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08年11月22日星期六

在地書寫,在地的聲音──東馬作家書寫婆羅洲

自從提出婆羅洲書寫後,社會的反應非常好,書
寫婆羅洲強調四個特點,就是多元景觀、多元民
族、多元文化及多元生態。在各種文化裡面,我
們常常感受到,我們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社會,希
望帶感恩的心,通過文字把這些文化介紹出來,
跟更多的人分享...--田思、沈慶旺、石問亭、
藍波與傅承得對談

報導:陳燕棣;攝影:李振城

傅承得曾以“為東馬文壇指點迷津的真知灼見”評
價田思的〈書寫婆羅洲〉。“書寫婆羅洲”是近幾
年東馬文壇積極動身,渴望被看見的書寫定位。
陳大為、鐘怡雯、林建國等都曾在論述中,關切
過“書寫婆羅洲/婆羅洲書寫”的重要性和文學力
度,無論是中心探觸或外圍凝視,東 馬文學的被
關注熱度,確是比早年的溫燙了許多。

而所謂的書寫婆羅洲對東馬在地作家而言,其強
調的是在地書寫的真實性和原鄉情懷,並非念茲
在茲的區域使命,更重要的是,交出質量並重的
好作品,讓落在文學史上的婆羅洲聲音,更為鏗
鏘有力。

砂拉越文學不再是一個旁支

問:區域上的隔閡,不同的文化養成,形成不同
的書寫。請談談書寫婆羅州的概況。

田思:婆羅洲的特點是熱帶雨林,民族特多,這
個島的大江大河、高山峻嶺也很多,有很特別的
景觀。這個原始又神秘的地方有很多的故事,我
們這些華文書寫者,對這些特別感興趣。

我們這輩寫作者大多是第三代的移民,其實華人
跟這個島的聯繫可以追溯到好幾百年前,作為移
民的後代,我們對這些故事也感興趣。

這麼多民族在一起,彼此通婚、飲食服裝互相影
響,這是一個和平樂土。作為寫作者,我們有個
信念,想把它寫出來,介紹給更多的人知道,所
以就有了書寫本土、本土書寫的理念。

馬來西亞已經在慶祝50週年國慶,但東西馬之間
仍存在疏離感。最近是馬來西亞建國50週年,50
年 的計算法是從馬來亞聯邦開始算起,事實上沙
巴砂拉越加入馬來西亞是1963年。國慶當天,所
有的東馬華文報章都以顯著的版面,邀請學者們
來探討:馬來西亞 的國慶到底應該在8月31日,
還是9月16日(東馬加入馬來亞聯邦)?表面上
這是一個爭論性的歷史課題,其實代表了東馬人
民對這個問題的質疑。

另外也要感謝傅承得,他也覺得西馬對東馬欠缺
了解,甚至一無所知。1998年,我們參與他主辦
的 “十年鏗鏘──馬華文學出版展”,很多文友才發
現,東馬展出的出版品比西馬豐富,甚至超越了
西馬,有些內容也是西馬沒有的。傅承得作為一
個文化人、出版 人,感觸非常良深,他覺得有必
要把東馬的寫作成績和內涵介紹給西馬──甚至全
世界的閱讀世界,為他們找到一個閱讀定位。

石問亭:東馬有很多寫作人,在我們之前已經開
始書寫婆羅洲,比如說李永平、張貴興。我們現
在已經有個大方向,在這個理念下,慢慢的拓展、
慢慢的深入,了解這片土地的山和水。不像早期
的寫作,都帶有南洋心態,都是蕉風椰林,沒有
深入了解婆羅洲的生態。

很多國外留學回來的年輕一代,慢慢的形成影響,
早期的現實主義開始慢慢的變化。我有篇作品,
用意識流的手法,以 一個華人異族通婚的情況,
去了解砂拉越土族。很意外的是,中國還有人探
討這部作品的語言和文化問題。我認為,這條路
是可以跑的。即使我們做不到,新一代或 許也可
以延續下去。

剛剛田思提到,提到全國,常常不包括沙巴和砂
拉越,這是事實。我們希望看到的文學現象是,
砂拉越文學不再是一個旁支。

同一屋簷下,共飲一江水

問:書寫婆羅洲是否帶有使命感,希望這個長期
以來被忽略的板塊被看見?

