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12年3月7日星期三

诗潮吟社诗词共赏


给我一片天空

  • 田思

給我一片天空
一片幼年的乳白色天空
游逛的白云像成群的绵羊
倒映在辽阔的池塘和草原上
夜晚总有月亮温柔的窥探
还有星星眨眼讲着敻远的故事

我爱这一片天空
让我看见蜻蜓和松鼠的腾跃
让我听到蟋蟀和青蛙的歌唱
别给我太多的娇宠和搀扶
我要试着从跌倒中学会走路

给我一片天空
一片童年的蔚蓝色天空
永远有长尾巴的风筝在飘扬
听到热带鱼唼喋和林鸟的啁啾
嗅到泥土和花草的馨香
别老叫我把心拴在斗室里
别让电子游戏机昏眩我的视力

我的天空有一道畅快的滑梯
呼啸着滑向友伴的玩闹和嬉戏

给我一片天空
一片青年的金黄色天空
永远有蒸发不完的汗水和精力
用来浇铸人类正义和善良的丰碑
远方总有亮丽的彩虹
远方有蜿蜒的山径和千丈瀑布
为了那蔷薇色的爱情
我在跋涉中付出多少斑斑的血迹
我朗朗的豪笑总在山谷发出回音

给我一片天空
一片成熟的紫色天空
别让酸雨淋湿了我的梦
别让烟雾遮蔽了我的真诚
别叫我内心天然的热带雨林
让位给一栋栋冷漠的洋灰钢骨
我把睿智沏成一壶龙井
我把哲思梳成一株银柳
我平和的心曲通过一管牧笛
悠悠地回荡在晚风夕照里

我们不是候鸟

 
 
 
 
 
 
 
 
 
 
 
 
  • 田思

候鸟飞去了
他们说
这里阴晴乍变
这里风雨如晦
这里的老鹰贪婪
这里的枭鼠猖獗
彼岸的草木肥美
异国的天空明朗
是该飞去的时候了

不!不!
我们不是候鸟
我们是大地的儿女
谁生养我们
谁就是我们的母亲
这里的每一吋土地
都滴过我们辛酸的血汗
这里的每一个园圃
都开过我们欢笑的花朵

啄木鸟笃笃地啄著病树
他要啄出常青的春季
燕子自由地翱翔
他要剪出一片蔚蓝的天空
海鸥搏击在风口浪尖
他要寻找海洋丰富的历史
布谷鸟声声催耕
他要衔出穗穗的金黄
还有热带的犀鸟在森林中
执拗地守著他们的淳朴

我们不会忘记
祖先漂洋过海的苦难
我们打心底珍惜
他们留下的唯一遗产
那把磨损而残缺的锄头
太阳把名字印在山峦上
祖先把劳绩
刻在每一棵树胶
每一个矿坑

我们不会忘记
母亲生我们的那一滩血
已渗入这里的每一道溪流
母亲割断的那条脐带
已接到活水的另一个源头
我们在这里哺育
在这里成长
我们更用勤劳的双手
把大地重新装扮
大地的芬芳
就是我们的芬芳
大地的繁荣
就是我们的繁荣

我们不羡慕
孔雀的艳丽
因为他开屏后一无所有
我们不效法
蛇鼠的饕餮
因为不劳而获者
终究没有好下场
我们不理会
鸱枭的信口雌黄
因为他们的翅膀
遮不著真理的阳光

我们是犀鸟
我们是布谷
我们是海鸥
我们是燕子
我们是啄木鸟
我们是和其他子民万物
共存共荣的
土地最挚爱的儿女

我们不是候鸟
我们永不离开
最最亲爱的土地
为了她明天的幸福
我们誓言
把我们的青春和力量献出

我何曾睡着

  • 吳岸

我俯首
那震天撼地的春鼓    也随之沉寂
人的山
如梦
初醒
遂溶落成海成河    依依归去
广场上
遗留
几许孩童的回眸
流连    流连於我
凛凛的犀角
飕飕的眉鬚


当人们带着我的祝福
重扑生活的沙场
我又回到    我小小的天地
如闭关的人
恒守    千年的孤寂
昨日
万头钻动的精武山
报我
擎柱采青的    欢呼
沉了
浮起
终沉入    我悠悠的梦里……


依稀
是江南红绿
我探步出洞    在佛山哪个寨尾?
登高踩桥    在羊城哪个街头?
那缠腰的壮士    挥引着綵球
逗我    千里躥仆
霍然一个腾空
挟掌声雷动
不觉
双双    已飞渡万里重洋……


不  不
我并未睡着
我何曾睡着
我在梦中    醒着
我醒在    梦里
这斗室晨昏不分
岁月似流水无声
但我听见    季节的脚步
感受    人世的悲欢


当椰风送走    炎炎的长夏
蕉风来报    南国的春讯
当邻家的孩子
在院子里
敲打起    木箱铁桶儿
咚咚锵    咚咚锵
我就睁眼
就昂头
满心祥瑞
再次向人间        躍腾……

