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13年4月28日星期日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新书<她们的三年零八个月>发表会















砂華文協為新近出版的新書《她們的三年零八個月》舉行了一場簡單發表會,發表會於2013427()下午2時開始,吸引了近40名人士參與。

        發表會由本會執行主任蔡增聰先行介紹 新書,他首先讀出了新書出版贊助人盧道明博士的簡短賀詞,接著他向大家說明,新書是文協所推行的一項口述歷史計畫的具體成果。書中收錄了14位女性長輩對日據時期生活的訪談紀錄。他進一步表示,編纂及出版這本書的真正目的是因為過 去我們所讀過的有關砂拉越歷史的書籍,對女性的敍述非常的少,故希望透過這一類的書籍,可以讓女性亦有機會“說話”;同時讓讀者不僅能聽她們講述自身的經 歷,也能瞭解她們對事物的看法感受。隨後他還播放了一段日據時期日軍在詩巫拍攝的視頻,還有一些相關老照片以及受訪婦女的訪談錄影。
       
新書內容
文協會長拿督劉乃好在接下來的致詞中 ,感謝大家抽空出席這項活動。他強調種,出版書籍是文協的一項文化使命;希望能藉此讓砂拉越這片鄉土散發更多書香,彌漫更濃厚的人文氣息;另外一項任務,則是希望讓大家能透過閱讀本土書籍,多了解自己生長地方的歷史與文化。
會長劉乃好與署理會長陳錫監主持新書推介儀式
新書訪談及整理人楊詒鈁小姐心得分享
 
        他接著表示:《她們的三年零八個月》,記錄的是我們的女性長輩,在三年零八個月日據時期的生活經歷,這些經歷許多或許已被遺忘或不為我們年輕一輩所 知,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把它紀錄下來,讓後人閱讀後,能學習感恩及更加珍惜現有的一切。歷史不容遺忘,否則我們很容易忘卻教訓,重犯過往的錯誤;就如同日 本一些右翼人士,不顧傷害他國的情感,企圖透過篡改歷史,來美化侵略戰爭,甚至不借損及與鄰國關係,放任官員及發動眾多議員參拜靖國神社戰犯,長遠而言, 對於民族本身的發展及國家的建設,都會構成不利影響。正確的了解歷史,把它當著鑒戒,才能為我們開拓美好的未來。
劉會長最後感謝所有為本書付出心力及提供協助的人士,表達謝意謝意。致詞完畢,劉會長也與署理會長陳錫監共同為新書支持了剪綵儀式。
        在分享環節,新書訪談及整理負責人楊詒鈁小姐向大家報告了訪談工作的狀況。她表明進 行這項日據時期的口述歷史工作,並不是要挑起反日情緒,也不是要淡化日本所犯下的戰爭罪惡。歷史就像一面鏡子,我們從中汲取教訓,從中學習,從中思考,和 平是何等的重要,應該以怎麼樣的智慧去化解種種的危機與困局,就比如受訪婦女她們,雖然共同經歷了三年零八個月,卻有不同的環境與際遇,但都能從艱苦中堅 毅地面對磨難,化解悲痛,在苦難中設法把每一天過好來,這也是我們要學習的人生功課。她也分享了在訪談過程中所面對的一些難題及取得的經驗及個人感受。

        會上還安排贈書給一些文教單位,另外每位出席者也獲贈新書一本,以作為紀念。 當日新書發表會在茶敘後圓滿結束。


 文協編繹與出版委員會成員難得的一張合影, 右起黃國寶、黃生光、陳錫監、孫春富、蔡增聰

  
劉乃好:文協每年出版新書

讓砂散發鄉土書香


 砂拉越華族文化協會會長拿督劉乃好指出,文協每年都有出版新書,至今種類也己超過70多種,這是我們的一項文化使命;希望借著出版更多本土華文書籍,能讓砂拉越這片鄉土散發更多書香,彌漫更濃厚的人文氣息。

他感謝大家抽空出席,今天(4月27日)這項由文協所主辦的《她們的三年零八個月》新書發表會。
在 致詞時,劉會長說,過去砂、沙兩州有一個共同經營的婆羅洲文化局,出版了很多不同語文的書籍,讓年輕一代有機會透過閱讀瞭解自己生長地方的風土人情,從中 萌生對鄉土的熱愛及情感。文協的出版工作,另外一項任務,便是希望也能發揮類似作用,讓大家能透過閱讀本土書籍,多了解自己生長地方的歷史與文化。

他指出,在電子網路大行其道的今日,年輕人閱讀書本的時間似乎少了許多,因此,除了推動出版的工作,如何讓年輕一輩能養成閱讀的習慣,做到人手“一冊”,而不是人手“一機”,也是我們應當共同去思考的問題。

他 說,今午將要發表的新書─《她們的三年零八個月》,記錄的是我們的女性長輩,在三年零八個月日據時期的生活經歷,這些經歷許多或許已被遺忘或不為我們年輕 一輩所知,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把它紀錄下來,讓後人閱讀後,能學習感恩及更加珍惜現有的一切。歷史不容遺忘,否則我們很容易忘卻教訓,重犯過往的錯誤;就 如同日本一些右翼人士,不顧傷害他國的情感,企圖透過篡改歷史,來美化侵略戰爭,甚至不借損及與鄰國關係,放任官員及發動眾多議員參拜靖國神社戰犯,長遠 而言,對於民族本身的發展及國家的建設,都會構成不利影響。正確的了解歷史,把它當著鑒戒,才能為我們開拓美好的未來。

