诗人吴岸始终是英气勃发、青春常在的,但十余年未见,岁月似乎在 吴岸的身上刻下太深的印记,使人不禁生“廉颇老矣”之叹。

  记得最初与吴岸相见,是在1991年6月的黄浦江畔。那时候马来西亚政府刚刚恢复了对中国的往来,乘此东风,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主席云里风便 率先组团赴华访问,重新开启了中马文学交流的旅程。吴岸便是这个最早访问中国的马华作协代表团的成员之一。他身材不高,但双目炯炯,神气两旺,尤其是那一 脸美髯公的长须,更赋予了他豪情万丈的英气和诗人特有的潇洒飘逸的神采。由于在此之前,我已经读过他好几本诗集,并写过一篇评论其诗集《旅者》的文章,他 也数次给我写信,因而当我在上海银河宾馆与他会面的时候,彼此一见如故,有说不完的话语。那几天,我全程陪同代表团在上海参观访问,遂有机会与他聊了许 多,从而对他有了较深的了解。

  诗人吴岸

  吴岸是沙捞越的第三代华人,他的祖父、父亲都是从中国南下谋生的,他则于1937年抗战期间诞生于沙捞越这块热土。在父兄的教育和影响下,他从 小就培养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初中时就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反殖民主义大罢课运动。后来,在沙捞越风起云涌的反殖民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洪流中,他以高昂的 政治热情,写了许多诗作,积极配合这一伟大的斗争,同时也为沙捞越华文文学的本土化作出了贡献。1966年12月,他与妻子遭到马来西亚政府逮捕,在集中 营里度过十年最宝贵的青春岁月。但残酷的劫难并没有磨灭他坚强的意志,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斗争精神,也始终激扬着磅礴的诗情。在题为《祖国》的诗里,他抒 发了对已经落地生根的沙捞越的感情:

  我的祖国也在向我呼唤,她在我的脚下,不在彼岸,这椰风蕉雨的炎热的土地呵!这狂涛冲击着的阴暗的海岛呵!在一首《第一次飞》的诗中,他吟唱着:

  它飞去,拍拍地斗胆飞去,第一次展开了美丽的翅膀。像金轮滾动在空中,

  生命奔驰着向太阳。

  这里托物喻人,其实是他对矢志不渝地信奉理想和勇敢地追求真理的写照,而“美丽的翅膀”、“金轮滾动”、“向太阳”等一连串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 词语,又把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渲染得那么金光灿烂、美丽动人!因此,在我的感觉中,吴岸是一个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的诗人,也是一个可以为自己的理想和信 念奉献一切并百折不回的诗人。我不禁为认识了这样一位真诚而热情的诗人而高兴。

  上海一别,我与吴岸多年没能再见。1992年8月,我应邀赴马来西亚访问,先后到了吉隆坡、怡保、槟城、马六甲和新山五大城市,见到了一年前来 华访问的大部分马来西亚华人作家,然而由于南中国海的阻隔,却与身处沙捞越的吴岸缘悭一面。嗣后,我们虽然音讯未断,每逢年节,多互寄贺卡,平时也有书信 往来,但毕竟相别已久,随着时光的流逝,不免思念愈深。

  吴岸确确乎老了

  2006年,第六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在文莱举行,而沙捞越与文莱是水土相连的近邻。因此,我便驰函与吴岸联系,商量会后去沙捞越的事 宜。吴岸闻讯非常高兴,一方面以沙捞越华人作协的名义给我和我的两个朋友发出邀请函,一方面又热情相告去沙捞越最合适的路线和方式,使我们终于圆了一亲犀 鸟之岛沙捞越大地之梦,我与吴岸也在相隔十余年后再一次握手重逢。

