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10年9月16日星期四

望穿汶莱华文散文今昔(下)

  • 宇航(汶莱)
一九八零至九零年,这个阶段的作者有擅长散文及短篇小说创作的作者,那就是之前在汶莱旅居长达三十年的江素珍(笔名曾宁)、饶尚东博士,著有散文集《落地 生根》、新加坡公民,旅居汶莱十数载的林日新(笔名林下风)、马来西亚砂劳越人,旅居汶莱的李佳容(笔名煜煜)、著有《帘外拥红堆雪》、 《但愿人长久》文集的朱运利(笔名朱喻、子虚、宇航、自清)、陶鑫(笔名蓝薇)、沈仁祥(笔名任翔、禾月、春蚕、莫非、燕翔、跃翔、冷然、木圭、向荣、欣 荣、第二街、王白石)。一九九三年杪才开始创作的王昭英(笔名一凡),著有《洒向人间都是爱》和《跨越时空的旅程》,以及她与夫婿刘华源合著的《双飞 集》、著有《千年一叹》一书的孙德安(笔名鹰)。另外一位汶华离岸作家为"汶莱留台同学会写作组"发起人谢名平(笔名劭安)(已故),散文著作《劭安小 品》和《脚印》。

曾宁的"书情"一文,写出了小时候,同学们相互传阅的儿童刊物《世界儿童》带给她的冲击,以致到少年、青年、工作和结婚之后她所 接触的书籍均引起她对书籍的情怀,冥冥中,她的生活和工作都与书籍结下无法解脱的关系。读她的文章,我发现她的文笔极其纯朴,易懂,没有华丽的词汇,却让 人感受一股清清凉凉之意。

我读过一凡写的《洒向人间都是爱》一书。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那篇与这本书同名的散文,从中我发现一凡的文字非常优雅,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洒向人间都是爱"一文,字里行间流露了她对母亲的怀念,行文充满了爱与关怀。

已故的谢名平老师(笔名劭安)是我高中的华文老师。他写的那篇散文"蝉唱",让我知悉老师在古文上的造诣以及他下笔如行云流水般的文采。老师一生以撰文执笔度日,着实令人钦佩。他的佳作绝不只这篇,还有很多值得推荐的好散文,如《劭安小品》一书中收录的其他散文。
这 一段时间的散文作者还有魏巧玉(笔名语桥)和目前经常写童诗的杨德群(笔名一粟)。再来便是擅长写诗和写散文的陈登忠(笔名罗米欧、随缘)、马来西亚国 籍,旅居汶莱斯市的胡斐、杨镇声(笔名旅者、阳光、爵士狼、迎战)、黎梅娇(笔名小乔)、刘佑亮(笔名山川)、农东兴、郑有莉(笔名晓轨)、梁美璇、林德 再、陈勇裕(笔名常青树、刘瑞强(笔名流泛)、杨美莲、吴婉贞、林道抡、叶玉霜、张文发(笔名致远、张宁)、已经移居加拿大的陈伟玲、黄丽珠、张满堂(笔 名海棠)、李时展(笔名阿乌)、田盈盈(笔名盈盈)、黄汉华(笔名学仁)、黄仁美(笔名孤雁)、杨美梅、邓美玲(笔名谢童)、陶美娟(笔名寒寒)、落暮 人、云下人、浪、哨卒、小史等人(注意:这些作者的原名我无法找到)。

以上这些作者中有我认识的杨德群(笔名一粟)。她的散文,我读过的不多,之 前读过的便是那篇"我的文学因缘"。一粟喜欢文学,喜欢阅读,喜欢与书为伴。因为认识她,所有我知道她喜欢柏杨的书。从她在文章中的字句,可看出她阅览了 不少名著。因为阅读多,知道自己的不足,致使她在下笔时经常心惊胆战,更让她惜墨如金,谨慎执笔。

