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22年6月15日星期三

沐胶田野考察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工委会一行13人,于上周六前赴沐胶进行田野考察,考察地点为福州人早年在沐胶河上游建立的两处垦场—石高营坡及金鸡那坡。

据文献所载: 石高营垦场乃创建于1925年,由张寿銮、雷国清等福州先辈发起招工,得砂政府拨地百余英亩,供从事垦植树胶、椰子及蔬菜, 以后又扩展至千余英亩,鼎盛期人口约有二百余人,当时有天主教邱神父从旁鼎力支持, 1934年,更在垦场建立圣堂附设有天化学校。金鸡那为福州人于战后1958年所创设第三垦场, 由邱堂斋、苏以先等先辈向政府申请土地约一千英亩, 交商家投资从事胶树垦植,因地势低洼, 树胶收益不多,遂转于种稲, 自此垦场面积大为萎缩。早于金鸡那创设前的1950年, 福州人亦曾在距离沐胶镇六、七里处,设有富田河垦场,由徐兴西、魏葆煕向政府申请拨地二千英亩, 种植树胶椰子,此地区目前已是沐胶正处发展的区域。
目前石高营及金鸡那两处垦场,华人居民大部份都已搬迁,留驻人口很少。当田调队伍从水路抵达石高营时, 观察到该处已是荒芜一片,唯一小学亦于1999年迁往诗巫。在于当地成长的邱昌泉及早年在天化小学服务的池信立老师带领下, 田调队伍先来到天化小学旧校舍勘察, 除拍摄现场外, 听取领引人讲述学校当年状况, 还使用了无人机对学校周围进行了空拍, 以了解垦场的地理环境。田调队伍此行最大收获是在离天化旧址不远的小庙—蓝关庙, 找到了三片碑记, 包括:”关将军灵签六十首”、建庙乐捐名录等,这些史料, 对了解当时居民地的社区组织、对外联系及信仰圴有帮助。格局简单的蓝关庙为高脚木质小庙, 创建于1964年, 庙旁仍可看到一道隐没在草丛,为石高营居民早年相互交往, 经常使用的石径。
田调人员过后乘长舟转赴金鸡那考察,除登岸处一所政府学校附近还可以看到一间早年华人开设商店的残留建筑及一艘废弃货艇,基本上没有其他更重要遗迹可寻, 据称早年较繁盛时期,这里的商店还有数间之多 。
本次田调工作能顺利进行, 文协会长刘伯举表示要感谢沐胶省华总的大力协助, 尤其是华总会长甲必丹陈昭良于考察前亲自带领同仁,实地探查, 为调查队伍规划最便捷的考察路线,并于考察当日协助安排船艇及人员接应, 说明地方史的发掘工作, 如有在地组织及人士的配合支持, 成效必然更大。刘会长也表示这仅是初步考察, 如会内研究人员将来可以取得更多史料, 将作进一步探析。
由于经济型态的变迁及道路的开通, 改变了很多地方的形貌,也让先人在一些地方活动的轨迹, 逐渐湮没在时间的洪流之中。地方史料的发掘抢救仿若与时间赛跑,透过田野调查,搜集史料,以保存先人的历史, 并让历史研究者得以利用参考, 这是文协田调工作的最主要目标。
沐胶华人史料的整理及保存, 近年来有着不少进展,2019年底, 文协曾在沐胶举办了一次有关该省华人历史的 学术研究会, 趁着本次前来沐胶进行考察, 文协也特别联合沐胶省华总,为文协新近出版, 由沐胶耆老江寿海编撰的《百人光影—老照片中的河口小镇沐胶》举行推介式。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