  多年不见,吴岸确确乎老了,他那一脸美髯公的长须已被岁月的风霜完全染白,额上的皱纹也似乎愈加深长,然而诗人的热情不减当年,他矍铄健朗的面 貌、神采奕奕的风姿,依然与我十余年前所见的没有什么两样。他亲自与两位文友到古晋机场迎接我们,又细心而周到地为我们安排了各种参观游览活动。最令人难 忘的,是那天晚上在他家举行的聚餐会。凡是能够通知到的古晋文友,几乎都出席了这一次难得的聚会。先后到会的有温玉华、戴利傧(戴天)、陈玉盛、黄纪邻、 沈保耀、沈殷贤、黄安娜、李福安、黄叶时等,其中有沙捞越华人作协会员,也有摄影家、电台记者等。女作家温玉华年逾古稀,平时已很少外出参加活动,可那晚 也兴致勃勃地前来与大家相聚一堂;西马的儒商作家庄延波正好飞到沙捞越办事,闻讯后也特地赶来与会。席间,大家激情洋溢,欢声笑语,围绕着德高望重的吴 岸,为中华文学与沙捞越华文文学的交流和发展共话春秋。

  那天晚上,吴岸把我带到他楼上的书房,让我挑选他新出版的著作,使我一睹他这些年来在文坛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这间小小的书房,摆满了海内外出 版的各种书刊,令人有坐拥书城之感。吴岸就是长年在这间书房里埋头工作,写下了他才情四溢、誉满文坛的诸多著作。在门口的一张条桌上,陈列的都是他历年出 版的各类著作,林林总总,让人目不暇接,我略去自己已经有的许多种,挑选了史著《沙捞越史话》、诗集《破晓时分》和《吴岸诗选》、散文集《葛园散草》、文 艺评论集《坚持与探索》等五种,还有甄供编著的《吴岸及其作品研究》和《说不尽的吴岸》、周伟民和唐玲玲著的《奥斯曼·阿旺和吴岸比较研究》、黄侯兴编的 《诗评家眼中的吴岸》四册。这些书厚厚的一摞,分量甚是沉重,但我毫不犹豫地决定要把它们带回中国,因为这是吴岸这些年来心血的结晶,也是他对于我的友谊 的见证,我当然要带回去细加研读,好生学习。

  不老的吴岸

  我知道,吴岸年轻时就少了一个肾脏,壮年时又遭受了十年牢狱之灾,进入老年以后更因肠癌动过大手术,身体一直比较虚弱,但他一生孜孜矻矻,笔耕 不辍,以顽强的意志和饱满的热情,创作并出版了百余万字各种不同文体的著作,为沙捞越华文学乃至世界华文文学的宝库提供了丰富的足资垂之后世的文学珍品。 他的精湛的诗歌艺术,他的卓越的文学成就,已经博得海内外华文文学界的关注和重视。1998年,中国社科院海外交流中心和《诗探索》编辑部联合在北京举办 了“吴岸诗歌研讨会”。1999年,马来西亚总教育中心和马来西亚华人作家协会又联合在吉隆坡举办了“吴岸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无疑地,社会和文坛的充 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对于吴岸来说,应该是实至名归、水到渠成的。

  从沙捞越带回来的吴岸的这些著作,现在已与他过去送我的其他著作一起,陈放在我的书架上,成为我珍贵的宝藏。每当我翻阅这些书时,眼前总会浮起 吴岸那一脸花白的长须,心底里总会荡漾起吴岸那“珍珠的语言”和“壮丽的歌声”(引自吴岸的朗诵诗《在新纪元的台阶上》)。岁月无情,吴岸也不免会老去, 但吴岸的心却始终那么年轻,他的诗也依然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吴岸,是不老的诗人。