达邦树礼赞

  • 吴岸


你是山顶上
一颗高大的达邦
在拂晓时第一个
去迎接黎明的曙光
你那参天的绿叶
吮吸着宇宙的灵气
蜜蜂在你的怀抱里
酿制百花的芬芳

 那一天
我来到山下把你眺望
只见你一身洁白
沐浴在晨曦里
像一个银色的巨人

有一年炎热的七月
正是农人烧芭的季节
熊熊的野火
把山坡烧成一片焦黑
我站在新辟的芭场上向你眺望
只见你岿然不动
屹立在滚滚的浓烟中
像一个古铜色的巨人

半夜里我从梦中惊醒
耳边犹如听到轰隆一声巨响
我连忙起身
向山上眺望
啊…
美丽的达邦树
你已不见了踪影
你已经倒下了
消逝在黎明前最深邃的黑暗中

从此山顶上
再也看不到巍峨的达邦
你已化为沃土
滋育着漫山的稻秧

 每当夕阳西下
彩云片片的时候 
我抬头远眺
仿佛又见到了你
含笑地陶醉在晚霞中
像一个金色的巨人

2012年3月6日星期二

为陈瑞麟老师寿


陈瑞麟老师何人也?天南一放翁是也!

几年前,我曾经写了一首五言绝句送给陈老师。诗是这样写的:

天南一放翁,
诗酒气相通。
椽笔冲霄过,
飞鸿西复东。

这首诗基本上是描绘了陈老师的个性和嗜好。他性情开朗豪放,喜好诗文与书法,又爱旅游,数十年间,游遍天下。

我和陈老师本无渊源。 我在公教中学上学时,他在中华中学教书,互不相识。待得他到公教中学执教时,我早已出国留学了。十余年后,当我倦鸟思归时,他已从教育界退休了。但我和陈 老师还是有一些间接的渊源,因为我的岳父、岳母是陈老师伉俪的同事,我的太太更是陈师母王美玲老师的学生,而他们的大儿子则是我的同行和生意上的竞争对 手。因此,我们是注定要相识的。

我和陈老师结的是笔墨缘。这是近二十年的事。那时,诗巫的一些有心人成立了马来西亚书艺协会诗巫联委会,我和陈老师夫妇都是会员,合力推广书法艺术 的工作。陈老师后来还当了多年的秘书和主席,对于诗巫书法艺术的发展,居功至伟。陈老师的楷书有很深的基础,近年来专攻隶书、篆书和金石文,成就卓著,与 他的夫人王美玲老师常常参加国际书法展,可说是一位国际书法大师了。

陈老师也喜欢古典诗词。诗巫这个小地方,地灵人杰。老一辈从中国南来,出了不少杰出的诗人。他们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了诗潮吟社,雕金缕玉,传唱不 衰。但是这班人逐渐老去,有的隐退了,大部分去世了,开始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有鉴于此,陈瑞麟老师在约十年前提出了举办诗词研习班的建议,可惜苦无良 师。为此他就找上了我。我那时年轻气盛,平生虽然只写过一首七律,却占着这些年多读了几本书,竟敢滥竽充数,上台教起古典诗词来了。这个诗词研习班吸引了 十几、二十位的诗词爱好者,持之以恒,终于奠定了新生代诗家的基础。后来,经黄政仁、罗礼耕两位明师的指导,诗潮吟社如今又逐渐恢复了旧日的风采了。现在 我们每周有一个晚上还在陈老师的家里上课。陈老师是我们的班长。

陈瑞麟老师夫妇喜旅游,每年都要出国旅行数次,国际上每有盛会他们也必参加,如二零零八年的北京奥运会、去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历年来的国际书法展和中马书法交流展,他们都参加了。

今年是台湾的民国政府建国一百周年,他们在十月份也要去台湾参与其盛。陈老师在中国和台湾都有亲人,旅行方便。他又广结朋友,到处都能得到亲切的招待。加上他的四个儿子各居世界的一方,每年他们夫妇都要花时间去探望各地的儿孙们,也够他们忙的了。

我和陈老师还有一桩笔墨缘。十几年前,几位文友相约在《诗华日报》开辟了一个专栏,叫做《丰采》。陈老师和我都是特约写作者。这个专栏断断续续地维 持了三四年的时间,令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文学风雨情。我因此也出版了两本书,聊可称为作家了。陈老师比我勤快,即使《丰采》结束后,他仍然笔耕不辍,至今年 他已出版了五本书了。相比之下,我真是难望其项背了。今年,旧文友们又相约在《诗华日报》开辟新的专栏,名曰《篇篇丰采》,延续旧日《丰采》的路线,我和 陈老师也重作冯妇,再结文字缘。希望这次能开出更灿烂的花,结出更丰盛的文学之果。
陈瑞麟老师生于中国,长于台湾,落根于砂拉越的诗巫。他经历了军阀的割据、日本的侵略、国共的内战、台湾的戡乱时期,颠沛流离,饱受风霜,直至他在半个世纪前来到海外的天堂,美丽的砂拉越诗巫,他终于迎来了生命的春天。