(笔名张宁、致远)的张文发是笔者的同学,因 此,对他的了解也比较深。念高中时,他已经熟读中国文学,能够背诵唐诗宋词。闲暇时,他写了一些散文,但数量不多。早期的"岁月掠影"一文,他写出了自己 过去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他的文笔精简、自然、平实,文章经常流露了他自己对生活的一点感触。近期,张宁所写的散文,如"港九十日",文章的内容大部分 是关于他出外公干的个人感受。虽然如此,文章的可读性却依然非常高,这似乎又与他精于哲理的思想有关连,流露了他阅读和涉猎书籍的广泛。

九十年代末至两千年以后,依然在汶莱文坛的散文方面勤奋笔耕,或是坚持执笔的作者虽不多,但却为汶华文坛添姿彩。作者群大部分均有向汶莱作家协会的汶华文 艺投稿,或为创刊于一九九九年六月五日,由五属乡团联谊会文化组主编的《五属文苑》撰稿。当然,新露面的散文写手也大有人在。一九九九年至今出现在《五属 文苑》的重要散文作者紫蔓(原名林安全、已故)的《听雨斋随笔》是由《风雨飘摇话笔耕》、《作家泪》、《紫色的梦幻》、《听雨斋略记-漫天神佛漫天谈》、 《生日漫谈》、《过年是乐亦是愁》、《从请柬谈起》、《写、写、写、写甚麽?》、《退休记》、《幽默谈》、《我们都是一家人》、《地球上的最后一场战 争》、《生活三部曲》等十多篇散文组成。紫蔓的文笔流畅生动,确实脍灸人口。

此外,还有笔名思灏轩、慕沙、五指山人、夜星、飘萍、莞尔、章凌、东南、七公、西北、迎战、林老师、遗老、海庭、新奇士、老牛、嫣然、义友、怡婕、煜煜、 梁友、之道、一粟、和风、山川、一凡、子虚、张宁、欣妤、卡玛尔、莫非、无忌、语桥、一呼、小马、小竹、白云生、阿信、海蓝、凡心等的作者都是《五属文 苑》的撰稿人。

林岸松、曾世华、傅文华、丘启枫、邱俊理、陈伟玲、刘华源、傅文成、魏巧玉、梁宜彬、杨天娇(教师)、苏进坤(教师)、李美若(教师)、俞庆在、韩勉元、陶鑫(笔名蓝薇)则多以真名见报。

去年去世,笔名山川的刘佑亮是近年重新写作,又写得比较多的散文作者。自二零零五年四月五日开始,他陆续撰写了不少散文作品。今年,喜见定居马来弈县,还在念书,笔名翰的新秀等人。

从六十年代迄今,发表华文散文的平台虽然受到限制,可是其数量和收获依然非常丰盛。曾经发表在过去和现在的报章(美里日报、诗华日报、国际时报、星洲日 报、联合早报等副刊,当中如《火炬园地》、《思维集,注意:现在改名为汶华文艺》、《竹原》、《艺林》、《前卫》、《油城文艺》)的散文可真是多而又多, 这些作品在汶莱文坛中蔚成了百花齐放,相互争鸣的局面。于我,这真是一个可喜可贺的现象。


结语、百花齐放、相互争鸣的汶莱华文散文

没有人能够预测汶莱华文散文的远景。可是,汶莱近年来先后主办亚细安文艺营、世界微型小说研讨会、一些大大小小的文学聚会以及本地作家出国出席华文文学会议、研讨会,与世界各地的作家切磋、分享和交流的现象,这些举措相信对汶莱华文文坛,着实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必须承认,以目前汶莱的华文大环境来看,喜爱华文文学的青少年并不多,情况着实叫人感到不乐观。为此,华人文坛的三大支柱:华文教育、华文媒体,以及华人社团必须携手合作,为华文文坛付出,为推广中华文化的传承努力。

汶莱华人人口少,也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政府当局会不会考虑让大中华的华人移民汶莱,使到华人人口逐年增加?这的确是一个关键。我个人认为,更为重要的 是,华人应该多阅读,自我提升,进修,建立文友之间的网络联系,同时浏览全世界各国作家的文章,以便进行切磋,提高彼此的写作水平。

寄语汶莱文学爱好者彼此鼓励,为汶莱华文文学中的散文园地努力耕耘,携手同走这条散文的漫长路途。我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请您接受我的邀请,一起为汶莱华文文坛贡献一点心力吧!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