含泪为大地抚伤─浅介田思的环保诗

..何乃健 

前言

中、西文化存在许多明显的差异,其中最重大的差别之一,是
西方哲学认 为天人相分与物我相争。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文
明一再强调:人类与大自 然的斗争过程中,人类必须应用智
慧去控制、改革、驾驭自然。西方学者 中甚至有人认为:自然
除了受人类奴役之外,别无其他存在的理由。中华 文化恰恰
相反。中国传统思想非常重视大自然,因此中国哲学宣扬尊天
敬 地与天人合一。自从新石器时代的先民逐渐由狩猎转向农
耕,中华民族在 日常生活中尽力持续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关
系。中国人相信顺应天时,适应地利,与大自然相互配合、协
调,遵循大自然的节奏过日子,才可以历 经逆变,仍能克服万
难,生生不息。老子道德经25章里,明确地阐释这个 哲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强调人类应该舍弃
与大自然抗衡的想法,剔除妄自尊大的心态,忘却形骸,回归
大自然的本 源世界,将精神放乎大自然之中,融通物我为一。
邵毅平认为中西文化对于自然意识存有一个很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人眼里,大自然只是科学与体育的对象,本身没有生命
与灵魂;然 而,在中国人眼中,大自然是文学与绘画的对象,
大自然本身处处展现生 命的脉搏与律动。(1)

“道法自然”的哲学,孕育了中国文人对大自然山水的审美能
力,形成了 以山水为咏赞对象的文章与诗词。“道法自然”也
启发了中国文人对于理 想社会的追寻,对于顺乎自然,归真
反璞的生活无限向往。(2)

砂劳越诗人田思,深受中华文化的薰陶,视人生为自然的一
部分,横亘于 心灵深处的大自然,也形成了诗歌创作的灵感
泉源。朱立立在评析田思的 诗作时,曾经形象地指出:田思对
故乡、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犹如 永恒波动的海潮。(3 )

田思的诗作强调将个人的小我与群体的大我相融合,主张诗
人是在俗世中 寻找自我的真实,在大我中寻找小我的价值,
在大自然中寻找人与环境的 和谐。(4)田思在描绘大自然千
姿百态的艺术创作过程中, 不仅是大自 然的观察者,而且
还是大自然真的朋友,他恬淡怡然地深入其中,以敏锐的
视觉,探索庄子深蕴于胸怀中那一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
自然境界,并且将他窥探自然之后获取的心得,亦即艺术中
的大巧之拙,以朴素 流畅的诗篇呈现出来,情意辉映,唤起
共鸣。

剪贴虹彩来画梦

香港已故名诗人何达曾经说过: 大自然的怀抱里, 绝大部
分是粗心的爱 人。他们只知道大自然美丽、动人,然而他们
却从来不肯用心去凝视大自 然的一举一动和一颦一笑,他
们也从来不曾察觉,她的耳边还有一个可爱 的小痣; 他们
也完全没有发现她午睡的当儿, 睫毛常常轻微地颤动。因
此,很多歌颂大自然的诗,往往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不过,
大自然也有 一些细心的恋人,长期以满腔热情向大自然奉
献自己的灵魂,田思就是一 位勇于以赤子之诚,向大自然
坦率裸露心灵的诗人。《给我一片天空》这 本诗集里,田思
灵巧地应用自己独创的诗歌语言,自己匠心独运所塑造的
意象,从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将内心对大自然的深情与
思慕,生动活泼 地烘托出来。 例如:闪现于〈诗痴〉这首短
诗里的女儿们, 在田思的笔 下,欢愉地在沙滩“撷浪花 ”
;舒展于〈墙上的声音〉 这首诗里的万年 青与长春藤,懂
得“侧耳凝听”,以及“攀住阳光翘望”,因为这些优雅的植
物“都爱这面墙上古典的声音”。(墙上贴着田思以毛笔书
写用来给 女儿吟唱的唐诗)。迈入〈你坐在田塍上读诗〉的
氛围里,读者可以伴随 着诗人一块儿“走入一片银色的蛙
鸣”,共同观赏“月光掀开诗卷”。( 这片月光不知是不是
来自盛唐的月亮?)在田思眼中,那曾给桃李以春风化雨,
而今不幸病危的挚友,进入诗里就幻化为 “坐轮椅的云”。
(那 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雨,为大地带来的
无限绿意与生机, 皆来自这朵云的恩赐)。挚友无私奉献,
为了作育下一代而耗尽青春,到 了中年因病倒而“抛锚”
于轮椅上,像泰戈尔《飞鸟集》中的秋云一样, 虽然“空空
的不负载雨水�然而在稻穗成熟的水田里�处处可以见到
秋云 的充 实。”(5)