這本書能夠順利出版,他特 別要感謝資深媒體工作者楊詒芳小姐,全心全力地投入訪談及文字的整理工作、另外黃慧甄小姐在訪談進行時的從旁協助、砂華文協執行主任蔡增聰負責整個口述歷 史項目的規劃工作、該會名譽會長本固魯蔡雄基資助訪談工作的經費、以及盧道明博士出版基金的資助出版,他都表示深深的謝意。

當然我們也更不會忘記書中的14位女性長輩,他說,沒有她們的積極參與,與我們分享她們的經歷,這本書今天也不會展現在我們面前,他也代表文協向她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她們的三年零八個月》是文協《口述歷史叢刊》系列的第一本書,他期待第二種、第三種在不久的將來能陸續出版,希望大家繼續給文協更多的支持及鼓勵。





2013年4月20日星期六

婆罗洲文化局的书信

海豚杂志简介

海豚丛书简介


 各语文征文比赛





2013年4月12日星期五

天鵝城的臺灣人印象:1941-1980年

SM20W

天鵝城的臺灣人印象:1941-1980年

作者: 徐雨村
在2008年中,當我準備前往馬來西亞砂拉越天鵝城[i]做田野研究之前,寫了一封電郵給一位馬來西亞研究專家。他在回信時提到,當地人非常 喜歡談論臺灣的種種議題,學者有的選擇迴避,有的則是選擇面對。接下來我住在天鵝城13個月,為了合乎田野倫理的要求—-對於當地人瞭解民族誌研究者本人 的社會文化的需要,採取開放誠實的態度—-我自始至終都選擇面對。事實上,透過對臺灣人身分的討論,我更能了解他們對華人認同的深刻想法。

天鵝城的清明節與華人認同

圖八、客家慈善社在客家公塚的祭拜

天鵝城的清明節與華人認同

作者: 徐雨村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最近幾天,天鵝城的朋友們一定又為了這個深具華人文化特色的儀式,忙得不亦樂乎。且讓我把時光撥回2009年,談談清明節與華人認同的關係。
眾家朋友可能會問道:清明節與華人認同有何關聯?這麼說,清明節是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最大公約數之一,不論是受英文教育、華文教育、馬來文教育,或者是信仰基督教、傳統宗教、佛教的華人朋友們,大多選擇在清明節回到祖先在馬來西亞的落腳地點上墳祭拜。

天鵝城的華人喪禮與墓園:歷史記憶與家族情感



圖一、許氏公會墓園裡的基督教風格牌坊

天鵝城的華人喪禮與墓園:歷史記憶與家族情感

作者: 徐雨村
天鵝城華人辭世後,往往是在兩到三天內下葬。這對於我這個臺灣人來說是個文化震撼。據我在臺灣親身參與或耳聞的幾次親人喪禮,往往需要停棺約 一個星期或更久,讓子孫奔喪,發出訃告讓必須通知的親友都知道,做足各種宗教祭典,備齊達官貴人的輓聯,看好下葬的風水寶地之後,才會舉行喪禮。天鵝城這 個短時間內下葬的風俗,跟任何宗教或國家的法令有關嗎?這麼短的時間,來得及通知親友嗎?
回應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你有先驅者、我也有先驅者:天鵝城的紀念公園與歷史論述(Part I)


林曼岸河步道,2009年11月由第六屆中華俞氏懇親會籌備委員會增建的海豚座標。
(亦為官民合作公園的一例)(攝影:徐雨村,2009年11月20日)

你有先驅者、我也有先驅者:天鵝城的紀念公園與歷史論述(Part I)

作者: 徐雨村
在天鵝城詩巫 ,紀念公園(Memorial Park)是從2001年才開始出現的新現象,也代表著這座城市力求現代化脫胎換骨的期望。然而,詩巫市議會的這項計畫,也使得當地華人社會原先暗潮洶湧 的歷史詮釋具象化,歷史不再侷限於少數人可以取得閱讀的書刊,而是安置在開放空間,讓大眾有機會接近觀看。

2013年4月7日星期日

田思的诗作朗诵:海龟的泪



海龟的泪
作者:田思

不管漂泊多远
永远牵系着
一片洁白的沙滩
那是生命的原乡


千里泅归的母亲
只为在原乡沙土上
诞下我温热的生命
沙土的温热
因为淌着母亲分娩时的泪
而生命的呼唤
却来自十多里外的海洋
那是一段艰难的匐行
长长长长的足迹
缀著三个太阳和三个月亮


我的百多位兄弟
我的万千个伙伴
象一线退潮的潮头
每一次回首
潮头的黑线就短了一截
生存只是
千分之一的机会
为着生命的庄严
为着族群的延续
我本能地划动四只浆
把舟儿覆在背上
向远处那诱惑的微光
步步趋近


柔弱的身躯
何堪死亡的拦截
唯有坚韧的奋进
才能挣脱危险的伏击
那不休不眠的跋涉呀
伴着求生者咻咻的喘息


大海将迎我
以万顷抚慰的柔波
还是窒息的油污与垃圾
我知道海水是咸的
因为渗着龟族母亲的泪


1997年9月25日

后 记:1995年10月间,报章刊载砂拉越海龟局的一份报告,披露由于海洋环境的污染,砂州达浪达浪岛的海龟生殖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该局资料显示,一只 母龟每次可产下六十至一百五十粒的蛋,每一季可生下大约五百粒的蛋。小龟一旦从龟蛋孵化后,就会爬下沙滩游下大海,将来长大后,会辨认原来的沙滩并回来产 卵,但在每一千只小龟中,只有一只能成功成长。小龟如果不能在三天内游向大海,则其生存率等于零。

2013年4月4日星期四

雨林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