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24年5月31日星期五

吴汝顺历史图片赠砂拉越华族协会





吴汝顺,祖籍中国福建省闽清县池园11都井后人氏,出生于主历1931年3月2日,生前为诗巫市知名摄影前辈。他在50年代开始陶醉于摄影,经常将其拍摄的珍贵镜头投给诗华日报,因此后来正式成为该报的摄记。

身为一名报人,他走过了无数岁月,从简单的双眼相机、黑白菲林,拍摄许多具有历史活生生具有价值照片,如早期民间反对参组马来西亚到共产党对抗政府动乱,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现场,置身度外一一把它纪录在案,让读者适时掌握最新时势动态。

据了解,1963年8月27日,位于诗巫卫理中学前草场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暴动,因民间反参组联合邦与在场的联合国调查团起冲突,继演变成一场著名历史暴动事件。当时也在现场的吴汝顺手握着旧式双眼相机,冲锋陷阵,手臂也受到乱石砸伤。这些照片也是当今少有现场留下之珍贵镜头。

吴汝顺在受聘诗华日报摄记长达一甲子刚好60年,于2011年正式退休,成为该报在位服务最久的老职员。退休后他开始享受晚年逍遥自在生活,经常上午时分约好友到咖啡店喝茶聊天。同时,也不忘摄影,时常机不离手,即使有朋相约,肯定义不容辞随叫随到。

他于2021年2月3日上午8时15分寿终正寝,蒙主召归安息主怀,享寿积闰95岁。




 

台湾香港基督教书展



 

2024年5月25日星期六

蔡增聪:手稿乃砂华文化资产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执行主任蔡增聪称,砂华写作人及学人手稿搜集,是文协资料搜集的其中部份,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他希望文协的手稿收藏,在未来几年能进一步获得充实,未来也会计划将收藏的手稿加以数位化,以方便阅览及利用。

他坦诚手稿的保存,像其他资料一样需有良好的储存条件,作为非营利的民间组识,文协需要克服不同问题,以改善它的收藏设施。

蔡增聪也是文协手稿搜集计划的主要策划人,他今天在该会举办的手稿展览及讲座上,受访时这样表示。

谈到手稿保存的价值,他表示这些由砂华写作人、学人留存下来的手稿,是砂华文化资产的一部份,也是研究砂华著述及作者可资利用的珍贵史料。

他称,这是文协第二次举办手稿展,与上回一样,都安排有与手稿有关的讲座,目的在于推动这个议题的研究。

谈到搜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他表示在手写的年代,不少写作人或学人都没有保存手稿的习惯,作品一旦发表或出版,手稿也就散失了,能有意识的注意保留自己手稿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如今大部份人都用电脑写作撰述,手稿就也就更加稀罕了。”

无论如何,他非常感谢一些热心的文友及写作人,给予文协手稿搜集工作不少助力,除了捐献自己的手稿,也透过各自人脉,鼓励他人将手稿捐献给文协。

谈到手稿征集的范围,蔡主任表示,举凡写作撰述过程中留下来的文本资料,如著作初稿、修订稿、定稿,以及在进入出版阶段后的清样稿,以及与著述有关的笔记、甚至与人论及作品的信函,都在文协征集之列。

手稿展和讲座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于2024年5月25日(星期六), 在会所举办砂华写作人 ∙学人手稿展及讲座。展出时间从上午9时正至下4时正。
当天上午9时15分, 会长刘伯举受邀为活动主持开幕暨致词, 他提到文协是于2016年正式推动手稿搜集工作,而手稿无论从学术研究或艺术鉴赏的角度去看, 都是具有保存的价值。由于过去很多写作人、学人在作品发表后, 都没有保留手稿的习惯; 再加上现今在写作撰述方面, 电脑的使用已几乎取代了传统的手写方式, 这让使到搜集手稿, 越来越不容易。尽管如此,砂华文手稿是砂拉越华人文化资产的其中部份, 因此, 文协有责任去搜集及保存它。
他表示这项展览, 除了让大家分享本会的搜集成果, 也藉此宣导手稿搜集工作的意义, 希望今后有更多写作人、学人能将手稿捐献给文协。他也透露文协正在筹设一间手稿资料室, 也计划将收藏的手稿逐步数位化, 以方便收藏及浏览。
刘会长表示高兴, 今天除了展出的活动, 还能安排会内两位文史工作者, 也就是吴诰赐先生及阮光安博士, 前来以手稿作为议题, 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最后他也表明担任接近六年的文协会长, 他对文协的宗旨使命, 颇为肯定; 他认为文协过去所推行的工作, 很多都具有开创性, 包括致力搜集华人的资料、出版不少学术书刊, 还长期推动地方史田调工作、同时它也是砂拉越最常举办学术研讨会的华人团体。
他期望华社能给予文协更多的支持, 无论是经费的支持, 或是参与文协的工作。
开幕式后, 会长也代表本会接收由本地资深文化人陈瑞麟先生所捐献的一批手稿。
配合本次展出, 本会也邀请阮光安及吴诰赐老师两位老师, 分别以《从笔痕到心迹—蓝波手稿中的故园与世界》、《从浮刹傅寿斌的手稿看小镇文人的多种身份》为题, 分享手稿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