田思在〈给我一片天空〉这首诗里,以乳白、蔚蓝、金黄和紫
色来形容天 空,以及象征生命中四个风采各异的成长过程。
诗中最传神与含义深远的 是第四节:

给我一片天空
一片成熟的紫色天空
别让酸雨淋湿了我的梦
别让烟雾 遮蔽了我的真诚
别叫我内心天然的热带雨林
让位给一栋栋冷漠的洋灰钢骨
我把睿智沏成一壶龙井
我把哲思梳成一株银柳
我平和的心曲通过一管牧笛
悠悠地回荡在晚风夕照里(6)

田思这首诗,使我不期然想起1970年一群美国华盛顿大学
的年轻人,为了 推展“拯救我们的地球”这个环保活动而高
举的一则标语 :“上帝虽然还 未死亡,然而在地球上已被
严重污染”。在地球上, 任何生物都必须依靠 生态领域
(Ecosphere)来存活与繁衍。如果生态环境的结构受到破
坏而瓦解,那么生存其间的生物, 都会在瓦解的过程中崩
溃与灭亡。田思目睹人 类的文明迈入科技高度发展的阶段
(成熟的紫色天空)之后 ,内心反而被 贪、嗔、痴、慢完全
弥漫,竟然对本身所依存的生态领域漫不经心。 人类 疯
狂地袭击与掠夺富饶的大地之后,还认为这一切劣行皆理
所当然。田思对大自然中的资源受到毫无节制的挥霍与浪
费感到痛心疾首, 因此以激昂 的诗行向全人类呼唤:
勿让利润挂帅的发展计划, 破坏生态领域中的空 气、
水源和土壤。 台湾的商禽也写过一篇以天空为主题的诗
〈逃亡的天 空〉,其中前五行含蓄地勾勒出死亡的阴影 :
“死者的脸是无人一见的沼泽荒原中的 沼泽是部分天空
的逃亡遁走的天空是满溢的玫瑰溢出的玫瑰是不曾降落的
雪未降的雪是脉管中的眼泪。 ”当人类生存的环境受到彻
底的破坏,当酸雨和烟雾令森林里的树木消失, 并且造成
大都会里的建筑设施破烂不堪, 经过硫酸与硝酸溶入而变
质的雨和雪, 都凝聚成脉管中的泪 滴。到了那个时候,
人类将噬脐莫及,唯有静候逐渐趋近的死亡。

检视血迹斑斑的创痕

有一位生态学家说过一番语重心长的话: “如果没有发生
核子战争, 那么,能够造成人类灭亡的灾祸,将不是彗星或
者小行星撞击 地球,而是环 境污染引发的生态失衡。
”面对着伤痕累累的的大地,以及惨不忍睹的杀戮,田思决
定以热血奔腾的诗,为许许多多无辜地被贪婪的人类残暴杀
害 的生命提出强烈的控诉 。〈地球是一只大海豹〉,就是一
个鲜明的例子。 田思观看了猎杀海豹的录影带,胸中澎湃
着对大地众生的悲悯。他由海豹 的毛皮联想到覆盖大地的
植被, 于是以形象的诗行来刻画沾满血迹的罪行:

