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18年7月13日星期五

十年调研“刘善邦三部曲” 李海丰《重铸刘善邦》问世




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会李海丰最新著作,石隆门华工起义历史研究集《重铸刘善邦》面世。
这本由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会出版的历史专著,是李海丰长期走访各地乡野,寻访各处古迹及文献后,透过专业的史学方法全力辩证及整合,为大家详细的叙述石隆门华工起义领袖刘善邦历史身份建构问题的各种争议焦点。
他独特的视角,将华工160年来的各种悬疑,十分清晰的剖析出来,让大家一书在手,人人能成为石隆门华工历史的说书者。
这本新书在内容上几乎突破了传统华工历史的原有框架,李海丰先为大家点出华工首领刘善邦历史身份建构的认知问题,他详细分析华社因为先代史家刘伯奎系列史著取得的权威性,导致大家没有发现刘善邦历史身份建构是一个“未完成”的课题。
他从2006年华工事件研讨会省思中剖析本州知名史家朱敏华先生对历史文献中的考证立场,另外,又将石隆门已故乡绅刘添财先生在华工信仰中的意识形态解构说明,使大家能迅速掌握当年两方对峙的各种历史缘由,在总结该场历史争论中,李海丰同时也指出了他在2011年《寻找刘善邦》及2016年《信仰刘善邦》两书中关于刘善邦历史身份建构的学术工作要点。
《重铸刘善邦》的第二个部分为大家解码了华工起义在英国人留下的一手文献中的原始图像,如布洛克逃亡概况、华工起义时的杀戮概况、阿四妹案情角色概况、华工领导人在大钟楼、查理士布洛克及战舰皇家号的角色扮演、会党帮派介入的概况、华工起义前人口流动问题、甲必丹制度在帽山控管失败、华工历史人物的记录、起义军在石角河的概况、华工在中间地带新尧湾和立达坦那的战争、华工逃亡边境等,这个部分书写,完全突破了传统口述历史记忆的华工历史图像,在某种程度上,是打破了大家百年来对华工的既定形象。
在第二部分中,李海丰同时根据各种历史古迹中附带的口述记忆,详细为大家剖析石隆门帽山遗迹的前场空间和后场空间,他根据一手史料指出帽山前场当年公司屋可能的位置与轮廓,后场忠义大将军庙中隐藏刘善邦与西加的历史关系,百年来无人能释出,这本书则清楚说明“忠义大将军”牌位与西加历史连接的真实所在。
另外,李海丰根据其田野路径,沿路叙述刘善邦在各地隐藏身影的历史原像,如忠臣庙、帽山十二公司古墓园、石隆门侨领刘源富口述传说事、在鹿猛、新山、短廊、新尧湾、比利达堡、善德庙、砂南坡地区的传说事迹,这部分原是父老代代口述传承,今由李海丰为大家深层重建,为大家缝合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
《重铸刘善邦》的第三个部分为大家辩证刘善邦在原乡历史中的可能身份。这个部分详解刘伯奎当年在中国广东考证的成败得失,指出刘伯奎史学在这个学术建构中的重要贡献。
另外,李海丰将他在广东陆丰罗庚村的考察以学术系统的方式诠释出来,调研内容如刘氏祖祠、刘善邦故居遗址,罗庚村村长刘英裕先生偕本族元老完成的刘善邦历史身份田野调查资料,双派村村委刘立坚先生调查刘伯奎当年在罗庚村田野工作概况等,而精彩处是关于刘世兴与刘善邦下南洋、刘世兴墓碑之历史材料辩证,这部分李海丰步步追踪,为大家全面剖析到位。
此外,为什么布洛克日记中没有刘善邦的记录?为什么罗庚村祖祠内没有刘善邦?这是大家都想问的历史悬疑。李海丰也针对华工生活的大时代背景作了新诠释,尤其是根据荷兰资料中的公司档案纪录,两段式的分析西加十年(1821-1830年)、西加二十五年(1831-1856年)的历史钩沉,这些内容,在在处处展示了李海丰为大家梳理百年悬疑的诚意。
最后,李海丰根据“刘大伯案”留下了一道谜题给阅读者,石隆门华工十二公司有十二位领袖,谁是第12人呢?李海丰希望大家能根据其辩证思路,最后得到应有的答案。
《重铸刘善邦》同时附录朱敏华先生的“勘定石隆门华工历史事件大事表”、王甲古墓群发掘及保存工作资料的新闻稿,以辅助大家对华工历史的认知与掌握。

作者李海丰简介
李海丰目前是古晋中华第一中学历史科导师,长期在独中教育界服务。他在授课之余,多次带领国内外学术人员、学子前往石隆门及新尧湾两地进行史迹考察活动,深获好评。
作为一个华工起义事件史迹考察活动的主持者,李海丰深入解析砂拉越学术界对华工起义的各种观点,在2011年完成《寻找刘善邦》一书后,再接再厉,根据刘善邦在新尧湾友兰路的宗教祭拜活动,进一步完成新作《信仰刘善邦》,作为第二个阶段性的研究总结,同时也翻新了砂拉越学界在石隆门华工历史研究上的纪录。
2018年出版《重铸刘善邦》,作者透过一个广域的资料作跨领域的整合,使刘善邦的历史身份能从虚位性状态调整进入隐密型状态,由是而管窥华工领袖在百年前大时代中,在荷兰、英国殖民及华工内部相互博弈的夹缝中极可能面临的各种复杂局面。三本华工历史著作被称为“刘善邦三部曲”,最后一部著作的完成,则说明了作者在这个课题中阶段性总结的各种历史见解。


2018年6月27日星期三

倪慧群获得第八届冰心文学奖(散文)

恭贺砂拉越斯里阿曼倪慧群老师获得第八届冰心文学奖(散文)!



第八届冰心文学奖(散文)
获奖名单
第一组
一等奖:《爷爷的老杏树》 作者:齐亚蓉(新加坡)
二等奖:《那与故乡息息相通的心》 作者:孙彦庄(马来西亚)
三等奖:《逝水》 作者:黄可伟(中国香港)

第二组
一等奖 1名
《一涓一滴总关情》 作者:林 肖

二等奖 3名
        《坛中日月长》 作者:欣 桐
        《故乡的风声》 作者:禾 源
        《故乡情》 作者:倪慧群

三等奖 5名
        《心同山河与百姓》 作者:钟兆云
        《回望洪塘故乡》 作者:邱泰斌
        《双子星》 作者:刘小敏
        《乡愁里的月光》 作者:孟丰敏
        《兹兹念汝到如今》 作者:叶 红

优秀奖 15名
《包裹起来的乡愁》 作者:沉 洲
《从元康出发》 作者:伍明春
《故乡之歌》 作者:郑天旺
《故乡往事》 作者:王晓岳
《飞翔的白鸽》 作者:林朝晖
《灶火》 作者:林碧莲
《家住闽江入海口》 作者:叶发永
《穿过梅林的呼喊》 作者:曾建
《大海一样的深情》 作者:吴安钦
《悠悠一脉琴江情》 作者:张小菁
《乡愁的夜晚》 作者:郑龙腾
《回故乡》 作者:詹子缘
《一直生活在一个地方》作者:尤 金
《故乡的水》 作者:张 茜
《那片苹果林》 作者:王春燕

1994年,创会会长丹斯里拿督张晓卿爵士以世福总会的名义创办了世界华人的文学奖——“冰心文学奖”。
此前,世福总会分别以散文(1996年)、短篇小说(1998年)、中篇小说(2002年)、报告文学(2004年)、儿童文学(2007年)、传记文学(2010年)和新诗集(2014年)七种不同体裁,举办过七届“冰心文学奖”,均获得热烈反响。
第八届冰心文学奖体裁为散文,主题为“故乡情”。凡参赛的作品,均以散文的形式,描写对故乡的情怀。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冰心文学奖设两个组别,一组以海外作者为主,二组以福州地区为主。之所以这样设置,一是为了鼓励海外广大乡亲的华文创作,不忘母语,情系乡梓;二是为了推动福州家乡的文学创作,侧重于扶持和奖掖文学新人。
世福总会此举得到了福州闽都文化研究会和马来西亚华人作家协会的有力支持,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本届冰心文学奖实现了上述目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征文来稿,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作者涉及各行各业。应征作品,题材广泛,笔墨生动,醇醪的亲情、乡情充溢于字里行间,读之深受感染。其中不乏海外乡亲的佳作,尤觉欣慰。经过专家认真评审,共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若干,结集出版的散文作品共计66篇。
经济可以让一个民族强大,文化却让一个民族伟大。创会会长丹斯里张晓卿爵士多年来,依从华人的立场和价值观,倾尽全力推广中华文化,表达华人的情感和声音。他为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承与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一定要珍惜,并努力传承,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借“冰心文学奖”的平台,使每一位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能够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和捍卫者。

2018年6月24日星期日

伊华词典

唯一及首本伊班-华文词典去年重印面世。每本定价马币40,邮费马币10,有意购买者请联系砂拉越斯里阿曼省成邦江顺兴公会职员郑小姐01136488421。





美里笔会前任主席徐然的遗作《凋零》

美里笔会顾问,前任主席已故徐然(徐元福)的遗作《凋零》经在2018年6月1日付梓。此小说于2018年17日在联合日报副刊连载。有意购买此书的,请联络笔会0198545263. 每本售价马币20令吉。










美里笔会文学交流



2018年6月21日,美里笔会成员与汶莱华文作家协会孙德安会长,秘书海庭 ,以及作家狼爵聚餐,聊聊文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