如今,他婚姻美满,儿孙满堂,生活舒畅,所以自然长寿。他曾经说过要和台湾的老摄影家郎静山相比,要活过一百零三岁。他的妹妹也说过他可以活过一百二十岁。好人长寿,自不待言。不过我和他相比,相差太远。陈老师是否能活过一百二十岁,只有等待我的儿孙代我证实了。

如今,陈老师八十岁了。我作了一首七言律诗,特地为陈老师暖寿。诗云:

月满欣逢君进寿,清辉永夜耀明居。
春秋纸上江郎笔,风雨杯中惠子鱼。
老去不忙翻历日,闲来且喜读诗书。
长生自是人间好,梦里神仙总弗如。




 

抵詩巫出席書畫展‧馬英九胞姐向老師賀壽

 

台灣總統馬英九的胞姐馬以南,特地飄洋過海到詩巫,出席初中老師陳瑞麟與家人的書畫聯展開幕儀式。

 



馬以南是陳瑞麟在台灣北一女中的得意門生,頂著台灣總統胞姐光環的她,也因此成為會場矚目的焦點,陳瑞麟在詩巫的學生也爭喊馬以南“師姐”,並與她合影留念。

高貴大方的馬以南笑臉迎人,樂於接受會場人士提出合照的要求;之後在老師帶領下,參觀書書展,並且用心地聆聽老師對書畫作品的解說。眼見馬以南出席、捧場,陳瑞麟滿心感動、笑不攏嘴,師生倆喜相逢,相談甚歡。

馬以南受邀致詞時表示,陳瑞麟老師當了50多年的文藝人,如今已是文藝大師,而且還與家人一起辦書畫聯展。

師生關係50多年

“我與老師的師生關係已有50多年,可謂亦師亦友。老師在台北辦書畫聯展,我都有出席,此番到詩巫,我是特地向老師拜壽,也順道探訪他的家人。”

“因緣際會,老師來到大馬,誰知就這樣一去不回頭。他在這裡遇到了夢中情人,且成家立業,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罗礼耕作品

  • 罗礼耕
    
    [赠侯越英]
     
    昔日萍逢抑岸亭
    江深云暖路花馨
    十年风雨几番事
    未改青山半点青
    
    [和无争居<心倦>原韵之一]
    
    卜宅无争下,安居久未违,
    车声门外寂,山色雨中稀;
    绿野开诗境,溪光驻夕晖,
    登临无限乐,蕨笋蟹鱼肥。
    
    [和无争居<心倦>原韵之二]
    
    归径人迹少,心倦世情违,
    旁榭今谁主,破檐故燕稀;
    晚烟笼老树,孤影迹馀晖,
    匹似镏驴路,飞源指爪肥。
    
    检十四盐韵[和无争取<心倦>]一首
    
    修到名山住,无争养智恬,
    澄穸诗旬炼,隹境俗尘歼,
    日暖花承屐,风柔燕入檐,
    云崖明月吐,伴读上窗帘。
    
    检十二优韵[和无争居<心倦>]一首
    
    老舍依山住,归居喜自斟,
    青山医俗眼,寂境豁尘襟;
    课子宵推卷,敲诗解倦心,
    悠然篱菊趣,端不让陶潜。
    
    检五横韵[和无争取<心倦]一首
    
    不羡长安第,山轩傍竹园,
    村居随处好,衷隐弃心违;
    细雨山鸡橱,秋风木板栅,
    闲来香一 ,读易下书韩。
    
    [新居雨後]
    
    凭空绿像映鲜明,尺许平场百态呈;
    足不跨门看世事,乐中增智更娱心;
    
    [新居雨後]
    
    雨後林梢欲化烟,断云明灭夕阳边;
    人间多少炎凉味,听尽胶风一树蝉。
    
    [大选有感]
     
    州国匡扶贵匹夫,那容海水许虚无,
    轮捐剪彩民心死,愧我中华钱可呼;
    每逢大选思骨肉,肩临忠骨耻头颅,
    同床历史今重演,似合尤分马达吾。
    
    [端午]
     
    南荒沿俗吊忠魂
    吃粽年年忆屈原
    小子爱听端午事
    鹅江岸话楚江冤钱可呼;
    每逢大选思骨肉,肩临忠骨耻头颅,
    同床历史今重演,似合尤分马达吾。
     
    清明扫墓
    
    踏青扫墓两相宜,历历容香忆旧时,
    无限感恩花一束,九泉含笑我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