谁说不是呢
地球就是一只大海豹
它被剥去一层绿色 外衣
只为了满足野心家们膨胀的欲望
还要榨取皮层下的石油 去亢奋
那些肆意蹂躏处女林的机器(7)
……

海豹因为毛皮可以缝制高贵的裘衣而惨遭杀害,森林因为
昂贵的木材而受 到滥伐。失去了外皮,海豹无法生存;同样
的,失去了绿 林,大地将因为 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山崖
塌陷、 洪水泛滥等等人为灾害而面临绝境,最 终万劫不复。
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狂妄自大, 以为天地皆为他而设,造
物允许他凭藉自己的喜恶, 对自然予取予求,对其他生物任
意暴虐摧残。 强烈的我执令人类忘却了古训: 暴殄天物,
将受天谴;自我膨胀,无异自 取灭亡。田思于字里行间含蓄
地昭示: 当大自然中的珍贵资源被人类挥霍 耗尽之后,贪
得无厌的人将蓦然惊觉,他们的世界,宛若“转动着的地球
仪 ”, 被高贵的淑女以“纯白幼海豹毛皮缝制的裘衣” 顺
手披盖其上之 后,开始天旋地转,而 “整个地球仿佛在海
豹皮下簌簌颤抖”!

马六甲海峡中的一只小海豚,由于海洋环 境受到干扰与污
染,结果迷失了 方向, 被海浪冲上柔佛州的沙滩, 经过
曝晒,饥渴而死。 田思写了〈豚 殇〉,来哀悼这只“跃不过
命运中最后的高栏”的海豚: ……

默默地
默默地阁下瞳
孔中残馀的蔚蓝
世纪末的风吹着葬歌
葬你于坦露的海
滩 如一座小小的坟(8)

世界上许多沿海地区的港湾与河口,现在已受到高度的环
境污染,海洋生 物正面临严重的威胁。最明显的例子,是
日本的濑户内海,北欧 的波罗得海,美国纽约州的丰德里
湾。生物学家发现:地中海正慢慢死亡,那里的贝类,只有
百分之 三可以食用。(9)“瞳孔中残馀的蔚蓝”象征地球上
未受污染的净水已日 渐萎缩 ,当净水完全消失之后,人
类的未来肯定会荒凉如豚尸在沙滩上拱 起的“一座小小
的坟”。

海洋污染的主要根源,是大规模工业 化的生产方式,制造
了大量废料、污 水、洗涤剂与其他化学品,加上现代农耕
所应用的杀虫 剂、杀草剂以及化 学肥料等,都以海洋作
为汇聚点, 结果这些污染物将四周被陆续地包围的 内海
变成垃圾桶。海水的含氧量在高污染区内, 已降低到海洋
生物无法生 存的水平。英国和 西班牙的海洋科学家报告:
1990年地中海有近万头海豚 因污染而死亡。解剖发现,海
豚尸体 内含有极高剂量的多氯联苯和碳氢化 合物。海豚
吸收了多种污染物之后,降低了抗病能力, 最终受到病原
微生物感染而大量死亡。(10) 很多生态学家深信,海洋如
果继续被污染,地 球上大部分的生物将窒息死亡。 余光
中在〈许愿〉中曾经激越的呼唤:“ 让所有的鱼都恢复 自由
回到纯净的河川�不再怕肮脏的下游和发酵的河 岸”。田思
的〈豚殇〉与余光中的 〈许愿〉这两首诗里,隐隐约约,不绝
如缕地回荡着江河的哽咽,大海的呻吟。

砂劳越的海龟局披露:由于海洋环境的污染, 砂州的海龟生
殖率已明显下 降。田思阅读了有关的报导之后,有感而发,
将内心对海龟深沉的 同情, 溶融于〈海龟的泪〉里。 这首
诗共有七节,描述小海龟从蛋孵化出来,沿 着沙滩,投奔大
海的整个生命历程,其中第七节感人至深 :

大海将迎我
以万顷抚慰的柔波
还是窒息的油污与垃圾
我知道海水是咸的
因为渗着龟族母亲的泪(11)

