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09年5月10日星期日

砂华文学的本土特质

  • 第五届砂拉越华族文化研讨会报导:陈玉珍


图:砂拉越开放大学讲师暨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会副会长田思


体现犀鸟乡强烈归属感

砂华文学纯朴真实


2008
年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在受访时曾说:西方文化过于突出其城市性,技术性,妨碍了其他表现形,如地方性,技术性的发展。人类的整个不可知的部份被理性所掩盖了。正是这种认识,促使我转向其他文明。


砂拉越华人文学界深具代表性的文人田思认为,上述谈话同时言明砂华文学的特质,或许正是它较少受到西方文明中某些负面的影响,而表现了人类世界中纯朴真实的一面。这也是砂拉越本土文化中最值得自豪的地方。


从椰风蕉雨的乡土 转目至书写婆罗洲


砂华文学,是砂拉越华文文学的简称,比起马来亚和新加坡,慢起步二,三十年。砂拉越 开放大学讲师暨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会副会长田思表示,砂拉越青年尤其受华文教育者,受二战后民族主义思潮影响,参与反殖反帝社会运动,通过组织政党与公会,唤醒民族团结意识,摆脱英殖民统治。当时的华文报 章多辟有文艺副刊,创作与阅读文学作品蔚为风气,第一批土生土长的华裔文学作者,就在这时涌现。这也是砂华文学的成长期,以及奠定后砂华文学本土特质的奠 定基础。


确立明确乡土观念


砂华文学先行者如砂耶,巍萌,吴岸等与新马作者有个共同点,都受中国五四文学影响,服膺为人 生而艺术,注重文学的社会性。尤其重要的是,这批先行者,确立了明确的乡土观念,把自己立足札根于椰风蕉雨的土地上,有意识地和父辈那种眷恋唐山的情意结区分开来。这从吴岸于1957年发表之诗作祖国,可窥知一二。
祖国一诗描述在砂长大的华裔青年,送别回国的母亲,在码头依依不舍,而又毅然决定留下,为脚下土地奋斗的心情:你的祖国曾是我梦里的天堂,你一次又一次地要我记住,那里的泥土里埋着祖宗的枯骨,我永远记得-可是母亲,再见了!我的祖国也在向我呼唤,她在我脚下, 不在彼岸,这椰风蕉雨的炎热的土地呵!这狂涛冲击着的阴暗的海岛呵!


此诗即写明对砂拉越乡土的深挚感情,也言明1956年至1962年期间,新兴写作者处于萌芽状态的乡土观念和爱国思想。这与当时北归(回到大陆参与新中国的建设)的思想比较,无疑具有时代性的进步意义。


拉让文艺具影响力


反殖运动的开展,使得具有进步思想的文艺青年,即向新马文艺刊物投稿,也组织文艺小组,学习写作和文艺理论,并在报章主编文艺副刊。在砂拉越反殖时期最具 影响力的文艺副刊拉让文艺创刊编前小语即言:文艺,不论在任何地方,都应作为认识现实和改造现实的工具。我们学习写作,就是在学习如何掌握这种工作... ...我们希望这副刊能为大家所爱惜,并且至少它应些微地反映砂拉越人民气息,砂拉越的景色。


所谓反映砂拉越人民的气息,砂拉越的景色,是当时比较朴实的乡土文学观念。而拉让江与另一个意象犀鸟也似乎成为砂文学常用的符码,代表着某种本土特质。然而,刚萌芽的文种,却因十年动乱,引致衰蔽。


1963
年后,左翼政党浮起台面,加上前后发生的汶莱起义,印民政变,马印对抗,砂设三新村等重大事件,政府与地下份子斗争持续十年。而当局对文网监控也越严厉,报纸被查封屡屡发生,作者纷纷搁笔,新秀不见冒起,文坛逐淍蔽,为砂华文学黑暗期。


85
年后政局稳定
砂华文学蓬勃发展


1974
年斯里阿曼行动后,砂拉越基本进入发展政治的稳定阶段,但砂华文学却到1985年后才迈入蓬勃阶段。由各地华人社团总会发起的检讨十年国家文化政 策呼声,引起大气候的激荡。砂拉越重要的华文文学团体纷纷成立,包括1986年成立的砂拉越华文作家协会, 1988年诗巫中华文艺社, 1993年美里笔会。加上1971年砂拉越星座诗社,都大振旗鼓,引进具有创作与活动能力的新血。


其中活动面最广的要属以诗巫为基地的中华文艺社。不仅与古晋,美里甚至西马作家保持联系,还在网络上设立犀鸟文学犀鸟天地网站,广泛登载收集砂华文学各种资料。


田思表示,每五年举办一次的砂拉越民族文化研讨会的诞生,也于1990年的年催生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这几个团体诞生后,纷纷举办研讨会,座谈会,创作比赛,出版 刊物与丛书,以及在报章上主持主艺版位,一时文风鼎盛,提携各地的写作新秀,老作家也纷纷归队。


半世纪出现4文学史


由于 上述文学团体的推动,砂华文学变得活动与蓬勃,文艺副刊与期刊的出现比过去任何时期更多,结集单本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另一项更大的成就是:砂华文学 半世纪的实绩中,竟出现了四部文学史,即田农的砂华文学史初稿,黄妃反殖时期的砂华文学,周翠娟砂华文学团体简介,沉庆旺雨林文学回响,田思形容这是马来西亚其他局域文学所无法比拟的成绩。


200212月,中华文艺社主办了文学讲座会,并由田思本人提出了书写婆罗洲理念。他说, “ 50年代起,砂华文学的名称就沿用至今,由于历史因素,我们认为砂华文学颇能结合我们砂拉越特殊的情况,在历史地理和人文方面,有别于西马。至于书写婆罗 洲,是种文学策略。


婆罗洲的文化特色就是多元民族,文化,生态,景观,它还拥有仅次于亚马逊河流域的第二大雨林... ...在这样时空背景下,若以婆罗洲为重点,进行文学创作,它将形成中文阅读世界很受瞩目的卖点。


书写内涵超越族群


书写婆罗洲,可说是砂华文学的延伸。写作的文学语言尽管是华文,但其内涵却超越族群。书写婆罗洲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深入了解各民族生活范围,把他们失去的传统,在他们的民族与文化所存在的优质物找出来,我们需要去挖掘原住民的生活本质,所 以我们也在学习,接触很多原始资料,对友族同胞,带着更大的关怀心情。


由田思,石问亭,沈庆旺,蓝波等人提出的书写婆罗洲 念,受到不少砂华作者的认同,他们更有意识地在作品中强调婆罗洲的本土特质,西马和中国台湾等地评论家也相当关注这个课题,迄今为止,十余篇相关主题的学 术性文章已被发表。杨艺雄猎钓婆罗洲,沈庆旺蜕变的山林,蓝波寻找不达大砂拉越雨林食谱等大将出版文物,都被列为婆罗洲系列丛书。


列婆罗洲系列丛书


另外列入出版计划的还有石问亭梦萦巴里奥,梦羔子新村纪事,李振源砂拉越左手港探源,田思编的婆罗洲乡土说选,石问亭编的砂拉越原住民的一天,杨贻钫砂拉越草木花卉图鉴


砂华文学体现文人对犀鸟乡的强烈归属感与感情,其文学内涵,不仅反映时代,更从演变体现本土特质,与中国,台湾,北美等国,甚至也与西马文学风格大不同。 其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为提倡种族和谐与关怀弱势者,尊重传统,维护环境,提示人性真善美。正如鲁迅所说,越乡土的,就越是世界,所以砂华文学有条件立足于世界文学之林。


提出书写婆罗洲理念
深化砂本土文学特质


50
年代反殖反帝的民族意识,力求摆脱宿命及社会责任感的社会风气,浇贯了砂华文学根芽,也壮大了乡土意识及爱国思想。但60年代的政治势力对立,关 上社会现实创作题材的大门,完全忠实于自己的现代主义成为砂州文学新派,勇于标新立异的文学青年,与服膺现实主义文学派各有坚持。


早期星座诗社文人发表文章,多著重表现内心意识和技巧,不易寻找本土特质。直到八十年代后期,黄泽荣,林离,林武聪与沈庆旺等人才带出突破。等到提出书写婆罗洲理念,遂在以下不同面向,深化砂文学的本土文学特质:


(一)猎钓文学:以山林为背景,以山猎海钓作为写作题材,以杨艺雄猎钓婆罗洲为代表作。


(二)山水文学:将砂州景观与人文荟萃结合,进行诗意与翔实并容的记录,如吴岸美哉古晋,房汉佳世界著名摄影家黄杰夫,黄孟礼情系拉让江。此外还有报社专题之小镇风光系列,包括杨善犀鸟乡跑透透,杨贻钫小镇故事系列


(三)街巷写实:集合城镇街巷活动和市井佚闻的正史轶闻,具代表性的有郭良猫城古城古意,蔡宗贤在老街五脚基上看外阳。报社刊载特稿则有李振源之串街走向系列古晋古今系列闽潮波澜系列,温晓和走进浮罗岸系列


(四)种族探俗:出于共饮一江水的感情,探讨兄弟民族风俗习惯与反映实境,如蔡宗祥伊班族历史与民俗砂拉越华族民间信仰民俗探寻” ;沈庆旺蜕变的山林,林青青砂拉越伊班族的民俗说唱艺术及其文化色彩等。


(五)关怀弱势:关怀弱势的原住民,反映其受现代化冲击的困境,如沈庆旺诗集哭乡的图腾,黄泽荣奴英的抉摆夏秋冬刺青曼索的世界,宣扬种族和谐的有英仪璀璨的人生,梁放森林之火龙吐珠等。


(六)历史反思:以历史真实事件,加以文学想像,以衬托时代特性,如黄顺柳天地悠悠,杨锦扬晨兴圣歌” ;梁放锌片屋顶上的月光,凡民流民等。


(七)田园讴歌:早期砂州华人多是务农,有不少与土地相关的记载文字,使得许多出身农家砂华文学作,都能以饱满情感书写田园生活,如华雁人间有情,晨露荒野里的璀灿。另梦羔子的田园诗,风格独树,被称为砂华文学界的田园诗人。


(八)雨林美食:以热带特有食材结合民间烹制方法,将别具雨林风味的美食,采用散文笔法书写,为砂华文坛异数,代表人物为蓝波,著作有寻找不达大” “砂拉越雨林食谱


(九) 自然环保:重视环保题材是砂华文坛特色之一。由于砂州的发展与母亲河拉让江有密切关系,使砂华文人对于森林滥伐,生态危机,环境恶化及江河污染课题特别敏 感,散文著作有林离水印,黄孟礼情系拉让江” ;诗歌方面,田思,蓝波,李笙,万川,田风,雁程,蔡羽都有著作,但以田风所著之环保童诗最别开生面,还有田思的学术论著马华文学中的环保意识。


(十)草木有情:婆罗洲的多元景观,生态,民族,文化是文学上的灵感泉源,在草木花卉方面,各有习性,因此衍生以草木花卉为主要写作题材的 文人,包括黄叶时,蓝波和杨贻钫,著作有黄叶时有情天地有情人蓝波寻找不达大,至于杨贻钫则于报萃撰写特稿行道树系列雨林果树采风系列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