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让盆地文学 Literature of Rajang Basin
搜索此博客
2020年8月16日星期日
诗巫中华文艺社第17届执委会(2020-2021)
因新
型
冠状病毒影响,诗巫中华文艺社延后召开会员大会。该社终于在2020年8月16日召开会员大会,并选出
第
17
届执委会
(2020-2021)
主席
:王振平
副主席:李炎城
秘书
:倪惠玲
副秘书:黄国宝
财政
:吳贤明
副财政:方孝欽
总务
:蔡忠良
查账
:杨必善
委员
:张孔兴、李宣春、钱本贵
2020年7月27日星期一
美里笔会第16届理事(2020-2021)
顾问:田英成,蔡宗祥,张猷疋
主席:许敬平
副主席:李佳容
秘书:陈麒
副秘书:冯尢云
财政:
黄素晶
副财政:李友梅
理事:
蔡素娇、李艾媚
、杨绣莲
后补理事:
陈美仙、林建南
查账:余求福
2020年7月17日星期五
砂华作家杨艺雄与世长辞!
杨艺雄,笔名雨田与雨石。1943 年出生砂拉越州拉让江河口布拉歪渔村。他
曾因反殖民地政府身陷囹圄。他当过报馆工人,后经商,供应监狱食物、经
营农牧和养殖业,现为有机化肥、农药及种籽经销商,亦有油站和渔具店等。
他是校长的儿子,但自小顽劣,古怪念头忒多,山猎水钓无一不精。除经历
丰富和见闻广博,后因好奇多学,自文史、哲而天文地理、动物行为与植物
培植,涉猎广泛,更专研养燕秘诀。他热爱自然,虽年已花甲,仍常入山出
海,逍遥自在。他个性乐观略带偏激,热情略带腼腆,好玩却又情深,猎钓
更常流露菩萨心肠。他著有诗集《阔别》(1995)和
《猎钓婆罗洲》(2003)。他也曾为《星洲日报》和《国际时报》撰写专栏。
2020年6月4日星期四
SIBU有城如诗
【有城如诗──Sibu/01】记忆里的诗巫:一个消失的岛,一座富裕的城
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280317.html?fbclid=IwAR0ZVlftqai_m7dBwTD8jB3JcPhLbt2cGl6uZTerUODFGKE6LNEra66uaQA
【有城如诗──Sibu/02】老街匠人,最美的人文风景
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280320.html?fbclid=IwAR2iekBbwwXA2gAJYsq91o5H8ntuUMvxuljZgnePkgwYBZ6xM6JcTgRkjWg
【有城如诗──Sibu/03】年轻人接班,守护老街旧情怀
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280319.html?fbclid=IwAR1x0N9_lh3cCF21ayGCm-A351hILF2xw3mCOv8nUD2GVLz_Li3AruCXdI4
森大书报中心关闭
报章停刊或减量,
出版社不再出版刊物,
年轻人又喜欢浏览互联网电子漫画,
导致书报销售量下跌,
生意很
难维持。该书报中心在2020年新年后结束营业。结束营业前,书报中心的书物都有折扣。
看这间书报中心从大强百货公司摆摊子,到马来西亚补
习中心楼下的店,再到砂拉越大厦,三十多年了,却在历史
长河中消失......
童年回忆的店关闭
We're Closed!我们即将关闭,感谢这三十多年来的支持,自从2019年我接手老店主机台后,好不容易第一个月想尽办法转亏为盈,这一年下来除了加新机台来维持旧机台,最困难的就是维修,带了维修的电版跑市区大街小巷,没人会修,都是第一次看到这些零件,我对电子的不熟促使我改机乱来的开始,花了很多钱试电板,到近期才让旧机台
有救,可惜我一开始放弃就橙色的奔驰mercedes和恐龙,还好最后留着飞超人,白鸭子,金龟车在仓库,如果你们记得你们小时候印象曾经坐过的机台,希望新电版有作用,现在这机台已经是接近夕阳行业,因为小时候童年而我尽力坚持,如今疫情肆虐,不知到何时才完,因而父母不带小孩子出来而影响,所以要结业了,可能这些会卖,各奔东西,不会在诗巫出现,也可能在仓库不见天日,为了童年牺牲了也延迟原本想做的游戏娱乐业,接下来因为疫情间影响娱乐业,在这中间尽量开发游戏,在疫情稳定结束后重新出发,有人想投资的可以信息我,我是有正规的游戏娱乐执照,最后记得关注和点赞跟踪最新信息!!!想看马,火车,直升机和别的机台怀念和回忆进来专业里面寻找…(
Sun&Moon Entertainment
)
2020年5月23日星期六
砂华族文化协会两新书 . 记录砂真实面貌
由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出版的两本新书《砂拉越乡镇》及《冷战时期的婆罗洲文化局与中文《海豚》杂志1961-1977》于日前正式问世。
《砂拉越乡镇》作者林礼长是一位资深新闻工作者及摄影爱好者,退休后将大部份时间投入地方历史考察。这本书为作者多年来,在砂拉越各地乡镇游访及从事田调时所留下的文字及摄影纪录。砂拉越乡镇发展的历史有其共同性,亦有其独特的一面。作者的文字纪录着眼于乡镇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而其镜头则补捉了乡镇生活的画面,两者的结合,可以说较全面的为人展示了砂拉越乡镇的真实面貌及丰富色彩。
《冷战时期的婆罗洲文化局与中文《海豚》杂志1961-1977》,作者黄其亮,博特拉大学现代语文暨大众传播学院外文系文学硕士。本书探讨的《海豚》中文杂志,是一份由早年婆罗洲英殖民政府所属婆罗洲文化局筹办编辑的一份砂华学生与青年杂志。其出版年份介于1961年11月至1977年9月,总共刊行有191期。
与其他语文《海豚》一样,阅读对象除了高小及初中华校生,高中生或离校生(毕业或辍学)更是重要的潜在读者。在将近 20 年的出版时间当中,它经历了冷战、殖民政府统治、反殖反帝动荡时期及马来西亚建国等重要时期。本书尝试把《海豚》的创刊置于文化冷战的脉络进行考察,从编辑与选文解读它出版的表层和背后意义,借此勾勒英殖民政府赋予婆罗洲文化局与中文《海豚》的特殊使命。
两部新书分别由砂华文协会内出版基金,即“天猛公拿督陈立训、拿汀吴璋”及 “刘兆泉、林银妹”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会长刘伯举(左3)、名誉会长暨出版与翻译委员会主任陈锡监(右3)、秘书长刘锦虎(右1)、历史组主任黄孟礼(左1),以及两位新书作者林礼长(右2)、黄其亮(左2)一同展示新书。
较新的博文
较旧的博文
主页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