沈慶旺:我們不是在造山頭,特別強調“我們的婆
羅洲”,而是我們本來就生長在那裡。

比如李振源,做了很多砂拉越的實地報導,包括
砂拉越的河流、巷弄和原住民等三十幾個系列的
報導,他不是要標榜什麼區域身分,而是腳踏實
地,一步一腳印的,把砂拉越的風土民情紀錄下
來。

我們搞文學搞了幾十年,文壇常常忽略東馬這一
塊。陳大為在《赤道迴聲》中提及東馬文學是馬
華文學四大板塊中的其中一塊,在他看來,馬華
文學如果要整體化的話,東馬是少不了的。

田思:其實書寫婆羅洲一直都存在,只是我們沒
有特別去強調。我們的文學態度是很開放的,只
要誰能夠勾勒出婆羅洲的面貌,寫得精采,我們
都會給他掌聲。

我們喜歡寫原住民和他們的文化,用一句簡單的
話來說,就是同一屋簷下,共飲一江水。

石問亭:我們這裡有二十多個族群,聚合在犀鳥
鄉的土地下,我們談到原住民的時候,不是以一
種他者的眼光來看,我們把他們當成自家人,這
是砂拉越一個非常美的情感。田思有個想法非常
好:寫原住民,不要歪曲事實,要掏出你的心來
寫。

大部分的砂拉越書寫都是外國人在寫,由我們來
寫,是我們自己的角度、使用第一手的資料。

田思:白人寫婆羅洲,優點是他們有很好的學術
訓練,缺點是他們多少會帶點優越感。

藍波:書寫婆羅洲應該是一個很好的理念,因為
砂拉越這塊土地,一直給人一種封閉的感覺,在
馬華文學中一直處於邊緣化的位置。傅承得提出
書寫婆羅洲的理念是最好不過的。在書寫婆羅洲
中,我的方向比較是伊班人的素材,我喜歡做食
物方面的研究。

在婆羅洲系列的推展禮上,傅老問說還有什麼系
列可以出?我就開玩笑說,我來寫雨林食譜。

傅承得:在華文的閱讀世界裡,的確缺少這一塊。
一個所謂豐富的閱讀世界,應該是每一種文化、
每一個地區,都必須有人去書寫。對本地讀者來
說,儘量去生產婆羅洲書寫這個內容,讓想看婆
羅洲書寫的人,找得到,不需要看英文書。

從出版的意義來說,婆羅洲書寫會慢慢的變成重
要的一塊。

不單單是書寫地理環境和生活習俗

問:婆羅洲的多元文化和族群,以及其中精采的
地方,如何豐饒了你們的寫作生命?

石問亭:如果要我說,我會說聲音。像我們這在
砂拉越長大的,總是聽到某種聲音,很自然的就
會寫這些東西。沈慶旺的新書用他不喜歡的一種
寫實的手法,但裡面藏一種
聲音。

沈慶旺:80年代的時候,我經常到部落旅行,看
到一些東西,就把它紀錄下來,到吉隆坡整十幾
年的時間,我才發現原住民的傳統文化漸漸的消
失,所以就想把它紀錄下來。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地方屬性的語言,東馬的語言
有一種地方性,是其他地方沒有的,所以我在書
寫時,就把它寫進去。這種地方性的語言,在馬
華文學中從未出現過,就像李永平的《拉子婦》
和《日頭雨》一樣。

書寫婆羅洲,不單單是書寫地理環境和生活習俗,
地方性的語言也很重要。

田思:關於剛剛的疏離感的問題,我個人的看法
是,我們不要太在乎別人的忽略,最重要的是自
己可以拿出什麼東西來,嘗試提昇自己在寫作上
的質量。如果東西的可讀性很高,自然就會成為
傳閱的對象。

自從提出婆羅洲書寫後,社會的反應非常好,書
寫婆羅洲強調四個特點,就是多元景觀、多元民
族、多元文化及多元生態。在各種文化裡面,我
們常常感受到,我們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社會,希
望帶感恩的心,通過文字把這些文化介紹出來,
跟更多的人分享。


25.10.2007刊於星洲日報副刊“悅讀周報”第67期

没有评论: