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24年6月18日星期二

砂拉越大伯公庙之旅推介礼

砂旅游部副部长拿督陈超耀致词时摄。

蔡静芬教授手持《砂拉越大伯公庙之旅》新书。

《砂拉越大伯公庙之旅》新书。

在《砂拉越大伯公庙之旅》新书推荐礼筹备会主席张慧娇陪同下,(右)《砂拉越大伯公庙之旅》主编蔡静芬教授(左)赠送《砂拉越大伯公庙之旅》新书予砂旅游部副部长拿督陈超耀。

砂旅游部副部长拿督陈超耀指出,砂文化研究学会的使命是教育和启发读者,了解并珍惜定义砂拉越多元社区的独特特传统和历史。

他非常高兴能受邀参加《砂拉越大伯公庙之旅》新书推展礼,而该书的出版,展现了砂拉越重要的文化遗产之旅。

他披露,这是由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旅游研究与创新研究所进行两年的研究项目,而该研究项目得到了砂旅游、创意产业与表宾艺术部的支持。

他感谢拿督邓伦奇与砂拉越文化研究学会筹办了此次书籍发布会。该协会致力于通过全面且易于理解的出版物来推广和保存砂拉越的文化遗产。

拿督陈超耀今日出席《砂拉越大伯公庙之旅》新书推展礼上致词时指出,文化遗产旅游不仅为人民创造收入,还培养了我们的自豪感和身份认同。它强调了保存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他感谢筹备委员会主席张惠娇策划了如此成功的推展礼,并也祝贺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的团队,包括副教授蔡静芬博士(主编),王运才教授、陈宗荣教授及李脓强副教授。

“他们通过这两年的努力,制作了一本展示砂拉越大伯公庙宇丰富遗产的书籍。这本书将极大地促进砂拉越的文化遗产旅游。”

同时,晋汉连省华总会长拿督黄良杰恭喜蔡静芬教授以及其团队,成功的完成砂拉越大伯公庙的研究,出版了这本力作《砂拉越大伯公庙之旅》,为大伯公信仰做了一次相当完整的整理,相信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这个民间信仰。

他表示,大伯公应该是最熟悉的民间信仰,只要有华人社区,就可以找到大伯公庙。因此,砂拉越各地都有大伯公庙,而且很多大伯公庙都是百年古庙,见证地方的开埠历史。

他披露,根据这本书的统计,全砂拉越有70多座大伯公庙,而且和地方社区的关系非常紧密。

他说,大伯公信仰随着华人南来,尽管有关这个信仰的起源有些不同的说法,但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因应不同社区的需要,不同的大伯公庙也逐渐发展出个别的特色,这是大伯公信仰非常丰富的地方。

“鉴于在地化或睦邻化是大伯公庙最有特色的地方,因此蔡静芬副教授带领的团队采用民族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收集,除了详细记录庙宇的各项细节和活动,与地方上的组织、家族和个人进行深入的采访,记录大伯公庙在社区的故事,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效应。”

他认为这个部分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更细腻的记载了大伯公信仰,而且也更生动的勾画出大伯公庙在地方上的“生活情况”,这是非常有趣的。

拿督黄良杰指出,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大伯公不止是信仰,也是重要的南洋华人文化遗产,无论是实体的古庙,还是每座大伯公庙的故事。

“拜读《砂拉越大伯公庙之旅》,相当于也全面认识了砂拉越各地的故事,让我们更加强烈感受到大伯公庙和社区唇齿相依的关系。除了提供精神上的慰難。大伯公庙往往也为社区提供实质的帮助,比如在慈善或教育方面。“

他表示,很多大伯公庙实际上是社区的核心,扮演凝聚一方坡众力量的角色,长期发挥社区互助的作用。

他说,大伯公庙作力社区的核心这句话,指的不止是华社,也包括友族社群,对大伯公庙肯定也非常熟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伯公庙信仰,但它的影响力早已超过华社,具有多元的色彩。除了信仰以外,庙宇是凝聚众人发善念、做好事的地方,本来就应该超越种族的刻板观念,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帮忙。“

他认为砂拉越是个多元的国度,我们也很高兴看到砂政府在这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包括成立其他宗教单位处理各个宗教的事务,而华社也因此成立了砂拉越庙宇总会作为桥梁角色,短短几年已经帮助了很多各地的庙宇。

拿督黄良杰指出,作为文化遗产,重视和保护大伯公庙信仰,是华社也是政府应该进行的工作,《砂拉越大伯公庙之旅》的出版正好可以作为具体的参考资料。

他表示,蔡静芬副教授的团队也善用科技的便利,为书里所有大伯公庙制作了全球定位系统定位,使得有些位在偏远地区的大伯公庙都可以被轻易找到,这是非常精心的安排。

他披露,砂拉越拥有最多的大伯公庙,而且各地大伯公庙又有差异性,提供了重要的旅游资源,尤其对为数众多的乡镇来说。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吸引游客到乡镇,必须告诉游客乡镇的故事,而大伯公庙是故事重要的部分。

