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25年3月30日星期日

蔡宗祥撰述、研究分享会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于2025年3月30日在会所举办了一场学术交流会, 邀请砂资深历史及民俗研究学者蔡宗祥先生莅临分享其撰述及研究心得, 受邀与会的包括文协成员及文友。本会经常于沙廉路会所举办小型交流或研讨会, 以让本地文史工作者能会聚一堂, 就不同议题交换意见, 藉以推广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风气。此番邀请蔡宗祥先生出席分享, 亦为达致上述宗旨。

蔡宗祥自1970年代始从事砂拉越伊班族历史研究, 以后又扩大其研究领域至华人民间信仰、土著民俗文化、砂华文学史料及左翼活动。其著作丰富, 包括上述领域研究共计十多种。目前是美里笔会永久名举主席。
主持人文协执行主任蔡增聪首先对蔡宗祥作了简单的介绍, 包括他与文协的渊源、个人著作及手稿等,他也提到文协学刊《文海》第7期曾发表了一篇对蔡宗祥的专访, 可以让想深一层了解他的人作为参考 。蔡增聪认为早年像蔡宗祥、刘子政、刘伯奎等这些民间学者, 很长的一段时期中, 支撑了砂拉越华人研究的阵地, 他们的努力, 为砂拉越华人历史, 作了不少的补白及保存的工作; 而像蔡宗祥那样也从事跨族群研究的华人学者,其实并不多见, 值得肯定。
蔡进一步引述已故台湾人类学学者李亦园教授为蔡宗祥《本南人文化的变迁》写序所提及的两点: 职业人类学家的研究报告, 虽然较为深入与准确, 但用辞十分艰深, 理论架构又太枯燥-----都不易为一般读者所看懂, 业余作家的作品, 则通俗易懂, 而且有人情味, 常常会触及一些生活小事, 有趣而动人, 其至发人深省,所以易为读者所喜爱。另外一点, 他提到蔡的著作藉介绍少数民族的生活文化,以达到促进族群间了解与和谐的作用。这两点应当足以概括蔡宗祥在相关创作上的特点。
蔡宗祥向与会同道, 提及他的新作《峇南河、母亲河—肯雅人的民间文学》的编译动机, 表示情感对撰述的重要, 由于在峇南担任公务员期间, 他与肯雅人经常接触, 从观察他们而对他们产生有深厚的情感, 故开始搜集他们的民间文学, 情感是他编译这本书的最大动力。这本译作主要是依据A.D. Galvin的On the Banks of the Baram中的故事所译。 他觉得肯雅人的民间文学充满着生活智慧及人生哲理, 值得译成中文, 以让我们更加了解砂拉越其他族群的文化。他也在交流会上列举了数则肯雅民间故事, 分析其中意涵及教育作用。
蔡在交流环节中, 回答黄孟礼有关其为何会对少数族群研究感到兴趣时, 表示砂拉越是多元族群的社会, 华社应当对其他族群投入更多关注及观察, 而且要以类似阅读有关他们的文学品, 这种实际的方式去着手。对黄另一个有关砂土著族群是否都从加里曼丹迁移过来, 蔡提到伊班人的口述传统, 指出他们最早是从卡柏斯河流域迁徒至鲁巴河流域定居, 其他土著如肯雅人也有提到他们的先祖与加里曼丹的渊源, 对于阮光安提到砂土著族群的民间故事, 经常有共同的脉络, 如何解释? 蔡认为生活环境的类同, 形成相近的文化, 所产生的民间文学内容自然会有相似之处, 毕竟文学的源头都来自生活环境。如果是二者是生活在全然不同的环境, 则不会有这种情形出现。 回答阮的另一个有关在进行土著社会研究时, 如何克服语言的障碍, 蔡表示由于大部份土著都能以马来语沟通, 故问题不大, 但他也承认砂拉越一些土著语言, 确实不容易学习。他对林礼长等有关, 如要从事内陆土著研究, 该如何与他们建立联系以搜集资料, 蔡建议大家可以联络当地头人或直接向当地县公署官员寻求协助, 最为有效。 回应黄其亮有关翻译其他族群文学作品的问题, 蔡认为首先要初步掌握他们的历史文化, 才能准确的将他们的民间文学作品翻译出来。 讲到异族通婚的问题, 他对本固鲁蔡雄基提到如何面对文化或信仰差异问题, 表示族群间通婚, 在砂拉越已十分普通, 而文化的适应及融合, 要依靠彼此的理解及尊敬,
蔡也纠正了华族对其他族群所带有的一些刻板印象及错误理解, 他以自身曾在长屋中借宿, 近距离观察中, 领略到不同族群都有自己一套的生活伦理。





2025年3月27日星期四

世华作协文化考研


 

美里笔会与杜当中华公学联办“写作故事分享会”

蔡宗祥主讲《肯雅人的动物故事》
蔡素娇主讲《我的写作故事》

笔会杜当中华“写作故事分享会”

-分享写作故事
-KUIZ有奖问答
-售书(《峇南河 母亲河》《蓁情蓁忆旧时路》)和签书会








2025年3月23日星期日

砂星籁奖华语武侠诗朗诵公开赛成绩

星籁奖:

队名:彭门三侠
朗诵成员:彭靖涵、彭熙涵、彭千恩
朗诵诗歌:心中的江湖

优秀奖:
队名:八方来财
朗通成员:欧阳宇恩、陈柃熹、蔡汶芯、何佩葶、刘原豪
朗诵诗歌:那天我问风

队名:啊对对队
朗诵成员:陈柃熹、黄詠颀、张咏婷、陈佳琦
朗诵诗歌:风华残页别相夷

队名:黄雨衣
朗诵成员:萧靖恩、田诗琪、彭熙涵、彭千恩
朗诵诗歌:不为杀戮,而为守护

特别奖:
队名:颖峰而上
朗诵成员:田贤峰、李亮颖
朗诵诗歌:那天我问风

队名:墨韵天成
朗诵成员:赖芊羽、江则翰
朗诵诗歌:所谓江湖

队名:丞功燕对
朗诵成员:李芯仪、黄靖雯
朗诵诗歌:心中的江湖

队名:星河剑派
朗诵成员:刘于瑄、周佳乐、辜良慧、贝学滨
朗诵诗歌:那天我问风

队名:侠客行
朗诵成员:周榆涵、许善茵、黄靖均、卢苇
朗诵诗歌:破阵行

砂星诗奖武俠徵诗赛成绩:

星诗奖:林良(负国:朝向诗的燕子坞)
评审奖:汤仲偉(牛马少侠)
评审奖:谢婷倩(剑胆诗心)
其他皆入围佳作奖





















蔡宗祥(山椰)撰述、研究分享会

一個輕鬆、自由的分享交流會, 蔡宗祥先生將分享他個人的研究經歷, 尤其是在撰述砂土著民俗文化及歷史的心得, 他也將介紹由他編譯的一本有關土著民間文學的最新作品。歡迎有興趣者出席交流。 有關蔡的學術經歷亦可參閲2018年, 第7期《文海》人物專訪。

 

2025年3月22日星期六

武林之约:文学侠客诗剑争锋!

 江湖,在中国史籍中,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已是侠客叱咤风云的草莽山林,亦是文人墨客远离权力庙堂的寄情之地。而今,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婆罗洲土地上,一场别具一格的文学江湖盛会即将拉开帷幕——“星籁奖全砂华语诗歌朗诵赛”。

3月23日,星期天,古晋婆罗洲博物馆展演厅,仿若江湖中的隐秘幽境,静候着各方侠客。来自古晋与美里不同源流学校的13支参赛队伍,恰似江湖中各怀绝技的门派,他们怀抱着侠客豪情,带着对诗歌的热爱与敬意,踏入这场文学武林的“华山论剑”大会。
这是砂拉越文坛的一次全新尝试,宛如在江湖的波澜壮阔中注入了诗意的涓涓细流,又似在诗歌的温婉柔情里融入了江湖的豪迈气魄。观众们将在这场别开生面的演绎中,感受到强烈情感冲击在武侠经典场景中的体验,感受那荡气回肠丶扣人心弦的文学能量。
此次盛会也是“星诗奖全砂武侠征诗赛”的延续——从54篇参赛作品中遴选出的18篇佳作如宝剑出鞘,寒光烁烁。而在这场朗诵的比试中,那些最动人的篇章将被吟咏丶被回响,如同江湖中久违的侠影重现。
“星籁奖全砂华语诗歌朗诵赛” 是 “星诗奖全砂武侠征诗赛” 的后继文学配套。得奖的诗友也武侠文学的江湖高手,将在当天与 “星籁奖全砂华语诗歌朗诵赛” 脱颖而出的优胜者一起,接受赞誉与奖赏,共享文学武林的殊荣。
蔡羽丶戴夫与翁琼三位评审老师将亲临现场,为这场“华山论剑”指点江山。诗意的风云,侠者的激昂,都将在这个清晨交织碰撞。
比赛时间:3月23日(星期天)早上九时十五分开始 (请在九时前入场,共赴诗与剑的侠宴!)
地点:古晋婆罗洲博物馆展演厅
以诗会友,侠者之约,共赏风云际会,一起遇见美好的文学感动。



2025年3月13日星期四

2025年3月12日星期三

砂拉越星籁奖诗歌朗诵赛暨星诗奖颁奖礼

星籁奖诗歌朗诵赛。星诗奖颁奖礼
敬邀各界文友、师长,学生出席於2025年3月23日(星期日),早上9时15分,在砂拉越婆罗洲博物馆讲堂举办的星籁奖全砂华语诗歌朗诵赛暨星诗奖砂武侠徵诗赛颁奖礼,一起见证这项集诗歌创作、语音演绎一体,让诗通过朗诵再创造新意境,赋予书写新的体验和更多惊喜的文化活动。
星诗奖砂武侠徵诗赛入围作品:
1.剑胆诗心 黃婷倩
2.天下 黄福星
3.心中的江湖 彭靖涵
4.风华残页别相夷 刘美珍
5.不为杀戮,而为守护 叶怡含
6.负国:朝向诗的燕子坞 林良
7.牛马少侠 汤仲伟
8.山不弯腰,你来弯 林北通
9.侠义江湖在凡尘 谢祯慈
10.所谓江湖 叶丽妙
11.为何执剑 孔繁鑫
12.无刀无剑有江湖 叶怡含
13. 杏坛剑影 郑玉晶
14.余生未尽 叶怡含
15.唯快不破 李凝
16.破阵行 江倩儿
17.江湖云涌•砂州谣 黄惠婉
18.那天我问风 田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