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09年8月31日星期一

被遗忘的乡野…序沈庆旺诗集<<哭乡的图腾>>


  • 田思

(一) 蜕变的前奏

当一个孤独的山林行者:"背着黄澄澄/像黄皮肤一样/
逐渐叫黑夜给噬蚀的夕阳”在默默地赶路. 他一行行饥
渴的足迹, 朝着归乡的方向. 而故乡,却迷失在苍茫的
暮色中.

当山林族群的长屋,在清晨"撑开多睫毛的窗/揉一揉/
那被雾锁了一宵的眼睛/向落居於此的朝阳/无精打采
地招呼一声 ".这原是猎人的部落, 却"隐隐地/像许
多被禁猎的野兽/远远地抛在浓雾里".

当长屋中主持祭典的 "孟南",在狂欢的节庆,在荡
不起回响响的长廊,绕着一圈圈不断重复的步伐,"像
一段失落的经文/在在寂黑的年代里/孤单地唱着/一
遍又一遍父子相传的/不曾明白过的/古老褪色的咒
语".

当八月乾旱的季节,"耕种的火/熊熊燃起/天空正在窒
息/土土地正在爆裂",而曾是 "黑壤朝天" 的沃土,
却在"刀耕火种" 者的手里, 让谷种"茁长成一株株/
贫血的瘟神 ".而那些独倚长廊 ,与瘦狗为伴的老者,
徒然嘘欷的,"只是手臂的贲肉/已在时间的皱纹里松
懈/只是习俗的长耳垂/已羞缩在耳珠里/只是黄灿灿
的耳坠/已变卖成骨董 ".

当山林溪畔那 "纯朴清稚的采蕨少女, 卸下了 "用
经纬清晰编织传统的`布娃'纱笼 ",以 "容易挥发"
的虚荣,走入 "一座饥 饿的蛛网 ",终於堕落"在繁
华世俗黝黯的/阁楼里/廉售裸贞", 而更多刺青纹身
的儿郎, 却用传统的槟榔剪"截断脐带和乡土的牵系",
并且 "蜕变成山林的弃儿/放逐在繁华的文明中 ".

当文明像一支利箭,"搭上现代紧绷的弓弦/射向古朴
的乡野',而为财团挖掘钜富的"木山道一直深入/深入
到山林的心脏 ",在摧枯拉朽般的电锯声中, 造成"山
林已失色/啜泣满山年轮裸裎 ";而那条山林族群的命
脉, 却任"浊泪汇流成拉让江 ", 无奈地"淤积成青
山乾渴的记忆/三分苍郁/七分惆怅 ".

当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无助与无奈中凝成低沉的叹息,
你会深深感谓,一座乡野将被遗忘,并且被长久地遗
忘.

那儿曾是广袤而富於生机的大地,原住民世世代代在
此过着原始而宁静的生活,在此繁衍,在此劳动,在
此歌唱。那儿曾有清澈的河流,纯净的蓝天,充满猎
物的森林,清幽芬芳的野胡姬 ...

如今在文明的冲激下,这片乡野已被遗忘。乡野的子
民,憋不住文明与繁华的憧憬, 纷纷抛下传统, 抛下
习俗, 涌入城市, 涌入物欲的无底洞; 换来的是失
望, 是失落, 是彷徨, 是迷惘; 以及像汗斑一样,
流遍肌肤的泪渍. 乡野只留下梦魇, 留下回荡的咒
语, 留下一尊尊 "哭乡 "的图腾.

这是一个山林族群在通向文明之前的挣扎和蜕化, 与
面对社会急遽变迁下所付出的辛酸代价. 砂劳越华族
诗人沈庆旺的诗集 << 哭乡的图腾 >> , 尝试为我
们描绘出乡野与山林族群在蜕变中的剥蚀画面, 以及
深深勾勒在画面中的粗糙线条, 仿佛一幅幅抽象而阴
冷的现代画, 以多视角的效果,向我们展示灵魂深处
的悸动. 作为一个手法独特的诗人,他选择了灰黯和
孤寂, 有时甚至是病态,作为整部诗集的基本色调,
例如:

将哭泣冷冷呼唤成一片痴妄/朝长廊一圈圈/一圈圈/
回旋/回旋这朵念乡的幽灵/无从应化/无从应化成孤
单的夜色
<<梦回乡愁 >>

"碎溢的汗渍沁不透/贫癯之容颜/憔悴/故乡蔓生的野
蕨/有着夜/染也染不黑的赭色/在荒芜乡土的雨霁/一
蕞蕞/一蕞蕞长成营养不良/伊人的发鬓
<<月晕熏醉的 >>

"寂静的夜常把忧悒/咳成一阵阵/的寂寞/我以醉晃的
步履/覆你轻轻的呻吟
<<我们的夜总是长得不见边际 >>

(二) 存在主义与 '四不挂搭 '

读沈庆旺这部诗集, 不由的使人联想起存在主义, 这
种於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未兴起於西欧的哲学思潮, 经
法国的萨特引入文学领域 (当时以小说为主),曾引起
广泛的影响. 萨特认为人孤零零地被抛到这荒谬的世
界, 心灵难免会产生被遗弃的焦虑, 痛苦, 烦躁以及
对死亡的战栗和恐惧, 故其作品中常流露一种悲观绝
望的情调. 存在主义兴起的原因之一, 即是科技文明
对传统世界观的冲激, 使现代人在存在意义的摄受上,
陷入 "四不挂搭" 的困境中.而对于一个突然陷入文
明包围的原始族群,这种 "四不挂搭 " 的处境更为
尴尬. 虽然沈庆旺在诗句中说:"森林里没有什么哲学/
哲学里也没有森林 "但他也强调:"没有森林的族人/
没有故乡/没有图腾的部落/是捻熄的香火 ".这就是
"图腾 " 这个意象在沈庆旺诗中重要的象征意义.

现代人在文明狂潮下的 "四不挂搭 "的处境, 借用唐
君毅先生的诠释是 "上不在天, 下不在地, 外不在人,
内不在己"。 "上不在天 " 是指宗教信仰的崩溃,神
失去庇护的作用. "下不在地 "是指科技理性一枝独秀,
自然世界沦为被征服的对象. "外不在人 " 是指人情
味被工业社会的冰冷的权力与义务关系所取代."内不
在己 " 是指人类在物欲膨胀下, 原本宁静自足的心
灵, 让位给纷扰不安的意识形态. 正如沈庆旺在<<我
蹲踞在那柱孤单顶端挖空心思搁
置明朝繁华的瓮中>>
所暗示的:


"或许/当宁静消失或许/当纯朴湮灭或许/当原始绝迹
或许/当山林消失或许/当乡土已没有乡土/我们将是
谁/谁将是我们/而冰冷的时代/像一只都市的性感生
物/总在引诱年壮的族人/交媾/之后/刺激成/没有乡
愁没有图腾没有刺青没有开敝胸怀的/快感"

(三) 文明的副作用

对於那些还没有全面经过文明洗礼的山林民族, 在还
未接受文明的教化与提升之前, 恐怕已 " 未见其利,
先见其弊"了. 请看沈庆旺诗中所展示的真实景象:

1. 原我的失去:

"要持续多久/同样的动作/磨弃旧有顽强的线条/
却划下新的败痕/我的雕像离我的面目/越来越远 "
<< 雕匠 >>

"自尊倾倾斜斜/倾倾斜斜在衣锦还乡的部落炫耀/
而长长长长的长屋/我们的根/竟没有一片板地/
容我站得稳/ "<<月晕熏醉的>>

2. 传统的 丧:

"走入繁华的云雾里/掌着千百年前的香火/
噢/祖先/您愿意时/就熄了灯吧/
我将部析你於幽暗/当所有的族人/
都褪下/兽皮战衣和 '达都 '/一切传统/
将在我心中消逝 "<< 倦 >>

"传统用槟榔剪/截断脐带和乡土的牵系/
我逐蜕变成山林的弃儿/放逐在繁华的文明中/
茁长 "<<血缘 >>

"走入节庆像/走入噩梦/挖掘陈旧的伤口/
痉挛在原生的凄叫/招唤人间残余的温情/
从血脉湍动结实的肌肉中/将乐极的/将哀伤的/
将迷惘的/将失落的/最后一次的/妄情/
摄尽忧虑/摄尽伤疼/文明已混浊我们的血/
民族的感觉已被同化 "<<加威安都 >>

3. 环境的破坏:

"当木山道一直深入/深入到山林的心脏/
深深刺痛原住民的梦幻/一切的梦幻憧憬/
在新月消逝无迹之前/跌跌撞撞在崎岖的山路间 "
<<有时酒与乡愁一样可爱 >

"我只知道/拉让江的浑浊/汇流许许多多/族人血泪
<<拉让江 >>

4. 迷途的堕落

"都市的锁总爱扣住我的欲念/也不知那一城那一市/
是我留连的梦 "<<浓浓酸酸涩涩的故乡酒 >>

"当心口上的脑袋/开始饿不择食/
当物质欲望膨胀族人的心灵/部落却越来越贫困/
当土著习俗地/一片片出嫁/祖先的汗水却一滴滴/
消逝/当族人以青春的肌体/交换货币/
部落的传统道德/却迅速地崩毁 "<<部落 >>

"文明的耻辱/教我们抛弃习俗的/无上装/
而在繁华世俗黝黯的/小阁楼里/廉售裸贞 "
<<一盏月亮的灯 >>

5. 政治的遗症

"至於绝对依从族长一致信行的步伐/已颠簸成/
数个极端混淆不清的政党喽罗/政治黑手/
掰开了朴素耿直/脾气暴烈的族性/
政治理想和长屋牢不可破的神话/开始分庭抗礼"
<<长屋里的神话 >>

"正当发展变成政治手段/有人租赁土著习俗地/
有人出售廉价体力/有人在农作物败退之际/
往来於镇上买醉 "<<蒌缩的部落 >>

作为一个头脑清醒的诗人, 沈庆旺是带着同情心与不
平心去描写山林族群在过渡向文明的荆棘路上所经历
的惶惑与痛苦. 这种同情心与不平心乃源於 "共饮一
江水 " 的兄弟般感情 . 但诗人毕竟不是这个族群中
的一份子, 不是他们的代言人. 他只能以现代人的
冷静观照和省思, 去表达自己心中的感触. 如果在反
映现实的观点上有所偏颇,这种偏颇是可以原谅的.
诗人对於山林族群的落後产生忧患, 但对於文明给他
们的冲激有更大的震撼, 所以揭露了文明所带来的许
多後遗症, 对那些畸形的现象有所质疑.我想这也是
一个忠实的艺术家的局限性. 他只能以艺术手法揭示
现实的问题, 而不能给这些问题提供答案,答案应留
给哲学家或社会学家们去解答.


(四) 弃乡与乡愁的矛盾

但是, 人类社会的发展, 总是朝着现代化工业化城市
化的趋势走向, 这也是扭转不了的客观规律. 有些民
族由於世居山林, 民风闭塞, 没有顺序走完他们演进
的历史过程,当文明冲激下的突变到来的时候, 他们
就会茫然失措,就会颠踬跌扑, 晕头转向. 这是值得
同情, 关怀和协助的.但这不是一个诗人的责任. 作
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份子,沈庆旺在冷静地剖示了他们
落後的传统之余, 由於诗人本身曾受过存在主义的影
响, 对文明强势文化入侵山林族群的激进方式, 不予
苟同. 对人类原来的根--大自然--的迭遭破坏, 免
不了心存惋惜.於是在他的诗中, 出现了以"乡愁 "
为旋律的一些变奏. 这里的 "乡愁 "与其说是对逝
去的乡野的眷恋, 不如说是对整个母性般的大自然
的孺慕之情 :

"我的故乡在江的源头/是谁与我共掬一江之水/
品尝乡土的醇香/我裸身的乡愁/
我裸身的乡愁搁浅在石滩 "<<哭乡 >>


"像一尊空寂根生的墓柱/要屹立或是枯坐/
要枯坐或是横裎/那越奔越远/愈思愈淡的乡愁/
已被冷落成片片/不能拼凑不能转化的/悲哀 "
<<梦回乡愁 >>


"当我们侧转身躯/便可消除坐骨神经痛/
当我们一起走入同一座森林/都能采集到/
彼此的需要 "<<一朵不下雨的云 >>


诗集中的许多篇章, 一方面写出山林族群在文明狂潮
下的命运浮沉, 一方面也写出他们的无助感和挫折感.
但是作为这个族群以外的旁观者, 总不能叫他们不要
进步, 不要文明, 永远安於原始和落后. 纵使换个
立场, 作为山林族群的一份子, 为了要摆脱山林的
浓雾, 去享受城市的阳光, 不惜弃乡远扬, 抛弃传
统, 甚至把乡野当作一个禁锢的诅咒; 但是, 血浓
於水, 血缘和肤色, 已给山林子民留下刺青般的胎
记. 当他们从城市的喧嚣红尘中偶然清醒的时候,
他们不能不想起乡野, 想起族人, 想起同胞的命运.


这种矛盾复杂的情绪, 可以从以下的诗句总感受到:

"月是失色的脸/山林是否依旧寂寞如昔/
思念的时候/斟上一杯/浓浓酸酸涩涩的/
故乡酒/拒绝乡愁<<浓浓酸酸涩涩的故乡酒 >>


"呵/我太亲太亲的故乡人/土地正在受难/
天空正在受伤/是谁愿意别离/是谁愿意活在思念里/
是谁愿意拥抱无奈的乡愁 "(同上)


正因为有了这些矛盾, 沈庆旺在诗中有意流露的"回归
自然"的思想, 便染上了无奈和悲剧性的色彩, 那些游
离於主旋律外的 " 乡愁 " 调子, 成了一丝丝潜意识
的缥渺的呼唤.沈庆旺在表现这种微妙复杂的情绪时,
手法有独到之处:

"天空一只无助的犀鸟终於栖落下来/
粗糙的咏叹还给粗糙的泥土/你多茧的指头早已风化/
我正要回去/回去一座亲切的山林/像那个年代/
祖先裸着脚板根植在弹性的土地上/凝望粗糙的泥土/
交感着相依的默契<在你专穆凝视中凝成的一座山林>


(五) 冷冷介入的艺术手法

以原住民的生活为题材, 而要以现代文学的触角去测
应他们 心灵深处的悸动, 那必须要求诗人对於这两者
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我想这点沈庆旺是做到了.南美
洲最著名的作家, <<百年孤寂 >> 的作者马奎斯曾指
出 : "我读过戴着现代主义有色眼镜的洒尔戈里, 康
拉德和本世纪初拉丁美洲热带习俗作家,以及其他许多
人的作品, 从而发现在他们的观察之间存在着极大的
差距. 有些人只是罗列现象,而罗列得越多, 他们的视
野就越显得狭窄. " 沈庆旺的诗具有现代诗的一些手
法, 但不全然是现代主义的, 他也具有现实主义的较
客观性反映和事物内在连系的韧带; 在引起读者的思
考方面, 不至於停留在罗列现象或 "猎奇 "的动机上.

在诗的手法上,沈庆旺较多采用了 "冷冷介入 " 的方
式.诗中大量运用了第一和第二人称, 就是方便这种方
式的进行.

谈到诗的语言技巧, 沈庆旺有自己的风格, 晦涩和明
朗互见, 通顺与犯驳并存, 概念术语似乎有滥用之嫌.
在意象的经营上有时也刻意求工, 甚至在险僻处见奇
崛. 除了一般的比喻和象征, 可说用得生动之外, 别
具姿彩的手法也不罕见:


1. 化抽象为具象

"窄瘦的独木舟驮起了/种种矛盾的现代思想/
一条四脚蛇在窜逃 "<<一朵不下雨的云 >>

独木舟是山林民族原始的交通工具, 象征他们思想领域
的纯朴, 对矛盾的现代思潮有负荷超重之感, 而四脚
蛇常在丛林或沿泽中流窜, 象征惶惑不安的心态.


2. 复沓

"孟南休止的绝唱在夜底/搜寻他的古代在夜底/
搜寻他底的传统在夜底/搜寻他的哀伤在夜底/
搜寻他的存在/在夜底/搜寻大的本质/而夜/
竟是他 "<<加威安都 >>

这是写祭司在长屋念祈祠的情形. 复沓单调的语句, 表
现了时间的停滞感和气氛的沉闷.


3. 图象效果

"山林的荒冢
总爱把思念
孤独地雕刻成



腾 "
<<哭乡 >>


由 "一柱图腾 " 四个直排文字搜组成的图象效果,
可说不言而喻, 而且起了延缓节奏的作用.


4. 扭曲变形

"我无法抚慰/那化石般濯濯的山峰/
凝固在畸变的太阳下/像一颗/不再害羞的乳房 "
<<一朵不下雨的云 >>


"琐骨锁不住青春/肋骨根根挺突/似在努力地/
把薄薄的胸皮撑起 "<<伊匿 >>

通过这些病态的描写, 扭曲了事物原来的形状, 加深
了画面的沉重感和张力感.


5. 意识流

"一片片倒毙的树和/童年醉卧在/憩睡尿溺过的/长长
长廊/骨骼间缝的今夜/酒後肌肤激情的节奏/在咽喉/
绽开/山林已失色/啜泣满山年轮裸裎 "
<<加威安都 >>

这是写长屋居民在狂欢激情中恍惚的意识活动.

<<哭乡的图腾 >> 中的三十首作品, 可说是一系列
结构不很严谨的组诗. 作者似乎有意从各个不同的角
度来 辐辏成总体的主题, 有时难免出现内容重复之
币, 一些较晦涩的文字也不好理解. 我想如果读者稍
有涉猎哲学或民俗学方面的知识, 可能较易读懂. 这
与纯文学的欣赏恐怕有些杆格. 这也与沈庆旺诗艺的
未臻完全成熟有关. 而且,他的作品内容一涉及现实
社会的尖锐问题,诗句就显得生硬而浅露, 流於概念
化的直陈, 与描写传统的那些象征或隐喻手法大相迳
庭.这不能不说是 <<哭乡的图腾 >> 诗集中的最大
缺点, 可以举出的例子有:

"政治冲激下的/狂流/在选举过后/只是一声声叹息/
那些吃吃喝喝喧喧闹闹/繁忙的日子/
都封存在开票後的记忆中"<<长屋里的神话 >>


"老师是从很远很远的城市中流放来的/语言不通/
无所谓/反正用国语教学/反正不教原住民文化/
反正上课下课"<<部落 >>

所以, 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衡量, 我还是比较欣赏集子
中几首构思比较完整,形象比较集中和凝炼的诗作, 如
<<哭乡>><<雕匠>> 与 <<伊匿>> 等.


(六) 期待叙事诗的创作

以原住民为题材的诗集, <<哭乡的图腾 >> 在马华文
学中可能是第一部. 诗集内容以犀鸟之乡--- 砂劳越
州为背景, 它本来就是一个多元民族的社会,拥有二十
多个不同的种族, 其中很多是属於较落后的山林族群,
为这部诗集的内容提供了基本的素材.

沈庆旺在些这部诗集之前, 曾经深入长屋区, 与许多
兄弟民族相处, 对他们的生活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构思和写作这批诗, 在结集出版时
舍弃了其他类型的诗篇, 不予收入, 可见沈庆旺的文
学企图. 不管他的企图是否能很好地达到, 他的努力
是值得肯定的. 他着眼於乡土题材的做法也是值得嘉
许的. 当代拉丁美洲文学的开拓者, 曾荣获诺贝尔文
学奖的危地马拉作家米格尔.安郝尔. 阿斯图里亚斯
在谈到拉美文学时, 曾说: "我原来并不想当作家,
总未下过决心当作家. 我只是想找到某种方式来表达
我所感受到的事物. 我相信那些愿意以本大陆印地安
人的原始资料和人民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作家,只
要质料运用得当, 如同我所做过的那样, 而不是陷
入过分的 '风俗主义' 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 满足
於世界主义,那么我的创作经验将对他们有所裨益.
"是的, 作家先得有所 "感 " , 然后才能有所
"作 ", 只要他的所"感"是基於人类良心, 基於对
人民和乡土的热爱, 便能在广大读者的心中引起共
鸣. 所谓 "越是乡土的, 就是世界的." 只有掌握
了文学的特殊性, 才能表现人性和人类遭遇的普遍
性.

以诗歌去表现原住民的历史, 文化与生活, 是一件
和艰巨的艺术工作. 通常要写得较具体生动, 必须
有一些故事和吸引人的生活细节作为材料, 并以更广
大的历史空间和人类活动空间给这些作品厘定明晰的
座标. 成功的例子,像美国著名诗人郎费罗的<<海华
沙之歌 >> , 以及中国当代的一些少数民族叙事诗
如<<孔雀 >><< 阿诗玛 >> 等,都可以作为借鉴的
对象. 特别是表现美洲印第安人拓荒精神的<<海华
沙之歌>>,把神话, 民族性和大地旺盛的生命力揉
为一体, 充满了迷人的艺术魅力, 是真正值得学习
的优秀作品.
听说沈庆旺已在收集一些民族故事和传说资料, 我在肯定
他这部<<哭乡的图 腾>>之余, 殷切期待着他所写的叙事
诗的出现. 20-3-94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