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15年12月15日星期二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南砂乡镇田野考察


 砂拉越華族文化協會執行主任蔡增聰,進行小鎮田野考察成果報告.其他各人右起為另一名講員,陳琮淵博士談:兩岸民間信仰與僑鄉社區發展,以廈門“閩台小鎮”為例.文協名譽主席本固魯蔡雄基,名譽主席拿督劉乃好.

1993年, 文协首次对诗巫对岸哥乐陶广福公墓(同治六年,1867)进行墓碑调查, 收获颇丰。之后即将田野考察列入本会历史组的重点工作, 迄今为止历史组已在砂中区及斯木省等不同地点,进行超过15次田野考察工作。
文协的田野考察工作,主要目标如下:
 1. 考察及搜集砂拉越各地华人地方史料,以保存及提供后续研究之参考.
2. 借着考察活动与地方华社进行对话及交流, 唤起华社对史料保存的重视,
3. 让文协历史组成员能借着田野工作,对共同关心的历史议题进行交流。

考察的内容:

--主要对象: 历史遗址、墓地、庙宇、老建筑等。
--搜集的史料种类: 文献、碑铭史料、口述历史、实物史料等。     虽然过去所进行的田野考察, 大多仅取得初步性的成果。但有几个地区, 其后续研究工作,却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 如由本会副秘书吴诰赐撰写的《初三流、十八水─成邦江文史论集 》( 文协2004),及其与郑泽冰先生合撰的《马鹿十五分公司史稿(文协, 2006)等著作, 即是利用在成邦江华人墓地及英吉利里十五分公司遗址进行考察所搜集的史料,结合文献档案而完成。 另外: 文协也于2008年出版了蔡增聪撰的《四月乡土:砂华文协田野调查记事本》, 对文协之前的田野工作作了总体性的介绍。
我们深信文协这些年来推行田野工作所获, 对未来地方史的研究及撰述, 必能提供不少的帮助。今后, 除了继续开展田野调查, 文协也希望定期举办田野工作学术交流会或工作坊, 以供参与者发表他们的调查成果。

2.南砂考察简介:

这次南砂考察是于11月20-22日进行, 共有三位本会成员, 即本固鲁蔡雄基、蔡增聪及林礼长参与, 在古晋地区及成邦江地区又分别邀得其他二位文史研究工作者, 即蔡裕胜及柯佳育, 以及本会副秘书吴诰赐参与。
考察的情形, 大致如下:
--板督( Pantu): 访谈南成号东主, 75岁的客家河婆籍甲必丹李炳仁, 了解当地华人生活的况状。
-- 实文然( Simunjan)­─访谈客属甲必丹刘伟群、 考察放鹤亭福德公庙(光绪壬寅年重修,1902)、实文然福德炭山善公堂、Ngili 炭山遗址等处。
--日朗(Gedong)─原想考察当地唐宋陶瓷及葬地发掘遗址,但以后始知该地段,在博物馆正式发掘前即遭受破坏, 故遗址未受到保留, 己被公共建筑覆盖。
--伦乐(Lundu)─访谈潮属中华公会副主席沈冠木了解当地华人社会状况、勘察云山亭大伯公庙(光绪丙戌年1886)、忠臣庙(光绪庚寅年, 1896)。
--三马丹(Sematan)─访谈闽南籍吴明锐及考察其老店建筑结构, 并拍摄其收藏历史图片及文物。
--峇哥(Bako)─ 与当地人蔡裕胜及考古学者柯佳育一同考察当地青山河口人文景观, 也至属蔡先生所有一块埋有陶片及铁渣的地段考察。 
--峇都林当( Batu Lintang)─由吴诰赐领引, 与边陲小镇店主攀谈。
此次考察主要在于对调查地点作总体性的了解。 墓地原本是历史组进行田野考察的主要调查地段, 因时间及人力关系, 此次并未列入。

3.心得分享

1. 华人与土著的关系: 以上数个城镇周边地区, 均为土著所聚居, 对华人的生活及经济形态的形成, 形成一定的影响; 文化交流及通婚, 以及因生计相互依赖而形成的共生关系, 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 。
2. 华人行业史: 如实文然的煤矿业(包括煤炭工人的信仰形态)、伐木业、木炭业, 过去较少有学者触及, 值得进行个案调查。
3. 上述小镇大部份都有百年以上历史, 既有其共同性, 又各具独特人文的环境, 华人的社会活动反映在各个领域, 如信仰、民俗文化方面;可以提供不同的面向及地方常民的视角, 为华人史研究另新辟新境。
4. 在实文然及伦乐,仍保留了华人商镇早期的形貌, 尤其反映在店屋结构及布局上;另实文然的“峰陵”老店建筑也别具一格, 这些都值得透过摄影或其他方式加以纪录。
5. 在考察过程中, 发现随着老一辈的淍零, 口述历史工作推行较为不易: 地方文献及图像史料的匮乏, 也让这些小镇华人历史整理保存, 面对难题; 如何结合田野考察及档案文献,以重现这些地方的共同历史记忆, 值得思考。

 4. 小结

参与田野工作, 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
1. 增进对这一片孕育我们的乡土的认识, 从而加深我们对她的热爱及认同。
2. 对一个热爱历史的人士而言, 透过实地考察,从古老的庙宇碑铭、与耆老的攀谈 中, 常会有意想不同的发现,让人体验发掘历史的情趣。
文协希望更多志同道合朋友, 踏足乡土, 发掘人文; 让先民走过的历史轨迹,能流传后世。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