他希望这本书一纸风行,有更多人可以拜读这本大作,并且对砂拉越各地的大伯公庙有更多的认识。

《砂拉越大伯公庙之旅》主编蔡静芬教授感到高兴与大家分享最新的砂拉越大伯公庙的书。

“这是我第二本聚焦于大伯公庙的书, 也是我第三本与民间信仰相关的书。”

“2013 年,我开始在砂拉越各地旅行,记录并测量大 伯公庙,并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其中包含了 76 座大伯公庙的平面图。”

她表示,这个项目对自身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它揭示了每座庙宇在结构布局、祭坛位置、供桌和香炉等方面的独特性。 

她强调,没有一座庙宇的外部和内部设置是相同的,每座庙宇都有其独特之处。

我感谢砂华总总会长及砂庙宇联合总会会长拿督黄良杰邀请她在其他宗教事务单位举办的活动中与各部门、政治人物及其他与会者分享砂华人民间信仰。这个机会大大有助于增进砂多元族群对民间信仰的了解。

蔡静芬教授指出,砂旅游、创意产业与表演艺术部支持这项文化遗产研究项目,因为大伯公庙是砂拉越社区重要的物质和情感地标。

她表示,每个城镇都有一座大伯公庙。沿着每条河流网络,都有一座大伯公庙。大伯公在砂拉越华人社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作为有形的地标,还通过社会记忆将我们的社区联系在一起。

她说,老一代与大伯公庙的记忆和互动在多个层面上将大家联系起来。

她披露,大伯公庙,讲述着关于一个社区的无数故事。在这本《砂拉越大伯公之旅》中,读者将发现 77 座庙宇各有其 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故事。

“该本书旨在促进这些庙宇作为本地景点,同时提醒我们大伯公庙对过去几代人的社会,历史重要性、对当今世代的持续意义,以及对未来几代人的持关联。”

作为一名人类学者,蔡静芬认为民间信仰仍然是社区的重要部分,我们必须继续珍惜和尊重不仅是华人社区的民间信仰,还有砂拉越多元族群的民间信仰。

“ 我感到我得有个交代把我所学习到,体验到关于大伯公文化跟大家分享。希望能弘扬社区对大伯公的尊敬和感激,让大家了解大伯公的庙宇文化。“

砂文化研究学会会长拿督邓伦奇指出,危及人类生存的气候变化危机凸显保留大自然遗产的重要性,而作为民间信仰的大伯公庙,亦在灌输尊重大地的理念。

他表示,该书籍没有提及信仰基础,而是介绍各个大伯公庙的历史与来龙去脉,反映华人先贤流传下来的精神遗产。

“百多年前,华人先贤从中国移民至砂拉越,他们带着三个‘头’,暨人头、锄头与斧头,就像小盘古那样在这片土地上开天辟地,生存下来。”

他披露,先贤们后来建立3个组织,即学堂、祠堂及庙堂,而庙堂是包括所有宗教,比如大伯公庙。如今的大伯公庙就是3堂之一。

他强调,砂拉越的大伯公庙是一种形式表态,教人尊重大地,好好照顾大地,因为大地是最大的遗产。

他说,在气候变化课题上,需如中国老子所言,“人要跟天地和谐共存”,因此必须从最源头解决问题(气候变化),而不是解决后果,这无济于事。

此外,世界大伯公联谊会会长、诗巫永安亭大伯公会长兼《砂拉越大伯公庙之旅》出版顾问孙春富指出,砂拉越共有77间大伯公庙,而砂华人人口约70万人,因此几乎每1万名华人人口当中,就有1间大伯公庙。

他披露,在大伯公庙遍布整个东南亚,单单印尼三口洋就有800多间不同规模的大伯公庙。

“大伯公庙为何在东南亚如此盛行?其背后原因值得研究。”

他表示,本身刚参与澳门举行的世界大伯公联谊会主办的世界大伯公节,大伯公庙文化遍布东南亚,几乎有华人地方,就有大伯公庙的存在。

他说,华人社会有4大支柱,即商会、华团、教育及民间信仰。在民间信仰方面,值得深入研究,了解其历史渊源。

《砂拉越大伯公庙之旅》新书推荐礼筹备会主席张慧娇指出,《砂拉越大伯公庙之旅》这本新书不仅详细记录了砂拉越大伯公庙的历史,更深入探紫了砂拉越丰富的文化进产,是对我们珍贵历史文化的宝贵保存。

她表示,《砂拉越大伯公庙之旅》这本新书得到了许多单位和个人的鼎力支持。

她感谢砂文化研究学会的全力支持与协助,感谢砂旅游、创意产业与表演艺术部和砂拉越大学的共同出版,使这本书得以顺利面世。

“《砂拉越大伯公庙之旅》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它记录了我们的历史、传统和信仰,展示了我们社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她感谢作者蔡静芬博士用心血和智慧为我们带来了这本充满意义的作品。

她说,这本书通过详细的地理位置标志,让读者仿佛亲临现场,感受大伯公庙的独特魅力。

她希望大家在阅读这本书后,能够分享读后感受,尤其是对书中提供的地理位置标志的理解和感受。

“我在假期时也走访了几间乡下的大伯公庙,深感这些标志的实用性和文化价值。”

她特别感谢筹备委员会的每一位成员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该活动才能如此圆满地举行。

“你们的付出和奉献,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敬和感激。”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