在地球上,水是生命的摇篮。数亿年前,陆 生动植物出现时,
这些生物在 体内带去了故乡 的一部分海水。这些海水逐
渐演变成登岸的动 物体内循环的血液。皮阿提 (D.C.
Peattie) 写的《自然手札》这本书里,有一段优美如诗的
句子: “一个人的血就像海水,他的眼泪是咸的, 他大腿间
的种子几乎就等于海 草中的细 胞,而他的骨头就像是珊
瑚”。海龟生蛋的时候,眼睛不停地流 泪,从生物学的角度
解释, 是海龟将通过海水进入体内过多的盐分,由眼窝后面
的腺体(盐腺)分泌出来的泪液排出体外。然而,在诗人眼里,
海龟的泪饱含着悲伤:因为每一千只小龟中,只有一只能成
功存活 ;而海洋 的污染,将促使生存率低的龟族快速灭亡。
田思想像咸涩的海水,皆由母龟痛苦地淌流的泪滴汇聚而
成,因此,如果真的有一天 ,太阳竟然猛烈得 能够烘干了
大海,每颗盐粒的晶体里,相信都可以窥望到海龟浓缩了的
悲 哀与无奈。

聆听土地的呛咳与呻吟

1997年发生于印尼的猛烈林火,焚毁了八十馀万公顷的热
带雨林。这场旷 世大火扬起了铺天盖地的烟霾。在砂劳越
州内,霾害造成史 无前例的空气 污染,可见度减低至 50
公尺。田思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了两首以烟霾为主题的诗。
在〈霾灾〉这首短诗里,田思以鲜明的笔触来素描烟霾的轮廓:

烟霾

像一大片蝗虫
把纯净的蓝天
一下子啃光(12)

蝗虫也叫飞蝗, 产卵于芦滩与荒原中。 初生无翅, 成虫
生翅,常合群而 飞,是禾本科作物的重要害虫。 中国历史
中多次大饥荒,皆因蝗灾与旱灾 造成赤地千里,寸草无存。
田思以蝗虫来形容 烟霾,意象极富动感。蝗灾 出现时,大
地仿佛 刮起狂风砂。 蝗群乍起,成群出袭, 多得可以遮
天蔽日。田思以“啃光”蓝天来形容烟霾的恐怖, 奇想喷涌。
霾灾造成很多悲 剧出现:田思家里的狗儿,因严重的气管炎,
喘息至死。 苏门答腊首府棉 兰附近的飞机失事, 罹难者
家属心中的哀伤, 也因为霾灾 “啃”伤了心 灵,而留下永
远无法磨灭的创痕。

另一首〈霾害〉,写于呼吸困难的午夜。田思以较长 的篇幅,
来铺陈空气 污染的威胁。诗的第一、 第二节如下:

在雨季来临前
地球
决定摊开所有伤口
作一次最彻底的控诉
所有发炎的伤口
以浓烟和灰烬的味道
让雨季的脚步
像出国度假的尊贵部长
逍遥在千里外云端(13)

林木蓊翳、植被茂密的印尼,因为林业公司残 暴的砍伐,
以及种植者毫无 节制放火烧地,引起了频频发生的森林
大火。经过这种野蛮方式 来开垦的 土地,由于水土严重
流失,以及丧失 了物种多样性的永续能力,而沦为生产
力贫乏的瘠土。 这些大地 “发炎的伤口”, 就是生态悲
剧最明显的物 证。霾灾发生后,最令田思感 到悲愤的,
是那些平时大言不惭的决策者, 于紧急关头化作失去踪
影的雨云,让苦盼甘霖的 人民于徨无助中面对危厄的
困境。

地球由太阳系中的宇宙尘聚合而成,经过数10 亿年的演
化变迁,才逐渐由 最初一团没有生命的峥嵘巨岩,变成
一个生机蓬勃的行星。然而 ,紧随着 科技发展而出现的
人为灾害,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不断令人反思:地球的
末日是否已于无声无息中悄悄地到来? 田思写的〈地球日〉,
将地球比 喻为一个被子女遗弃的老病人。这个老态龙锺的
病人面对的厄运是:

因吸烟过多绿肺生癌
仅靠破洞的臭
氧层苟延残喘
老者严重脱发皮肤龟裂
血管阻塞体温不断上升
排泄失禁脾气乖戾
已患上柏金逊症(14)

田思这首诗令人读后内心沉重。 日本的石弘之在〈地球环境
报告〉中有一 段发人深省的话: “非洲是‘宇宙船地球号’
船底裂开的窟窿, 虽然在船底的三等舱旅客拼 命地往外
舀水,一等舱的旅客却漠不关心, 尽管船沉时大家都要同归
于尽!”(15) 石弘之认为这艘“地球号”的宇宙船最大的窟
窿,是森林的 急剧破坏,田思以“严重脱发”、“皮肤龟裂”
来形容森林破坏而导致土 壤流失,土地沙漠化,以及雨量减
少等生态危机, 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 表意深刻, 感性强
烈。 田思在〈地球日〉中最后的几行诗, 通过形象思维,将文
字表层下隐伏的思想感情生动地呈现出来:

如有子女顾恤养育之恩
请至宇宙老人院探视
并于4月22日当天
栽种绿色植物一株
以表报答的心意

田思这一系列的环保诗内蕴着深沉的哲思:如果人类忽视地
球的生态体系, 让现在已开始从赤道至南北两极, 以及从
深层的海洋到包围着地球的大气 层,继续受到严重的污染
而遍体鳞伤,那么,人类的未来将令人沮丧。如果 人类把
地球日植树,只当作一种节日的庆祝活动,而不是来日内心
真诚的反 省,那么,地球这个百病丛生的老病人,肯定要
面对被各种毒癌痛苦折磨至 死的宿命。

结论

田思的环保诗,从不同的角度,艺术地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
里,最困扰人心 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地球的生态体系,已
受到不断破坏而正加速 崩溃的环 境危机。田思以雄健浑厚
的感情为基调,运用精心提炼, 力求达到高度表现 力的诗
歌语言,来抒发潜沉的睿思,予人意味深长的启迪。田思的作
品中偶 尔出现一些概念化的句 子,冲淡了诗味,如〈霾害〉
中的:“空气污染指数 从400窜升到840,可见度由300公
尺减低到50公尺,以及〈火与泪〉诗中的句 子:“ 大火,让
90万公顷的森林化为灰烬”等抽象的说明文字,破坏了诗的
和谐。周粲曾把写诗比喻作插花,必须剪除累赘的枝叶和花
朵,才能 够将最 高境界的美呈现出来。田思若能删除诗中
一些冗句,那么,这一系列的环保 诗的意境 将更高远凝练,
而诗的内蕴也将更耐人寻味。


原刊於:星洲日报 文艺春秋
1999年2月28日(星期日)己卯年正月十三

注释 (1)邵毅平〈中国诗歌 :智慧的水珠〉,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 页206-209。

(2)禹克坤〈中国诗歌的审美境界〉,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 页209-217。

(3)朱立立〈写在读者心版上的人格芬芳〉,
见田思著《给我一片天空》, (千秋事业社:1995年),
页111-123。

(4)田思〈田思诗观〉 ,见《给我一片天空》。

(5)泰戈尔 《飞鸟集》见郑振铎译作,
(建文书局:1959 年),页29。

(6)田思《给 我一片天空》,(千秋事业社:1995年),
页 60-61。

(7)田思(环保诗七首),载《文艺春秋》,
(《星洲日报》1998年5月 31日)。 (8)同上注。

(9)刘水源〈生存危机: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
(商务印书馆,1992 年),页101-112 。 (10)同上注。

(11)田思〈海龟的泪〉,载《文艺春秋》,
(《星洲日报》1997年)。

(12)田思〈霾灾〉,载《文艺春秋》,(古晋《国际时报》1998年)。

(13)田思〈霾害〉,载《文艺春秋》,
(《 星洲日报》1997年9月28 日)。

(14)同注(7)。

(15)石弘之《地球环境报告:80 国走访实录 》,
(商务印书馆, 1992年),页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